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来华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本书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极为珍贵,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

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透过他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对传主本人和晚清中国社会及百姓的真实生活有全方位的了解。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同学和终生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全面深入的介绍。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品相好,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适合收藏阅读

8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26.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费舍 著;关志远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06

评价985好评率 100%

  • 包装仔细 64
  • 物流很快 63
  • 发货速度快 59
  • 品相不错 54
  • 非常满意 51
  • 值得信赖 49
  • 服务态度好 46
  • 物超所值 40
  • 品相超预期 39
  • 价格实惠 35
  • 书质量还好 1
  • 价格有点贵 1
  • 包装简陋 1
  • 品相未达预期 1
查看全部评价

立正图书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正版现货,一印一印】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精装本,第一篇 编年史,第二篇 专题史,本书是中西学者共同合作撰写中国基督教史的一次尝试,旨在借鉴并融合过去30年所涌现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过编年史和专题史两个部分,力图呈现一部可读性、准确性、跨学科性兼备的中国基督教史读本,帮助我们更好地体认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现象。将编年史和专题史相结合,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深入考察
【正版现货,一印一印】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精装本,第一篇 编年史,第二篇 专题史,本书是中西学者共同合作撰写中国基督教史的一次尝试,旨在借鉴并融合过去30年所涌现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过编年史和专题史两个部分,力图呈现一部可读性、准确性、跨学科性兼备的中国基督教史读本,帮助我们更好地体认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现象。将编年史和专题史相结合,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深入考察 ¥118.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83.00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79.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之普世价值。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适合收藏与阅读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之普世价值。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适合收藏与阅读 ¥198.00
【正版现货,全新未阅】陈垣集(新版),布面精装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文选,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正版现货,全新未阅】陈垣集(新版),布面精装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文选,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83.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先生文选,精装本,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先生文选,精装本,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 ¥79.93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过程与实在(卷一、卷二),全二册,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本书的主旨并非要分散地研究那些在某些传统思想体系中显得迫切的各种传统哲学问题。毋宁说,它们是要阐明一个由诸宇宙观组成的精简体系,让它去和经验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打交道,借此阐述这些宇宙观的意义,最后详细说明一种完整的宇宙论。据此,所有的特殊问题都可以找到相互联系。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非常适合收藏与阅读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过程与实在(卷一、卷二),全二册,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本书的主旨并非要分散地研究那些在某些传统思想体系中显得迫切的各种传统哲学问题。毋宁说,它们是要阐明一个由诸宇宙观组成的精简体系,让它去和经验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打交道,借此阐述这些宇宙观的意义,最后详细说明一种完整的宇宙论。据此,所有的特殊问题都可以找到相互联系。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非常适合收藏与阅读 ¥155.00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人的本性与命运(上、下卷)全二册,本书对哲学、宗教与政治作全面的考察。就像R.尼布尔的所有著作一样,本书的广阔视野反映作者的天才,但本书的力量却来自它所传达的特殊信息。尼布尔在本书序言中指出,个性与“历史意义”是圣经传统的两大强调,而他的任务就是要就此强调作出详细的论述。针对这两大主题,该书分成上下两卷。上卷论人的本性,下卷则主要谈历史的意义。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他的历史哲学思想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人的本性与命运(上、下卷)全二册,本书对哲学、宗教与政治作全面的考察。就像R.尼布尔的所有著作一样,本书的广阔视野反映作者的天才,但本书的力量却来自它所传达的特殊信息。尼布尔在本书序言中指出,个性与“历史意义”是圣经传统的两大强调,而他的任务就是要就此强调作出详细的论述。针对这两大主题,该书分成上下两卷。上卷论人的本性,下卷则主要谈历史的意义。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他的历史哲学思想 ¥179.00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阐释神圣:多视角的宗教研究,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人们在解释宗教时一般采取了哪些阐释角度?各种不同的观察架构如何构造出种种差异极大的观察对象?本书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主题并非一切都“只不过”是阐释,而是对种种阐释产生出的种种资料的阐释。作者认为,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任务是催生一个个观念策源地,以有助于对宗教的全球性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关于宗教研究方法论的思考。品相好,学术价值高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阐释神圣:多视角的宗教研究,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人们在解释宗教时一般采取了哪些阐释角度?各种不同的观察架构如何构造出种种差异极大的观察对象?本书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主题并非一切都“只不过”是阐释,而是对种种阐释产生出的种种资料的阐释。作者认为,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任务是催生一个个观念策源地,以有助于对宗教的全球性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关于宗教研究方法论的思考。品相好,学术价值高 ¥7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费舍 著;关志远 译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3392940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8页
  • 字数 21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
【内容简介】
《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由狄考文在大学和神学院时的同窗好友、后任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博士撰写。作为狄考文的同学和终生的知己,他站在资深学者和教育家的高度,对传主作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书中除从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出发外,还通过引用狄考文生前所写的日记、书信、文章、著述等,透过他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使读者对传主本人和晚清中国社会以及百姓的真实生活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作者简介】
原作:丹尼尔·韦伯斯特·费舍,美国汉诺威学院院长。
丛书主编: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家乡
出生──坎伯兰谷地──家庭出身──弟弟、妹妹、父母、外祖父──迁至“隐居处”──农场生活──在家里──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第二章
长大成人
家乡的滋养──家庭的影响──结识一位乡村小学校长──在亨特斯敦学院──在镇区小学任教──在邓拉普河学院──公开发表入教誓言──在杰弗逊学院──我对狄考文的回忆──杰弗逊学院的教师们──1857年的毕业班──一封纪念毕业50周年的来信

