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图书!战争事典 021指文烽火工作室书籍
  • 正版图书!战争事典 021指文烽火工作室书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图书!战争事典 021指文烽火工作室书籍

正版新书

35.5 4.4折 79.8 全新

库存6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0491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8元

货号29442543

上书时间2024-12-16

闻香识墨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有种说法,15 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对殖民地的争夺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兴盛。英格兰和法兰西作为欧洲传统强国,自然也不会屈居人后,《争夺蛮荒——欧洲列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与七年战争较量》将展现双方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的布局开拓、明争暗斗。

《三国演义》让大家熟悉了三国时代的诸多英雄,特别是刘备一方的谋臣猛将拥有了诸多粉丝。其实在真实历史中,刘备一方还有很多因为小说着墨不多而鲜为人知的能臣干将。《刘备家的人——蜀汉群臣小传》将弥补这个遗憾。

众所周知,近代的普鲁士王国曾依靠先进的军事参谋体系和军国体制,建立起了德意志帝国,但这种领先世界的军事制度也使得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曾经无比强大,甚至自噬其身的参谋体系和军国体制也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来的。《艺术到技术——拿破仑、普奥、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总参谋部改革史》就将从头讲述参谋体系在普鲁士王国时代的成长与壮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常用来形容下级对上级的阳奉阴违和消极对抗。在历史上,这种行为也常常出现在皇权与既得势力集团之间。《皇权与天下的对抗——南齐朝“检籍”与唐寓之起义》就将讲述这样一个既得势力集团让皇权都束手无策的故事。



导语摘要

本书讲述了英法在对北美殖民地的布局开拓、明争暗斗,以及两国间的七年战争;介绍了三国时期因为小说着墨不多而鲜为人知的几位能臣干将;梳理了参谋体系在普鲁士王国时代的成长与壮大;回顾了南朝齐武帝检籍贯始末以及由此引发的民间起义,分析检籍*终失败的原因。



作者简介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人,音速论坛古战版块及北朝论坛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媒体的策划、编审与创作工作。


赵恺:生于鱼米之乡,求学于燕赵之地,历史研究者,现出版有《一言难尽:全元历史现场》《军国凶兽:一口气读完的日本战史》《猛禽崛起:美国战史》《军部当国》等。  


常山日月:精通中国古代历史,并致力于日本古代历史,中世纪欧洲历史研究。曾担任凤凰网历史版版主、TOM网渔樵耕读版版主,在《中华遗产》《百家讲坛》《国际展望》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


矢锋:研究历史的法律从业者,潜心二十年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倡导以逻辑思辨和律法条理研究历史问题。曾参与《战场决胜者》《战争事典》图书的写作工作。


爱澜: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民间军史爱好者。自2002年起,在《国际展望》《舰船知识》等多家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了《世界重巡洋舰全集》《世界轻巡洋舰全集》等专著。



目录

前言


争夺蛮荒——欧洲列强在北美的殖民扩张与七年战争较量


刘备家的人――蜀汉群臣小传


艺术到技术——拿破仑、普奥、普法战争中的普鲁士总参谋部改革史


皇权与天下的对抗——南齐朝“检籍”与唐寓之起义



内容摘要

本书讲述了英法在对北美殖民地的布局开拓、明争暗斗,以及两国间的七年战争;介绍了三国时期因为小说着墨不多而鲜为人知的几位能臣干将;梳理了参谋体系在普鲁士王国时代的成长与壮大;回顾了南朝齐武帝检籍贯始末以及由此引发的民间起义,分析检籍*终失败的原因。



主编推荐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人,音速论坛古战版块及北朝论坛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媒体的策划、编审与创作工作。

赵恺:生于鱼米之乡,求学于燕赵之地,历史研究者,现出版有《一言难尽:全元历史现场》《军国凶兽:一口气读完的日本战史》《猛禽崛起:美国战史》《军部当国》等。  

常山日月:精通中国古代历史,并致力于日本古代历史,中世纪欧洲历史研究。曾担任凤凰网历史版版主、TOM网渔樵耕读版版主,在《中华遗产》《百家讲坛》《国际展望》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

矢锋:研究历史的法律从业者,潜心二十年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倡导以逻辑思辨和律法条理研究历史问题。曾参与《战场决胜者》《战争事典》图书的写作工作。

爱澜: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民间军史爱好者。自2002年起,在《国际展望》《舰船知识》等多家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了《世界重巡洋舰全集》《世界轻巡洋舰全集》等专著。



