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善恶之源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浙江人民出版社9787213064388书籍
  • 正版新书!善恶之源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浙江人民出版社9787213064388书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善恶之源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浙江人民出版社9787213064388书籍

54.9 49.9 全新

库存26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64388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9元

货号23634105

上书时间2024-11-25

闻香识墨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婴儿有道德感吗?我们是如何成为有道德之人的?理性思考对道德决策来说无足轻重吗?保罗·布卢姆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进化生物学和哲学的深刻思想融为一炉,力图探索我们究竟如何超越先天道德的局限。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黑猩猩、心理变态者和常春藤教授们的道德,探索了我们对性、政治、宗教和种族问题的令人困扰的道德感觉。
    作者引述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开创性研究,证明婴儿早在能开口讲话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断他人行为的好坏,就能产生共情和同情,就能产生原始的正义感。但人类的先天道德仍然十分有限,有时候还会酿成悲剧,比如我们天生就仇视陌生人,也容易产生偏执和狭隘。布卢姆还指出理性与道德判断的紧密关系,理性和思索能让我们作出道德决定,比如奴隶制是错误的。归根结底,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同情和我们人类独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超越我们生来就具备的原始道德情感,超越婴儿的局限。
    众多知名学者、专家推荐。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有趣的发现之一。但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本书为我们作出解答。《正义之心》作者乔纳森·海特:保罗·布卢姆向我们展现出,一名一流科学家如何把矛盾的发现、广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结合为一体,为人类的本质勾勒出了一幅细致入微、令人惊奇的肖像,描绘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超越与升华,是一种另辟蹊径、引人入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够抓住人性的本质。

作者简介
保罗·布卢姆(耶鲁大学公开课受欢迎导师、著名认知心理学家、TED演讲人)

    耶鲁大学受欢迎、风趣的心理学教授。他的心理学导论课是耶鲁大学受欢迎的公开课之一,超过500人选修,全球有上千万人观看、学习这一公开课的视频。

    《科学》杂志评出的Twitter上有影响力的50位明星科学家之一,美国哲学与心理学协会前任主席,《行为与脑科学》杂志联合主编。

    因出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而获奖无数。他的文章屡见于《纽约时报杂志》、《自然》、《纽约客》、《科学》等刊物。著有畅销书《快感:为什么它让我们欲罢不能》。

目录
[目录]

赞 誉

引 言   卑鄙的我,高尚的我

第 1 章   每个人的内心,都活着一个苛刻的道德家——婴儿的道德生活

我们在婴儿身上发现的东西,正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哲学家们口中的“道德感”。所谓道德感,并不是做好事或坏事的冲动,而是作出某种判断的能力——也就是区分好与坏、区分善良和残忍的能力。

·冷眼旁观有罪吗?

·人之初,性本善?

·如何区分行为的善恶?

·习俗的力量有多大?

第 2 章   高尚的本能能否打败自私的基因——共情和同情

儿童表现出来的共情和同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居然在如此年幼的生命身上就能发现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的踪迹,已足够令人惊叹。

·心理变态者杀人时在想些什么?

·幼儿主动帮助他人是出于关心吗?

·换位思考带来更多不道德行为?

第 3 章   正义怎么才能得到伸张——道德审判

判断能力和感受能力是人类生来具备的本能,是自然进化史给我们留下的遗产。这些能力与公平和正义等概念有关,与共情和愤怒等情绪有关,与奖励和惩罚等行为有关。

·为什么人们渴望公平?

·人肉搜索的本质是什么?

·孩子为什么爱打小报告?

·我们为何爱看复仇剧?

第 4 章   世界上有两种人——“我们”和“他们”——人类的种族偏好

我们都是智慧生物,可以运用智慧来梳理信息,同时限制我们的选择,让“更好的那个我”战胜自己深恶痛绝的直觉和私欲。我们正是以此来克服自己的种族偏好。

·肤色为何能分化人群?

