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理事、美女书法家沈一丹书朱德诗(保真)
¥
1200
八品
仅1件
题名朱德诗
年代1997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软片
尺寸136 × 34 cm
款识钤印沈一丹书/一丹之鈢
上书时间2023-08-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沈一丹,女,1970年生。福建诏安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兼书法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友联画院委员、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委员。代表作品《迷彩人生第一课》《童心》等。
美女书法家沈一丹,清华大学艺术硕士,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全国青联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沈一丹,是一位书法、绘画兼擅的军旅女书画家,先后求教于沈鹏、刘大为、李铎、杜大恺等名家。她的书法作品立意深邃,格调高雅,笔墨朴茂;工笔画功底扎实,笔墨细腻,生动自然;人物写意清新飘逸,形神灵动,富有情趣,形成了沈一丹书画作品寓情于画的独特风格。
沈一丹参加国内外书画大赛,多次摘得桂冠金奖。2004年7月获首届全国电视中国画大赛工笔人物银奖。代表作品包括《花样年华》《品若幽兰——冯理达》《迷彩人生第一课》等。
沈一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先后受邀出任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首届中华女性书画摄影大赛、首届大学生模特大赛等大型活动评委,参与中华慈善总会等公益捐赠活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英才、中国妇女、中国书法等报刊曾多次报道沈一丹成长事迹,其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等地收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友好使者,曾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先后出访德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国外政要。
履历
先后求教于沈鹏、李铎、刘大为、张道兴等书画名家。参加国内外书法大赛,7次摘桂冠,特别是1993年全军书法大赛中,她的四尺小楷作品,获得广泛好评,被评为一等奖,也是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位女性。 书法作品稳健中见飘逸,清新中多灵气,师法碑帖又别具新意,尤以小楷最工,立意深邃,格调高雅,笔墨朴茂。
1986年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览,是福建省唯一的入选作者。同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福建分会,成为全省最年轻的会员,福建省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1993年全军书法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1995年获北京国际书画周书法一等奖;
1995年获北京中国画展二等奖;
1996年获全国大学生书画展银奖;
沈一丹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曾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全军唯一一位既是国家级书协又是国家级美协的女会员;
1999年1月国画作品《迷彩人生第一课》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评奖中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奖,是全军十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女性。 1999年国画作品《迷彩人生第一课》入选纪念建军70周年全军第九届美展,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评奖中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奖,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都曾报道。《工笔人物——彝 家女》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展;《童心情最真》获“抗洪精神赞”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04年7月获得由中国美协和中央电视台主办首届电视中国画大赛银奖,同年还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人物画展优秀奖,2004年底参加第二全国法制宣传书画展二等奖;