精彩内容
1754年的7月4日,未来被称为“世界钢铁之都”的匹兹堡周围还是一片未被开发的荒蛮之地。悠闲的野生动物享受着平静的生活,尽管风雨中那代表着西方文明的枪炮声响了一天。伴随着整齐的鼓点,300多名来自英国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的民兵和100名英国正规军手持武器,打着随风飘扬的军旗走出了自己的堡垒,而在他们的对面则是由法国军队和印第安部落组成的两倍于己的敌阵。如果您将这一场面解读为一场风云变色的大决战的前奏,那么“恭喜你……答错了!”在双方的士兵列队完毕之后,英方最高指挥官随即签署了一份由对手草拟的投降书,宣布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属于法王路易十五,所有参战的英国军人和民兵在未来的一年中都将解甲归田。
在留下了两个倒霉的上尉作为人质之后,这位中校灰溜溜地带着自己的部下向南撤退。而在他身后那座被称为“困苦堡”(Fort Necessity)的要塞中,不仅留下了5门法国人所没有的重武器——瑞典人发明的所谓“团属炮”的轻型火炮,还有25名伤兵陪伴着12具尸体。这位选择投降而不是血战到底的弗吉尼亚民兵中校正是未来赫赫有名的“美利坚国父”——乔治·华盛顿。和所有被打上“伟人”标签的政治明星一样,在后世所撰写的各种华盛顿传记中都会煞有其事地宣称:乔治·华盛顿,血统高贵,系出名门。其中最为普遍的说法是,乔治·华盛顿其实是英国诺曼王朝的创始人——“征服者威廉”麾下战功卓著的威廉·德·赫特伯恩家族的血裔。这种攀龙附凤的说法由于历史久远难以考证,而且早在13世纪之前威廉·德·赫特伯恩家族便已经因政权更迭而在英国本土失势。不过乔治·华盛顿这一兼顾英吉利海峡两岸的出身显然在以英、法移民为主的北美大陆颇为吃香,更对他本人未来的政治生涯大有裨益。
…………
为期一个月的测量工作结束后,乔治·华盛顿不仅轻松地获得了每天1枚西班牙大金币的丰厚收入,更成为英国政府认可的注册测量员。作为高级职业人才,他受聘于获得英国政府特许开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50万英亩土地的俄亥俄公司。“公司”这一名词在18世纪有着相对特殊的含义,就如同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一样,所谓的“俄亥俄公司”实际上是一个获得英国政府支持的半官方殖民机构。华盛顿家族在俄亥俄公司拥有相当多的股份,以至于公司主席托马斯·李因病去世之后,劳伦斯·华盛顿顺利地成了俄亥俄公司的掌门人。而劳伦斯不久也死于肺痨,年仅21岁的乔治·华盛顿不得不继承了华盛顿家族在俄亥俄公司的所有股份以及包括弗农山庄在内的劳伦斯的大部分遗产。
年轻的乔治·华盛顿身兼“富二代”和“青年企业家”双重光环,自然不缺钱和女人,但此时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争夺已经日趋白热化,其中与华盛顿家族的利益休戚相关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地区便是双方明争暗夺的核心区域之一。针对法国政府收买当地印第安部落并在安大略湖部署炮舰、修筑要塞的举动,英属弗吉尼亚采取划分军区、组建民团以对应。为了巩固自身的利益,乔治·华盛顿通过各种关系为自己谋得了弗吉尼亚北峡民团少校副官的职务,积极地准备投身英法之间即将围绕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俄亥俄河流域的广袤土地所展开的血腥厮杀。
…………
英属弗吉尼亚的民兵决心为了土地和烟草而战,但是在战略部署上总督罗伯特·丁威迪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为了争夺先机,丁威迪在民兵部队还没有集结完毕之时,便贸然派遣一个名叫威廉·特伦特的上尉率领百余人的先遣部队北上,赶赴俄亥俄河的分岔口修筑要塞。此举引发了英法两国之间的直接冲突。法国方面随即派出1000名步兵携带野战炮乘船直逼弗吉尼亚民兵未完工的要塞,勒令守军投降。而毫不知情的乔治·华盛顿刚刚率领着120名部下离开自己的家乡——弗吉尼亚州北部城市亚历山德里亚赶赴战场。
华盛顿得知特伦特上尉一枪没放便把接近完工的要塞拱手送给法国人的时候,他的部队已经进入了战区。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唯一可以令华盛顿感到欣慰的是特伦特上尉在法国人发起进攻时“恰巧”不在要塞内。在沿途又招募了30名闲汉之后,华盛顿硬着头皮继续前进,希望可以抵达俄亥俄公司位于红石溪的货栈,在那里构筑工事阻击法国人的军队。华盛顿的这一举动看似勇敢无畏,实乃无奈之举。毕竟战区内最大的威胁不是文明的法国人,而是始终对这场白人战争冷眼旁观的印第安人,一旦华盛顿下令撤退,那么他那些缺乏训练的民团成员很可能会立即溃散,而印第安人也会毫不留情地割下他们的头皮向法国人请赏。当然华盛顿也不是一介莽夫,在孤军深入的同时,他写信向自己的领导——丁威迪总督求援,甚至越级给邻近的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三个殖民地的总督写信“痛陈”唇亡齿寒的道理。
