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 插图萃编 第一辑 全十册
  • 三国演义 插图萃编 第一辑 全十册
  • 三国演义 插图萃编 第一辑 全十册
  • 三国演义 插图萃编 第一辑 全十册
  • 三国演义 插图萃编 第一辑 全十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国演义 插图萃编 第一辑 全十册

7800 7.8折 10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贯中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74625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精装

纸张其他

定价10000元

上书时间2024-06-25

博文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三国演义》插图萃编(第一辑)(全十册)

编者:国家图书馆 编

定价:10000元

ISBN:978-7-5013-7462-5

出版时间:2022-11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三國演義》插圖萃編(第一輯)精選了國家圖書館藏明清至民國時期的《三國演義》珍稀版本共26種,包括學者公認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周曰校刻本、湯賓尹校正刻本等善本古籍,將各版本中的插圖進行整理、匯集成書,共十册。自明始,書坊業的大肆競爭促進了插畫與小說的結合,“無書不圖”的繁盛現象開始出現,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更是涌現出了各種版本和插圖,本書旨在對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各版本插圖進行整理,對其版本研究和插圖的流派、風格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古代小説文本往往附帶插圖,故有“繡像小説”之稱,清末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創辦了一個專門刊載小説的雜志,就叫《繡像小説》,風行一時。但這裏有個理解上的小小偏差,所謂“繡像”,嚴格意義上衹是指古代小説插圖的一種類型,即爲小説主要人物繪製的肖“像”。小説插圖實際還有另一種更爲大宗的類型,即依據相應情節文字繪製的圖像,這種情節性插圖,舊時曾稱之爲“相”。從小説插圖的起源來看,最先出現的是情節性插圖。唐代變文表演已有配合展示的情節性畫卷,名爲“變相”,譬如法國國家圖書館藏P4524號敦煌寫本《降魔變文》,其正面爲文字,背面爲圖像,保留着文圖配合演出的痕迹。目前所知最早的小説插圖本,爲元代建安虞氏書坊刊印的講史平話五種,藏於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書名均含有“全相”兩字,如《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新刊全相平話武王伐紂》《新刊全相秦并六國平話》《新刊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新刊全相平話前漢書續集》,書内采用上圖下文方式,圖像爲情節性插圖,大致與圖下文字相對應,因全書每葉上端均有插圖,所以稱爲“全相”,後來明代建陽書坊改稱“全像”,大概“像”“相”已混用不分。可惜此類元代“全相”平話小説流傳下來的實在太過稀少。

