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时令通俗文献汇编
  • 节日时令通俗文献汇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节日时令通俗文献汇编

36000 7.5折 48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闫艳, 曹辛华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7057

出版时间2020-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8000元

上书时间2024-08-28

藏典阁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書號:978-7-5402-5705-7
主編:闫艳 曹辛华  編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冊數:50冊   開本:16開
中图法分类号:K892.1
出版説明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中,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通過觀察大自然的變化以及天地日月的運行規律而進行生産活動,在不斷地感知和適應過程中,逐漸形成與生産生活相應的各種特定時日。正所謂:『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尚書·堯典》)『定歲時節候之宜』(《大戴禮記·夏小正》)。這些時日主要包括節氣時令和節日,在古代統稱爲歲時。歲時文化就是在以歲時爲基礎的生産活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民俗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包含了豐富文化内涵和感情寄托,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一直是民俗文化的主干。在高揚优秀傳統文化、實現民族伟大復興的今天,了解和研究歲時文化,不僅可以加强對歲時規律的認識,加深對傳統文化意藴的理解,更有利于喚起我們的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 
歲時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早期的歲時文化以節氣時令爲主,體現了對自然運動規律的認識與把握,重視氣候、天象對農業等生産活動的影響。此種歲時不僅關乎農業生産,而且是國家治理的依據。《周禮》中以春夏秋冬命官名,飲食服制、朝見祭祀,莫不要求順應其時。《呂氏春秋》按照『法天地』的原则,分《春紀》《夏紀》《秋紀》《冬紀》,各紀又分孟、仲、季,並以此爲綫索組合材料,記述治亂存亡、壽夭吉凶之道,體現了『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的思想。《禮記・月令》分『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孟夏之月』『仲夏之月』『季夏之月』『年中祭祀』『孟秋之月』『仲秋之月』『季秋之月』『孟冬之月』『仲冬之月』『季冬之月』共十三個節令,再配以五行方位,在描繪自然世界的時空圖式的同時,記述了相應的生産、政令、祭祀、禮儀,體現了社會活動與自然條件有機統一的思想。此種體裁爲後世時令類文獻所廣泛繼承,稱爲『月令體』。這類著作有的以記録四時節氣事象爲主,有的以習俗爲主,有的則兼而有之。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是第一部『月令體』著作,記述了黄河流域地主田莊中的各項生産經營活動,包括種植作物、牲畜養殖、紡織釀造、學校教育及其他社會活動。其後,由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以及對農業生産的重視,出現了大量的『月令體』著作和《月令》的研究文獻。隋初杜臺卿所撰《玉燭寶典》,廣泛徵引典籍,融通諸説,對《月令》進行了注解,記録了禮儀、祭祀、歲時、飲食、占卜、禁忌等大量社會風俗史料。唐末韓鄂的《四時纂要》分四季十二個月,不僅記録了各種節氣對應的農業生産、農副産品加工和製造,醫藥衛生、器物修造和保藏、商業經營、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活動,還包括占候、祈禳、禁忌等衆多社會習俗。南宋陳元靚的《歲時廣記》按春夏秋冬四季廣泛地收集了各種涉及節序的史料,是南宋以前時令類文獻的集大成之作,對後世亦有較大影響。明馮應京的《月令廣義》按歲、月、日分别記述政教、授時、占候、攝生等内容,其最大特色在于對全國氣候現象作了綜合性的論述。