2005年8月获中央电视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电视书法大奖赛金奖;
2006年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成为最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
2006、2010年连续担任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评委,是评委中最年轻的,也是唯一的女评委。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书法》《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美术》《青年书画》《正大艺术》《中华艺术家报》《国画家》《美术向导》等全国性报刊都曾报道过沈一丹成才事迹和优秀作品。作品曾分别被送至美、法、俄、日等国家参加展览和国际交流。
评论
沈一丹:一片丹心绘军魂
一片丹心绘军魂 令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迷彩人生第一课》《彝家女》,还有那张铺满了云母粉的《知己知彼》。这些在全军、全国屡获大奖的画作,是她10多年前的作品了。她的书法则在更早的时候就崭露头角。从13岁起,她就开始包揽福建省各级各类书法比赛的一等奖。第一次获全军书法比赛一等奖的时候,她才18岁,入伍还不到一年。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先生曾说,“我见过全军有三个楷书写得不错的,沈一丹是其中之一。”在很多人看来,中国书画的功力与年龄大致成正比,但对于她却是个例外。她还记得自己加入福建省书协时的年龄,“16岁,中学还没毕业。”
在沈一丹位于海军大院内的画室里,记者见到了她的新作《品若幽兰》:一个装满了各类医学典籍的书柜前,满头银发的冯理达将军正仔细地翻阅着一本《免疫学原理》。在她的身旁,是一盆兰花,花盆上写着四个大字:蕙质兰心。为了画这幅画,她查阅了很多资料。她说,兰花是冯理达将军的最爱。这幅作品她数易其稿,画了两个多月才完成。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先生第一次看到以后对她说,你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辈子做不了坏事了”父母是商人,家里的兄弟姐妹中也没有一个学过书画。可打小起,与书画有关的任何机会,沈一丹一个也没有漏掉过。6岁开始自学书法,学校里大大小小的比赛全是一等奖,“就是一写完就被老师拿去贴在黑板上的那种。”12岁开始真正有老师辅导,半年后她就拿到了福建省中学生书画大赛一等奖。
接下来的几年,这名刚刚十几岁的中学生拿了几乎所有她参加的书画比赛的一等奖。连续三次获得福建省中学生书画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首届全国妇女篆刻比赛作品展》,随后又被福建省书协破格吸收为会员。一切都太顺了!但她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我从来不会欢呼雀跃,无论获了多少奖,我觉得都像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最早的时候,她被学校里的同学称为“一等奖专业户”,很多人都以得到她的一张字画为荣。上初一时,福建省电视台要拍一个关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专题片,因为她书法写得好,记者还专门来到学校采访了她。片子播出以后,沈一丹立刻成了方圆百里的名人。一位老师跟她开玩笑说:“一丹,你这辈子做不了坏事了,因为走到哪儿谁都认识!”
那时候,她的梦想却是当一名海军,因为“那样就可以穿上白蓝相间的海魂衫了”。她曾不止一次地设想过自己加入海军的场景,也曾经自己缝制军装偷偷穿上过过瘾,直到那一刻真的戏剧性地来临。
有一天,一位负责征兵工作的漳州军分区领导在县武装部的办公室里看到了沈一丹写的条幅,便问这是出自哪位书法家的手笔。当得知作者是一位女中学生以后,爱才的首长竟坚持要让她入伍从军。
她到现在还记得那位领导:“当时父亲不愿意让我参军,他就亲自来做父亲的工作。我们家住在小胡同里的老宅院,汽车都开不进来,他走着七拐八拐最后还是找到了。”就这样,沈一丹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海军战士。这个故事也一度传为佳话。“我就要考这个!”军队不只有海魂衫。在“遥远”的宁波港,等待着沈一丹的还有严苛的军事训练:紧急集合、拉练、打靶、五公里越野。
那时的沈一丹,身体精瘦,“小胳膊细得吓人”,但她硬是坚持了下来。紧急集合时的慌乱、狼狈,晨操过后的筋疲力尽,都让她记忆深刻。这些也成了她日后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素材。