至晚明時期,章回小説編撰出版方興未艾,木刻版畫技術亦進入“登峰造極,光芒萬丈”的年代,逐步形成了金陵、徽州及蘇州等風格不同的版畫流派,當時“差不多無書不插圖,無圖不精工” (鄭振鐸:《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之六,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49頁)在此兩個因素的共同刺激作用下,小説插圖本迎來了發展史上的黄金時代,以建陽爲中心的福建書坊,刊印了數量可觀的小説插圖本,圖像基本采用上圖下文式,這成爲閩刻小説的鮮明地域標志。與此同時,以金陵、蘇州、杭州爲中心的江南書坊,也推出了諸多風格不一的小説插圖本,憑藉資金和技術優勢,江南本插圖多爲大幅整版,構圖或采用雙頁聯式(即前葉B面和後葉A面合成一幅完整圖像),隨文而設,初無固定位置;或采用整版單頁式(即書葉A面或B面獨立構成一幅完整圖像),多集中置於首册書首;明末蘇州地區還出現了更具美感的“月光型”構圖(即圖像繪刻於圓形空間内,屬於特殊的整版單頁式)。這些江南本小説插圖,空間闊大,構圖細緻,繪刻精美,稱得上是豪華典藏本,與福建本構成了强烈的視覺反差,其中如金陵周曰校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金陵大業堂刊本《東西兩晋志傳》、杭州容與堂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崇禎刊本《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峥霄館刊本《魏忠賢小説斥奸書》、雄飛館刊本《英雄譜》等等,皆堪稱古代小説插圖本之白眉。清代前期(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小説插圖本挾明末之勢,仍有不俗表現,如清初刻本《續金瓶梅》、《無聲戲合集》、《麟兒報》、映秀堂刊本《新鐫全像武穆精忠傳》、康熙四雪草堂刊本《封神演義》、雍正刻本《二刻醒世恒言》等小説插圖,多采用整版單頁式,其構圖風格以及繪摹雕印品質,均尚存晚明餘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晚明清初的小説插圖,幾乎都是情節性插圖,僅有少量敷演當代名公、神魔人物及歷史名將的小説,纔在卷首印上一兩幅主人公繡像,譬如明金陵萬卷樓刊本《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前有“海公遺像”、金陵九如堂刊本《韓湘子全傳》前有“湘子像”、明末清初寶旭齋刊本《精忠傳》前有岳飛像和韓世忠像。但至清代中後期,這種情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小説插圖已少有繁複的情節性圖像,代之而起的則是繪刻相對簡單的人物繡像,往往配有贊語,少數也裝飾有精心設計的圖案,如道光廣東芥子園刻本《鏡花緣》,每幅人物繡像背面爲贊語,飾有造型豐富的器物圖,透露出那個考據學時代濃郁的博古、鑒古趣味,頗足觀賞。不過,更多坊刻本小説的人物繡像,“多不倩人繪製,而往往以‘縮放尺’自金古良之《無雙譜》、上官周之《晚笑堂畫傳》《芥子園畫傳四集·百美圖》諸書中剽竊翻刻者,此等圖譜中之人像與小説本來毫無關係,益以縮尺既不精密,刻工又復潦草,往往成爲‘奇觀’。” (戴不凡:《小説見聞録》之《小説插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98頁)再加上嘉道以降清廷内憂外患,國力日衰,木刻版畫式微,小説插圖也隨之凋零,遂大多繪摹拙劣,刀刻板滯,其末流更是人不成形,馬類乎狗,幾乎不堪寓目。

就在此時,一項圖像出版的新技術——西洋照相石印術(photo-lithography)於清末傳入中國,其神奇的“照圖”功能(即以照相技術拍攝書籍圖像的陰圖,落樣於特製化學膠紙,再經專門設備和工藝轉寫於印書石上),及時填補了圖像出版的技術空缺,小説插圖本迅速迎來了發展史上的又一個繁盛期。目前所知第一部石印圖像本小説,是光緒七年(一八八一)《申報》館出版的《西湖拾遺》,正文用鉛字排印,圖像則爲石印。其後,點石齋、同文書局、蜚英館、鴻文書局、大同書局等新興石印書局,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古典小説的石印圖像本,大多開本闊大,圖繪精美,紙墨優良。若與清代中後期木刻本相比,上述石印本小説圖像,呈現出幾個引人注目的新變化:其一,由於采用了新技術(特别是省去了木刻版畫的雕刻一環),單部作品的圖像數量大幅增加,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同文書局石印本《詳注聊齋志异圖咏》的插圖竟多達四百四十五幅,創造了新記録。其二,情節性插圖重新成爲小説圖像的主體,頗有重現晚明風尚之意,有些更將情節性插圖與人物繡像集於一書,如光緒十二年同文書局石印本《增像三國全圖演義》有人物繡像一百四十四幅,情節性插圖二百四十幅,圖像總數增至三百八十四幅。其三,借助諸多海上畫派職業畫家(如楊伯潤、吴友如、陸鵬等)的參與,石印本小説圖像的藝術水準也有了顯著提升。學者阿英編有《清末石印精圖小説戲曲目》,收録了當時的石印小説精圖本數十種,可資參考。大概光緒十六年(一八九〇)之後,隨着石印書局的大量開設,商業競争日趨白熱化,石印小説插圖本品質較前期明顯下降,存在諸如圖像數量大幅削减、繪印不夠精美、盗印之風盛行、開本窄小、紙墨欠精等弊端,導致一般讀者都對小説石印本留下了不佳印象。

