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博士论丛-存现句的认知研究

实拍图内页干净

3 1.2折 26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成如 著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4e

上书时间2024-07-17

水英书店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董成如 著
  •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0
  • 版次 1
  • ISBN 9787811373738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5页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基于真实语料,以认知语法为框架,建构了存现句的研究模型——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探讨现代汉语存现句的认知动因、句法关系、论元结构、体貌意义、主观性和语篇功能等现象。
   
  认识事物存现的处所是人类认识世界、生存于世的先决条件。否则,人类会无所适从,相互之间无法交流。或因为认识世界的需要,或因为熟悉,处所是人们注意力首要聚焦的对象,而位于其上的存现物是人们注意力次要聚焦的中心。因此,处所成分是凸显的射体、参照点,语法上表现为主语。而处所上的存现物是界标、参照点所激活的目标,句法上表征为宾语。存现句体现的是人们先认识处所、再认识存现物的认知顺序。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隐现都是施事发出能量,通过工具传递给客体而形成的。施事、工具和客体之间的能量互动所构成的行为链是存现句的基体,存现句凸显处所和行为链上的链尾——客体之间的关系。因此,存现句只有处所和客体两个论元。存现句的构式意义是表示某处存现着某物。当存现句的参与者同时体现施事和客体时,存现句隐去或抑制施事而突出客体,从而维持存现句的构式意义。
【作者简介】
董成如,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兴趣为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和语用学。在《现代外语》、《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外语类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关于认知语言学方面的论文。曾主持或正主持苏州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汉语存现句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1 存现句研究的起步阶段(《马氏文通》——新中国建国前)

 2.2 新中国建国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独立研究阶段

 2.3 20世纪90年代初到目前的解释阶段

 2.4 汉语存现句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理论背景——认知语法理论简介

  3.1 认知语法的意义观

  3.2 认知语法的小句观

  3.3 认知语法的语篇观

  3.4 认知参照点理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存现句的研究模型——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

  4.1 存现句的认知动因

  4.2 存现句的句法关系

  4.3 存现句的语篇功能

  4.4 存现句的研究模型——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

  4.5 本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存现句的首段——处所成分研究

  5.1 处所形式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5.1.1 方位词

  5.1.2 名词+方位词

  5.1.3 介词+名词+方位词

  5.1.4 动词+名词

  5.1.5 名词

  5.1.6 代词

  5.1.7 复合形式

  5.1.8 处所形式的统一性

  5.2 处所成分的参照点分析

  5.2.1  “名词+方位词”形式的参照点分析

  5.2.2 “介词+名词+方位词”形式的参照点分析

  5.2.3 “动词+名词”形式的参照点分析

  5.2.4 名词形式的参照点分析

  5.2.5 复合形式的参照点分析

  5.3 处所意义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5.3.1 多义与单义的辩证观

  5.3.2 多义引申的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

  5.3.3 处所意义的多样性

 ……

第六章 存现句的中段——存现动词的研究

第七章 存现句的尾段——存现主体的研究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语料来源和使用工具书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