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会中西:百年学衡经典文存
  • 融会中西:百年学衡经典文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融会中西:百年学衡经典文存

206 8.0折 258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江 、 李恭忠 、谢任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8709

出版时间2024

装帧其他

纸张其他

定价258元

上书时间2024-12-25

博文苑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名:融会中西:百年学衡经典文存 

著者:孙江、李恭忠、谢任

字体:汉文简体

开本:16开

字数(千字):600

页码数:520

装帧:精装

册数:1

ISBN号:978-7-5506-3870-9

定价:258元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第1版  第1次印刷

一本书了解学衡派

本书选编学衡派代表人物发表的经典文章,主要涉及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新人文主义的译介;关于文史哲的专题研究;旧体诗词文赋的研究,等等。作者包括陈寅恪、柳诒徵、吴 宓、胡先骕、梅光迪、缪凤林、张荫麟、张其昀等著名学者。他们在西潮滚滚的激荡时代,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并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中正之眼光, 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体现了融会中西的深刻思辨、文化自信与宏大气象。对我们今天反观、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仍有重要意义。

孙江,历史学者,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名誉院长,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史、思想史及概念史。李恭忠,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社会史学会副会长。谢任,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准聘副教授。

序言

1949年8月27日,按阳历时当孔子诞生2500年。是日,《大公报》(重庆)刊登了一篇题为《孔子圣诞感言》的文章,作者吴宓。二十二年前,吴宓曾撰文纪念孔子,如今又是另一番情景,文章开篇有道:“孔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之真正代表人物,为中国文化集大成,造极峰,继往开来,天与人归之圣哲,且为世界古今最伟大真实之四五教主、哲人之一。”吴宓之个人感知历数孔子之伟岸,继而笔锋一转,指出当传统被视若“粪土”,“孔子之在中国,亦遂如苏格拉底之钉死于十字架”,厉言“倘必问罪,请直捕罪人,而勿归狱于孔子”。

纪念的历史有两种,一为赞美,一为讽喻,吴宓的文字属于后者。在以“破坏激烈”为标榜的时代氛围下,吴宓及其学衡同人倡言平和地对待他者和自我,这种理念被凝练为《学衡》杂志的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国粹”与“新知”,或曰中国与西洋,并非二元对立之存在,彼此不仅具有互文性,而且看似老旧的“国粹”被“昌明”后还可焕发新意。同样,所谓“新知”,如果没有“融化”,则不可能转化为内在的“自我”。学衡同人的文化观俨如多棱镜,有多个面向。一曰调和。以孔教为中枢和以佛教为辅翼的中国文化,与希腊罗马之文章哲理和耶教融合孕育而成的西洋文化,并非殊途异曲,彼此可以融会贯通。二曰本真。“一国家一民族之进化,必有与他国家他民族所同经之阶级、同具之心理,亦必有其特殊于他民族他国家。”三曰改良。文化源远流长,经由逐渐酝酿和孳乳煦育而成,对“狭隘的自我满足、固步自封”,可取渐进改良之法。四曰中道。是为旧学与新知、自我和他者之间的平衡。

然而,孔子的境遇似乎暗示了学衡同人不期而至的地平,多年来学衡同人因其文化主张而散落在边缘,直至20世纪末始有改变。如今,学衡同人的倡言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这不完全是正反互换、否定之否定的结果,而是在经历了现代化和全球化及其反复之后,学衡同人破除彼我二元对立的文化自持在思想上和经验上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种自持,用今人的话就是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

全球本土化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本土化(localization)的合体。本土化之所以成为“问题”乃由全球化引发,因此二者的邂逅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必然导致全球本土化的结果。本书收录的学衡诸君文章,上溯1918年,下至1949年,作者有汪懋祖、胡先骕、梅光迪、刘伯明、柳诒徵、徐则陵、缪凤林、景昌极、钱堃新、吴宓、萧纯锦、邵祖平、张其昀、刘掞藜、张荫麟、郭斌龢、陈寅恪、范存忠、贺麟等。书中的文章或可在一些个人文集里找到,但窃以为收录在文集里的文字固然呈现出作者的思考轨迹,亦有其无法规避的弊端,即模糊了文章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被催生出来的;而按时序将学衡同人的文字汇为一册,读者则不难看到一种思想和情感的共振。

现代世界是一个将复数的历史纳入单数进程的产物,全球本土化提供了别异于单数世界的历史时间;如果没有复数的历史,要想建立所谓自持的历史叙述是不可能的。缘此,学衡诸君的文章所映射的复数的现代性,应由后来者发扬光大。

