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遗忘的一代:战争儿童访谈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被遗忘的一代:战争儿童访谈录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14 4.0折 35 九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萨宾娜·博德(Sabine Bode) 著;刘畅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6

晓布点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萨宾娜·博德(Sabine Bode) 著;刘畅 译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0217475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Die Vergessene Generation: Die Kriegskinder brechen ihr Schweigen
【内容简介】
  《被遗忘的一代》各个章节以访谈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家庭或个人的遭遇。通过展现多个典型个人或家庭的命运及其心理,揭示了战争对战争中出生的一代德国人的深远影响。
  2004年,这本访谈录在德国引发了一个对长久以来人们不愿触及的话题的大讨论:二战不仅对其他国家,同时也给战争的发动者德国造成了深重的苦难。在战后的几十年里,德国主流社会对二战的普遍心态就是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及羞耻感。这种情感,使战争中出生的那一代德国人不约而同地对自身在战争中所遭受的重大苦难保持了缄默,但战争所造成的心灵创伤依然无情地影响了他们的一生。他们是非常特殊的一代,战争期间他们只是孩子,他们没有参与战争,却要承受战争的苦果。如书中所描述,孩子们看着家人死去,随家人从故土被驱逐,饥饿与寒冷伴随着他们,甚至女孩几岁大就被强奸等等,不一而足。但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及心灵创伤被外界及他们自身有意地忽视了,因为他们是战争罪人的后代。在他们的余生里,再也不愿提及所经历的苦难,一直沉默着,直到遇到萨宾娜?伯德女士。
  现在,回忆之门缓缓打开,年幼时期的那些战争经历回涌而来,夹杂着恐惧不安的心情和不被理解的种种遭遇。一个长久以来人们不愿触及的话题,是时候展开讨论了:“二战”不仅对其他国家造成了深重的苦难,也给战争的发动者带来了无法抹去的痛苦——战争中出生的那一代人,不约而同地对自身遭遇保持了缄默,但战争所造成的心灵创伤却无情地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2013年,这本书在德国再次出版,久居《明镜周刊》畅销书榜,人们又重新关注起了“战争儿童”这样一个“沉默的未知世界”。全书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二战时期成长起来的一批德国人对二战的痛苦反思与追问,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赢得德国专业界人士和普通读者的一致好评。

【作者简介】
  萨宾娜·博德(SabineBode),1947年出生于德国科隆,是被遗忘的一代的后人。著有《德国病——德国人的恐惧》。曾任《科隆城市信报》编辑,自1977年起在科隆生活,并作为自由新闻工作者及作家为西德意志广播电台和北德意志广播电台做文化节目编辑工作。她凭借大量一手材料对战后德国人心理创伤问题进行了精辟独到的分析研究,从而成为目前德国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我们当中的数百万战争儿童  
冷战阻碍了什么? 
受益匪浅的研修 
纳粹过去和战争过去  
卓越的一代  
妄想出来的诊断:“植物神经张力障碍” 
回忆在哪儿? 
“我们曾经整年坐在地下室里” 
战争结束,面对生活时的恐惧       

第二章 儿童需要什么?   
一位谨慎的老人  
没有父亲的孩子  
返乡者的困境与愤怒 
诊断:“营养不良” 
给“难民儿童”的早期指导     

第三章 一个不为人知的静默世界   
当整个德国陷入饥荒 
研究,测量,称重 
“今天比以前笨了?”  
谢尔斯基的发现 
青春期迟到的战争后果 
未被关注的一代      

第四章 两位女士的人生回顾  
最深切的渴望:不再发生战争 
祖母和她的孙女  
对饥饿记忆尤深  
总是在帮忙做事,睡得很少 
一次次死里逃生  
蚊虫叮咬带来的恐慌  
最低退休金
一个富有疗效的梦   

第五章 快乐的儿童   
一位坚韧不拔的普鲁士小女孩 
饥饿与遗忘  
心理分析的意义 
当心脏演绎疯狂  
阳光与开心果  
轰炸的氛围    

第六章 整个民族的迁徙 
像支柱般存在的已失去的家园 
诞生于逃难路上  
对母亲永远心存感激…… 
半个德国在路上  
无知的村民 
残酷的分配之争 
一位勇敢的12岁女孩 
“可怕的,但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到床上去,屋里冷得像冰窖  
从图林根徒步返回鲁尔  
最后来信      

第七章 战争遗孤:追寻记忆  
失踪的儿童  
一个位于丹麦的营地  
在联邦国防军中的新起点 
两德间的一个故事  
挨饿的母亲与祖母  
热情的女儿  
带着小行囊独自去西部  

第八章 纳粹教育:体现希特勒意志的母亲 
约翰娜•哈尔学校 
“防患于未然!”
“不能闻到孩子的气味”  
与纳粹母亲的争吵  
小沃尔夫是如何失去生活的乐趣的 
女孩也不哭! 

第九章 “但我们仍要去爱……” 
当法律不再保护儿童 
一个由衣衫褴褛的人和乞丐组成的国度  
上帝永远是正确的  
返乡人的忏悔仪式 
想死并到天堂去  137 
我不再有父母” 
爆发与新的伊始  
压力使她健忘  
“给你们自己找替代父母!”    

第十章 心灵创伤,战争和精神研究  
 一个人的灾难
一切始于铁路  
战壕里的无数死难者 
全球范围的精神创伤研究 
儿童的直觉  
治疗医师是否具备足够的相关专业知识?
语言的欠缺     

第十一章 巨大的麻木感  
一次空袭之后 
尴尬的一步
给“小药片儿”做广告
空袭时用手指堵住耳朵  
用药片儿抵抗对死亡的恐惧 
带着各种障碍生活    

第十二章 “当我年老时,一定是幸福的”  
两个人的童年  
一位热爱舞台的儿子 
遗传了父母的战争恐惧症 
父亲与儿子—如同两个退伍老战士  
一个近乎疯狂的阶段 
温情的终结  
治愈是可能的      

第十三章 令人绝望的家庭关系 
 一曲并不悲伤的离歌 
形同陌路的父母和子女 
巨大的冷漠  
“共同的秘密” 
 对一切感到恐惧的的父母  
两个难民儿童 
一位抛开心中巨石的石匠 
“我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亲人故去而并不悲伤      

第十四章 对理智与哀痛的结论性论述   
对战争恐怖的思索 
不要怨天尤人,而应痛定思痛! 
一个伟大演讲的影响力 
一次悲悼带来的精神解脱 
宗教仪式的作用 
一次被干扰的祷告仪式  
“一个精神受创的文化” 
当幸存成为共同的特征 
“愤怒时我们做过些什么?” 
心平气和地直面这样的命运      

第十五章 沉默、诉说与理解   
与战争儿童对话 
兄弟姐妹  
无父,无子 
深入恐惧的核心
“我无法去爱我的孩子们”
战争孙辈 
战争儿童与客观的公众  
“德国”——条件反射症  
 “致力于和平的战争儿童”    

后记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