…………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统治者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即读书人、农夫、手工业者和商人。这一名词,最早出自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的《管子》:“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柱石)也。”话虽如此,但是在以农桑为本的古代中国,商人其实是四民中最没有地位的阶层。譬如辅佐勾践灭吴的范蠡,他功成身退后化名陶朱公,前往齐国经商,很快富甲天下。就是这位我国几千年来商业界公认的鼻祖,在当时还不得不遵从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的陋规,更因自己弃官经商的经历而被士人轻视,无法与其他名人(比如他的老搭档文种)在史册中相提并论。
闻名天下的范蠡尚且落个如此下场,也难怪后世商人削尖了脑袋也要弃商从政了。然而官场之凶险,并非和气生财的商道可比,倒是与今日瞬息万变的股市差相仿佛。把政治当成股票来搞的难度之高也就不消说了,这第一个吃螃蟹的“操盘手”要算被后人称为战国枭雄的吕不韦。然而,强中自有强中手,真正出手光明正大,依靠股票投资一样的本事而青史留名的奇人,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登场了,此人就是在《三国演义》中戏份少得可怜、几乎形同路人的糜竺。
…………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歇后语在中国可谓老少皆知。此歇后语的典故大家耳熟能详,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徐庶因老母自杀而终生不为曹魏出谋划策的情节。不过在史实中,徐母并未自杀,徐庶在曹魏更是一步步升任了御史中丞(相当于今中纪委书记)。
那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原装正版”,其实是在演义中听闻刘璋要亲自去迎接刘备时,跑出来咬住刘璋的衣服苦苦劝谏,结果被扯掉了两颗门牙,以一个忠诚谋士形象登场,后来因叛蜀降魏被崇尚正统的罗贯中以:“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痛斥,最后惨淡谢幕的黄权。
…………
当时的军事观察家们认为,普鲁士的作战计划意味着普军将他们与奥军大致相当的兵力,分为两个互相不能救应的集团分别推进,简直是在邀请奥军将他们各个击破。在恩格斯看来,普军居然会犯下这样一个尉官都不可能犯的错误,唯一的可能就是威廉一世身边那些阿谀小人插手指挥。因为毛奇这样“优秀的将军”和他那以专业著称的总参谋部不可能如此业余。
总之,只要奥军能够阻止普鲁士两个军团会合,则大势已定。
就在刊载这篇短评的《曼彻斯特卫报》伴随清晨的阳光传遍英格兰的同一时刻,在数个时区之外的波西米亚萨瓦多-克尼格雷茨①,普鲁士第1军团和易北河军团共12万大军正面展开,国王威廉一世的旗帜在烈风中飘扬,总参谋长毛奇策马立于国王身边。在他们对面,由奥地利宿将路德维希·冯·贝奈德克指挥的24万奥地利与萨克森联军正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向普军阵地进攻。12万对24万,欧洲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见过规模如此惊人的会战②。这一天,注定将创造历史。
威廉一世尽量保持镇定自若的神态,但如果走近他身边,任谁都能发现他苍白的脸色。由王储腓特烈三世率领的普鲁士第2军团的10万人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这个时代还没有无线电报,军队主要依靠有线电报进行通信。就在战斗前夜,两支部队之间的电报线路突然中断了。总参谋长毛奇紧急派遣两名军官骑着快马去寻找还在30多公里外的第2军团。如果第2军团不能如期出现在战场上,那么普鲁士人将输掉这场战争。
…………
战至中午,5万普军竟然被只有自身一半兵力的法军打得寸步难行。普军总司令不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情急之下亲自带队冲锋,却不幸被一发子弹击中,20天后伤重不治。
对于普军而言,这仅仅是悲剧的开始。耶拿的普军霍恩洛厄军团同样被拿破仑以散兵群战术击溃,惨遭歼灭性打击。到这天傍晚,全军溃退的普军夺路而逃。在之后的20多天里,法军缪拉、苏尔特和贝纳多特三位元帅跟踪追击,不断摧垮试图抵抗的普军残部,史称“三元帅大追击”。27日,拿破仑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柏林。11月7日,最后一位仍在顽抗的普军将军布吕歇尔在吕贝克投降。至此,普鲁士与萨克森盟军的全部军事力量被毁灭殆尽,伤亡25000人,被俘10万人,其中包括大量高级将领。在这份长长的俘虏名单中,有很多日后将改变普鲁士历史的人,比如,沙恩霍斯特、布吕歇尔和克劳塞维茨。
对此,时人有一个夸张的评价:“拿破仑一口气就吹倒了普鲁士。”
1807年,普鲁士与法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根据和约内容,普鲁士割让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和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给法国,并赔款1.3亿法郎。丢失近半领土的普鲁士国运一片黯淡,但在这普鲁士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改革的种子却正在悄悄发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