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聿铭建筑十讲 建筑设计 黄健敏 新华正版
  • 贝聿铭建筑十讲 建筑设计 黄健敏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贝聿铭建筑十讲 建筑设计 黄健敏 新华正版

"巴黎只有一个卢浮宫, 世间只有一个贝聿铭 百岁贝聿铭,百年匠心,世界因他的建筑而变得更美 ,他用了一个世纪,让自己的建筑遍布4个大洲、10个国

17 2.1折 79.8 全新

仅1件

江西赣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健敏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71303037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

页数264页

定价79.8元

上书时间2024-04-0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正版特价新书
商品描述
主编:

1988年7月,卢浮宫拿破仑广场上,升起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壮丽的景观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一度,玻璃金字塔取代艾菲尔铁塔,成为巴黎的新地标。没有建筑师比贝聿铭对过去五十年的社会和政治景观造成更难以磨灭的影响。他将外交手腕和设计的独特混合运用在肯尼迪家族、保罗.梅侬、密特朗、欧维兹和中国银行等客户身上。

目录:

"讲世纪大师 建筑师贝聿铭 008第二讲高原美境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046第三讲适地塑形 华盛顿美术馆东馆 068第四讲摩天竹节 中银大厦 094第五讲几何雕塑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 118第六讲活力殿堂 摇滚名人堂与博物馆 138第七讲桃源乡记 美秀美术馆 158第八讲都市剧场 德国历史博物馆 184第九讲姑苏新韵 苏州博物馆 202第十讲阳光建筑 艺术博物馆 232致谢 263"

内容简介:

"贝聿铭建筑十讲作者黄健敏以亲身多次旅行的观察体验,针对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很好作品,不同建筑类型汇整编辑了详尽的数据,揭开大师从房地产业务转型至建筑艺术的契机,更详细记述对贝聿铭职业生涯有至大影响的九座建筑。作者黄健敏追踪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人生,收录的九座建筑皆为他亲身走访过的,如中银大厦、桃源乡记——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脍炙人的经典之作。全书十万余字,图片三百余幅,诸多信息为首度发表。这是一本有关建筑物和权力、移民和同化、美式奔放和中式收敛、东方和西方的传记。"

作者简介:

黄健敏  中国台湾中工学院建筑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建筑学硕士。曾担任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公共艺术委员、台北市捷运工程局公共艺术委员、台北市立美术馆咨询委员、台北市建筑师公会理事。曾任教于中原大学、东海大学、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北教育大学等高校。1993年起参与中国台湾公共艺术方针与执行工作,著书撰文推广“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理念。2006年任建筑杂志主编。

精彩内容:

