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虽至于死—台约尔传(新民说)+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朝觐东方:理雅各评传+传教士新闻工作者在中国: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卫三畏生平及书信: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心路历程+千禧年的感召:美国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裨治文传+李提摩太在中国+狄考文传:一位在中国山东生活了四十五年的传教士+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本),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共九种,涉及宣教士九人

来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传记丛书系列,计有:丁韪良回忆录(花甲忆记)、卫三畏生平及书信、马礼逊回忆录、李提摩太传、裨治文传、狄考文传、理雅各评传、林乐知传,台约尔传(戴德生岳父)共九人,全九册,9本,均为晚清新教来华宣教士,史料价值高,广西师范大学版,学术价值高,包括基督教来华各宗派最具代表性的知名传教士、如李提摩太、林乐知等人,其中四位来自英国,五位来自美国,都为福音在中国传播作出杰出贡献,品相好

1388.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26.00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陈一萍、戴绍曾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上书时间2024-04-08

评价985好评率 100%

  • 包装仔细 64
  • 物流很快 63
  • 发货速度快 59
  • 品相不错 54
  • 非常满意 51
  • 值得信赖 49
  • 服务态度好 46
  • 物超所值 40
  • 品相超预期 39
  • 价格实惠 35
  • 书质量还好 1
  • 价格有点贵 1
  • 包装简陋 1
  • 品相未达预期 1
查看全部评价

立正图书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正版现货,一印一印】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精装本,第一篇 编年史,第二篇 专题史,本书是中西学者共同合作撰写中国基督教史的一次尝试,旨在借鉴并融合过去30年所涌现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过编年史和专题史两个部分,力图呈现一部可读性、准确性、跨学科性兼备的中国基督教史读本,帮助我们更好地体认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现象。将编年史和专题史相结合,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深入考察
【正版现货,一印一印】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635~1949):一种跨文化视野,精装本,第一篇 编年史,第二篇 专题史,本书是中西学者共同合作撰写中国基督教史的一次尝试,旨在借鉴并融合过去30年所涌现之中西研究方式及成果。通过编年史和专题史两个部分,力图呈现一部可读性、准确性、跨学科性兼备的中国基督教史读本,帮助我们更好地体认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现象。将编年史和专题史相结合,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深入考察 ¥118.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83.00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历史的苦心,在现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陈寅恪以独特的方法拓展史学研究的疆域。特点有三:以象征证据,包括典故、文本写作机制和不言自明的行为方式,推论和还原历史现场;强调“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真切感受,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赋予现实情感,在史中求史识” ¥79.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之普世价值。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适合收藏与阅读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本书及《论语》《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之普世价值。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库存现货实拍,下单即可发货,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适合收藏与阅读 ¥198.00
【正版现货,全新未阅】陈垣集(新版),布面精装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文选,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正版现货,全新未阅】陈垣集(新版),布面精装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文选,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宗教史学家、教育家 ¥83.00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先生文选,精装本,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
【正版现货,库存未阅】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陈援庵先生文选,精装本,本集收录《元也里可温教考》《回回教入中国史略》《〈切韵〉与鲜卑》《商朝与殷朝》《佛牙故事》等40多篇文章。是一代史学大师陈垣(援庵)先生的学术著作精选集,陈援庵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史学二陈”,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陈垣字援庵,中国杰出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 ¥79.93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过程与实在(卷一、卷二),全二册,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本书的主旨并非要分散地研究那些在某些传统思想体系中显得迫切的各种传统哲学问题。毋宁说,它们是要阐明一个由诸宇宙观组成的精简体系,让它去和经验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打交道,借此阐述这些宇宙观的意义,最后详细说明一种完整的宇宙论。据此,所有的特殊问题都可以找到相互联系。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非常适合收藏与阅读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过程与实在(卷一、卷二),全二册,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本书的主旨并非要分散地研究那些在某些传统思想体系中显得迫切的各种传统哲学问题。毋宁说,它们是要阐明一个由诸宇宙观组成的精简体系,让它去和经验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打交道,借此阐述这些宇宙观的意义,最后详细说明一种完整的宇宙论。据此,所有的特殊问题都可以找到相互联系。品相好,保证正版图书,可读性强,参考价值高,非常适合收藏与阅读 ¥155.00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人的本性与命运(上、下卷)全二册,本书对哲学、宗教与政治作全面的考察。就像R.尼布尔的所有著作一样,本书的广阔视野反映作者的天才,但本书的力量却来自它所传达的特殊信息。尼布尔在本书序言中指出,个性与“历史意义”是圣经传统的两大强调,而他的任务就是要就此强调作出详细的论述。针对这两大主题,该书分成上下两卷。上卷论人的本性,下卷则主要谈历史的意义。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他的历史哲学思想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人的本性与命运(上、下卷)全二册,本书对哲学、宗教与政治作全面的考察。就像R.尼布尔的所有著作一样,本书的广阔视野反映作者的天才,但本书的力量却来自它所传达的特殊信息。尼布尔在本书序言中指出,个性与“历史意义”是圣经传统的两大强调,而他的任务就是要就此强调作出详细的论述。针对这两大主题,该书分成上下两卷。上卷论人的本性,下卷则主要谈历史的意义。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他的历史哲学思想 ¥179.00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阐释神圣:多视角的宗教研究,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人们在解释宗教时一般采取了哪些阐释角度?各种不同的观察架构如何构造出种种差异极大的观察对象?本书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主题并非一切都“只不过”是阐释,而是对种种阐释产生出的种种资料的阐释。作者认为,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任务是催生一个个观念策源地,以有助于对宗教的全球性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关于宗教研究方法论的思考。品相好,学术价值高
【正版现货,一版一印】阐释神圣:多视角的宗教研究,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人们在解释宗教时一般采取了哪些阐释角度?各种不同的观察架构如何构造出种种差异极大的观察对象?本书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主题并非一切都“只不过”是阐释,而是对种种阐释产生出的种种资料的阐释。作者认为,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任务是催生一个个观念策源地,以有助于对宗教的全球性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关于宗教研究方法论的思考。品相好,学术价值高 ¥79.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陈一萍、戴绍曾 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8
  • 版次 1
  • ISBN 9787549553129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软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4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台约尔(Samuel Dyer, 1804—1843),马礼逊的学生,中国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的岳父。《圣经》“启示录12:11”有言:“弟兄胜过它,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见证的道,他们虽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台约尔为这句话所震撼,1827年与妻子谭玛莉(Maria Tarn Dyer, 1803—1846)去到南洋,向华侨传教,至1843年去世。二十年间取得重大成就:以西方正统的造活字方法,造出汉字长久性字范;以简易浅白之中文重译《圣经》;由于他对《圣经》原文的深入研究,也因他在传教上直接的经验,他的意见为伦敦会所采纳,而有“委办译本翻译委员会”之组成与委办译本出版。本书对台约尔一生的事迹做了翔实记录和研究。

