• 大数据时代依托Python提升数据素养的研究 9787504774187
  • 大数据时代依托Python提升数据素养的研究 9787504774187
  • 大数据时代依托Python提升数据素养的研究 9787504774187
  • 大数据时代依托Python提升数据素养的研究 978750477418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数据时代依托Python提升数据素养的研究 9787504774187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34.14 4.3折 79 全新

库存3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美英|责编:谷秀莉

出版社中国财富

ISBN9787504774187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9元

货号31477320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范美英,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软件与信息学院骨干教师,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Web前端开发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技术、软件UI设计等。曾主持教育部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子库建设,荣获优秀项目奖。近年来,在各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屡获奖项。

目录
第1章数据素养概述1
11数1
12数据8
13数据的价值16
14数据的演变与进化19
15什么是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25
16本章小结32
第2章国内外DL教育的现状分析33
21现阶段高校数据素养的涉及领域33
22我国数据素养教育现存问题49
23国外数据素养教育现状72
24本章小结90
第3章迈向DL的第一步:走近Python91
31什么是Python91
32何时用Python97
33何时不该用Python102
34如何用Python103
35Python中的重要概念112
36本章小结125
第4章实践Python与DL的千丝万缕关系127
41在文件中存取数据127
42用Beautiful Soup从网页中读取数据136
43Pandas:分析数据的利剑150
44NumPy & Matplotlib:可视化数据的“宝刀”173
45本章小结198
第5章DL行而不辍,DT未来可期199
51不可不谈的理论199
52不可不知的探索分析方法207
53不可不会的智能计算211
54不可不察的智能计算214
55本章小结226
参考文献227
附录1Python中字符串的常用方法231
附录2Python中列表对象的常用方法235
附录3Python中字典对象的常用方法239
附录4Python 3中的内建函数241
附录5Python 3中有关文件处理的常用方法246
附录6xlrd和xlwt库文件中的常用函数250
附录7正则表达式中的普通字符252
附录8正则表达式中的元字符254
附录9正则表达式中的常用函数258
附录10Series数据对象的常用函数261
附录11DataFrame数据对象的常用函数263
附录12ndarray对象的常用属性268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为所有有意提高数据素养的读者撰写的入门读物,它旨在帮助读者站在大数据时代的风口知道数据的价值、树立提升数据素养的意识、明确提升数据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了解提升数据素养的终级目标。
本书全面介绍了与数据素养有关的概念,再现了各个概念出现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建立了数据素养内涵模型,对比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外数据素养教育现状,介绍了胶水语言Python的主要使用场景和大数据时代研究数据素养所必须知道的相关理论,举例说明了如何运用Python及其常见的工具库实现数据存取、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进一步展现了Python在实践数据素养中的重要价值。
本书集数据素养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无论是数据素养的理论研究者,还是打算依托Python提升数据素养的实践者,都会看到自己关注的内容。
\"

精彩内容
\"第1章数据素养概述第1章数据素养概述11数111数的产生
从历史上我们了解到,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过着
群居的生活。他们共同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所得。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产生了语言,他们有时也会用夹杂着手势的语言来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随着劳动内容的发展,他们的语言不断发展,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有了“数”的“色彩”。
如图1-1所示,群居生活中,人们有时满载而归,有时两手空空,“有”与“无”便是早期人类对“数”的认识(颇像二进制中的“0”和“1”)。
图1-1有(右)与无(左)后来,以个体为单位的群居逐渐发展为以家庭为单位的部落。“有”这个概念逐渐被细分为“一”“二”“三”,而所有大于“三”的数量都被理解为“多”,这便是“数”的雏形以及当时有限的算术知识。
112数的表示后来,原始人民开启了“农耕”式生活。然而,新问题接踵而至,比如如何记录时节,怎样计算收成等。
仅仅使用“一”“二”“三”“多”这些概念去解决这些问题,犹如煎水作冰、蒸沙成饭,于是粒度更加细腻的其他“数”在历史的长河中水到渠成般出现。
由此可以看出,“数”这个字的本义是用来记录数量的自然数(0和1、2、3等正整数),但是不同时期、
不同地理位置的人所用的记数符号却大不相同。
斯蒂文·斯特罗加茨在其著作《x的奇幻之旅》(TheJoyofx:AGuidedTourofMath,fromOnetoInfinity)中曾这样写道:“把数字看成一堆堆的石头,这个想法听上去也许有点古怪,但其实它跟
数学一样古老。英文‘计算’(calculate)这个词来自拉丁文calculus,本义就是一堆用来计数的鹅卵石。
”现如今人们在低龄阶段认识数字的时候,仍然使用这种方法,如图1-2所示。
图1-2鹅卵石计数如图1-3所示,用利器在树皮、兽皮或者石头上刻痕(一个印迹表示“1”),也是我们祖先曾经使用的记数方式。这种刻痕记数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其他方式所替代,但刻痕记事却在历史上广泛使用,直至今日,如人们用碑文来描绘风景、事物或记录事件、
人物等,甚至现在广泛使用的印章也留存了它的影子。
图1-3利器刻痕与印章图1-4所示的“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有一次打仗,命令手下兵马守一座桥,要守60天。为了让将士们不少守一天也不多守一天,波斯王将一根长长的皮条系了60个扣,他对守桥的官兵们说:“我走后你们一天解一个扣,什么时候解完了,你们就可以回家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