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害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适应的生物化学和分子机制--以棉铃虫的解毒代谢适应为例(精) 978756550576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害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适应的生物化学和分子机制--以棉铃虫的解毒代谢适应为例(精) 9787565505768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50.11 7.0折 7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希武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

ISBN9787565505768

出版时间2012-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2元

货号2570053

上书时间2024-01-23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高希武主编的《害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适应的生物化学和分子机制--以棉铃虫的解毒代谢适应为例》第1章是绪论,主要论述了昆虫和寄主植物共进化的关系;第2章是关于植物次生性物质诱导作用对杀虫药剂毒力的影响;第3章至第8章主要介绍了我们实验室关于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诱导作用的研究结果;第9章是关于2-十三烷酮诱导棉铃虫抗药性的研究;第10章至第16章是关于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GSTs诱导作用的研究;第17章至第20章是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诱导作用的研究;第21章是利用家蚕基因芯片对2-十三烷酮诱导棉铃虫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第22章是2-十三烷酮诱导棉铃虫对虫螨腈、毒死蜱氧化代谢的研究;最后一章是害虫的化学防治与作物抗虫性关系的阐述。

作者简介
高希武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在职获得北京农业大学硕士和日本千叶大学博士学位。1993—1994年在英国洛桑试验站作访问学者。昆虫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生物安全学报副主编:InsectSci.、J.IntegrativeAgric.、中国农业科学、环境昆虫学报、应用昆虫学报、农药学学报编委;北京昆虫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九届副理事长,现任名誉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现任常务理事,药剂毒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爱卫会除四害专家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病媒控制标委会委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食品咨询专家、农业部有害生物抗药性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1982—2012年一直从事昆虫毒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的科研工作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973重大基础研究等项目100余项。在完成的项目中曾获、农业部、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近几年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发表有关的论文(著)200余篇(部)。近几年来发表SCI刊源文章50余篇。

