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德性养成/教育研究论丛 978751173028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德性养成/教育研究论丛 9787511730282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不清楚的请咨询客服。

14.85 4.4折 34 全新

库存8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芳

出版社中央编译

ISBN9787511730282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4元

货号3635710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论德性养成》一书是刘芳教授多年致力于德性问题研究的专著,凝结了她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理性智慧。该书运用文化哲学的思维,从文化建构这一特定的视角研究德性养成问题,很值得一读。
作者全面阐述了德性生成的文化机理。由此使我们了解到,从内化角度讲,德性以真、善、美为构成元素,以知、情、意的统一为实现过程,体现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从环境角度讲,德性的养成离不开伦理关系和道德环境、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生态关系的影响。
作者深度剖析了当代生活中德性养成的误区。南此可知,市场经济驱使的利益最大化,导致某些个体成员德性缺失,道德约束日趋淡化,德性与德行的分离,工具理性的夸大与价值理性的迷失,德性养成被忽视或丢弃。道德文化自觉的缺失,是社会应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被打破,带来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也带来了人们对社会未来的担虑。因此,实现公民德性的养成,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作者简介
刘芳(1965一 ),博士,教授,渤海大学教学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家庭教育的研究。编著《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新教师是这样炼成的》《大学生口才学》等十余部教材和著作,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辽宁省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专家。

目录
引论
  一、德性与德性的养成
    (一)德性的本质涵义
    (二)德性养成与人的教化
    (三)德性养成与人类文明
  二、德性养成的价值
    (一)德性养成的个体价值
    (二)德性养成的文化价值
    (三)德性养成的社会价值
  三、国内外关于德性养成的研究
    (一)德性养成的伦理观念
    (二)德性养成的教育理念
    (三)德性养成的心理分析
第一章  德性生成的文化阐释
  一、德性养成研究的理论积淀
    (一)中西方关于德性养成的文化阐释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德性养成的论述
    (三)德性养成的文化哲学视域
  二、德性的主体文化构成
    (一)真、善、美的构成要素
    (二)知、情、意的结构功能
    (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三、德性主体文化的内在生成
    (一)实践活动的内化
    (二)价值理性的确立
    (三)文化修养的提升
  四、德性养成的文化场域
    (一)伦理关系及道德环境的影响
    (二)经济关系及价值理性的影响
    (三)政治关系及政治思想的影响
    (四)生态关系及文明意识的影响
第二章  德性养成的主体实践
  一、德性养成的尺度
    (一)寻真的科学理性
    (二)向善的道德良心
    (三)求美的理想目标
  二、德性养成的客观标准
    (一)个体行为的尺度
    (二)群体实践的尺度
    (三)社会发展的尺度
  三、德性养成的德行实践
    (一)德性的行为外显
    (二)德行向德性的内化
    (三)德性与德行的互化
第三章  德性养成的误区
  一、德性的迷失
    (一)德性修养的缺失
    (二)主体德行的扭曲
    (三)德性与德行的分离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德性养成的困境
    (一)工具理性的膨胀
    (二)价值理性的迷失
    三、德性教化真实效应的缺乏
    (一)德性养成自我观念的缺失
    (二)德性教育内容的僵化
    (三)德性教育形式的教条化
第四章  文化哲学视阈下的德性养成实践
  一、德性主体的文化自觉
    (一)德性主体自我意识的确立
    (二)德性主体的自我反省
    (三)德性主体的行为实践
  二、德性养成文化场域的再造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扬
    (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
    (三)世界先进文化的融入
    (四)道德调控模式的重构
    (五)大众传媒作用的有效发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刘芳著的《论德性养成》是对德性养成的文化哲学阐释。德性是一个人的内在本质规定,德性使人成其为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所在,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稳定的品质。德性不是强加的,是自觉自愿的行为。德性是如何养成的?中外哲学家伦理学家众说纷纭。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提倡和谐、文明,尊重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时代呼唤加强道德建设。什么样的德性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标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难题,也是精神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