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之道(论语导读)/高中传统文化通识课助学读物 978751533734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成人之道(论语导读)/高中传统文化通识课助学读物 9787515337340

全新正版 可开票 支持7天无理由

13.31 4.8折 28 全新

库存7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路

出版社中国青年

ISBN9787515337340

出版时间2016-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3494320

上书时间2024-01-2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高中传统文化通识课助学读物》是针对这一要求进行编写的。
本丛书摒弃以文言文字词解释为巾心的传统教学形式,以思想观念为核心组织专题,以丰富的史料为论据组织论证,融品德、语文、历史教育于一炉,从而帮助青少年系统地理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道德经》等典籍,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
本丛书帮助高中生提高语文成绩,为高考作文提供观点和素材。
高路著的《成人之道(论语导读)》为该丛书系列的其中一册。

作者简介
高路,生于1948年,曾任大学哲学教师。著有《儒家怎么说》《道家怎么说》《法家怎么说》《佛家怎么说》《跟孔子学做人》《跟老子学生存》《跟父母读中国智慧》《孝是最大幸福》《中国价值观》《改变人类心灵的十大哲学观念》等。

目录
前言
一、成人:人生总目标
  (一)理想与现实
    议题1  生成的人
    议题2  理想的人
    议题3  现实的人
    议题4  真实的人
  (二)君子
    议题1  君子与道德
    议题2  君子与社会
    议题3  君子与做人
    议题4  君子与自我
  (三)成人的地位及其意义
    议题1  成人的地位
    议题2  成人的意义
二、  仁爱:成人的起始
  (一)仁是关爱之情
    议题1  仁是真性情
    议题2  仁的本质是爱
    议题3  仁者何以不忧
  (二)爱人
    议题1  爱他
    议题2  爱己
    议题3  爱人是价值标准
  (三)惜物
    议题1  惜物力
    议题2  惜民力
    议题3  惜物是价值标准
  (四)爱的原则性
    议题1  爱的级差
    议题2  父兄
    议题3  严要求
  (五)仁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
    议题1  仁的地位
    议题2  仁对成人的意义
三、秩序:成人的规矩
  (一)礼
    议题1  礼是规矩
    议题2  礼的实质
    议题3  礼的功用
    议题4  礼的原则性
    议题5  礼是价值标准
  (二)理
    议题1  礼是理
    议题2  敬畏意识
  (三)克己复礼
    议题1  欲望
    议题2  克己
    议题3  克己与个人命运
  (四)礼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
    议题1  礼的地位
    议题2  礼对成人的意义
四、开放:成人的胸怀
  (一)公正
    议题1  去私
    议题2  正直
    议题3  公平是价值标准
  (二)宽容
    议题1  包容
    议题2  不苛求
    议题3  不记仇
  (三)忠恕
    议题1  忠恕的内容
    议题2  忠恕的特征
  (四)开放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
    议题1  开放的地位
    议题2  开放对成人的意义
五、  志向:成人的导向
  (一)道
    议题1  道路
    议题2  道理
    议题3  引导
  (二)志向
    议题1  人生起于志
    议题2  志于道
    议题3  坚守到底
    议题4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三)奋发有为
    议题1  自强
    议题2  进取
  (四)志向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
    议题1  志向的地位
    议题2  志向对成人的意义
六、勇敢:成人的力量
  (一)无畏
    议题1  勇是无畏的意志
    议题2  勇敢种种
    议题3  勇者何以不惧
  (二)承担
    议题1  职责
    议题2  过错
    议题3  生命
  (三)见义勇为
    议题1  敢于出头
    议题2  敢于坚持
    议题3  敢于反抗
  (四)勇敢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
    议题1  勇敢的地位
    议题2  勇敢对成人的意义
七、自省:成人的督查
  (一)严己
    议题1  待人宽  责己严
    议题2  严己得人心
  (二)省察
    议题1  反省
    议题2  比对
  (三)谦下
    议题1  谦恭
    议题2  谦虚
  (四)改过
    议题1  知过改过
    议题2  知过不改,过上加过
  (五)自省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
    议题1  自省的地位
    议题2  自省对成人的意义
八、快乐:成人的源泉
  (一)学业
    议题1  学习的价值
    议题2  知之到乐知
  (二)文艺
    议题1  诗歌之乐
    议题2  音乐之乐
  (三)德行
    议题1  仁者之乐
    议题2  自由之乐
  (四)生活
    议题1  山水之乐
    议题2  人情之乐
  (五)快乐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
    议题1  快乐的地位
    议题2  快乐对成人的意义
九、治理:成人的环境
  (一)社会
    议题1  德治
    议题2  教化
    议题3  正名
    议题4  榜样
    议题5  人才
  (二)经济
    议题1  富民
    议题2  减负
  (三)民间
    议题1  组织
    议题2  示范
  (四)治理的地位及其对成人的意义
    议题1  治理的地位
    议题2  治理对成人的意义