【作者简介】

  戴绍曾(James Hudson Taylor III,1929 -2009),生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戴德生第四代子孙,父亲是戴永冕牧师。1946年在美国进修哲学及宗教,1954年在艾斯伯利神学院取得神学道学士毕业, 同年与Leone Tjepkema结婚,并育有一子二女。1955年以宣教士身份进入台湾,并于1960年担任圣光神学院院长一职。1970年成为中华福音神学院创校院长。1980年成为海外基督使团第七任总主任。1991年与太太移居香港。1993年在中国内地创办“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2007年获四川省昭觉县政府颁发“荣誉市民”称号。2008年于“四川赈灾‧全港基督徒祷告与行动”聚会激励港人救灾。2009年因肝癌于香港去世,终年79岁。

【目录】

前 言 文/戴绍曾

第一章 欣然就道(1804—1827,英国)

第二章 艰辛备尝(1827—1831,槟城)

第三章 破茧而出(1831—1835,槟城)

第四章 流金岁月(1835—1839,马六甲)

第五章 情系华民(1839—1841,英国)

第六章 喜乐潮涌(1842—1843,新加坡)

第七章 边界瞭望(1843,香港)

第八章 终入中国(1843,澳门)

第九章 前仆后继

第十章 虽至于死

跋   文/张陈一萍

附录一 A.SamuelDyer中文名字考

    B.台约尔家谱

附录二 A.台约尔与谭玛莉家谱

    B.谭玛莉生年考

    C.马礼逊中文班三女士考

附录三 台约尔生平地图(一)英国时期(1804—1827)

附录四 台约尔生平地图(二)槟城时期(1827—1835)

附录五 台约尔生平地图(三)马六甲时期(1835—1839) 

附录六 台约尔生平地图(四)返英述职时期(1839—1841)

附录七 台约尔生平地图(五)新加坡时期(1842—1843)

    A.传教站与住家图

    B.书信往来一览表

附录八 台约尔生平地图(六)香港时期(1843年7月31日—10月24日)

    A.所行路径图

    B.广州十三行图

    C.最后的日子

附录九 A.台约尔与中文活字印刷

    B.台约尔铸字估算之比较一览表(部分)

附录十 A.伦敦会对华传教士一览表(1807—1843)

    B.基督教对华传教士一览表(1807—1843)

    C.伦敦会职员表(1824—1845)

    D.英国海峡殖民地官员表(1807—1843)

附录十一 台约尔著作一览表(1824—1843)

缩写对照表

注释

台约尔生平年表

人物小传

致谢

参考资料

人名索引

专有名词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