第三章
选定终生事业
母亲与国外传教事业──比弗学院──决定做一名牧师──西方神学院──教职员工──宗教奋兴运动──对传教事业的兴趣──获准传教──考虑将传教作为终生职业──做出决定──俄亥俄州特拉华镇──延迟出行──圣职授任──结婚──终于启程

第四章
开赴一线
确定前往中国山东省──海上航行──一路上的艰辛和考验──到达上海──乘船前往芝罘──船只触礁──在海滩上迷路──获救并到达芝罘──坐搧子到达登州

第五章
新家
狄考文夫妇的居所──当时的登州──在登州开始传教工作──观音堂──制作炉子和煤球机──独自住在观音堂里──观音堂的缺陷──建造新家──家庭生活

第六章
精神生活
并非一个梦想家──慈悲之心──获得重生──转意归主──有关宗教体验的记录──痛苦和解脱──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宗教生活的尽善尽美──忠诚于自己的信念

第七章
从事福音传播工作
学习汉语──障碍──开始说汉语──登州的小教堂──山东省──出行方式──几次出行经历──第一次乡下之行──中国的旅馆──一次为期四周的巡回传教──到潍县──对外国人的敌意──骚扰行为──与狄邦就烈一起进行巡回传教──中国的皈依者──到省会和泰安──减少巡回传教的次数──后来的几次旅行

第八章
登州蒙养学堂(文会馆)
蒙养学堂的创建──教育和传教──首批学生──资助的手段──不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学校的发展──一天中的课程安排──对学生的关爱──校规校纪──一次自杀未遂事件──第一位学生转意归主──首届毕业生──休假归来后受到的欢迎──进一步的发展──学校2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第九章
负责美华书馆事务及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为期刊撰稿──英文书籍──上海美华书馆──担任美华书馆临时负责人──约翰?马蒂尔──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早期完成的中文书籍──学校用教科书──《北平官话字典》──《官话课本》──对出版物严谨的态度──金钱上的回报

第十章
对当地基督徒的关爱
从事这项工作的原因──登州的教会──教规──登州蒙养学堂的男童转意归主──在登州担任临时代理牧师──被推选为牧师──作为一名传经布道者──荒野中一群离散的绵羊──招远的苗先生──聚会──最后几次乡村之行──《传教方法》──长老会山东教区──在乡村召开的长老会教务评议会──中国宣教大会──担任宣教大会会议主席──出席长老会大会

第十一章
山东大学堂
“山东大学堂”──学校的设施──物理和化学仪器──筹集仪器设备──从监督的职务上卸任──格致书院──校址和捐款资金问题──登州文会馆迁址到潍县──新一任监督──“广文大学”──狄考文本人搬迁到潍县──担任临时监督──辞去所有职务──学校的现状

第十二章
仪器设备及机械的制造和使用
在制造和使用仪器设备和机械方面所做出的成就──早期的天赋──自学成才──工作间──早期生活必需品的匮乏──对福音传播事业的帮助──参观者──帮助当地人自食其力──争取订货单──一道数学题──演示

第十三章
《圣经》官话和合译本
第一次在华传教士大会──汉语──第二次在华传教士大会──商议《圣经》新译本的问题──制定计划──遴选《圣经》官话和合译本的译者──译者们开始工作──遇到的困难──翻译风格──《圣经》官话和合译本修订委员会召开的会议──最后一次会议──《圣经?新约全书》官话和合译本的修订工作完成──总结经验与教训──1907年召开的基督教入华百年纪念大会──《圣经?旧约全书》官话和合译本的译者

第十四章
生活轶事
考验──亲人的逝去──“起义”组织──天津教案──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饥荒──争论──在登州文会馆使用英语教学的问题──感到欣喜和满足──声望和荣誉──旅行──休假──再婚──西伯利亚之旅──重返早年生活之地

第十五章
面对新的中国
解冻──过去的期望──新的中国的缔造者──传教士的影响──目前的预示──面临的危险──应尽的职责──基督教的未来

第十六章
荣归上主
最后的那个夏天──病情加重──被转送到青岛──弥留之际──祈祷──在青岛举行的告别仪式──在芝罘举行的葬礼──郭显德博士、赫士博士、富善博士、鲍康宁先生、狄文爱德以及鲁西布道会、英国浸礼会、美国长老会差会部、美国长老会差会部执行秘书布朗和本传记作者所写的悼念文字──“卫真先生”

索引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