以上,我們簡略梳理了古代小説插圖本的發展史,其要點可概括爲四個“兩”:一是“兩大類型”,即情節性插圖與人物繡像;二是“兩種樣式”,即建陽本的上圖下文與江南本的大幅整版;三是“兩次高潮”,即晚明和晚清;四是“兩項技術”,即木刻版畫與照相石印。存世千餘部明清章回小説,大部分皆有插圖本,有些還繪刻有多套不同的圖像系統,這成爲中國古代小説典籍的一個民族特點。其中,經典小説插圖的風格樣貌,無疑發揮着特殊的典範與引領作用。小説史上最負盛名的作品就是“四大名著”,即《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前三部爲明代作品,乃明末“四大奇書”中的三種(另一種爲《金瓶梅》),後一種《紅樓夢》則遲至清代乾隆末年纔正式刊行,它們歷經數百年的經典化,共同升格爲古代小説思想與藝術成就的杰出代表。而從小説插圖史角度來看,四大名著也取得了輝煌業績,可評可贊,可圈可點。茲依次述略於下:

四大名著中産生時間較早的是《三國志演義》,其雛形文本元代講史平話五種之一的《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是上圖下文的閩刻插圖本。章回體《三國志演義》的明刻本存世較多,按照刊印地域,可分爲福建建陽本和江南本兩大系統,其圖像方式也迥然有别。建陽本多采用上圖下文式,存世最早的是明嘉靖二十七年(一五四八)葉逢春出版的《新刊通俗演義三國志史傳》,這也是章回體《三國志演義》文本首次插入圖像,卷首有一篇《三國志傳加像序》,特意點出“加像”的書籍亮點,聲稱“天下之人,因像以詳傳,因傳以通志,而以勸以戒”,揭示了圖像對於文本閲讀傳播的輔助功能。明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建陽著名書坊余象斗雙峰堂刊行《按鑒演義全像批評三國志傳》,全書也有上圖下文式插圖,此書内封頁刻有一則書坊識語,提及“坊間所梓三國何止數十家矣,全像者止劉鄭熊黄四姓”,可知在余象斗之前,建陽至少還出版過四種不同的《三國志演義》插圖本,可惜都無傳本留下來。江南本中出版時間最早的是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序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文字刊刻極爲精整,據説是内府刻本,但没有插圖。萬曆十九年(一五九一),金陵著名書坊周曰校萬卷樓刻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釋三國志通俗演義》,始插入整版雙頁聯式的情節性插圖二百四十幅,圖像由南京名家王希堯繪製、魏少峰鐫刻,風格粗獷,大氣恢弘,是明代江南本小説插圖代表作之一。其後,建陽、江南地區的書坊各自陸續推出《三國志演義》插圖本,名目繁多,互有長短,蔚爲大觀,而流播相對更爲廣遠的是明末吴觀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有整版單頁式情節性插圖二百四十幅,此版本圖像在明末清初曾被多次重印及翻刻。入清後,各種明版《三國志演義》流傳有限,新通行本是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潤改、醉耕堂刊刻的《四大奇書第一種》,卷首有人物繡像四十幅,正面爲繡像,背面爲贊語,像贊合爲一葉,凡四十葉,鐫刻較精美,但情節性插圖却已付闕如,這幾乎成了《三國志演義》清刻本的插圖樣版。其後每况愈下,刊刻稍佳者有清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常熟顧氏小石山房本等。至清末,得益於照相石印等新技術的傳入,《三國志演義》插圖本重焕光彩:先是清光緒九年(一八八三)築野書屋出版《三國志全圖演義》,正文以金屬活字排印,圖像以銅版技術刷印,凡有像四十幅,情節性插圖二百四十幅,這是小説插圖史上少見的銅版印本;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同文書局推出石印本《增像三國全圖演義》,有人物繡像一百四十四幅,情節性插圖二百四十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〇),點石齋出版石印本《增像三國全圖演義》,有人物繡像四十八幅,情節性插圖二百四十幅。這三套情節性插圖,各不相同,點石齋本依據明末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重繪,築野書屋本爲畫家吴友如新繪,同文書局本也是新繪的,且圖像數量最多,繪印最精,阿英譽之爲“石印《三國演義》之最善本子”,洵非虚言,它們共同奠定了《三國志演義》近代插圖本的格局,據其翻印盗印的版本不勝枚舉。
第一册

