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

20 2.9折 69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超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0Af

上书时间2024-05-23

水英书店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超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7
  • 版次 1
  • ISBN 9787111565956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6页
  • 丛书 CFA协会金融前沿译丛
【内容简介】
  《多资产配置》是当今、乃至未来投资管理行业的quan威经典。
  本书解决了以下问题:
  为什么配置通常只有一种方法,且只按照一个固定期间来做?
  谁说我们需要把阿尔法和贝塔分开来看?
  传统上对于风险和风险溢价的定义,还适用于多资产投资领域么?
  在组合投资管理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真实风险”?
  在投资时将整个新兴市场独立出来看,是否具有意义?
  为什么亚洲的主动型管理人业绩远远落后于发达市场管理人?
  对于一个策略的回报业绩,你能区分有多少是来自于投资能力,有多少是来自于运气的么?
  支付管理人费用,究竟是促使利益一致,还是导致利益背离?
  为什么资产管理行业逐渐从多资产策略转向多资产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普拉纳·古普塔,拥有超过25年的多资产、多策略组合的管理经验,在全球管理总资产规模超过850亿美元,服务的客户包括资产管理人、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金、捐赠基金以及高净值客户。他目前担任CFA协会研究基金会的投资委员会主席,并曾获得亚洲zui佳资产管理人荣誉。

  斯文R.斯卡尔舍,曾供职于Ignis资产管理公司、AGL结构金融公司以及Shell资产管理公司,在任职期间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的风险模型。
  李兵是富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总裁,这是一家位于香港的资产管理公司,专门为中国内地的高净值客户提供投资解决方案。

