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惊雷(曹禺)/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丛书 978753366921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上惊雷(曹禺)/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丛书 9787533669218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3.6 5.9折 23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迎宪|主编:傅光明

出版社安徽教育

ISBN9787533669218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3元

货号2400257

上书时间2024-01-22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迎宪,出生北京,插队淮北,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师从中央戏剧学院谭霈生教授攻读戏剧美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戏剧艺术管理和艺术科研规划,参与中央及地方文艺体制改革调研、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等国家级大型艺术活动的策划、创办、组织、研讨;负责筹划组织1996—2009年度共九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参与1999年度首届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优秀成果评奖、1999年度和2004年度两届文化部文化艺术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主持制定十五、十一五《全国艺术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化部关于加强全国艺术研究院所建设的意见》等文件。
曾任文化部艺术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司社会科学处处长、文化部主办的国家舞台艺术“文华奖”评委、全国优秀儿童剧评比演出评委、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金狮奖”评委等;现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巡视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出版传记:《泥土深情——巴金》(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海上惊雷——曹禺》(京华出版社)。
自1979年发表散文《春风摆柳》(复旦大学出版社)以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人物》等报刊发表散文、戏剧评论、研究论文等各类文章百余万字。曾获“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目录
第一章 天子之津
第二章 万家之宝
第三章 小小戏迷
第四章 少年才气
第五章 窭人之子
第六章 巍巍南开
第七章 《玄背》试笔
第八章 青春放歌
第九章 新剧团里
第十章 除夕之夜
第十一章 大学生涯
第十二章 水木清华
第十三章 我要写戏
第十四章 海上惊雷
第十五章 高山仰止
第十六章 日出东来
第十七章  原野呐喊
第十八章  鸡鸣欲曙
第十九章  桐油灯下——江安岁月(一)
第二十章  桐油灯下——江安岁月(二)
第二十一章  春秋鼎盛——雾之重庆(一)
第二十二章  春秋鼎盛——雾之重庆(二)
第二十三章  大洋彼岸
第二十四章  扬帆归航
曹禺主要著译书目

内容摘要
 《海上惊雷:曹禺》是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丛书之一,介绍的是现代作家曹禺的人生经历。全书共分二十四章,主要内容包括:万家之宝,小小戏迷,少年才气,大学生涯,海上惊雷等。在书的最后还收录了曹禺主要著译书目。
《海上惊雷:曹禺》由陈迎宪编写。

精彩内容
 哗——哔——哗——远古时期,这里曾经是混沌一片的泱泱大水,覆盖着整个地球,也覆盖着渤海湾。
这是一片不平静的大海,潮涨潮落,昼夜不息。一簇簇、一
朵朵的浪花,像一个个淘气的小精灵,不知疲倦地追逐着,喧闹着,嬉戏着。沧海良田!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就在这无休无止的海浪的喧嚣和拍岸声中,就在这亿万年间的潮起潮落之间,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海底在不断扩张,地幔物质在不断涌出,在这一片浩瀚的大海的尽头,逐渐形成了一片浅海,不知在什么时候,大海的潮汐远去了,一片陆地在这里隆起。
水和水相亲。
智者乐水。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向着大海奔来了,它要在这里人海。考古研究表明,黄河,这条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雅达拉泽山东麓约古宗列盆地的我国第二条大河,曾经在西周、西汉和宋代三次从渤海湾人海。带着由雪山的雪水融化汇成的清澈凛冽的河水,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历经五千多公里的长途跋涉之后,在浇灌滋养了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广袤的大地之后,我们的母亲河,已经变得浑浊不堪,疲惫不堪。然而,就在它人海之前,它将沿途携带裹挟着的大量泥沙,淤积覆盖在这片隆起的地面。母亲河离去了,却没有忘记为儿女们留下一块富庶的土地——我国三大冲积平原之一——华北平原。母亲河远去了,不再回头,还为儿女们在这里留下了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卫河五条支脉,构成了横亘在华北平原的五大水系。像五个兄弟一样,它们分别从燕山、太行山、五台山、恒山和黄土高原流
淌而来,亲亲热热地汇聚为海河,再从大沽口东流人海。就在它们的汇聚之处,犹如一个巨大的手掌,母亲河没有忘记,在它们的手掌心留下了一颗明珠——母亲河将它精心镶嵌在华北平原上——濒l临渤海湾的天津城。
这是一块劳动的土地。1974年,在天津刘家码头出土了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等物品,上面还覆盖着黄河第一次人海时所形成的黄土层。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休养生息、辛勤劳作。这里还发现并出土过众多的战国遗址、墓葬和多种铁制工具。自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即在黄河结束了第一次在渤海湾人海的历史后,这里已经进人了开发期。东汉末年,曹操北攻乌桓,为运送军需物资,征调民夫于建安十
一年(206年)开凿了平虏渠和泉州渠。之后,又从泉州渠的北端向东开凿了一条名叫新河的渠道,连接到了天津地区的滦河。7世纪初,为加强对南北各地的控制,隋炀帝在旧有渠道和天然河流的基础上,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其中,于608年开凿的永济渠就流经天津地区。北守京城,东临渤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天津成为漕粮北运京城,贯穿南北交通运输的中心枢纽。辽宋时期,这里已成为军事、交通要地直沽寨。13世纪初元灭金后,元世祖忽必烈于1264年夺得帝位,建都燕京(即北京),1272年将燕京改名大都。1316年,元朝在直沽寨设海津镇,从此这里成为行政管辖中设立治所的重镇。
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为争夺帝位,明成祖朱棣于1399年从北平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发兵南下,挑起了“靖难之役”。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在海津一带渡河,开始了他的南下亲征。经过长达四年的征
战之后,他终于夺得帝位,改年号为永乐。为庆祝成功,明成祖朱棣将他挥鞭南渡之地命名为“天津”,意为天子渡河之要
津。他还派出大将于永乐二年(1404年)在这里筑城,设立了天津三卫,即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从此,“天津卫”就取代了“直沽”“海津”的旧称。作为京城的南大门,天津由此进入了急剧发展繁荣的时期。
这是一块屈辱的土地。18世纪末,英国在我国大量倾销
鸦片,到1838年达4万箱,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不堪“国日贫,民日弱”,“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湖广总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奉命查办鸦片事务。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点燃了虎门销烟的火把,237万余斤鸦片化为滚滚浓烟。以“保护通商”为名,1840年英国侵略者从好望角派出“东方远征军”,于6月28日封锁了珠江口。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爆发。英军在广东、福建受到林则徐、邓廷桢组织的爱国军民的坚决抵抗后,转而北上,7月,攻陷了厦门、定海;8月,把战舰开到了天津大沽口,以胁迫清政府谈判。在得到软弱腐朽的清政府查办林则徐等人的保证后,英国战舰于9月“起碇南旋”,退回广东。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方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同意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
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领土
被破坏,中国自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