是为序。

孙江

目录

致《新青年》杂志记者/汪懋祖

中国文学改良论(上)/胡先骕

送梅君光迪归圜桥序/汪懋祖

自觉与盲从/梅光迪

新文化之真相/胡先骕

欧美新文学最近之趋势/胡先骕

学生应有的态度及精神/刘伯明

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柳诒徵

学者之精神/刘伯明

评提倡新文化者/梅光迪

近今西洋史学之发展/徐则陵

评《尝试集》/胡先骕

再论学者之精神/刘伯明

评今人提倡学术之方法/梅光迪

论中国近世之病源/柳诒徵

文德篇/缪凤林

论批评家之责任/胡先骕

文学与真与美/景昌极

理想之中国文学家/钱堃新

论今日吾国学术界之需要/梅光迪

说今日教育之危机/胡先骕

论新文化运动/吴宓

公民的精神/刘伯明

平等真诠/萧纯锦

论新旧道德与文艺/邵祖平

华化渐被史/柳诒徵

现今西洋人文主义/梅光迪

共和国民之精神/刘伯明

以哲学眼光评论我国近今教育趋势/刘伯明

安诺德之文化论/梅光迪

论今日文学创造之正法/吴宓

白璧德之人文主义/吴宓译

地理学之新精神/张其昀

中国文化西被之商榷/柳诒徵

白璧德论民治与领袖/吴宓译

与顾颉刚讨论古史第二书/刘掞藜

评近人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张荫麟

中国与中道/张其昀

《中国文化史》绪论/柳诒徵

新文学之痼疾/郭斌龢

芬诺罗萨论中国文字之优点/张荫麟译

论孔教之价值/吴宓

浪漫的与古典的/吴宓

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陈寅恪

论中国语言之足用及中国无哲学系统之故/张荫麟译

冯著《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陈寅恪

人文主义与现代中国/梅光迪

《国风》发刊辞/柳诒徵

孔学管见/柳诒徵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郭斌龢

孔子与西洋文化/范存忠

文化的训练/缪凤林

南高精神/胡焕庸

人格教育/王瀣

朴学之精神/胡先骕

新理智运动刍议/景昌极

中国民族之文化——一个历史学者对于中国民族文化问题的总解答/缪凤林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贺麟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张荫麟

白璧德——当代一人师/张其昀

孔子圣诞感言/吴宓

融会中西

致《新青年》杂志记者
汪懋祖

近从友人处得读大报,闳论卓识,环佩何似。窃不自量其谫陋,辄欲一陈其说于名人之前:文界之弊,贵报已抉发无遗。革新之道,形式尚非所急。当先淘汰一切背理之语。今日甲党与乙党相掊击,动曰“妖魔丑类”,曰“寝皮食肉”,其他凶暴之语,见于函电报章者尤比比。夫吾人行动,苟违犯法律,国法自有相当之处分。极恶元凶如张勋辈,诉诸于法,止于宣告死刑,断无有许人食肉寝皮之过举。此太古野蛮时代遗传之恶思想,苟仍形诸楮墨,充其极必至恣意仇杀,祸结不解。如赵襄子漆智伯之头,王莽遭脔身之痛,以及前清“粉尸扬灰”、“剖心”等剧,将复见于光天化日之下。人道几绝,进化何期?至于两党讨论是非,各有其所持之理由。不务以真理争胜,而徒相目以“妖”,则是滔滔者妖满国中也,岂特如尊论所云桐城派之为妖于文界哉?

孔学偏狭之处,吾人厌病且久。韩愈辟佛,至欲火书庐居,贵报斥其谬妄,宜也。不料独秀先生答钱君书(见《新青年》第三卷第四号),亦有“焚《十三经》毁孔庙”之说。知《十三经》之不适于共和,不读可也;以孔子为不足尊崇,不祀可也。焚经毁庙,果有裨于思想之革新耶?既斥韩氏,又师其意,亦何为者?且于保存古代学术之义,未免有乖也。又如某君,既痛恶仪征某氏所为文矣(见《新青年》第三卷第一号),乃独剿袭其对于江淹《恨赋》“孤臣危涕,孽子坠心”及杜甫《秋兴》诗“红豆鹦鹉,碧梧凤凰”一联之评语,以为己所发明,毋亦诋其全而食其余乎?文也者,含有无上美感之作用。贵报方事革新而大阐扬之;开卷一读,乃如村妪泼骂,似不容人以讨论者,其何以折服人心?此虽异乎文学之文,而贵报固以提倡新文学自任者,似不宜以“妖孽”、“恶魔”等名词输入青年之脑筋,以长其暴戾之习也。

白话作文,为增进国民智识之利器,仆亦竭事鼓吹。但须力避意俗,意俗即不能美,不美即失其文之作用。何谓意俗?言情而涉于淫,如《西厢记》“准备来云雨令巫峡”是也。泄忿而出于毒骂,如顷所谓“食肉寝皮”(此与俗语“杀千刀”同一凶恶)是也。有文者出语尚远鄙倍(辞气之鄙倍,不关言语之雅俗),即同一骂人。《左传》“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国策》齐威王骂周烈王云“而母婢也”,《史记》冯唐骂赵王迁云“其母倡也”,雍正上论骂阿其那、塞思黑曰“其母出身贱婢”云云(此事以手边无书查考,约略记之,不免有误)。同一愤恨之词,而其高下之分明有如此。今白话作文,骨相全露。高洁之意,以白话描之,当益增其美;鄙陋之意,以俗语出之,亦愈形其丑。夫有鄙陋之意,即文字倍极工雅,亦不得谓之文。而白话尤易显此弊,此则下笔时不可不深思者。意既美矣,而走笔运词,尤贵以和,宜通体相称,如染彩之浓淡得中也。贵报既提倡白话作文,即宜实行此宗旨,示人以模范。卒乃雅俗参半,而北语吴音(如“像煞有介事”)格磔其间,其斯为贵报文字上之过渡时代乎?愚弗敢知已。课冗杂书,择语不精,幸恕罪戾,伏望赐教。

本文原载《留美学生季报》第5卷第1期,1918年3月。

... ...

购前说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