  胡超,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具有中国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以及期货从业资格。
  胡超先生目前就职于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此前就职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普华永道咨询有限公司。曾负责保险资金海外配置、委外投资策略及管理人选择、投后管理、风险控制及市场研究等,管理资产类别包括境外股票、固定收益以及另类投资等,有着丰富的海外多资产投资管理实践经验。
  胡超先生同时是国家二级口译员及笔译员(英语)。本科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美),获得金融学硕士学位。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多资产投资问题的介绍/ 1
1.1 什么是多资产投资/ 2
1.2 传统结构/ 4
1.3 从主动型管理到敞口配置的转换/ 4
1.4 提升配置结构/ 5
1.5 通过建立多资产组合来管理尾部风险/ 6
1.6 新兴市场的多资产投资/ 7
1.7 从多资产策略到多资产解决方案/ 7
1.8 多资产投资业务/ 8
第2章 传统的资产配置结构/ 10
2.1 传统投资流程/ 11
2.2 资产配置流程/ 12
2.3 多元化投资的理论/ 14
2.4 股票风险溢价和投资期限/ 20
2.5 相互独立的资产类别/ 21
2.6 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 21
2.7 资产配置需要的能力/ 21
2.8 改进的配置解决方案/ 23
2.9 对于改进资产配置方案的一些争论/ 23
第3章 从主动型管理到敞口配置/ 25
3.1 从历史数据看阿尔法和贝塔的合理性/ 26
3.2 主动型管理的发展/ 27
3.3 贝塔概念的一般化处理/ 28
3.4 配置不再以资产类别区分/ 29
3.5 主动型投资流程的含义/ 30
3.6 投资策略分类/ 30
3.7 另类投资的定位/ 32
3.8 可转移阿尔法策略被淘汰/ 33
3.9 基准投资和灵活贝塔投资策略的定位/ 33
3.10 基于敞口框架的风险分析/ 34
3.11 按照投资期限长短来进行组织架构建设/ 35
3.12 从资产到敞口的转换/ 35
3.13 结论/ 38
第4章 重新定义多资产配置决策中的风险溢价/ 39
4.1 风险和风险溢价框架的现状/ 40
4.2 多种资产共存的分析框架/ 40
4.3 投资期内的风险/ 42
4.4 大类资产配置的风险和回报溢价/ 43
4.5 资产类别溢价:我们的理论和传统方法的比较/ 45
4.6 资产类别溢价:不同投资期限的影响/ 46
4.7 资产类别风险:我们的理论和传统方法的比较/ 47
4.8 资产类别风险:不同投资期限的影响/ 48
4.9 主权信用风险和风险溢价/ 49
4.10 在多资产投资不同情景中的应用/ 50
4.11 结论/ 51
第5章 多策略配置结构/ 53
5.1 配置方法的分类/ 54
5.2 多策略框架在配置问题上的应用/ 58
5.3 多元化策略的优势/ 60
5.4 单配置方法的要求/ 61
5.5 多策略配置示例/ 64
5.6 结论/ 67
第6章 基本面敞口配置方法:经济周期/ 68
6.1 被动经济模型/ 68
6.2 主动经济方法/ 69
6.3 五周期资产配置法/ 70
6.4 周期理论中的风险参数/ 75
6.5 区分核心和周期性成分/ 75
6.6 五周期框架的构成/ 76
第7章 系统性敞口配置流程:主动风险预算/ 78
7.1 经济周期模型/ 80
7.2 货币周期模型/ 82
7.3 股票估值的风险调整/ 83
7.4 构建一个经调整的风险预算配置策略/ 84
7.5 模拟组合表现/ 89
7.6 ARB配置策略的效果检验/ 93
7.7 回撤管理的应用/ 97
第8章 资产配置预测/ 99
8.1 资产配置一致预期的数据库/ 100
8.2 用一致预期来进行资产配置/ 100
第9章 多资产组合的优化/ 109
9.1 均值方差理论的发展/ 109
9.2 组合配置和绩效评估/ 112
9.3 效用最大化的策略/ 112
9.4 基金经理的目标/ 113
9.5 有效前沿/ 114
9.6 最优组合选择/ 115
9.7 约束条件/ 116
9.8 尾部风险约束/ 118
9.9 事件风险/ 118
9.10 宏观风险/ 119
9.11 市场结构风险/ 119
9.12 相关性风险/ 120
9.13 最优策略的表达式/ 121
9.14 无约束配置/ 122
9.15 引入约束条件/ 125
9.16 最优组合/ 132
9.17 结论/ 134
第10章 在多资产组合中管理尾部风险/ 136
10.1 实践中的组合管理/ 137
10.2 实践中的资产配置/ 138
10.3 真正的风险衡量标准:投资期末风险和投资期内风险/ 139
10.4 模型的不确定性/ 142
10.5 止损规则/ 148
10.6 尾部风险的管理/ 155
10.7 相关变量说明/ 156
第11章 新兴市场的多资产投资/ 158
11.1 观察1:新兴市场区域分类不合理/ 159
11.2 观察2:新兴市场行业分类不恰当/ 161
11.3 观察3:股票指数的持仓集中度/ 161
11.4 观察4:主动型管理的潜力/ 162
11.5 观察5:主动型管理人的业绩表现/ 164
11.6 观察6:过度依赖于单一投资决策/ 165
11.7 观察的总结/ 166
11.8 新兴市场投资框架的陷阱/ 166
11.9 优化的新兴市场投资框架/ 167
第12章 资产配置在亚洲股票中的重要性/ 171
12.1 投资范围对于组合超额回报的影响/ 171
12.2 不同行业的离散程度对于组合超额回报的影响/ 172
12.3 资产配置和个股选择的相对重要性/ 174
12.4 美国股票池与亚洲股票池的对比/ 175
12.5 结论/ 179
第13章 多资产策略的执行:主动型还是被动型/ 180
13.1 影响主动型-被动型策略选择的投资因素/ 180
13.2 投资人的约束要求对于主动型-被动型决策的影响/ 185
第14章 敞口风险诊断模型/ 187
14.1 传统风险分析方法的缺点/ 187
14.2 评估有意风险和无意风险/ 188
14.3 多维度风险结构/ 189
第15章 管理人报酬对于配置决策的影响/ 197
15.1 报酬结构/ 198
15.2 管理人约束/ 200
15.3 最佳的主动性水平/ 201
15.4 业绩分布/ 205
15.5 能力的重要性/ 206
15.6 主动性水平和管理人年龄/ 208
15.7 多个投资期间的影响/ 208
15.8 管理合约示例/ 211
15.9 结论/ 212
第16章 从多资产策略到多资产解决方案/ 214
16.1 当前行业转型所处的阶段/ 216
16.2 行业功能定位:多资产解决方案/ 217
16.3 多资产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特点/ 218
16.4 投资解决方案的定制化因素/ 219
16.5 标准操作流程的要求/ 223
16.6 业绩归因分析的重要性/ 224
16.7 结论/ 224
第17章 私人财富管理中的多资产投资/ 226
17.1 私人财富多资产投资的症结/ 226
17.2 商业模式及组织架构/ 229
17.3 当前投资框架/ 232
17.4 私人财富多资产投资平台/ 233
17.5 根据投资目标进行配置/ 235
17.6 只能做多的主动型管理人/ 236
17.7 结论/ 237
第18章 开展多资产投资业务/ 238
18.1 产品结构和定位/ 238
18.2 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240
18.3 产品投资能力/ 242
18.4 目标客户群体/ 243
18.5 现有投资产品差在哪里/ 244
18.6 客户群体:预期及绩效评估/ 247
第19章 如何创造更好的业绩:机构投资之间的博弈/ 251
19.1 使命和理念: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52
19.2 分析框架:传统资产类别与风险溢价/ 255
19.3 将投资理念与回报驱动因子和组合构建决策结合在一起/ 257
19.4 投资治理/ 263
19.5 选择委托投资的执行路径/ 267
19.6 监督/ 270
19.7 结论/ 271
参考文献/ 27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