清康熙年間,李光地等奉勑重新編訂《月令廣義》,剔除無稽之論,增補未備之文,撰成《御制月令輯要》。全書從天道、政典、民用、物候、占驗、雜紀等六個方面對每月的節氣事象進行了記述,力求『察物候以盡人事』,使上自國家政典下迄庶民作息皆有所本。除以上幾種文獻外,明李泰《四時氣候集解》、盧翰《月令通考》、陳三謨《歲序總考全集》、清秦嘉謨《月令粹編》也都是重要的時令類文獻。這些著作雖然在年代、體例、内容方面有諸多不同,但却存在一些基本的共性。如自然節氣與人事活動相一致;人事活動既包括生産生活,又涵蓋政令、禮儀;科學與迷信並存,除天文觀測、醫學養生、農業技術外,祭祀、占卜、禁忌等内容占據重要位置。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應用性較强的時令活動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節日、節慶民俗及其他娱樂活動,體現著人們對五穀豐登、人畜兩旺、歲歲平安等的祈望。相比節氣時令,節日節慶的地域性更强。南北朝時期宗懍的《荆楚歲時記》記載了荆楚地區的歲時節日以及民衆在節日中的風俗習慣,還涉及門神、木版年畫、木雕、繪畫、土牛、彩塑、剪紙、鏤金箔、首飾、彩蛋畫、印染、刺繡、樂舞等工藝及美術。該書是我國最早記述歲時節日民俗的專著,開創了歲時類筆記體散文的先河。其後,隋杜公瞻爲之作注,並將《荆楚歲時記》所記南方風俗與北方風俗進行了比較,從而使南北朝後期南北方的歲時風俗薈萃于一書之中,對中國歲時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産生了重要影響。唐李綽的《秦中歲時記》記載了『二月二日』曲江採菜、端午扇市、除夕儺舞、科考、寒食節車戲等幾則歲時民俗。佚名的《輦下歲時記》主要記録了唐朝長安城春節前後祭灶、照虛耗(守歲)、飲宴、歌舞、觀燈等節日習俗。宋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節日民俗活動日益豐富,許多歲時節日類文獻對此進行了记載。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録》記載了北宋後期汴京的都城風貌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民俗,内容包括都城的範圍、皇宫建築、官署、街坊,飲食起居、歲時節令、歌舞曲藝、婚喪習俗等多個方面。吴自牧《夢粱録》詳細記載了南宋都城臨安的山川景物、節序風俗、公廨、物産、市肆、飲食、教坊樂部等内容。前六卷專記歲時節日民俗,尤其對元旦、貼春聯、中秋、臘八粥等的起源作了説明。周密《乾淳歲時記》則記載了北宋汴京、南宋臨安的二十多項節日與民俗。元費著的《歲華紀麗譜》描繪了成都正月至冬至的各種遊宴、娱樂活動。明代劉侗、于奕正德《帝京景物略》(卷二)的歲時部分詳細描述了當時北京一年四季歲時節日的信仰、風俗及娱樂活動。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逐月記録了乾隆時期北京一年四季各節令及其有關習俗、宗教活動、四時鮮果蔬菜食品等内容。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以一年四季節令順序,雜記清代北京風俗、遊覽、物産、技藝。顧禄《清嘉録》和袁景瀾《吴郡歲華紀麗》分十二個月,大量引徵古今地志、詩文、經史並逐條考訂,記録了蘇州及附近地區的節日習俗。
總之,節日時令或歲時文化既包括自然科學、農業技術、醫藥養生、祭祀、占卜、禁忌等應用性的生産、生活内容,還包括節序風俗及其他娱樂活動。它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土壤中,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藴含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观和思想、道德和倫理、行爲與規範、審美與情趣,也凝聚著千百年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積極向往和執著追求。在當代中國,傳統的歲時節日觀念日漸淡薄,遠不如『洋節』那麼受歡迎;另一方面,過度的商業化又使一些傳統節日虛有其表,喪失了應有的精神内涵。因此,發掘傳統歲時文化中的合理内涵,創造適合現代社會的歲時節日形式,從而豐富人們的内心世界,增强價值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傳統歲時文化的研究離不開全面而原始的文獻資料。有鑒于此,我們編纂了這套《節日時令通俗文獻彙編》,主要收録了古代節日和時令兩大類文獻,具體又分爲時令類、歲時記類、類書歲時部三大部分,共收録文獻八十餘種,包括《歲序總考全集》這樣的海外孤本。對于《荆楚歲時記》這樣版本之間内容差異較大的文獻,則一並收録。當然,編纂過程中或有不妥之處,還請不吝批評指正!

