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抗日联军:巴彦反日游击队“郑炳文”证书四张 详细见描述
  • 东北抗日联军:巴彦反日游击队“郑炳文”证书四张 详细见描述
  • 东北抗日联军:巴彦反日游击队“郑炳文”证书四张 详细见描述
  • 东北抗日联军:巴彦反日游击队“郑炳文”证书四张 详细见描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北抗日联军:巴彦反日游击队“郑炳文”证书四张 详细见描述

99999 九品

仅1件

吉林长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年代民国 (1912-1948)

尺寸1 × 1 × 1 cm

上书时间2024-05-26

红叶书画社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东北武装抗日第一枪——巴彦抗日游击队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彻底撕开了蓄谋已久的面具。中国东北遭受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山河破碎,百姓陷于水火。面对如此危难,中国共产党立志驱逐日本侵略者,带领不屈服于敌人淫威的东北人民群众,武装抗击日寇的侵略。在中共满洲省委的号召和领导下,一批又一批抗日武装力量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与日寇浴血奋战,巴彦抗日游击队就是其中一支著名的抗日武装力量。
巴彦抗日游击队
1927年,党中央为了统一对东北党组织的领导,凝聚力量对抗敌人,决定组建中共满洲省委。他们动员全体党团员,集中一切力量做好宣传及组织发动工作,陆续派遣人员到东北各地巡视、指导和帮助当地党组织开展抗日救国斗争和宣传活动。在东北武装斗争初期,有四支游击队属于工农红军的战斗序列。其中,人数最多、进攻性最强的部队就是巴彦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的江北独立师。而提起巴彦游击队,则不得不提一人——张甲洲。他曾投笔从戎,创建了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抗日第一枪”。
张甲洲(1907-1937),字震亚,号平洋,曾用名张进思。1907年,张甲洲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一个地主家庭。他天资聪颖,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少年时的张甲洲满怀爱国热情,因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曾经两次被开除学籍,一度遭到逮捕。1927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193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张甲洲再次被捕入狱,却在狱中结识了共产党员冯仲云。出狱后不久,他毅然地从北京大学退学。1930年8月,张甲洲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

张甲洲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甲洲意识到“要想驱逐日寇,就必须有自己的武装”。哈尔滨沦陷后,面对国破家亡的情景,他提出去北平,利用“同乡会”的关系,动员东北籍同学回家乡组织抗日武装的要求,得到了中共满洲省委的同意和支持。1932年4月,张甲洲同中共河北省委、北平市委派遣的夏尚志、张清林、张文藻、于天放、郑炳文等在北平的东北籍大学生,在巴彦利用社会关系,联络民团、士绅、知识分子等筹建抗日武装。经过一番准备,张甲洲借“婚礼”之机正式打出抗日的旗帜。1932年5月16日,张甲洲带着前来参加“婚礼”的200余人,在七马架举行誓师大会,成立了北满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巴彦反日游击队,这也是我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巴彦游击队领导成员
1932年7月,张甲洲等率部西渡少陵河,到巴彦西部地区活动。7月16日,攻克龙泉镇,缴获百余支枪。8月30日,攻袭了巴彦县城,后又全歼日军一个中队、伪军一个大队,击落一架低空盘旋侦察的日军“红肚子”飞机,威震北满。张甲洲率部一面打击侵略者,一面不断开展抗日宣传,得到了各方的拥护,部队很快发展到一千多人。
1932年9月,游击队司令部根据游击队作战和发展需要,决定攻打东兴镇。东兴镇是靠近巴彦东北的一个小县城,当时城内的反动武装力量很强。游击队还是果断发起了进攻,从南、北、西三面合围,迫近城门。敌人招架不住游击队的猛烈进攻,纷纷由东门逃跑,流窜到城东山林一带盘踞。游击队攻破城门,迅速进城,驻扎在泰东公司。敌人并不甘心失败,接连进行几次反扑都被击退后,勾结了1000多人的反动武装对城内的游击队大举反攻。战斗十分激烈,赵尚志、第二大队长夏尚志等人受伤。游击队为保存实力,避免重大伤亡,决定暂时撤离东兴镇,回到姜家窑一带休整。
1932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派巡视员前来传达贯彻北方会议精神。根据指示,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确定此后重点活动在松花江以北地区,并成立军事委员会,张甲洲任师长。队伍以安达、拜泉等县为目的地向西进发,打算与在该地活动的李克成、郑炳文等会师,便于联合西部地区的李海青、邓文等抗日武装共同抗日。
同年12月初,队伍行进到肇东、安达、明水、林甸、依安等县时,打击了此地重新冒头的亲日派汉奸和反动势力,同时对广大群众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抗日宣传和组织活动,扑灭了反动势力的气焰,扩大抗日救国的影响。这支队伍高举抗日大旗,转战呼兰、绥化、兰西、安达、明水等地,给日军以重创,成为一支抗日劲旅。日伪军政当局哀叹:“悍匪张甲洲,满洲治安之癌”。
1933年初,独立师被反动武装打散,全师只剩70余人。为免遭日伪军围剿,张甲洲、赵尚志不得不忍痛决定:暂时隐蔽,听令再集。张甲洲和赵尚志等前往哈尔滨向中共满洲省委汇报,但中共满洲省委却以“右倾”错误之名,开除了张甲洲和赵尚志的党籍。然而,张甲洲的抗日决心并未因开除党籍而意志消沉,反而更加坚定。1934年7月,他只身来到富锦,化名“进思”以中学教员为掩护,开展地下抗日斗争。1937年8月28日,张甲洲在奔赴抗联途中被伪自卫团袭击,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巴彦游击队从1932年5月16日成立起,到1933年1月18日解体,仅存在了8个月零2天。游击队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踊跃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敌人屡次作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伪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而且,党组织在游击队斗争过程中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发动人民群众保家救国,对东北抗日战争的扩大带来积极影响。此外,游击队联络各种抗日武装力量,建立“反日大同盟”,也为此后的抗日战争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