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一版一印 内页全新,无笔记

49 8.2折 59.8 九品

仅1件

浙江温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台湾三军大学 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台湾三军大学 编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2
  • 版次 1
  • ISBN 9787508637310
  • 定价 5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历代战争史系列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起自唐末战乱、后梁朱温开国,终于后周世宗谋恢复大一统帝国,史称“五代十国”一段时期之主要战争。包括后唐开国、平蜀,契丹灭唐兴晋、灭晋,后汉开国,郭威代汉,周世宗谋恢复大一统等战役。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史》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作者简介】
  台湾三军大学,身为广东黄埔军校,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迁往南京市黄埔路北端为陆军军官学校。1949年后迁往台湾,1952年改名“国防大学”,1959年改名“三军联合参谋大学”,1969年合并台湾各军种的“指挥参谋大学”改名“三军大学”。2000年再次改名“国防大学”。
  1955年10月1日,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机密甲字第八十三号”手令,指示三军大学编纂中国历代战争史。1956年1月,台湾三军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撰委员会”并开始工作,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毕,历时16年。更于1975年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修订委员会”,历时5年修订,力求内容臻于严谨周密。
【目录】
第十三卷 五 代
第一章 五代全般形势
第一节 五代十国一般形势
第二节 五代十国之兴亡及四裔概况
第三节 五代政治经济社会概况
第四节 五代兵制及战略战术
第二章 后梁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当时战乱有关及后梁开国之诸重要人物
第三节 朱全忠扩张方略及战场地理形势
第四节 攻略徐兖之战
第五节 攻略河北之战
第六节 攻略河东之战
第七节 攻略凤翔之战
第八节 攻略淄青之战
第九节 战后之政局
第十节 申 论
第三章 后唐开国之战(一)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后唐开国诸重要人物
第三节 战场地理形势及开国方略
第四节 晋梁潞州之战
第五节 晋梁柏乡之战
第六节 晋灭燕之战
第七节 战后之政局及申论
第四章 后唐开国之战(二)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作战导因
第二节 战场地理概况及战略指导
第三节 作战经过
第四节 战后之政局
第五节 申 论
第五章 后唐平蜀之战
第一节 战争导因与战前行动
第二节 战场地理概况及作战方略
第三节 作战经过
第四节 战后之政局
第五节 申 论
第六章 契丹灭唐兴晋--晋安寨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后晋开国之重要人物
第三节 战争起因与双方作战准备
第四节 战场地理形势及战略指导
第五节 作战经过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
第七节 申 论
第七章 契丹灭晋与汉开国
第一节 战前一般情势及作战导因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战略指导
第三节 契丹灭晋作战经过
第四节 战后之政局契丹北还
第五节 申 论
第八章 后汉开国及讨关西三叛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刘知远入汴导因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及作战方略
第三节 刘知远入汴之战
第四节 讨魏及关西三叛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及申论
第九章 郭威代汉及周汉高平之战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汉末政情
第二节 周兴重要人物
第三节 郭威代汉
第四节 周初之政情与国势
第五节 北汉之政情与国势
第六节 战场地理及双方作战方略
第七节 作战经过
第八节 战后状况
第九节 申 论
第十章 周世宗谋恢复大一统帝国之诸战役
第一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及双方作战方略
第三节 征后蜀之战
第四节 征南唐之战
第五节 恢复燕云之战及战后之政局
第六节 申 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