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郴州通典·典籍文献(全186册 原装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郴州通典·典籍文献(全186册 原装箱)

郴州历史悠久,丰腴的文化滋养了郴州群星璀璨的先哲先贤,他们留下 卷帙繁浩的文献古籍,为将散落 文化遗珠搜集入典, 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强地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编纂出版《郴州通典》。《通典》分4部分,《典籍文献》是其中一部分,本书收书215余种,大类按经、史、子、集编排,每一类下按作者生卒年排序,每篇典籍均撰写导言,详细介绍作者 内容,学术源流及文献价值。《郴州通典·典籍文献》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117980 8.0折 148000 全新

库存5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郴州市文史研究会,《郴州通典》编辑部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73147

出版时间2023-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48000元

货号2108

上书时间2024-04-12

三石图书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郴”字獨屬郴州。郴者,“林邑”之謂也。
郴州歷史悠久。始祖炎帝播五穀、嘗百草、工耒耜的遺迹仍在,舜帝南巡,治水患、平天下的足迹尚存。春秋戰國時爲楚國蒼梧郡,秦末漢初徙義帝於郴,乃以此設都城。秦置郴縣,漢稱桂陽郡,隋改桂陽郡爲郴州。此後隨朝代更替、區劃更改,郴邑州府之名亦多次更稱。郴州山川秀麗。唐韓愈《送廖道士序》云:“郴之爲州,又當中州清淑之氣,蜿嬗扶輿,磅礴而鬱積。”宋時邑人陳純夫撰郴州聯:“北瞻衡嶽之秀,南直五嶺之衝。”《[萬曆]郴州志》曰:“四面青山列翠屏,草色花香盡是春。”徐霞客遠游郴州後謂之無寸土不麗。郴州爲楚粤孔道、商旅重鎮。民國初年時駐郴州的湖南督軍譚延闓在其日記中寫道:“通海以前洋貨皆由郴入腹地。”“郴多高房大廈,蓋猶是爲承平豐豫之遺。”郴州乃人文淵藪,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嶺南文化在這裏交匯,農耕文化在這裏發祥,理學文化、仙釋文化古韵芳香,源遠流長。也有古代寓郴之士在郴州存留的文化亮點。豐腴的文化厚土哺育滋養了郴州群星璀璨般的圣哲先賢,他們留下的卷帙浩繁的文獻古籍,以及遍存於城鄉各地的摩崖石刻、金石碑文,是郴州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突出標志,是穿越時空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産。
“繼絶存真,傳本揚學”,將散落的文化遺珠搜集入典册,將歷史文化的根和魂留存,將延續千年的郴州文脉傳承光大,將淹没在古籍裏的智者賢言引作古爲今用的鏡鑒,是欣逢盛世的當代郴州人繼往開來的歷史擔當!
盛世是一個讀史、救史、纂史、藏史的崇文重典時代。黨中央、國務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多次下文作出明確指示。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强地方文獻資料的整理和研究,編纂出版郴州的“四庫全書”。市委文史工作領導小組做出具體部署,聘請郴籍國内文史研究專家擔任學術顧問,組織有情懷的文史專家組建編輯部,形成市委領導、政府組織、市委文史工作領導小組主持、市文史研究會負責實施的工作格局。一場以挖掘搶救、搜羅整理、編纂出版地方文獻爲目的,“網羅一邑歷史文獻典籍於一書”的《郴州通典》編纂出版工作正式啓幕。
《郴州通典》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堅持全面普查、應收盡收之原則,以搜集文集及零散文獻彙總爲重點,突出搶救郴州地方文獻中稿本、抄本及流傳稀少的刻本,尤其注重搶救孤本善本和影響力大、學術價值高的著作。整理收録極富郴州文化個性和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金石類著作和簡牘類作品,及部分有價值的民國時期檔案文獻目録,使之成爲郴州文獻典籍整理中的一個顯著特色。
文獻典籍乃經史之本,參之以歷代《會要》及百家傳記之書,亦有臣僚奏疏、名流宴談、稗官記録之作,内容包羅萬象,版本源流衆多。大至政經百事、社會風俗,小至瑣事逸聞、志怪軼事,無不網羅其中。編纂出版《郴州通典》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風化、蟲蛀、黴變等自然侵蝕及兵燹、焚禁、損毀等人爲因素,加之郴人短於“立言”“立存”,郴州文獻典籍散佚嚴重。唐前郴邑著述更爲罕見,市内留存的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獻亦少之又少。其古籍要麽“有目無書”,要麽“有書無目”。文獻典籍底本的搜集猶如海中拾貝,步履艱難。幸而中國國家圖書館、湖南圖書館等伸出援手,方厘清頭緒,漸現端倪。兹搜兹編,篳路藍縷。兩千餘年郴州歷史人文、學術風尚、社會習俗,靡不畢見。終成一百八十八册(含《文獻總目》《文獻精選》《典籍文獻》)的地方歷史文獻叢書編纂出版之盛舉。
《郴州通典》編纂秉承五項原則。(一)尊重原著,敬惜字紙原則。不遺一墨,不漏一字。精心挑選版本,一般選擇善本、孤本、稀見本影印出版。有蠹損、殘缺、漫漶不清者,如有相同版本則予補配,如無相同版本則保持原貌,目的在於給研究者提供一個真實的原始版本。(二)不干預原則。對所有選録的文獻典籍“不點不校”,保持所選歷史文獻的完整性與真實性,不因編者的點校而對原文産生歧義,引起誤讀。(三)不裁選原則。對所選文獻按經、史、子、集分類編排。每種文獻前設置提要,概要介紹著者生平、思想學術貢獻和著作内容、特點及社會影響。(四)收録規範原則。原則上衹選録郴籍人士著述及反映郴人郴事的文獻典籍。對雖非郴州籍,但久居郴州,且其主要著述在郴州完成者,對郴州歷史文化有較大影響者,從嚴選擇入録。(五)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同時出版原則。紙質文獻突出“好中選優”“優中選精”,電子文獻突出“全”,應收盡收。
“睹喬木而思故家,考文獻而愛舊邦。”《郴州通典》的問世,首次對郴州歷史文獻和文化遺産進行了一次普查、彙集和整理;首次系統、全面再現了現存郴州(民國以前)傳世古籍文獻原貌,將郴州在中華民族歷史演進中的地位以及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清晰地呈現給世人,是迄今爲止全面反映郴州歷史文獻著作的集成大觀。對於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歷史文化底蘊,提高郴州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促進當代郴州文化繁榮、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雷曉達
二〇二三年九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