目录
第1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植物次生性物质诱导作用对杀虫药剂毒力的影响
  2.1  芸香苷诱导作用对杀虫药剂毒力的影响
  2.2  槲皮素诱导作用对杀虫药剂毒力的影响
  2.3  2-十三烷酮诱导作用对杀虫药剂毒力的影响
  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细胞色素P450光谱特征的研究
  3.1  棉铃虫P450 CO差光谱测定
  3.2  环境温度对Cyt-P450和CO结合的影响
  3.3  棉铃虫中肠细胞色素P450失活的研究
  3.4  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不同组织以及亚细胞分布
  3.5  棉铃虫田间种群和室内种群细胞色素P450与配体结合光谱研究
  参考文献
第4章  棉铃虫对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的适应性
  4.1  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诱导对棉铃虫P450s比含量的影响
  4.2  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s O-脱甲基活性的测定
  4.3  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诱导对棉铃虫P450s活性的影响
  4.4  棉铃虫P450s活性诱导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参考文献
第5章  2-十三烷酮诱导棉铃虫P450基因序列分析
  5.1  棉铃虫中肠和脂肪体P450基因序列比较
  5.2  2-十三烷酮处理前后P450 CyP6B6序列比较
  5.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植物次生性物质诱导对棉铃虫CYP686基因表达的影响
  6.1  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组合诱导对棉铃虫中肠CⅥ)686基因表达的影响
  6.2  2-十三烷酮和槲皮索组合诱导对棉铃虫脂肪体CyP6B6基因表达的影响
  6.3  单宁酸诱导对棉铃虫CyP6B6基因表达的影响
  6.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植物损伤挥发物对棉铃虫P450活性的影响
  7.1  玉米损伤挥发物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
  7.2  棉花损伤挥发物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
  7.3  小麦损伤挥发物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
  7.4  植物挥发物对细胞色素P450诱导的时间效应
  7.5  不同植物挥发性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诱导模式差异性
  参考文献
第8章  玉米损伤挥发物对棉铃虫P45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8.1  看家基因和目的基因扩增效率的计算
  8.2  不同处理条件下棉铃虫脂肪体P45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8.3  相同P450基因在不同处理下表达量变化
  8.4  不同P450基因相同处理下表达量变化
  参考文献
第9章  2-十三烷酮诱导棉铃虫对杀虫药剂敏感度变异
  9.1  0.02%2-十三烷酮诱导棉铃虫对几种杀虫药剂的敏感度变异
  9.2  0.2%2-十三烷酮诱导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度变异
  9.3  0.2%2-十三烷酮诱导棉铃虫对溴虫腈的敏感度变异
  9.4  2-十三烷酮对棉铃虫谷胱甘肽一S一转移酶的诱导作用
  9.5  2-十三烷酮对棉铃虫羧酸酯酶的诱导作用
  参考文献
第10章  杀虫药剂、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GSTs的抑制作用
  10.1  影响棉铃虫GSTs活性测定的因素
  10.2  棉铃虫GSTs的酶促反应动力学
  10.3  杀虫药剂和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GST、s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第11章  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纯化
  11.1  蛋白质沉淀剂对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部分纯化
  11.2  蛋白质沉淀剂对棉铃虫GSTs米氏常数的影响
  11.3  棉铃虫GSTs的纯化
  参考文献
第12章  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GSTs的诱导
  12.1  棉铃虫GSTs在不同品系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12.2  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GSTs的诱导表达
  12.3  单宁酸对棉铃虫GSTs的诱导
  1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GSTs mRNA水平的影响
  13.1  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诱导对棉铃虫不同组织GsTs mRNA含量影响
  13.2  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GSTs mRNA诱导表达的剂量效应
  参考文献
第14章  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对杀虫药剂的代谢
  14.1  谷胱甘肽消耗法测定代谢的条件
  14.2  对CDNB、溴氰菊酯、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的代谢测定
  参考文献
第15章  寄主植物损伤对棉铃虫GSTs活性的影响
  15.1  研究思路
  15.2  棉蚜取食和机械损伤棉花挥发物对棉铃虫幼虫GSTs活性的影响
  15.3  麦蚜取食和机械损伤对棉铃虫三龄幼虫GSTs活性的影响
  15.4  玉米螟取食和机械损伤对棉铃虫三龄幼虫GSTs活性的影响
  15.5  不同寄主植物对棉铃虫各部位GSTs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6章  2-十三烷酮蒸汽对棉铃虫GSTs活性的影响
  16.1  2-十三烷酮熏蒸棉铃虫一龄诱导组GSTs活性的变化
  16.2  2-十三烷酮熏蒸棉铃虫二龄诱导组GSTs活性的变化
  16.3  2-十三烷酮熏蒸棉铃虫三龄诱导组GSTs活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17章  杀虫药剂和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羧酸酯酶的诱导作用
  17.1  不同日龄棉铃虫幼虫羧酸酯酶比活力变化
  17.2  棉铃虫幼虫羧酸酯酶同工酶底物专一性
  17.3  杀虫药剂对棉铃虫幼虫羧酸酯酶的诱导作用
  17.4  植物次生性物质对棉铃虫羧酸酯酶的诱导作用
  17.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8章  寄主植物损伤对棉铃虫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18.1  棉蚜取食和机械损伤棉花挥发物对棉铃虫三龄幼虫CarE活性的影响
  18.2  麦蚜取食和机械损伤小麦挥发物对棉铃虫三龄幼虫CarE活性的影响
  18.3  玉米螟取食和机械损伤玉米挥发物对棉铃虫三龄幼虫CarE活性的影响
  18.4  不同寄主植物对棉铃虫各部位CarE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9章  2-十三烷酮对棉铃虫三龄幼虫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19.1  2-十三烷酮熏蒸棉铃虫一龄诱导组CarE活性的变化
  19.2  2-十三烷酮熏蒸棉铃虫二龄诱导组CarE活性的变化
  19.3  2-十三烷酮熏蒸棉铃虫三龄诱导组CarE活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20章  2-十三烷酮对棉铃虫羧酸酯酶代谢活性的影响
  20.1  试验处理
  20.2  2-十三烷酮对棉铃虫羧酸酯酶代谢活性的影响
  20.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21章  2-十三烷酮诱导的棉铃虫基因的表达差异
  21.1  棉铃虫RNA的提取、扩增、标记以及芯片杂交
  21.2  数据扫描和分析
  21.3  中肠和脂肪体差异基因比较
  21.4  家蚕基因与棉铃虫基因差异
  参考文献
第22章  2-十三烷酮诱导对棉铃虫对虫螨腈、毒死蜱氧化代谢的影响
  22.1  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
  22.2  虫螨腈、毒死蜱及其代谢产物的HPLC分离分析
  22.3  ECOD活性测定中7-羟基香豆素的标准曲线
  22.4  2-十三烷酮对虫螨腈、毒死蜱及7-乙氧基香豆素代谢活性的诱导
  22.5  PBO对虫螨腈、毒死蜱代谢的抑制
  22.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23章  害虫的化学防治与作物抗虫性
  23.1  通过抗虫育种破坏植食性害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
  23.2  植物次生性物质和杀虫药剂受到相同酶系的降解
  23.3  杀虫药剂对寄主植物的影响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协同进化(coevolution)是生物界物种间的一种普遍现象,动物在一生当中取食对自身安全的食物是其最基本的本能,对于每一个物种,在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以及行为学等方面已进化出了许多适合于获取食物和利用食物的特征。动物界中,昆虫显示出了多样性的取食习性,植物次生性物质是决定昆虫能否取食某种植物的主要因子之一。高希武主编的《害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适应的生物化学和分子机制--以棉铃虫的解毒代谢适应为例》从植物次生性物质诱导棉铃虫体内解毒代谢酶系和棉铃虫对外源化合物代谢方面阐述了昆虫对次生性物质适应的生物化学和分子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植物次生性物质诱导棉铃虫对杀虫药剂敏感度的变异、取食和气味诱导棉铃虫体内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羧酸酯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变化以及诱导后对杀虫药剂代谢的影响等。
《害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适应的生物化学和分子机制--以棉铃虫的解毒代谢适应为例》适合从事植物保护领域研究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