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978755001104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贺麟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9787550011045

正版保障 支持7天无理由

11.83 4.1折 29 全新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思隽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11045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9元

货号3138774

上书时间2023-08-01

倒爷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总序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英文提要
引言
第1章 寻根溯源:江西方文化哺育的学子
  1.1 得天独厚:从小深受儒学熏陶
  1.2 游学欧美:觅取西方哲学的大经大法
  1.3 厚积薄发:书房里的精神世界
第2章 高明识度:寻求文化融合的努力
  2.1 “全观”西方:无体即无用 无用即无体
  2.2 貌似神异:全盘西化与真正“化西”
  2.3 归本建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2.4 开出新外王:思想道德的现代化
第3章 直捣黄龙:西方正宗哲学的绍述融合
  3.1 借石攻玉:翻译价值在于华西学
  3.2 曲径通幽:通向黑格尔的两条路线
  3.3 苦心孤诣:深入黑格尔的堂奥
第4章 独树一帜:初露端倪的新心学
  4.1 纵横捭阖:思潮背景与思想渊源
  4.2 廓开风气:处处有我的哲学特质
  4.3 博大精深:谨严融贯的思想系统
第5章 众流归海:以真理所在实事求是为归
  5.1 步履维艰:思想的改变与坚执
  5.2 殊途同归:从哲学史途径追求真理
  5.3 古今并举: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嬗变
结语
附录  贺麟学术行年简表
后记

内容摘要
 王思隽、李肃东编著的《贺麟评传》追踪考察了贺麟一生的学术生涯和心路历程,对其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着力进行深发掘和准确评析,旨在如实展现其纵横现代中国六十余年的重大学术建树,并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立论新颖,持论公允,材料丰富,理明辞达,为近年来贺麟研究的鲜有佳著。

