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印本珍稀古籍辑录(全20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印本珍稀古籍辑录(全20册)

chk

13440 8.0折 168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春磊、刘慧宽

出版社巴蜀书社

ISBN9787553116853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精装

纸张其他

定价16800元

上书时间2024-05-23

博文苑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中國是發明雕版印刷術最早的國家,所謂雕版印刷,即指先寫樣上版再用木板雕刻。中國古老的文字刻印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演化,從宋代開始,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術。『世言書籍之有雕版,行于唐世,擴于五代,精于宋人。』(《中國雕版源流考》)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改變了秦漢以來以竹簡、木牘記録文字的方式,隨着雕版印刷行業的發展,書籍刊刻蔚然成風,雕版印刷技術也日臻成熟,印刷術的普及,促進了書籍的廣泛傳播,加快了人類文明進程。雕版印刷術見證了華夏文明的興盛與繁榮,爲後世留下了豐富的著述文獻遺産,開創了人類閲讀的新紀元,是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發明。
一部傳統文獻的誕生往往需要經過很多流程,在整個雕版印刷的過程中,首先要將經過校勘的寫樣定稿貼在棗木或梨木板上,然後刻工根據書稿印在書版上的字跡進行雕刻,未免疏漏,在完整版刻之後,會用朱墨或藍墨先印若干部,在紅印樣本經過校正無誤後會返回給刻工,刻工再即據此進行修版更正,然後正式付以墨色刷印。凡不用墨色而用紅色印刷的書籍,稱爲『朱印本』,又稱『紅印本』(《中國古籍版刻辭典》)。在雕版印刷術發明和完善的過程中,紅印本作爲雕版完工後用朱色刷印的試印本,主要是作爲校勘底本,用紅色比較醒目,也便于刻工挖補訂正,是雕版印刷史上的一種創新,也是雕版印刷中的重要環節,具有特殊的價值與意義。
一部古書會經過數次刷印,而最初印刷的本子被稱爲『初印本』,紅印本屬初印本的範疇。紅印本的刷印一般選用較好的墨和紙張,印出成書後,紙白板新。這種印本因爲是新版初印,必然刀法整潔,字跡清晰,板式美觀。而且紅印本刷印數量極少,在正式墨印以後,紅印本也不再進入市場流通,因此紅印本受到版本學家和藏書家的珍視。有些文人看重紅印本,在著書刻印之時,會多刷印一些紅印本饋贈親友,以示雅趣。紅印本作爲一部書刊刻成功後最初刷印的版本,一般更加貼近原稿,經歷過數次校訂修改之後的書版,或許已經存在脱離原作的地方,而紅印本是首次印刷的版本,是除了稿本以外,最接近著者原始思想的版本,具有版本學上的研究價值。
紅印本在我國印刷業發展的長河中,存世數量稀少,歷來受到版本學家與藏書家的重視。這種獨特的印本,作爲古籍中的特殊存在,一方面反映了雕版印刷術上的進步與成熟,另一方面紅印本在版本校勘上也存在不可或缺的作用與價值。有鑒于此,今多方收集整理紅印本珍稀古籍文獻十九種,按照傳統的四部分類,彙爲一編,影印出版,希望能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版本學、印刷史等相關研究提供積極的助益。囿于學識,編輯工作中或有不妥之處,還望讀者隨時賜正。

編者識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

總目録
第一册
春秋經傳日月考 不分卷 清 鄒伯奇 著 清光緒二十七年兩湖書院刻本一
温故録 不分卷 清 長庚 輯 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四七
宋史翼(一) 序—卷十 清 陸心源 撰 清光緒三十二年刻本一一三
第二册
宋史翼(二) 卷十一—卷二十 清 陸心源 撰 清光緒三十二年刻本一