新刊校正古本出像大字音釋三國志傳通俗演義十二卷存六卷插圖一百二十幅(明)羅貫中 撰 明周曰校刻本 一

新鍥京本校正按鑒演義全像三國志傳二十卷存二卷(明)羅貫中 撰 明書林熊冲宇種德堂刻本 四八三

第二册

新刻湯學士校正古本按鑒演義全像通俗三國志傳二十卷(卷一—十)(明)羅貫中 撰(明)湯賓尹 校正明湯賓尹校正刻本 一

第三册

新刻湯學士校正古本按鑒演義全像通俗三國志傳二十卷(卷十一—二十) (明)羅貫中 撰(明)湯賓尹 校正明湯賓尹校正刻本 一

第四册

二刻按鑒演義全像三國英雄志傳二十卷存三卷(明)羅貫中 撰 明建陽魏氏刻本 一

新刻考訂按鑒通俗演義全像三國志傳二十卷(卷一—十)(明)羅貫中 撰 明天啓三年(1623)福建黄正甫刻本 一二一

第五册

新刻考訂按鑒通俗演義全像三國志傳二十卷(卷十一—二十)(明)羅貫中 撰 明天啓三年(1623)福建黄正甫刻本 一

第六册

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本一百二十四回插圖二百三十幅(明)羅貫中 撰(明)李贄 評明末蘇州藜光樓植槐堂刻本 一

三國志演義一百二十回存六十回插圖一百一十二幅(明)羅貫中 撰明末刻本 二三三

英雄譜二十卷插圖三十九幅(明)施耐庵 (明)羅貫中 撰明刻本 三四五

李笠翁批閲三國志一百二十回(一)插圖二百四十幅(明)羅貫中 撰(清)李漁 評 清初刻本 四二三

第七册

李笠翁批閲三國志一百二十回(二)插圖二百四十幅(明)羅貫中 撰(清)李漁 評 清初刻本 一

李笠翁批閲三國志一百二十回存六十回插圖一百二十幅(明)羅貫中 撰(清)李漁 評清初彩色套印本 一二三

三國志演義二十四卷一百二十回插圖八十四幅(明)羅貫中 撰清初遺香堂刻本 二四三

四大奇書第一種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插圖四十幅(明)羅貫中 撰(清)毛宗崗 (清)金聖歎 評 清康熙十八年(1679)南京醉耕堂刻本 三二七

繡像三國志演義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插圖八十幅(明)羅貫中 撰(清)毛宗崗 評 清咸豐三年(1853)常熟顧氏小石山房刻本 四一一

第八册

三國畫像二卷(清)潘錦 繪清光緒七年(1881)桐陰館刻本 一

第一才子書十九卷首一卷插圖四十二幅(明)羅貫中 撰(清)毛宗崗 評 清光緒間掃葉山房刻本 二四一

第一才子書繡像三國志演義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插圖九十六幅(明)羅貫中 撰(清)毛宗崗 評 清光緒三十年(1904)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印本 二八五

四大奇書第一種五十一卷一百二十回插圖四十幅(明)羅貫中 撰(清)毛宗崗 (清)金聖歎 評清文成堂刻本 三八三

新刻按鑒演義京本三國英雄志傳六卷插圖二十四幅(晋)陳壽 撰(明)羅貫中 演義 清寶華樓刻本 四二七

第九册

繡像漢宋奇書六十卷一百十五回插圖七十六幅(明)羅貫中 撰(清)毛宗崗(清)金聖歎 評清善美堂刻本 一

第一才子書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插圖二百七十三幅(明)羅貫中 撰(清)毛宗崗(清)金聖歎 評(清)吴友如 繪清末翻刻清光緒九年(1883)築野書屋刻本 八一

精校繪圖三國志演義三十四卷一百二十回插圖五十六幅(明)羅貫中 撰(清)毛宗崗 (清)金聖歎 評民國八年(1919)鑄記書局鉛印本 三六一

第十册

考證三國志演義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插圖三百四十八幅(明)羅貫中 撰(清)毛宗崗 (清)金聖歎 評民國十七年(1928)上海百新公司鉛印本 一

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三卷插圖九十六幅佚名 撰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涵芬樓影元至治間建安虞氏刻本 三五一

繡像全圖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插圖三十幅(明)羅貫中 撰(清)毛宗崗 (清)金聖歎 評 民國間上海錦章圖書局石印本 四九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