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友传家立高德--秦观与秦氏家风/名人家风丛书 978753478287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孝友传家立高德--秦观与秦氏家风/名人家风丛书 9787534782879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8.45 3.4折 25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苑聪雯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82879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线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3453613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苑聪雯,女,1987年生,北京人。教育学硕士,首都师范大学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成员,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目录
第一章  锡山秦氏之家族渊源
  第一节  溯本追源远绍淮海
  第二节  散叶锡山  谱系分支
第二章  孝友传家
  第一节  百善孝为先
  第二节  长爱幼敬手足情深
  第三节  孝友皆是爱
第三章  簪缨门第
  第一节  科名之始廉政之官
  第二节  五部尚书三朝太保
  第三节  宦海沉浮  寄畅山水
  第四节  辰未联科双鼎甲  高玄接武十词林
第四章  恒于守业
  第一节  秦金凤谷筑行窝
  第二节  凿池叠山添风趣
  第三节  官场失意寄畅山水
  第四节  秦园合璧得翻建
  第五节  繁花似锦迎圣驾
  第六节  祸起萧墙园没官
  第七节  秦探花痛上陈情表
  第八节  荒园一夜改祠堂
  第九节  乾隆临幸作诗赞
  第十节  战火频传草木惊心
  第十一节  古园新生还旧观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由苑聪雯所著的《孝友传家立高德--秦观与秦氏家风/名人家风丛书》一书作为“名人家风”丛书的一种,详细梳理了北宋时期”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高邮秦观家族的家训、家规、家风。从另外一个侧面让人了解到秦氏家族严谨、有序的家训、家风,对今天的和谐的家庭建设以及整个社会道德的建设具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精彩内容
 第一节 溯本追源远绍淮海在秀美江南的太湖北岸,有一座风景怡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无锡。在无锡城的六箭河畔,住着一个人丁兴旺的名门望族——锡山秦氏。根据无锡方志和秦氏宗谱记载,锡山秦氏可溯源于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十一传至秦惟祯,始定居无锡,迄今已繁衍三十余世,历时九百余年,“其间仕宦、甲第、名臣接迹以起,海内称为鼎族”。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锡山秦氏的始祖秦观,辛勤读书,积极人仕,和亲睦友,造福后裔,使得锡山秦氏一族繁衍至今。锡山秦氏的历代子孙在其家族文化的熏陶下,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一介布衣,都显示出一脉相承的特点:一是书香传家,善学好读,工于文章书画。仅《中国名画家词典》中记载的锡山秦氏画家就有三十余人,留有传世著作者更是不计其数。二是注重礼节,笃守孝道,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已形成良好家风。究其渊源,世德当溯之始祖秦观,历以诗书传家、孝友传家居世,先人之遗泽至深至远。
一、秦观其人秦观(1049~1100年),原字太虚,后改字少游,自号淮海居士。幼年的他被家人亲昵地唤作“七儿”“秦七”。其实秦观在自家兄弟姊妹中并非排行第七,而是按照当时的习惯,在秦氏家族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七。秦七这个名字不仅在他年幼时为人称呼,及至年长,甚至在他成名之后,也仍然常常被人提起。如陈师道说:“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逮也。”这里提到的“秦七”,即指秦少游。
古人强调“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官宦世家、
书香门第对其子女取名、字一般都是十分慎重的。恰如《悲情歌手秦少游评传》一书的作者许伟忠所言,“秦七”“七儿”的乳名一直被叫到六岁后,秦观才得名“观”,这更说明他的父亲为其取名是十分慎重的。“观”字的由来,要从秦七的父亲秦元化在太学读书的经历讲起。
秦七出生于宋仁宗皇祜元年(1049年)。他先是跟随祖父居住在江南,后迁居至淮海,即扬州,定居在高邮州武宁乡左厢里,以栽桑务农为生。祖父的名字无考,曾任承议郎一职,父亲名叫秦元化。秦七出生那年,祖父要到江西南康任职,由于秦七的父亲元化公当时已在京城游学,祖父承议公不得不带着即将临产的儿媳赴任。赴任之途的艰辛和劳顿,使得秦七的母亲戚氏在颠簸的旅途中生下了他。
当时,官船刚刚驶出九江,戚氏忽感腹痛难忍,即将临盆,此时已经来不及叫接生婆了,船舱里年纪尚轻的侍女在一旁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只得由已有生产经验的祖母帮助接生。旧时女人生孩子男人是不能在场的,船舱外的祖父忧虑万分,喃喃自语道:“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他来回踱着步子,急得直搓手,可就是帮不上忙。
这样过了好一会儿,清亮的婴儿啼哭声终于从船舱内传来。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人间,这个在苍茫的云水之间出生的男孩,就是后来被奉为“宋一代词人之冠”的秦观。日后,秦观在《书王氏斋壁》中记述道:“皇祜元年,余先大父(即祖父)赴官南康,道出九江,余实生焉。”寥寥数语便概括了自己仓促的出生。
皇祜四年(1052年)秦七已四岁,虽然祖父在江
西南康任承议郎的任期已满,但是全家仍然寄寓在南康城外的僧合中,以便承议公完成和新任官员的交接手续。直到第二年,他们才迁回家乡高邮。
转眼间,秦七长到了六岁,聪明伶俐,惹人喜爱。祖父将他送到私塾里去读书。秦七的私塾老师为人方正、博学,不仅在教学上严格要求,而且方法上也
有更多的灵活性,在乡里颇有点名望。秦七在这样有学问的塾师那里受到了极好的教育,知道读书要认真
,既要虚怀若谷,又要独立思索,不能死记硬背了事。他的天分智慧加之勤奋努力,使他的学业在私塾里鹤立鸡群。
就在秦七入私塾读书的时候,他的父亲元化公前往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学府一太学求学,师从胡瑗。
胡瑗是北宋著名的学者,精通儒家经术。自幼时起,胡瑗能刻苦学习,虽然家中生活拮据,但他求学之志不减,常以圣人、贤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恪守“孔子因学于人而后为孔子”这一信条,勤学不懈。七岁善属文,十三岁通“五经”,是乡里有名的才子。
(P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