總目録
第一册
【時令類】
禮記·月令 五卷 漢 鄭玄 注 唐 孔穎達 疏  宋紹熙三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宋元遞修禮記正義本一
夏小正戴氏傳 四卷 附集解四卷 宋 傅崧卿 校注 清 顧鳳藻 集解  清道光元年黄氏刻士禮居叢書本二四七
管子·四時 唐 房玄齡 注 宋刻本三五一
淮南子·時則訓 二卷 漢 劉安 撰 漢 許慎 高誘 注  上海涵芬樓影明正統道藏本三六一
四民月令 一卷 漢 崔寔 撰 唐鴻學 輯 一九二二年大關唐氏成都刊怡蘭堂叢書本四一七
第二册
玉燭寶典 (缺卷九)十二卷 隋 杜臺卿 撰 古逸叢書影日本舊鈔本一
唐月令注 一卷 補遺一卷 唐 李林甫等 撰 清 茆泮林 輯   清道光十四年梅瑞軒刻十種古逸書本四四五 
唐月令注續補遺 一卷 清 茆泮林 輯 清 成蓉鏡 增訂  清光緒二十四年刻鶴壽堂叢書本五二七
唐月令考 一卷 清 茆泮林 撰 清道光十四年梅瑞軒刻十種古逸書本五三九
唐月令續考 一卷 清 茆泮林 撰 清 成蓉鏡 增訂   清光緒二十四年刻鶴壽堂叢書本 五五一
第三册
四時纂要 五卷 唐 韓鄂 撰 明萬曆十八年朝鮮刻本一
千金月令 一卷 唐 佚名 撰 清順治刊陶珽重校説郛本一七九
四時寶鏡 一卷 唐 佚名 撰 清順治刊陶珽重校説郛本一八三
歲時雜記 一卷 宋 呂原明 撰 清順治刊陶珽重校説郛本一八七
月令解 十二卷 宋 張虙 撰 張氏刻四明叢書本一九一
歲時廣記 四卷 首一卷 宋 陳元靚 撰 明刻本四二三
第四册
歲時廣記(一)序至卷十五 宋 陳元靚 撰 清光緒歸安陸氏刻十萬卷樓叢書本一
第五册
歲時廣記(二)卷十六至卷二十九 宋 陳元靚 撰 清光緒歸安陸氏刻十萬卷樓叢書本一
第六册
歲時廣記(三)卷三十至卷四十 宋 陳元靚 撰 清光緒歸安陸氏刻十萬卷樓叢書本一
歲時廣記 四卷 宋 陳元靚 撰 上海涵芬樓影清道光十一年晃氏活字印學海類編本二九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一卷 元 吴澄 撰  上海涵芬樓影清道光十一年晃氏活字印學海類編本四二九
第七册
月令纂言 一卷 元 吴澄 撰 清抄本一
四時氣候集解 四卷 明 李泰 撰 明景泰六年胡廷粲刻本三○一 
四時宜忌 一卷 明 瞿佑 撰 明刻居家必備本四二三
歲時節氣集解 一卷 明 洪常 撰 明正德八年洪氏家塾夢莊草堂刻本五一五
第八册
月令通考(一)序至卷四 明 盧翰 輯 明萬曆十七年王道增刻本一
第九册
月令通考(二)卷五至卷八 明 盧翰 輯 明萬曆十七年王道增刻本一
第十册
月令通考(三)卷九至卷十二 明 盧翰 輯 明萬曆十七年王道增刻本一
第十一册
月令通考(四)卷十三至卷十六 明 盧翰 輯 明萬曆十七年王道增刻本一
第十二册
歲序總考全集 不分卷 明 陳三謨 明萬曆二十三年刻本一 月令廣義(一)序至卷二 明 馮應京 撰 戴任 增釋 李登 校訂  明萬暦三十年陳邦泰刻本一一九
第十三册
月令廣義(二)卷三至卷八 明 馮應京 撰 戴任 增釋 李登 校訂  明萬暦三十年陳邦泰刻本一
第十四册
月令廣義(三)卷九至卷十七 明 馮應京 撰 戴任 增釋 李登 校訂  明萬暦三十年陳邦泰刻本一
第十五册
月令廣義 (四)卷十八至卷二十四 附録一卷 明 馮應京 撰 戴任 增釋 李登 校訂  明萬暦三十年陳邦泰刻本一
第十六册
日涉編(一)序至卷四 明 陳階 撰 萬曆三十九年應城徐養量刊本一
第十七册
日涉編(二)卷五至卷八 明 陳階 撰 萬曆三十九年應城徐養量刊本一
第十八册
日涉編(三)卷九至卷十二 明 陳階 撰 萬曆三十九年應城徐養量刊本一
第十九册
月令採奇 四卷 明 李一楫 撰 明萬曆四十七年刊本一
