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行元起:从华童公学到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校史资料整理与研究(1904一202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晋行元起:从华童公学到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校史资料整理与研究(1904一2024)

206 8.0折 258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洪旭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45388

出版时间2024-11

装帧其他

纸张其他

定价258元

上书时间2024-11-25

博文苑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重现上海公共租界第一所华童学校的百年时光,再展百年中国现代教育史的发展历程。

编辑推荐:

1、本书依循“谁在办学、为何办学、凭何办学、如何办学”等关键线索追问这所百年名校兴衰起伏的内在机理,在时局变动、政权更替、社会变迁中解答学校的文脉演变过程,解析历史名校如何实现向现代化名校转型,可由之见中国近代教育之浮沉变迁。

2、本书将学校120年发展历程置于更为宏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从华童公学到后来的晋元中学,依据史实,将学校蕴藏的深厚文脉,与上海城市文化、所在区域变化有机结合起来,是深入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与制度变迁、知识与人群新旧转型的一条重要线索,更是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独特视角。

内容简介:

华童公学创立于1904年,是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开办的第一所华童学校。研究其校史资料,对研究近代上海教育史有着重要的管窥之用。学校历各次教育制度改革,又经清末租界、民国上海、汪伪政权、抗战时期等,可由之见中国近代教育之浮沉变迁。为纪念抗日英雄谢晋元将军,学校易名“晋元中学”,今名“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留存中外文献丰富,经专业团队系统收集、整理、研究,形成本书,为研究上海教育史、上海城市史提供丰富借鉴。本书图文并茂,主要收入该校开办早期文献、图照;留存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普陀区档案馆、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档案室等处的各时期档案;涉关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学校章程、教材、课本、讲义、校办刊物;以及中外报刊相关记载、校友口述笔录回忆等等。

作译者简介:

季洪旭,祖籍江苏阜宁,196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学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现为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上海市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曾任江苏省阜宁中学校长、上海市奉贤中学校长等职。在国家和省市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编著《优化高中教育资源的研究——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我:城郊高中激发学生发展潜能的实践研究》《单元教学探索:基于理解的逆向教学设计案例》《二二三四教学理论与实践》等。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省市级项目十余项,其中多项成果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获得“全国特色教育杰出校长”“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六批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教育功臣(提名奖)”“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称号及奖项。

马学强,祖籍浙江绍兴,1967年出生于嘉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城市史、区域史、教育史等研究。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江南席家:中国一个经商大族的变迁》《出入于中西之间:近代上海买办社会生活》《八百里瓯江》等。参与主编的有《千年龙华》《阅读思南公馆》《上海的城南旧事》《上海的城市之心》《从工部局大楼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密勒氏评论报〉总目与研究》《石库门珍贵文献选辑》等二十余种。近年来主持“百年名校·江南文脉”研究系列(商务印书馆已陆续出版十多种)。先后承担国家课题、省部级研究项目十余项,有多项成果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序一   /翁史烈  

序二   /项海帆  

第一编 中西并重:华童公学时期(1904-1943)  

第一节 工部局华人教育方案与筹设华童公学  

第二节 工部局华童公学成立与克能海路校址时期  

第三节 赫司克而路新校址与辗转办学  

第四节 动荡岁月中的华童公学  

第五节 声名鹊起  

小 结  

第二编 艰难办学:上海市立模范中学(1943-1945)  

第一节 易名“上海市立模范中学”  

第二节 勉力维系  

第三节 艰难的抗争  

小 结  

第三编 变革转型:上海市晋元中学(1945-1956)  

第一节 改名“上海市立晋元中学”  

第二节 投身爱国民主运动  

第三节 上海解放与晋元的新生  

小 结  

第四编 曲折发展:上海市陕北中学(1956-1984)  

第一节 更名“陕北中学”  

第二节 百花齐放的校园生活  

第三节 特殊时期的曲折发展  

第四节 拨乱反正,焕发新生  

小 结  

第五编 在改革中前行:上海市晋元中学(1984-1999)  

第一节 恢复“晋元中学”校名  

第二节 振兴晋元中学  

第三节 新的谋划:晋元中学易地重建  

小 结  

第六编 建设现代化名校: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1999年以来)  

第一节 成为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第二节 教育改革新探讨与晋元办学特色  

第三节 晋元中学的西藏班  

第四节 开放办学  

第五节 校园文化、校友会与校庆活动  

小 结  

附 录  

附录一 校名、校址演变图  

附录二 大事记  

附录三 学校历任负责人名录  

附录四 市立晋元中学中共地下党组织情况(1945年5月-1949年5月)  

附录五 部分校友简介  

附录六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章程》摘选  

附录七 校长口述摘选  

附录八 图片目录索引  

附录九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试读章节:

1、1899年,上海广学会董事、英美传教士李提摩太、卜舫济、福开森,偕同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郑观应、唐杰臣、陈辉庭等人,慨念“不能使华人子弟同受教育之益”,“当灌输中西学识”,要求工部局设立一所中西文学校,培植租界内的华人子弟成为“中西贯通、人格健全而能适应社会需要之人才”。1900年,工部局纳税人会议通过方案,购置该校校基和常年办学经费,由工部局拨款解决;兴筑校舍经费,则由华董郑观应、唐杰臣、陈辉庭三人负责向华人绅商募集。1904年,学校在北火车站附近的克能海路(今康乐路)、爱而近路(今安庆路)始告成立,定名为“华童公学”(Public School for Chinese),

函请英国剑桥立士学校白勃牧师延聘校长及教员。这是上海公共租界开设的第一所专门教育租界华人子弟的新式学校,开近代华童教育之先河。

    2、在“严谨扎实、探索创新”的教风,以及“严、实、活、精”的学风和“团结、守纪、勤奋、进取”的校风引导下,晋元人逐步形成了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校园日益充满活力,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几乎在所有课目中都保持全市前列的地位,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学校获得的优异成绩不仅赢来良好口碑,荣誉也接踵而至。学校还充分利用晋元中学光荣革命的传统资源,让学生了解校史,熟悉校史,以校友中的英雄人物、杰出人物为榜样,以做晋元人为荣,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通过潜移默化,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自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晋元中学逐渐迈开了对外交往和开放办学的步伐,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视野也日益开拓。

3、进入21世纪,晋元高级中学在弘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五个新”(即教育理念新、课程组合新、运作方式新、师资结构新、管理机制新),学生自主发展、富有国际视野和鲜明个性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名校。学校提出“学会选择,主动学习,卓越发展”的办学理念,率先在全国构筑了“以套餐式组合课程为选择教育的载体、以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为基本实施形态、以学分制为基本管理制度、以研究性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的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形成了“上什么课,学生来挑选,每天进出不同的教室上课”的“晋元特色”,其教育改革亮点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的高度关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