内容摘要
 高路著的《成人之道(论语导读)》是一本帮助高中生理解《论语》的辅助读物,引导学牛领会如何“成人”。成人,既是一个静态的理想目标,又是一个动态的现实过程。为了成为“人”,有素质的人,青少年需要从仁爱出发,爱己惜物;需要按规矩办事,克己复礼;需有开放的胸怀,行忠恕之道;需要树立志向,需要勇敢无畏,需要自我反省,需要身心快乐,需要贡献社会。本书结合史料,深入浅出地向青少年读者展示了这八点需要的成人过程,从而更有利于青少年读者的身体力行。

精彩内容
 君子与社会君子上达,秉承天命,而不是下达,迎合社会。
君子对上天负责,是自我信念的承担者,这就决定了君子的独立人格。
君子不同流俗。世人奉行物质至上,求名逐利,君子不,“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君子追求的是道义而不是衣食……忧虑的是道义而不是贫穷;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丰盛,在居住上不追求华美。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打动不了他。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长主死了丈夫,刘秀跟她闲聊,把话头引到朝臣身上,察看她中意谁
。公主说:大司空宋弘仪表堂堂,道德气度俱佳,群臣里没人能赶得上。不久刘秀召见宋弘。事先让长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刘秀对宋弘说:谚语道地位贵重了就要更换朋友,财富增加了就要更换妻子(“贵易交,富易妻”),这符合人情吧?宋弘答:我听说,贫贱时的朋友不能忘记,困难时的妻子不能分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回头对着
屏风后面说:得,没戏了!(《资治通鉴》卷40)君子之交淡如水,社会往来干干净净。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为政》)周,严谨;比,亲密。君子正派而不与人勾结。又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矜,慎重。君子把持自己而不争取私利,合群但绝不拉帮结派。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事情,君子也一样,但不同的是,君子不以私利为出发点,不与他人进行利益交换而互相勾结,君子的个人利益是在公众事业中实现的。人不可能没有倾向,亲近意见相同者、疏远意见不同者是人之常情,君子也一样,但不同的是,君子在一起不是为了私利,君子的群体不是利益同盟,只是意气相投罢了。君子有见解而无组织,其群体永远是暂时的。因此,君子行事光明正大,用不着藏着掖着,一切都摆在桌面上,“君子坦荡荡”(《述而》),做人堂堂正正。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看见司马侯的儿子,不由想起了他的父亲,悲从中来,抚摸着他的脊背流着
泪说:自打他父亲死后,我就再也找不到可以共同事奉国君的人了!从前他父亲在前面倡导,我在后面响应;我在前面开始,他父亲在后面完成。我们俩联手,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唉,想起来真是令人伤怀啊!
一个叫籍偃的人正好在旁边,问:怎么,君子也有同党吗?叔向是闻名诸侯的贤大夫,一向被视为君子。
叔向正色道:君子只讲团结,不结同党(“君子比而不别”)。籍偃问:团结与结党有什么区别吗?叔向答:区别很大,以道义为准则合作共事,为国家出力,这叫团结;互相援助以加强自己的力量,为自己谋利而把国家抛在一边,这叫结党。(《国语·卷十四·晋语八》)君子与人相处注重和谐,但恪守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君子协调差异而不强求一致,小人强求一致而不允许差异。二者有原则区别,不容混淆。
人生境界上,君子也有着自己的选择。孔子感到压抑。动了远走夷人生活的地区的心思,有人说那个地方太简陋了,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只要是君子去住,哪里还有什么简陋呢?差之所以变成好,是因为君子的境界摆在那儿。
现代学者、画家丰子恺曾把人的生活分作三个层
次,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分别对应衣食、学术文艺、宗教(信仰)。他把这形象地比作三层楼,说人生就是爬楼梯。人生欲强的人,不满足住在一层楼,想到高处看看,便爬上二层楼,人生欲更强的人还想体味得更多。于是爬上三层楼。这样的人做人很认真,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满足了物质享受还不够,满足了精神享受也不够,一定要去探求人生的究竟和真谛,搞清灵魂是怎么回事。丰子恺说,他的恩师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是这样的人。丰子恺的意思很明白,走得越高,做人也就越纯粹,享受的生活也就越多。
君子往上走,不会满足于世俗世界。
P18-20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