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用中医体会录
  • 学用中医体会录
  • 学用中医体会录
  • 学用中医体会录
  • 学用中医体会录
  • 学用中医体会录
  • 学用中医体会录
  • 学用中医体会录
  • 学用中医体会录
  • 学用中医体会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用中医体会录

一版一印 少许字迹

69 九品

仅1件

浙江温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魏子孝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魏子孝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9
  • 版次 1
  • ISBN 9787117131643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8页
【内容简介】
《学用中医体会录》作者在中医临床方面有一定的功力,在中医内分泌界有一定的影响。全书主要介绍作者在中医临床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方面的体会,重点突出,密切联系中医实践。
全书主要介绍了学习中医的方法与运用中医的思路、内科杂病主症举例、应用中医药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西病中治举例)等内容。
【作者简介】
魏子孝,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临床工作40年,首届中医研究生,医学硕士学位。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内分泌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
主攻中医内科杂病,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病、风湿类疾病等难治病的中医治疗钻研较多,颇能取得患者的信任。
著作有《中医中药史》、《中医药学概论》、《中国古代医药卫生》、《倡命门太极说的孙一奎》等数部。为《新编中医临床手册》、《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治疗手册》主编、《经济实效谈治病丛书》(40余分册)副主编。
曾应邀赴我国台湾省及韩国、丹麦讲学及学术交流。
【目录】
第一章学习中医的方法与运用中医的思路
一、我认为应当这样学习中医
1.喜欢中医学愿意以中医师为职业
2.阐述中医学理论的思维方式
3.关于中医四大经典
4.古代医学文献的“纵”与“横”
5.跟师临诊
6.个人的临床积累
7.学习中医“熏陶”二字很重要
8.我对中医临床人才使用与培养的困惑
二、我觉得当前应该这样运用和评价中医
(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治疗思路模式
1.抓主症
2.标本先后
3.辨证以定基础方
4.加减
5.疗效评价
(二)谈“无证可辨”
1.关于舌诊、脉诊、体态、年龄、性别
2.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据,逆推其病机--治未病
3.以该病的发展规律顺推其病机
4.某一症状即可反映某种证候
5.利用专方专药
6.参照西医病因机制运用方药
7.利用中药现代药理的研究成果
8.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的关系
(三)西医并不是检验中医的唯一标准
(四)中医的优势
1.治疗原则方面
2.临床治疗方面
3.对社会的影响与依赖方面

第二章内科杂病主症举例
一、失眠
二、心悸(附:情志病、惊、恐与悲)
三、烦躁易怒
四、多汗
五、内伤头痛
六、眩晕
七、咳嗽
八、哮喘
九、呕吐(附:恶心、干呕、呃逆)
十、胃脘痛(附:嘈杂、吞酸、嗳腐)
十一、脘腹胀
十二、大便难
十三、小便诸症

第三章应用中医药治疗西医诊断的疾病(西病中治举例)
第一节代谢性疾病
一、糖尿病
1.关于“三消分治”
2.抗高血糖治疗应注意整体调节
3.关于治未病
4.注意神经精神因素的干扰
5.注意隐匿的感染
附:糖尿病容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
6.无证可辨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4.糖尿病足
5.糖尿病性心脏病
三、肥胖与高脂血症
四、高尿酸血症
第二节甲状腺疾病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辨治体会
1.“甲亢”不可循古代瘿病治法
2.病证特点分析
3.组方思路
4.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二、甲状腺炎的辨治体会
1.甲状腺炎伴甲亢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2.亚急性甲状腺炎
3.桥本氏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三、单纯性甲状腺肿
第三节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及慢性肾衰竭
一、急性肾炎
二、慢性肾炎
1.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与抓主症
2.干扰慢性肾炎的因素与标本先后
3.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治疗思路
三、肾衰竭
第四节关节病
一、关于痹证
二、常见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
1.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类风关)
2.强直性脊柱炎
3.痛风性关节炎
4.骨关节病

第四章妇科病的中医治疗
一、闭经
二、崩漏
三、调经
四、痛经
五、经前期综合征
六、绝经前后诸证
七、赘言

第五章药述
一、麻黄
二、桂枝、肉桂
三、防风
四、白芷
五、荆芥、牛蒡子
六、蝉衣、蝉花
七、柴胡、升麻、葛根
八、青蒿与茵陈
九、金银花、忍冬藤
十、连翘、连翘心与连轺
十一、栀子
十二、苦参
十三、秦皮
十四、决明子与青葙子
十五、大黄、芒硝与硝石
十六、桑叶、桑葚、桑枝、桑寄生、桑白皮
十七、玄参
十八、白蒺藜与沙苑蒺藜
十九、羌活与独活
二十、威灵仙
二十一、徐长卿
二十二、鬼箭羽
二十三、郁金、姜黄、片子姜黄
二十四、莪术与三棱
二十五、露蜂房
二十六、蜈蚣与全蝎
二十七、土鳖虫
二十八、水蛭
二十九、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
三十、白术与苍术
三十一、薏苡仁
三十二、杜仲、补骨脂、续断与巴戟天
三十三、淫羊藿与仙茅
三十四、菟丝子
三十五、肉苁蓉与锁阳
三十六、蛇床子与地肤子
三十七、附子、乌头
三十八、细辛
三十九、半夏与天南星
四十、白附子(关白附、禹白附)
四十一、僵蚕、蚕砂、蚕蜕、蚕茧、蚕蛹、雄蚕蛾、蚕连纸
四十二、莲子肉、莲子芯、莲房、莲藕、藕节、荷叶、荷梗、莲须、荷花
四十三、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
四十四、皂角、皂角子、皂角刺
四十五、贝壳类药(石决明、珍珠母、珍珠、紫贝齿、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
四十六、矿物药(磁石、紫石英、代赭石、赤石脂、禹余粮、琥珀)

第六章杂论
第一节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第二节“医者,意也”
第三节关于舌诊与脉诊
第四节谈中医食疗
第五节病、证(证候、证型)、症
第六节谈心肾不交
第七节诸病寻痰火探讨
第八节天癸与冲、任
第九节关于“鬼物、百精”
第十节古代养生活动中的逆流
第十一节漫谈中草药的肾毒性
第十二节防治重大传染病可以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