第二十册
養餘月令(一)序至卷十八 明 戴羲 輯 明崇禎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養餘月令(二)卷十九至卷三十 明 戴羲 輯 明崇禎刻本一
古今類傳(一)序至卷一 清 董穀士 董炳文 撰 清康熙三十一年刻本三○一
第二十二册
古今類傳(二)卷二至卷四 清 董穀士 董炳文 撰 清康熙三十一年刻本一
第二十三册
節序同風録 不分卷 清 孔尚任 撰 清抄本一
御定月令輯要(一)序至卷一 清 李光地 吴廷楨等 輯 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刻本二五一
第二十四册 
御定月令輯要(二)卷二至卷四 清 李光地 吴廷楨等 輯  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刻本一
第二十五册
御定月令輯要(三)卷五至卷七 清 李光地 吴廷楨等 輯  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御定月令輯要(四)卷八至卷十三 清 李光地 吴廷楨等 輯  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御定月令輯要(五)卷十四至卷十八 清 李光地 吴廷楨等 輯 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御定月令輯要(六)卷十九至卷二十四 清 李光地 吴廷楨等 輯   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刻本一
七十二候考 一卷 清 曹仁虎 撰 清乾隆刻藝海珠塵本六五九
第二十九册
月令粹編(一)序至卷十一 清 秦嘉謨 撰 清嘉慶十七年江都秦氏琳琅仙館刊本一
第三十册
月令粹編(二)卷十二至卷二十四 清 秦嘉謨 撰  清嘉慶十七年江都秦氏琳琅仙館刊本一
第三十一册
月日紀古(一)序至卷四 清 蕭智漢 撰 清乾隆五十九年龍城蕭氏聽濤山房刻本一
第三十二册
月日紀古(二)卷五至卷八 清 蕭智漢 撰 清乾隆五十九年龍城蕭氏聽濤山房刻本一
第三十三册
月日紀古(三)卷九至卷十二 清 蕭智漢 撰 清乾隆五十九年龍城蕭氏聽濤山房刻本一
第三十四册
節日序考 四卷 清 徐卓 撰 清嘉慶刻本一 
【歲時記類】
荆楚歲時記 一卷 梁 宗懍 撰 明 陳繼儒 輯  一九二二年文明書局石印寶顏堂秘笈本一六九
荆楚歲時記 一卷 梁 宗懍 撰 明 徐中閲 校 明萬曆間何允中輯刻廣漢魏叢書本一八五 
荆楚歲時記 一卷 梁 宗懍 撰 清 陳運溶 輯   清光緒二十六年陳氏刻麓山精舍叢書本三二七
第三十五册
歲華紀麗 四卷 唐 韓鄂 撰 明 胡震亨 毛晋 訂 明崇禎毛氏刻津逮秘書本一
輦下歲時記 一卷 唐 佚名 撰 清順治刊陶珽重校説郛本一三五
秦中歲時記 一卷 唐 李淖 撰 清順治刊陶珽重校説郛本一三九
賞心樂事 一卷 宋 張鑒 撰 清初刻水邊林下叢書本一四三
幽蘭居士東京夢華録 十卷 宋 孟元老 撰 元刻本一五五
東京夢華録 十卷 宋 孟元老 撰 明 胡震亨 毛晋 訂 明崇禎毛氏刻津逮秘書本二六七
第三十六册
武林舊事 十卷 宋 周密 撰 清乾隆至道光長塘鮑氏刻知不足齋叢書本一
乾淳歲時記 一卷 宋 周密 撰 清順治刊陶珽重校説郛本四八五
第三十七册
新刊古今歲時雜咏(一)目録二卷 卷一至卷二十一 宋 蒲積中 輯 明抄本一
第三十八册
新刊古今歲時雜咏(二)卷二十二至卷四十六 宋 蒲積中 輯 明抄本一
第三十九册
夢粱録 二十卷 宋 吴自牧 撰 清初抄本一 
