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南监本二十一史(全222册 原箱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南监本二十一史(全222册 原箱装)

中國古代史學發源于儒家的經學,在《漢書·藝文志》中,《楚漢春秋》、太史公書、《漢大年記》等書皆附于《春秋》類。兩漢以後,在《史記》《漢書》等典範的激勵下,史學著述日漸增多,最終形成獨立的史學傳統。

142800 6.5折 220000 全新

仅1件

河南郑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南京国子监 主编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ISBN9787540259464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20000元

货号2404

上书时间2024-02-28

三石图书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中國古代史學發源于儒家的經學,在《漢書·藝文志》中,《楚漢春秋》、太史公書、《漢大年記》等書皆附于《春秋》類。兩漢以後,在《史記》《漢書》等典範的激勵下,史學著述日漸增多,最終形成獨立的史學傳統。魏晉時期的目録學文獻中,作爲《春秋》附録的史部已經獲得了與儒家經典同樣的地位。中國古代的史部著述數量繁多,其中以歷代正史最受重視。『正史』的概念最早見于《隋書·經籍志》,原書著録《史記》下至《周史》(牛弘撰),共六十七部,三千多卷,謂『聚而編之,以備正史』。唐代貞觀年間,詔修《隋書》,同時編纂了《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等文獻。宋代以後,歷代正史合稱『十七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明代益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稱爲『二十一史』。
在雕版印刷技術發明以前,文獻的流通主要依靠抄寫,傳播極爲不易。唐代中後期,雖然雕版印刷逐漸普及,但刷印的文本僅限于字書、日曆等通俗的實用文本。要到宋代以後,始有正史文獻的版本流通于世。據程俱《麟臺故事》記載,宋太宗淳化五年(九九四),選官分校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下杭州鏤版,是爲正史版本的濫觴。自此而後,宋代刊行的正史版本有多種,光是三史,就有淳化、景德、景祐等刻本。真宗咸平三年(一〇〇〇),校訂《三國志》、《晉書》、《唐書》;乾興元年(一〇二二),補刊劉昭《後漢書志》;仁宗天聖二年(一〇二四),校勘《南史》、《北史》,取禁中所藏《隋書》雕版于崇文院,後景祐元年(一〇三四)復校南北二《史》;嘉祐五年(一〇六〇),《新唐書》下杭州雕版;嘉祐六年(一〇六一),詔三館校《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周書》、《北齊書》七史,至治平二年(一〇六五)間,曾鞏、劉恕、王安國參與校勘,逐送杭州開板。皇祐五年(一〇五三),歐陽脩《五代史記》書成,至和元年(一〇五四)歐陽脩《唐書》書成,十七史才得以版刻于世。
靖康之難後,原本在北宋時就已有刻書規模的浙江、四川,由于遠離受到戰爭蹂躪的北方,依舊地位穩固,而福建以建陽爲中心的坊刻也蓬勃發展起來,浙、蜀、閩三大刻書中心逐漸形成。再加上大量圖籍被毀,有識之人意識到刻書的重要性,逐漸開展相關的刻書活動。北宋間不少正史,如《史記》、兩《漢書》、《唐書》等,皆送杭州鏤版,然板片藏開封國子監。待臨安(杭州)政權成立後,版片稀少,召集閩、浙刻工製作經史刻本,初期以覆刻北宋本爲主。另有南宋早期江東兩淮轉運司刻三史,衢州本《三國志》、《五代史》,以及眉山七史本、建安十史本等。據《郡齋讀書志》所載,紹興十四年(一一四四),四川轉運使井度(字憲孟),收集嘉祐、治平年間曾鞏等人所校南北七史,又利用四川未受兵燹的條件,收合補綴,逐刻爲眉山七史。南宋建安十史中,以閩地建陽書坊黃善夫、劉元起在慶元年間所刻三史最爲有名,特別是《史記》,終于將裴駰的《集解》、司馬貞的《索隱》、張守節的《正義》三家注合刊,影響深遠。
宋元易代,元代政府接管臨安國子監,改爲西湖書院,同時也保存宋代大量的版片,繼續進行刊刻工作,兩淮江東三史及眉山南北朝七史,都有元代遞修本,源由此出。另有大德年間,『江東建康道肅政廉訪司,以十七史書艱得善本,從太平路學官之請,徧牒九路,令本路以《西漢書》率先,俾諸路咸取而式之』(元大德本《前漢書》跋言) 。是以接受太平路儒學之請求,江東建康道官方組織整理十七史,大德九年至十一年(一三〇五—一三〇七)間相繼刊刻成書。其中十史,即太平路儒學刻《漢書》、寧國路儒學刻《後漢書》、池州路儒學刻《三國志》、信州路儒學刻《北史》、饒州路儒學刻《史記》《隋書》、建康路(集慶路)儒學刻《唐書》、鉛山州儒學刻《五代史記》、廣德路儒學刻《南史》,另有《晉書》未知何路所刻,疑似爲徽州路儒學,這就是大德九路十史本。然大德本《後漢書》跋所云十七史中南北七史不見流傳,不知是未刻,還是遺失,目前尚無定論。元代還纂修宋、遼、金三史,元至正三年(一三四三),下詔修《宋史》、《遼史》、《金史》,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主持,至正五年至六年(一三四五—一三四六),由浙江等處行中書省相繼刊刻。
