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李提摩太亲历晚清45年+伯格理传+司徒雷等在华传教回忆录+曹雅直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伯驾与中国的开放+巴夏礼在中国+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李提摩太在中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45年的传教士+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寻找苏慧廉,共十五种

晚清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相关丛书,全十五册,计有:丁韪良回忆录、马礼逊回忆录、卫三畏生平及书信、裨治文传、狄考文传、李提摩太传、理雅各评传、林乐知传、伯驾传、巴夏礼传,司徒雷登自述、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宣教回忆录、用生命爱中国:伯格理传、苏慧廉传、曹雅直温州宣教回忆录等,共涉及十五人,计15本,均为晚清基督教来华宣教士,包括各宗派中最具代表性的知名传教士,他们都为福音在华传播作出杰出贡献

191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26.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贝奈特 著;金莹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2

评价985好评率 100%

  • 包装仔细 64
  • 物流很快 63
  • 发货速度快 59
  • 品相不错 54
  • 非常满意 51
  • 值得信赖 49
  • 服务态度好 46
  • 物超所值 40
  • 品相超预期 39
  • 价格实惠 35
  • 书质量还好 1
  • 价格有点贵 1
  • 包装简陋 1
  • 品相未达预期 1
查看全部评价

立正图书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正版现货,一印一印】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精装本,第一篇 编年史,第二篇 专题史,本书是中西学者共同合作撰写中国基督教史的一次尝试,旨在借鉴并融合过去30年所涌现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过编年史和专题史两个部分,力图呈现一部可读性、准确性、跨学科性兼备的中国基督教史读本,帮助我们更好地体认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现象。将编年史和专题史相结合,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深入考察
【正版现货,一印一印】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精装本,第一篇 编年史,第二篇 专题史,本书是中西学者共同合作撰写中国基督教史的一次尝试,旨在借鉴并融合过去30年所涌现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过编年史和专题史两个部分,力图呈现一部可读性、准确性、跨学科性兼备的中国基督教史读本,帮助我们更好地体认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现象。将编年史和专题史相结合,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深入考察 ¥118.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83.00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79.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之普世价值。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适合收藏与阅读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之普世价值。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适合收藏与阅读 ¥198.00
【正版现货,全新未阅】陈垣集(新版),布面精装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文选,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正版现货,全新未阅】陈垣集(新版),布面精装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文选,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83.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先生文选,精装本,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先生文选,精装本,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 ¥79.93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过程与实在(卷一、卷二),全二册,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本书的主旨并非要分散地研究那些在某些传统思想体系中显得迫切的各种传统哲学问题。毋宁说,它们是要阐明一个由诸宇宙观组成的精简体系,让它去和经验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打交道,借此阐述这些宇宙观的意义,最后详细说明一种完整的宇宙论。据此,所有的特殊问题都可以找到相互联系。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非常适合收藏与阅读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过程与实在(卷一、卷二),全二册,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本书的主旨并非要分散地研究那些在某些传统思想体系中显得迫切的各种传统哲学问题。毋宁说,它们是要阐明一个由诸宇宙观组成的精简体系,让它去和经验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打交道,借此阐述这些宇宙观的意义,最后详细说明一种完整的宇宙论。据此,所有的特殊问题都可以找到相互联系。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非常适合收藏与阅读 ¥155.00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人的本性与命运(上、下卷)全二册,本书对哲学、宗教与政治作全面的考察。就像R.尼布尔的所有著作一样,本书的广阔视野反映作者的天才,但本书的力量却来自它所传达的特殊信息。尼布尔在本书序言中指出,个性与“历史意义”是圣经传统的两大强调,而他的任务就是要就此强调作出详细的论述。针对这两大主题,该书分成上下两卷。上卷论人的本性,下卷则主要谈历史的意义。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他的历史哲学思想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人的本性与命运(上、下卷)全二册,本书对哲学、宗教与政治作全面的考察。就像R.尼布尔的所有著作一样,本书的广阔视野反映作者的天才,但本书的力量却来自它所传达的特殊信息。尼布尔在本书序言中指出,个性与“历史意义”是圣经传统的两大强调,而他的任务就是要就此强调作出详细的论述。针对这两大主题,该书分成上下两卷。上卷论人的本性,下卷则主要谈历史的意义。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他的历史哲学思想 ¥179.00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阐释神圣:多视角的宗教研究,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人们在解释宗教时一般采取了哪些阐释角度?各种不同的观察架构如何构造出种种差异极大的观察对象?本书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主题并非一切都“只不过”是阐释,而是对种种阐释产生出的种种资料的阐释。作者认为,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任务是催生一个个观念策源地,以有助于对宗教的全球性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关于宗教研究方法论的思考。品相好,学术价值高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阐释神圣:多视角的宗教研究,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人们在解释宗教时一般采取了哪些阐释角度?各种不同的观察架构如何构造出种种差异极大的观察对象?本书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主题并非一切都“只不过”是阐释,而是对种种阐释产生出的种种资料的阐释。作者认为,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任务是催生一个个观念策源地,以有助于对宗教的全球性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关于宗教研究方法论的思考。品相好,学术价值高 ¥7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贝奈特 著;金莹 译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7
  • 版次 1
  • ISBN 9787563386918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8页
  • 丛书 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传记丛书
【内容简介】

  《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为林乐知从出生到1883年的传记,包括他早年在美国埃黙里大学的学习、来中国后在上海所做的调整、在上海广方言馆教书、发展他自己独特的传教方式等,重点分析了其创办的《教会新报》(后改名为《万国公报》)的内容。林乐知重视发掘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需求,他拓宽了对基督教的定义,他在其所创办的新闻杂志中不仅强调宗教内容,也强调教育、科学、经济和道德发展的重要性,并对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林乐知认为中国发展教育的关键是转变知识分子的观念,他通过新闻工作寻求到了一种与中国知识分子沟通的方式。

【作者简介】
  英文版原著作者:[美]AdrianA.Bennett,贝奈特。

  译者:金莹,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丛书主编:周振鹤,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乐知(YoungJ.Allen),美国监理会来华传教士,1836年出生于佐治亚州,1907年在上海去世。1860年林乐知偕夫人来上海传教,曾担任过上海广方言馆的英文教习,参与过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译书工作,还创办了中西书院等学校。林乐知在华期间编译了许多有关外国历史、地理及自然科学的著作,并创办了对近代中国和中西文化交流产生深远影响的《万国公报》(其前身是《教会新报》)。《万国公报》是晚清时期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知识的最重要刊物的之一,为中国近代的改革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国南方的背景
第二章 在上海的调整,1860-1867
第三章 拓展信息,1868-1883
第四章 《教会新报》,1868-1874
第五章 《万国公报》,1874-1883
结论
注释
附录一 1859-1860年林乐知从佐治亚州带往中国的图书目录
附录二 1871-1881年林乐知为江南制造局翻译的图书目录
附录三 常见传教士姓名中英文对照表 
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