第三册
宋史翼(三) 卷二十一—卷三十 清 陸心源 撰 清光緒三十二年刻本一
第四册
宋史翼(四) 卷三十一—卷四十 清 陸心源 撰 清光緒三十二年刻本一
第五册
欽定古今儲貳金鑑 六卷 清 愛新覺羅•弘曆 撰 清乾隆間刻本一
第六册
綏德直隸州志(一) 首一卷 卷一—卷三 清 孔繁樸 修 清 高維嶽 纂 
                                          清光緒三十一年刻本一
第七册
綏德直隸州志(二) 卷四—卷七上 清 孔繁樸 修 清 高維嶽 纂 清光緒三十一年刻本一
第八册
綏德直隸州志(三) 卷七下—卷八 清 孔繁樸 修 清 高維嶽 纂 清光緒三十一年刻本一
第九册
定盦先生年譜 一卷 清 吴昌綬 撰 清光緒三十四年雙照樓刻龔禮部集本一
元親征録 一卷 清 何秋濤 校正 清 李文田 沈曾植 校注 
                      清光緒間順德龍氏刻知服齋叢書本一二一
第十册
寓燕疏草 二卷 明 錢桓 撰 民國二年聽邠館刻本一
孔子家語(一) 卷一—卷三 魏 王肅 注 清光緒二十四年貴池劉氏玉海棠景宋蜀刻本二五七
第十一册
孔子家語(二) 卷四—卷十 魏 王肅 注 清光緒二十四年貴池劉氏玉海棠景宋蜀刻本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不分卷 後秦 釋鳩摩羅什 譯 明永曆九年孫可望刻本三一七
第十二册
續幽怪録 四卷 唐 李復言 編 清影刻南宋尹家書籍鋪刻本一
朱子讀書法 四卷 宋 張洪 齊 編 清光緒間順德龍氏刻知服齋叢書本一二三
算餘 不分卷 清 吴傅綺 撰 清末刻本三○三
第十三册
太上朝真禮斗正儀 不分卷 不著撰者 清刻本一
秦漢印統(一) 卷一—卷四 明 羅王常 編 明萬曆三十四年新都吴氏樹滋堂刻本一九
第十四册
秦漢印統(二) 卷五—卷八 明 羅王常 編 明萬曆三十四年新都吴氏樹滋堂刻本一
第十五册
集古印藪 四卷 明 王常 編 明萬曆三年顧氏芸閣刻本一
第十六册
集虛齋全稿(一) 不分卷 清 方楘如 撰 清光緒二十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第十七册
集虛齋全稿(二) 不分卷 清 方楘如 撰 清光緒二十年浙江書局刻本一
湖天曉角詞 二卷 清 程霖壽 撰 清光緒二十七年長沙竢園刻萬涵堂遺稿本四二三
第十八册
苾芻館詞集 五卷 蘭福堂詩集一卷 清 胡延 撰 清光緒二十七年刻本一
白山詞介 五卷 清 楊鍾羲 輯 清宣統二年刻本二九五
第十九册
碧漪集 内編一卷 附録一卷 外編三卷 清 譚新嘉 編 清宣統三年刻本一
魂西集 三卷 清 易順鼎 撰 清光緒刻琴志樓叢書本二三三
第二十册
覆元槧古今雜劇 三十種 日本大正三十年京都帝國大學據羅氏所藏元刻影刻本一
  古杭新刊關目的本李太白貶夜郎 一卷 元 王伯成 撰一一
  新刊關目嚴子陵垂釣七里灘 一卷 元 宫天挺 撰二七
  大都新編楚昭王疎者下船 一卷 元 鄭廷玉 撰三七
  古杭新刊的本尉遲恭三奪搠 一卷 元 尚仲賢 撰四五
  古杭新刊的本關目風月紫雲庭 一卷 元 石君寶 撰五七
  大都新編關張雙赴西蜀夢 一卷 元 關漢卿 撰七一
  新刊關目詐妮子調風月 一卷 元 關漢卿 撰七七
  新刊的本泰華山陳摶高卧 一卷 元 馬致遠 撰八九
  古杭新刊小張屠焚兒救母 一卷 佚名 撰九九
  新刊的本散家財天賜老生兒 一卷 元 武漢臣 撰一一九
  新刊死生交范張鷄黍 一卷 元 宫天挺 撰一三一
  新編岳孔目借鐵拐李還魂 一卷 元 岳伯川 撰一五七
  趙氏孤兒 一卷 元 紀君祥 撰一八一
  新刊的本薛仁貴衣錦還鄉 一卷 元 張國賓 撰一八九
  古杭新刊關目輔成王周公攝政 一卷 元 鄭光祖 撰一九九
  新刊關目好酒趙元遇上皇 一卷 元 高文秀 撰二一五
  新刊關目陳季卿悟道竹葉舟 一卷 元 范康 撰二二五
  新刊關目諸葛亮博望燒屯 一卷 佚名 撰二四一
  大都新刊關目的本東窗事犯 一卷 元 孔文卿 撰二五七
  新刊關目全蕭何追韓信 一卷 元 金仁傑 撰二七三
  大都新編關目公孫汗衫記 一卷 元 張國賓 撰二八九
  新刊關目看錢奴買冤家債主 一卷 元 鄭廷玉 撰三○三
  新刊關目漢高皇濯足氣英布 一卷 元 尚仲賢 撰三一九
  新編足本關目張千替殺妻 一卷 佚名 撰三三一
  古杭新刊關目霍光鬼諫 一卷 元 楊梓 撰三五一
  新刊關目張鼎智勘魔合羅 一卷 元 孟漢卿 撰三六五
  古杭新刊的本關大王單刀會 一卷 元 關漢卿 撰三七七
  新編關目晋文公火燒介子推 一卷 元 狄君厚 撰三八九
  新刊關目閨怨佳人拜月亭 一卷 元 關漢卿 撰四○五
  新刊關目馬丹陽三度任風子 一卷 元 馬致遠 撰四二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