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乔彬学术文集第十卷 宋画与画论
  • 邓乔彬学术文集第十卷 宋画与画论
  • 邓乔彬学术文集第十卷 宋画与画论
  • 邓乔彬学术文集第十卷 宋画与画论
  • 邓乔彬学术文集第十卷 宋画与画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邓乔彬学术文集第十卷 宋画与画论

35 5.8折 60 九品

仅1件

四川南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乔彬 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4-0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乔彬 著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7601529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0页
  • 字数 638千字
【内容简介】
本卷收录专著《宋代绘画研究》及若干论文。
   《宋代绘画研究》为河南大学出版社“宋代研究丛书”之一,于2006年10月出版。此书的绪论论述了宋代绘画发展的特点,发达的缘由。

  第一章论北宋绘画发展的文化环境与变化之势。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所造就的人文精神从五方面影响了绘画,使之走上了文学化道路。宋人重在画家人格修养和绘画的立意。北宋文人不仅对绘画有新的理论阐发,且在创作上有不少实绩。文人画与画院画相互汲取,促使了二者的结合。

  第二章论述由唐五代到北宋绘画思想的转变。
   由唐至宋绘画思想的转变、发展主要体现在从客观到主观、从动到静、从重情到人理、从宗教化到文学化。郭若虚指出了唐宋绘画的题材之变,黄休复重排“四格”次序,使绘画向“逸”的本原回归,郭若虚“气韵必在生知’’说,将艺术论转为心性道德论。文人画尤重“山林者之乐”,提出“书画当观韵”,重传神及画家修养。

  第三章论述北宋时期的主要画论著作。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有三家山水、黄徐体异及“气韵非师”说。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重定四格高下,对文人画有导向作用。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提出“六要”“六长”说。董迪《广川画跋》重考据,辨析精。郭熙《林泉高致》有全面的画家修养论和方法论。米芾《画史》开南宗画论之先。韩拙《山水纯全集》详述不同画法。《宣和画谱》著录完备。
    第四章论述北宋的人物画。
   早期有石恪、武宗元的宗教画。王居正表现底层生活,乔仲常、张激画历史人物,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杰出的社会风俗画。李公麟题材多样,继承了吴道子的“莼叶描”,又以“铁线描”见长。北宋末画院人物画以《听琴图》为代表。
    第五章论北宋山水画。
   李成、范宽、许道宁画北方山水,范的传世作品较多。巨然创南派山水。惠崇、赵令穰长于小景。燕文贵、郭熙、王希孟是北宋院体山水前、中、后期代表。文人山水有郭忠恕、燕肃、王诜等。
    第六章论述北宋的花鸟、走兽画。
   黄氏父子多写禁御,徐熙多状江湖,有“富贵”、“野逸”之别。黄筌及其子黄居案,以及赵昌、易元吉,均有作品传世。崔白、吴元瑜改变黄氏体制。赵估调和徐黄,树立起重写实的画院风范。
【目录】
宋代绘画研究

绪论

第一章 北宋绘画发展的文化环境与变化之势

 第一节  北宋的人文精神与绘画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画院的建设与功能

 第三节  北宋绘画的文学化

 第四节  北宋院体画与文人画的结合

第二章 由唐五代到北宋绘画思想的转变

 第一节  从唐到宋绘画思想的主要发展

 第二节  同能不如独胜:题材的转移

 第三节  从重视逸格到提倡道德心性修养

 第四节  从无到有

第三章 北宋时期的主要画论著作

 第一节  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  

 第二节  《益州名画录》、《圣朝名画评》与《广川画跋》  

 第三节  郭熙、郭思的《林泉高致》  

 第四节  米芾《画史》、韩拙《山水纯全集》及《宣和画谱》

第四章 北宋的人物画

 第一节  北宋的道释画与武宗元

 第二节  北宋的肖像画、风俗画与张择端

 第三节 人物画大师李公麟

 第四节  画院人物画

第五章 北宋的山水画

 第一节  以李成、范宽为代表的北派山水画

 第二节  以巨然为前导的南派山水画

 第三节  院体山水画:燕文贵、郭熙与王希孟

 第四节  文人山水画:从燕肃到王诜

 ……

论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