讲  世纪大师  建筑师贝聿铭    1935年8月13,柯立芝统号(preident coolidge)轮船自上海经本航向旧金山,船上一位十八岁的――贝聿铭(ieoh ming pei,俗称i.m.pei, 19172019),憧憬着新大陆的生活,他于8月28登陆旧金山天使岛(angele iland),接着搭上火车奔赴东岸,璀璨的生涯此展开,未来的美国梦造了世纪的建筑大师。    初抵宾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的贝聿铭,对于国学院式强调绘图训练的建筑教育不满,只在宾大停留两周,转学至麻省理工学院。20世二十年代,宾大建筑系是培育中国建筑师的摇篮,对中国建筑有极深远的影响。相对地,以工程学为强项的麻省理工建筑系虽然中国留不如宾大多,但他们的专业素养很强,于麻省理工建筑工程系的位中国关颂声(ung ing kwan 18921960)回国后成立了基泰工程司(kwan chu and yang architect),对中国建筑之贡献不可小视。麻省理工的建筑学院创立于1932年,威廉?爱默生(william emeron 18731957)出任首届院长,从上任至任期结束的1939年期间,他将建筑学所涉及的领域扩充,增设城市规划系,使得建筑不单只关注设计,还涉及公共政策与社会学等课题。受爱默生的鼓励,贝聿铭从建筑工程领域转至建筑设计专业学。根据贝聿铭的自述,在校期间他在图书馆自修,从英国出版的建筑(architectural review)杂志中吸取有关旧大陆的新建筑的信息,其中以勒?柯布西耶(le corbuier 18871965)的建筑拥有新意。“几乎我一半的建筑教育受益于柯布西耶的书。”1935年11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邀请柯布西耶至美国访问,爱默生院长特地邀请他到波士顿参观,柯布西耶逗留了两天,并在麻省理工学院以“现代建筑”为题发表演讲,“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这是重要的两天”贝聿铭如是说。柯布西耶作品以几何美感与混凝土呈现雕塑感,在贝聿铭作品中可屡见柯布西耶的影响,贝聿铭终生戴着的圆眼镜,是典型的柯布西耶式眼镜。    1948年贝聿铭放弃哈佛大学教职,赴纽约加入房地产开发巨头威廉?齐肯多夫(william zeckendorf)的韦伯纳普公司(webb  knapp inc.)。当时美国为了安置战后退役的、同时挽救渐衰败的市中心区,杜鲁门统于1949年颁布住宅案(houing act of 1949),表示将由联邦提供资金援助,清除贫民窟,并计划建造八十万个住宅单元。齐肯多夫对这个项目的远景极为看好,积极地四处奔走致力建设。自1948年至1955年间,身为韦伯纳普公司建筑部主任的贝聿铭,全力陪同老板开发业务,到全美各大城市巡视勘查,参与重要会议,这些珍贵的经验,使他得以后在面对权贵时气定神闲,自有一套得体的应对。    纽约基浦湾公寓大楼(ki bay za 19571963)项目,是贝聿铭开始尝试混凝土新工的滥觞,这得归功于其手下大将阿拉多?寇苏达(araldo coutta 19252017),从早期的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科学馆大楼(cecil  ida green earth cience buil 19591964)、夏威夷大学东西中心(eatwet center univerity of hawaii 19601963),到波士顿基督科学中心(chritian cience center,19641972),寇苏达都担任了设计师,他凭借对混凝土的精巧运用为事务所建立了极为成功的建筑风格。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项目中,贝聿铭更上一层楼,将清水混凝土表面錾凿,营造出更富肌理质感的墙面,这之后的数个美术馆作品他莫不循此手。贝聿铭对这种特殊的清水混凝土工颇为自豪,自认对其的运用在华盛顿美术馆东馆项目中达到高峰,而到巴黎卢浮宫扩建项目中臻至。经贝聿铭处理过的混凝土,泽可以与墙面的石材相同,达成空间和谐的整体效果。当然这种做花费不菲,因为混凝土级配的骨材不是一般的砂石,用砂要经过精挑细选,而石料是将相同的石材碾碎磨细,形成全然定制化的级配。    按贝聿铭全集的资料所示,在韦伯纳普公司期间,贝聿铭亲自参与设计的住宅与都市更新项目达十四个。这些建筑项目的共同点是:以混凝土构筑,立面皆是连续网格;窗框整合成结构系统,以降低造价;大片的玻璃窗面,使得室内有充足的光线;窗帘采用白,以上下垂直方式启闭,开启的幅度统一管制,避造成斑驳混乱的立面效果。之所以采用混凝土,而摒弃现代建筑的主流建材钢,是因为受限于现实情况。当年美国参与朝鲜战争,钢是重要的军工材料,受严格管制,迫使承包商与建筑师不得不另寻取代钢的建材。此外,贝聿铭在设计时已经将空调设备纳入,安排在窗户的下方,这也是大玻璃窗面没有落地的原因。这样处理空调设备,遭到部分住户抱怨,因为突出的设备占据了起居室的空间,为家具摆设增添困扰。大片的玻璃窗面自立面缩退,优点是连续网格的梁柱成为遮阳板,使得光入室内,热却被阻挡在外。另外,凹陷的连续网格形成阴影,大大丰富了建筑的立体感,提升了建筑的美感,有别于房屋市场的一般住宅。更重要的是除阳台,建筑可用的面积得以扩增。根据联邦住宅署的规定,阳台计算为半个房间,而房屋贷款是以房间计价的,没有阳台,贷款相应的减少,为此贝聿铭向联邦住宅署(federal houing adminitration)说明不设阳台的好处,并积极说服,突破官僚体系桎梏的规定,终获得胜利!    p813

精彩书评:

贝聿铭是全球许多地标建筑背后的男人,20世纪多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因几何精度、朴实的外表以及自然灯光而享誉世界。他在年纪很大时仍然积极投入工作,多哈艺术博物馆是在他80多岁时设计的拥有代表的建筑之一。                     ——bbc

 贝聿铭被视作后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之一,他是首位参与国卢浮宫设计的外国建筑师,一开始受到人们反对,后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赢得了认可。    ——n

贝聿铭是世界的建筑师之一,是一名坚定的现代派,是一名罕有的同时能吸引地产商、企业界和艺术博物馆董事的建筑师。他在全球有众多地标建筑。建筑家戈德伯格(paul goldberger)形容贝聿铭为“一名有教养的男人,他安静而毫不夸张的风格掩饰着强烈的好胜野心。
                                                                  ——纽约时报 

贝聿铭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师中的一位,当他1983年获得普利兹克奖时,评委会称“他给了这个世纪好看丽的室内空间和外部形态。 ——建筑媒体archdaily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正版特价新书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