精彩内容
 一个人倘若在他生活的转折点上,能遇上指点迷津的大师,那真是他的幸运。
贺麟就是这样一位幸运的人。
从1919年到1926年,在清华园的7年里,清华的文化氛围、同学朋友的帮助和启发都影响着贺麟的成长。然而,在清华对贺麟产生终身性影响的,是三位享有盛名的教师,他们是梁启超、梁漱溟和吴宓。可以这样说,贺麟终身事业的基础是在清华大学奠定的,而这完全得益于三位师长的指点。
在清华,贺麟的第一位老师是梁启超。梁启超是一位褒贬不一的人物,有人称他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保皇党,而一代热血青年则衷心感谢他传播西方进步文化,点燃了他们心中的革命火种。不少名重一时的学者,也以任公门生为荣,一再叨念这位大师把他们引进了中国文化的宝库。不论是贬抑,还是颂扬,有一点应当是公认的:梁启超是现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在许多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才华横溢的历史人物之。一。梁启超在戊戌时期,作为康有为的弟子和得力助手,积极参加变法维新活动,其进步性有目共睹。
在文化问题上,梁启超所以能成为激励一代青年奋起的启蒙大师,是与他对西方民主主义文化的传播与运用密切关联的。但由于他思想和价值观的内在矛盾,使他不但在辛亥革命前与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分道扬镳,而且在辛亥革命后顺理成章地与袁世凯合作。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巨大的惰性在梁身上的反映。但不管怎样,梁启超还是这样一位才子:“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
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1920年春,梁启超应聘到清华讲授“国学小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初时慕名听者达二百多人,但这些学生中绝大部分都准备出国留学,所以对国学不重视,最后听众只有几人,贺麟即其一。贺麟对梁怀有深深的敬仰,把他视作自己的楷模。凡是梁的课程,无论校内校外,他都场场必到洗耳恭听。梁启超在闻一多举办的文学会上讲授中国文学,连讲六七次,从屈原到李杜苏黄,从诗词到文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光彩照人。梁讲文学如此,讲他的哲学根底——王阳明哲学,更是如数家珍。这位老师的博学多才,深深地吸引了贺麟,使他油然产生了“学海无涯”之感,激发了日趋强烈的求知欲。正是在这种求知欲的驱动下,贺麟斗胆造访了这位鼎鼎大名的师长,拿出一张书单请他指点。梁启超建议贺麟读戴东原的书。在梁的指点下,贺麟开始对学术研究产生兴趣。梁也喜欢好学的贺麟,经常将私人藏书借给他,其中就有焦理堂的《雕菰楼文集》。在梁师的亲自指导下,贺麟写出了国学研究方面的处女作《戴东原研究指南》和《博大精深的焦理堂》,前文发表在《晨报》副刊上,贺麟
时年21岁,后文在《清华周刊》上发表。
贺麟在清华读书时,正值梁漱溟应邀来清华短期
讲学。贺麟抓住这一良机,拜访梁几次。梁漱溟与梁
启超传授知识的方式不同,不是开出长长的书单,让学生们去阅读,而是只推崇王阳明。他认为:“只有王阳明的《传习录》与王心斋的书可读,别的都不可读。”从时间上看,二梁对贺麟的教育是十分短暂的。然而,如果一个学生能以一种近于崇拜的心理去接受他所敬仰的师长的教育,那么这种教育所产生的效果会是神奇而久远的。几十年后贺麟所创立的“新心学”,显然与二梁的指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二梁
这两位国学大师把贺麟引进了国学研究的大门。
在清华的校园里,对贺麟产生深远影响的,还有吴宓先生。1924年,任《学衡》杂志主编的吴宓,到清华任“国学研究所”主任。吴宓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在翻译介绍西方古典文学上颇有造诣。他在清华首次开出翻译课,讲授翻译原理与技巧,并辅导翻译练习。贺麟与张荫麟、陈铨是选修此课最认真的学生
,人称“吴宓门下三杰”。三位朋友常去吴宓家拜访求学,切磋学问,彼此成了好朋友。在吴宓的指点下,贺麟译了一些英文诗和散文,并对照原文阅读严复的译作。受吴宓的影响,贺麟不仅对翻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在翻译问题的研究上产生了自己的见解。
1925年,贺麟在《东方杂志》发表了“论严复的翻译”一文,这是自严复去世以后,第一次系统研究严复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的论文。该文从选择翻译对象、翻译标准和译作的文体三个方面,评价了严复的贡献及其可借鉴之处。是吴宓并通过严复,对贺麟的终生事业起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这绝非夸张。从贺麟
后来开拓的学术事业之路,就能证实这一点。不仅如
此,在翻译的风格上,贺麟也深受严复的影响。严复习惯在译著前作长序,通过长序来介绍作者的生平、
思想,并表达译者的学术思想和政治倾向。这一手法影响了贺麟。他在以后的许多译著前也冠以长长的译者“序”,对深奥或晦涩的原著作通俗的简要介绍,同时也借以表述自己在翻译或研究中的看法或体会,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译作。
在清华,还有一事值得一提,那就是贺麟对宗教的研究。1925年,基督教大同盟在北平举行会议。对于此举,赞成与反对者皆有之。贺麟关注这一动向,并代表《清华周刊》发表了《论研究宗教是反对外来宗教传播的正当方法》—文,表明他对外来宗教所持
有的理性的同情态度。他认为:“反对外来宗教传播最公平、最公正、最有效的根本方法厥为研究基督教。”他强调:“对于外国的学说、主义、宗教,亦须用科学眼光重新估定价值,精研而慎择之”,“重新估定耶教在中国的价值。”十多年后,贺麟在《思想与时代》上发表《基督教与政治》—文,仍是依据上文的基本观点进行的研究与论述。贺麟对宗教的关注,亦是受吴宓的影响。吴宓在清华任教授时,不仅开
翻译课程,还开外国文学课程,这就不能不涉及西方宗教。在宗教上,吴宓特别强调宗教与艺术的相通性。他认为,宗教和艺术两者皆能使人离痛苦而得安乐,超出世俗与物质的束缚,进入理想境界。在宗教与艺术关系上,吴宓认为,宗教精神为目的,艺术修养为方法,宗教树立全真至爱,智仁勇兼备,而艺术藉幻以显真,由美以生善。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从贺麟后来的文章《儒学思想新开展》中,言及儒家思想循艺术化、宗教化、哲学化的方向开展,可以看出吴宓的宗教论对贺麟的影响。文中所谓“宗教则为道德之注以热情,鼓以勇气者”,‘从艺术的陶养中去求具体美化的道德”,“由道德进而为宗教,由宗教以充实道德”等等,都是对吴宓思想的发挥。
1926年夏,贺麟结束了清华的校园生活。从学习成绩上看,他并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却获得了两样十
分重要而珍贵的东西——良师的指点和益友的帮助。
P10-1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