歲華紀麗譜 一卷 元 費著 撰 明 陳繼儒 王錫祚 校   一九二二年文明書局石印寶顏堂秘笈本五一七
熙朝樂事 一卷 明 田汝成 撰 明萬曆刻廣百川學海本五二三
帝京歲時紀勝 一卷 清 潘榮陛 撰 清乾隆刻本五五三
第四十册
燕京歲時記 一卷 清 富察敦崇 編 清光緒三十二年文德齋刻本一
清嘉録 十二卷 清 顧禄 撰 日 久居安原 校 日本天保八年刊本一五一
第四十一册
北平歲時志 十二卷 張次溪 撰 一九三六年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印本一
大興歲時志稿 一卷 清 張茂節 李開泰 輯 一九三八年京津風土叢書本二九一
宛平歲時志稿 一卷 清 王養濂 李開泰 輯 一九三八年京津風土叢書本二九七
春明歲時瑣記 一卷 讓廉 撰 一九三八年京津風土叢書本三○五
北平風俗類徵·歲時 李家瑞 編 一九三七年商務印書館印本三一九
第四十二册
吴郡歲華紀麗(一)序至卷五 清 袁景瀾 撰 清抄本一
第四十三册
吴郡歲華紀麗(二)卷六至卷十二 清 袁景瀾 撰 清抄本一
第四十四册
杭俗遺風·時序類 清 范祖述 撰 一九二八年杭州六遺書局印洪如嵩補輯本一
金陵歲時記 一卷 潘宗鼎 撰 一九二九年印鳳臺山館著書本三五
歲華憶語 一卷 夏仁虎 撰 一九四八年南京文獻第十三號七三
歲時景物日咏大全 徐珂 編纂 一九二九年商務印書館印本九一
【類書歲時部】
北堂書鈔·歲時部 四卷 唐 虞世南 撰 清 孔廣陶 校注   清光緒十四年南海孔氏影宋刻本三二五
藝文類聚·歲時 三卷 唐 歐陽詢等 撰 宋紹興間嚴州刻本四九三
第四十五册
初學記歲·歲時部 二卷 唐 徐堅 撰 宋紹興十七年刊本一
白氏六帖事類集·四時節臘 唐 白居易 撰 宋刻本五九
事類賦·歲時部 二卷 宋 吴淑 撰 宋紹興十六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本八一
太平御覽·時序部 二十卷 宋 李昉 撰 四部叢刊三編本一三七

第四十六册
錦綉萬花穀别集·歲時 撰者不詳 明嘉靖十五年序錫山秦汴鏽石書堂刊本一 
新編古今事文類聚·天時部 七卷 宋 祝穆 撰 元 富大用 輯  元泰定三年廬陵武溪書院刻本五五
古今合璧事類備要·歲時氣候時令節序 五卷 宋 謝維新 撰 宋刻本二九七
新編纂圖增類群書類要事林廣記·曆候節序 宋 陳元靚等 編  元至元六年鄭氏積誠堂刻本四四三
第四十七册
天中記·四時節序 一卷 明 陳耀文 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刻本一
山堂肆考·時令 八卷 明 彭大翼 編 明萬曆二十三年刻本一二五
第四十八册
古儷府·歲時部 明 王志慶 編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一 
唐類函·歲時部 六卷 明 俞安期 輯 何湛之 校訂 明萬曆三十一年刻本九七
第四十九册
廣博物志·時序 一卷 明 董斯張 撰 明 楊鶴等 訂  明萬曆四十五年吴興蔣禮高暉堂刻本一
潛確居類書·歲時部 二卷 明 陳仁錫 撰 明崇禎刻本一一五
淵鑒類函·歲時部(一)卷十二至卷十六 清 張英 王士禎等 纂輯  清康熙四十九年内府刻本二四三
第五十册 
淵鑒類函·歲時部(二)卷十七至卷二十二 清 張英 王士禎等 纂輯    清康熙四十九年内府刻本一
元明事類鈔·歲時門 一卷 清 姚之駰 撰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三四九
清稗類鈔·時令 徐珂 著 一九一七年商務印書館印本四一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