重拾画笔是在入伍后的第三年。那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招生简章下发到部队,但凡在艺术有一定基础的军队干部都可以报考。沈一丹很兴奋,但自己不是干部,只是个战士,怎么办?细心的她发现在招生对象的后面还有一个小括弧:另招6名委托代培学员。这几个字让她相信自己或许有一丝希望。几天后,站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办公室里,沈一丹指着这几个字对接待她的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说:“我就要考这个!”但得到的答案却是:委托代培学员也必须是干部。她并不死心,仍往返于各大单位找军艺甚至海军的领导苦苦求情。这样跑了一个多星期,最后刘大为主席被她感动了:“好,你就过来进修吧!”后来,沈一丹才知道,像这样的进修机会,即便是军队干部也很难得到。进修结束以后,她回到部队,提了干。1995年,她再次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导师还是刘大为。
在军艺,她学的是工笔画。由于有良好书法的功底,她上手得特别快。但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往往一幅画辛辛苦苦画了一个月,却总觉得不顺眼,“如果把这里再处理一下效果会不会更好?”于是,毁掉重画,直到满意为止。为了画一幅海军讲解员正在进行军事讲解的作品《知己知彼》,她找来一大堆军事资料研读了半个多月。如何用国画的手法画出军舰、导弹的金属质感,她又综合运用了多种绘画技巧进行尝试,使画作的色彩、亮度等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种画法,注定让她画得很慢,但可以说,每一幅都是精品。
沈鹏:朝饮木兰之坠露
沈一丹君把她的书画展命名为“碧海丹心”,我感到很有意味:有色彩,有形象,把自己的名字与海军连在一起了。还有她给自己的画室题名“沐兰轩”,单看“沐兰”便感受着兰花的幽姿。待细看,分明暗含着“花木兰”,“木”字左旁的三滴水,既是“沈”,也有“海”。亏她这番琢磨,中国语言文字真妙!我认为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也很可以为她的“沐兰轩”作注解。
她早就梦想当一名海军。是不是因为家乡福建诏安靠海,从小有了“穿上白蓝相间的海魂衫”的浪漫情结?她的愿望果然实现了!偶然被一位负责征兵的领导认中。但那原因,却是因为一丹的书法写得好。原来她从六岁开始拿毛笔,便显示了良好的书法素质,13岁起获省内各级各类书法一等奖,18岁获全军书法比赛一等奖,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2005年全国书法电视大奖赛我为她颁发金奖的情景。
当然我并不主张单从“奖”看一个人的成绩,还要看实际的高度,看发展的“潜质”。沈一丹崭露头角的早已不仅是书法,她经过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在中国画方面也展示了创作才能。如果不是较深的楷书功底,要稳健、灵活地勾勒像《八十七神仙卷》、《群仙祝寿图》这样的巨作,可不那么简单,她在学院学习期间完成这份作业,为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书法的“用笔为上”与中国画的“骨法用笔”在她身上很好地体现出一致性。
风格是人。一丹楷行书婀娜中寓刚健,端庄中有灵动。风格的形成与天生素质有关。但是经历了部队的操练、跌打,也不能不对她的秉性产生影响,进而在书法中有所反映。在这一点上,把她的早期画作《迷彩人生第一课》与她的书法并在一起欣赏,从中找寻二者异同,也不失一种乐趣。
楷书,被公认为学书法的基本功。在一定程度上有点像绘画中的素描、写生。素描、写生是绘画基本功夫,也可以是独立创作。楷书与此相类。在沈一丹,楷书已有了一段不短的创作期,有的作品表现为行楷,或进而写行书。可喜的是她虽“熟”而不“俗”,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多读书,增长阅历,必有大成。
练书法是不是也可以不把楷书当基本功?前人有主张“从篆书入”,理由是篆书年头最久远。此说未必令人信服。倒是从笔法的意义,真、草、篆、隶都是“一笔”,都相通。篆书的中锋浑厚耐看,造型古朴,所以“从篆书入”未尝不是一个路子。
学书还有一些引发争议的问题。比如大楷与小楷,从哪个入手?两种主张都有。恐怕也同上述“楷”、“篆”之争一样,要看个人的爱好而定,不必拘泥一格。宋代米芾说“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米老还举“太一之殿”为例,“岂可将‘一’字肥满一窠以对‘殿’字乎?”以我的理解,“展令大”与“促令小”指字的风范而言,并非简单地指字形大小。再是,传为张旭教颜真卿《笔法十二意》所谓“大字”、“小字”可能实指“大楷”、“小楷”,。写大楷要有小楷的韵味,写小楷要有大楷的气势。还是苏东坡说得好:“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找出各自的难处,然后知难而上,使创作进入更加自觉的状态,自然会成就一番新气象。沈一丹楷书,无论大小,都比较耐看,不为夺人眼球而造声势。
以上随感,与读者交流。沈一丹,当海军和从事书画,两个愿望很早实现了。于是我想到她今后会有更宽广也更难的路程。据我了解,她作画、写字都比较慢,不轻易出手。这里有个人的习惯驱使,联想当前浮躁风气之炽,希望她走出自己的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