明代初年,西湖書院所藏圖籍版片,儘入南京國子監。同時,相關正史的編纂和刊刻工作被提上日程。洪武二年(一三六九),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由宋濂主持編修,只用一年的時間就完成《元史》。雖錯訛較多,然內容基本引自元代所撰之《實錄》、《經世大典》等一手資料,其價值不可替代。正史出版工作,亦有其他官方或書坊間斷進行,如天順間游明倣元刻小字本《史記》;明成化十六年(一四八〇),兩廣軍務朱英刻《宋史》。等等這些,不一而舉。
據相關研究所示,南京國子監的翻刻刊印工作,主要分爲兩個時期,以萬曆年爲分界綫。明初洪武年間,朱元璋曾就下令修繕板片,以貽後學,到正德十年(一五一五),刊補工作依舊未完工,也只印有《史記》、兩《漢書》、《遼史》、《金史》。在嘉靖之前,雖然有《史記》等正史書籍補修製版,但並未將正史整套印製。直至嘉靖七年(一五二八),錦衣衛間住千戶沈麟奏准校勘史書,禮部議以祭酒張邦奇、司業江汝璧博學有聞,才猷亦裕,奉勑主持補刊。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全書修成,祭酒林文俊等進表,合稱『二十一史』。按《南雍志》所述,其刷印後,分貯彝倫堂等六堂之中,便于觀覽。南監本前期遞修依據的底本情況是:《史記》(中字本)、《隋書》《南史》、《北史》、《唐書》、《五代史記》用元大德九路十史本;《宋書》、《梁書》、《南齊書》、《北齊書》、《陳書》、《魏書》、《周書》用南宋眉山七史或其遞修本;《三國志》,柳詒徵等學者認爲是元大德本,據尾崎康考證,用南宋衢州本;《晉書》,柳詒徵等學者認爲是元大德本,據尾崎康考證,用元江浙十行二十字本。前期新刻本所依據的底本情況是:嘉靖九年至十一年(一五三〇—一五三二)的《史記》(小字本)、兩《漢書》用元大德九路十史本和南宋慶元間建安黃善夫刻本;嘉靖八年(一五二九)《遼史》、《金史》用元至正間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元史》則直接用明洪武三年所撰刻本,《宋史》用明成化十六年兩廣軍務朱英本(廣東布政司本)。嘉靖間《史記》、兩《漢書》被新刻翻印三次,是因爲此三史需求量大,還存在不同版本。需要注意的是,關于流傳至今的眉山七史,歷來爭議頗大,關注的重點在于,是否爲真南宋初間在四川所刻眉山七史,還是南宋臨安(杭州)所倣刻眉山七史。王國維、趙萬里、長澤規矩也、阿部寬一等學者所著的相關研究,從版式、刻工、板片流傳等方面,認爲我們目前所見,包括南監本所據之底本,當是南宋杭州所刻眉山本。還有,此時的刻本,以修刻補版爲主,亦有新刻(《史記》、兩《漢書》、《遼史》、《金史》),非皆南京國子監所刻(《晉書》、《宋史》),亦非皆嘉靖間所刊(《元史》)。
萬曆之後,因隨印隨補,破損越發嚴重,『……惟有南監舊板,而刓脫模糊者十之七,不便印摹』(明萬曆二十二年南京國子監刻《宋書》馮夢禎序)。由于刻板破損嚴重,所印之書漫漶踳訛,故而重修計劃被提上日程,『若非及時修緝,不益將殘缺無徴哉!』(明萬曆間南京國子監刻《北齊書》張一桂序),都反映出重修的重要性。萬曆二年至五年(一五七四—一五七七)南京國子監重刻《史記》、《梁書》、《五代史記》,之後中斷十餘年,中間修補《晉書》、《唐書》、《宋史》、《遼史》、《前漢書》、《後漢書》、《金史》。到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繼續重刻,有《陳書》、《周書》、《北齊書》、《南齊書》、《南史》、《北史》、《隋書》、《三國志》《宋書》《魏書》,以及萬曆初已經重刻過的《史記》。這次重修,對版面影響甚大,兩《漢書》《晉書》《隋書》《南史》、《北史》、《五代史記》雕版有微小改動,南北七史則用新刻本補充,『第其行格,仍沿蜀本之式耳』(柳詒徵《南監史談》)。變動最大的當屬《三國志》,幾乎是新刻,因其板最爲刓缺,由馮夢禎重校,纔得以恢復。這就是後期南監本二十一史。萬曆二十三年(一五九五),北京國子監據南監本二十一史,刻爲北監本二十一史,其文字版式稍工。于是,南北二監本正史並行,『士大夫遂家有其書』(顧炎武《日知錄》)。
與其他通代正史或者叢書的修纂不同,南監本正史,皆是舊版翻刻遞修而成,再加上清順治康熙間持續修補,直到清嘉慶十年(一八〇五)焚毀之前,多次印製,又多次補修,可謂『實合江南、四川、廣東、北平各地版,亙宋、元、明、清四朝,搜集雕版,翻修校訂,纚纚不絶七百年』(柳詒徵《南監史談》)。正是因爲如此,古籍版本學者尾崎康稱之爲『宋元版之嫡傳』。南監本二十一史是宋、元、明初正史文獻的集大成者,同時,南監本也爲後來的藩府本、書坊本、清代武英殿本、民國百衲本等正史文獻提供了纂修或影印的底本依據。其保留了重要的史料來源,也爲後來整理正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本書的編輯工作歷時甚久,因南監本年代久遠,相關版本找尋不易。在版本選取上,我們盡量選取嘉靖萬曆間南京國子監所刻所翻最早最佳本,同時我們也只選一種版本,如《史記》我們選取了嘉靖八年間的本子,那萬曆二年就不會再選取。所收版本,記明初至嘉靖及明清遞修本有《史記》、兩《漢書》、《晉書》、《唐書》、《宋史》、《遼史》、《金史》、《元史》;萬曆刻明清遞修有《三國志》、《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五代史記》。這些書中,遞修至清代的有《晉書》、《唐書》、《宋史》。限于學識,編輯工作中難免不妥之處,尚祈讀者不吝指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