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评话语分析新发展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批评话语分析新发展研究

正版全新,绝无盗版,可开发票

71.7 5.6折 128 全新

库存9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辛斌;丁建新;钱毓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9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09

石坪图书专营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辛斌;丁建新;钱毓芳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2572725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6页
  • 字数 339.0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在不断发展的话语社会理论的广阔背景下梳理 21世纪以来批评话语研究在 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上的新发展。全书通过文献综述、理论探讨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梳理和展示近年来人们在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和学术形势下对批评话语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的思考,对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方法的尝试,以及对批评话语分析未来发展的展望。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新时代语篇或话语分析者,尤其是对批评话语研究感兴趣的学者、 教师和学生
【作者简介】
辛斌,男,汉族,1959年6月出生,山东省乳山市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兼任江苏省外国语言学会会长,江苏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用学、批评语言学、外语教学理论。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持完成两个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目前正主持一个国家社科重点项目。
【目录】
第1 章 后现代语境下的批评话语分析 1 

1.1 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化”和“知识” 2 

1.2 后结构主义的话语批评观 5 

1.3 话语的实践性和建构性 11 

1.4 话语的异质性和对话性 16 

1.5 语义的相对性和批评的反思性 21 

1.6 动态辩证的批评话语分析 26 

1.7 结语 32 

第2 章 语言相对论与批评话语分析 33 

2.1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34 

2.2 异质语中的语言相对论思想 37 

2.3 CDA 中的语言相对论思想41 

2.4 巴赫金学派的意识形态观 46 

2.5 语言和意识形态 48 

2.6 意识形态的语境性和对话性 52 

2.7 巴赫金学派语言意识形态观对CDA 的启示与问题54 

2.8 结语 57 

第3 章 国内外批评话语研究:趋势、热点与前沿 59 

3.1 研究设计 60 

3.1.1 数据来源 60 

3.1.2 研究方法 60 

3.2 国内外批评话语研究总体趋势与阶段特征 61 

3.3 国内外批评话语研究高产作者 63 

3.4 国内外批评话语研究高产机构 67 

3.5 国内外批评话语研究高被引文献 69 

3.6 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73 

3.6.1 国内批评话语研究的热点 73 

3.6.2 国内外批评话语研究前沿与趋势 79 

3.7 结语 83 

第4 章 21 世纪的批评话语研究 85 

4.1 CDS 核心概念反思 85 

4.1.1 批评 85 

4.1.2 意识形态 87 

4.1.3 去神秘化 88 

4.2 马克思主义与批评话语研究 90 

4.2.1 辩证唯物主义的话语分析观 90 

4.2.2 (批评)话语分析的政治经济学 94 

4.3 批评话语研究的伦理问题 97 

4.3.1 主体间性的话语伦理 98 

4.3.2 内在批评的话语伦理 100 

4.3.3 批评话语分析的程序伦理 102 4.4 批评话语研究的未来发展 104

4.4.1 后基础视角下的批评话语研究 104

4.4.2 语料导向的批评话语研究 105

4.4.3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107

4.5 结语 109

第5章 批评话语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 111

5.1 批评互文性分析 111

5.2 互文性和再语境化 114

5.3 明示互文性和言语转述 118

5.4 异质语言和构成互文性 121

5.5 结语 125

第6章 批评话语分析的社会认知取向 127

6.1 批评话语分析的“功能谬误” 128

6.2 批评话语分析的社会–历史取向 131

6.3 批评话语分析的认知–心理取向 134

6.4 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 137

6.4.1 经验观、突出观和注意观 137

6.4.2 语境理论 138

6.4.3 原型理论 139

6.5 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认知话语分析 142

6.5.1 社会表征:认知的社会性 142

6.5.2 心智模型:语言和社会的中介 144

6.5.3 语境心智模型:情景和意义的界面 147

6.6 奥赫娄兰的“理想读者框架” 149 

6.7 反对认知话语分析的声音 157 

6.8 结语 158 

第7 章 语料库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 161 

7.1 语料库161 

7.2 语料库批评话语研究的缘起和方法 164 

7.3 语料库批评话语研究的主要进展和趋势 167 

7.4 英国议会辩论中的能源话语分析 172 

7.4.1 分析方法及分析框架 172 

7.4.2 语料库分析 173 

7.5 结语 187 

第8 章 批评话语分析的民族志方法 189 

8.1 什么是民族志? 190 

8.2 民族志的拓展192 

8.2.1 人类学民族志 192 

8.2.2 社会学民族志 193 

8.2.3 教育学民族志 193 

8.2.4 交际民族志 194 

8.3 民族志与批评话语研究 195 

8.4 民族志在批评话语研究中的优势 197 

8.5 民族志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存在的问题 198 

8.6 民族志与批评话语研究的新进展 199 

8.7 义乌“异国风情街”的语言景观分析 203

8.7.1 数据采集 204

8.7.2 结果与讨论 205

8.8 结语 214

第9章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 215

9.1 多模态话语分析概述216

9.2 一则公益广告的多模态分析 219

9.2.1 语料和理论基础 220

9.2.2 概念意义和表征意义 222

9.2.3 人际意义和互动意义 224

9.2.4 语篇/构图意义 228

9.3 《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海报的多模态分析 229

9.3.1 海报的表征意义 230

9.3.2 海报的互动意义 231

9.3.3 海报的构图意义 232

9.4 微信广告的体裁多模态分析 234

9.4.1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 234

9.4.2 分析与讨论 237

9.5 结语 242

第10章 新媒体话语的批评性分析 243

10.1 社交网络平台 243

10.2 英语因特网语的主要特点 245

10.2.1 因特网语 245

10.2.2 因特网语的形式特征 246

10.2.3 英语因特网语的发展变化 251 

10.3  社交平台新闻话语的互文性分析 253 

10.3.1 理论背景 253 

10.3.2 具体互文的“众声喧哗” 256 

10.3.3 体裁互文的“异声同啸” 260 

10.4 社交平台多模态话语的体裁互文分析 264 

10.4.1 社交平台上的多模态话语 264 

10.4.2 多模态话语的体裁互文分析 265 

10.5 结语 277 

第11 章 边缘话语的批评性分析 279 

11.1 话语批评:一种人种学的批评范式 279 

11.2 关于边缘的思考 281 

11.3 为什么要关注边缘话语 283 

11.4 话语与语篇/ 文本 284 

11.5 边缘话语分析在中国 286 

11.6 结语 290 

参考文献 291 

术语表 32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