·龙年出生的孩子受教育水平往往更高?

·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有过怎样的转变?

第 5 章   厌恶感是怎样把道德带入歧途的——共情的对立面

要把道德判断建立在厌恶感之上,就如同把希望寄托于硬币。如果抛硬币得出了错误的结果,并不是因为你抛硬币的方式不对;它之所以会给出错误的结果,就和它有时也会给出正确的结果一样——一切全在于运气。

·婴儿为什么不讨厌自己的便便?

·反对同性恋有悖常理?

·种族大屠杀何以能发生?

第 6 章   我们是否真的能够对陌生人无私奉献——道德有亲疏

亲属、内群体和陌生人的划分并非固定不变,许多道德说教的目的就是把人从一种类别变成另一种。而且许多研究发现,如果我们看到陌生人的面孔、听到他们的名字,我们真的就会更愿意帮助他们。

·杀死一些人换取更多人的生命可取吗?

·决策面前谁能够完全理性?

·还有比电车实验更难抉择的道德困境吗?

第 7 章  如何成为一个好人——超越道德本能

我们已经远远超越了婴儿的局限。人之所以为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此——道德不单来源于人类的本能,还来源于我们的同情心、想象力和卓越的理性思考能力。

·真正的无私存在吗?

·坏榜样更有影响力?

·经常读书的人会更加善良吗?

·宗教信仰是道德的“加速器”?

致谢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婴儿有道德感吗?我们是如何成为有道德之人的?理性思考对道德决策来说无足轻重吗?保罗·布卢姆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进化生物学和哲学的深刻思想融为一炉,力图探索我们究竟如何超越先天道德的局限。与此同时,他还研究了黑猩猩、心理变态者和常春藤教授们的道德,探索了我们对性、政治、宗教和种族问题的令人困扰的道德感觉。

    作者引述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开创性研究,证明婴儿早在能开口讲话和行走之前,就有能力判断他人行为的好坏,就能产生共情和同情,就能产生原始的正义感。但人类的先天道德仍然十分有限,有时候还会酿成悲剧,比如我们天生就仇视陌生人,也容易产生偏执和狭隘。布卢姆还指出理性与道德判断的紧密关系,理性和思索能让我们作出道德决定,比如奴隶制是错误的。归根结底,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同情和我们人类独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超越我们生来就具备的原始道德情感,超越婴儿的局限。

    众多知名学者、专家推荐。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有趣的发现之一。但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本书为我们作出解答。《正义之心》作者乔纳森·海特:保罗·布卢姆向我们展现出,一名一流科学家如何把矛盾的发现、广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关怀结合为一体,为人类的本质勾勒出了一幅细致入微、令人惊奇的肖像,描绘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超越与升华,是一种另辟蹊径、引人入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够抓住人性的本质。

主编推荐
保罗·布卢姆(耶鲁大学公开课受欢迎导师、著名认知心理学家、TED演讲人)

    耶鲁大学受欢迎、风趣的心理学教授。他的心理学导论课是耶鲁大学受欢迎的公开课之一,超过500人选修,全球有上千万人观看、学习这一公开课的视频。
    《科学》杂志评出的Twitter上有影响力的50位明星科学家之一,美国哲学与心理学协会前任主席,《行为与脑科学》杂志联合主编。
    因出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而获奖无数。他的文章屡见于《纽约时报杂志》、《自然》、《纽约客》、《科学》等刊物。著有畅销书《快感:为什么它让我们欲罢不能》。

精彩内容
引 言 卑鄙的我,高尚的我

2005

有人认为,这种无私的利他行为无疑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因为只有上帝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植入这般高尚的道德原则。很多著名科学家都秉持这样的观点,其中就包括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虽然人性中有如此高尚的善心,但人性中也存在令人战栗的残忍。今天早晨我在报纸上读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男人被女友甩了,男人就一路尾随,伺机往她脸上泼硫酸。我到现在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次听说“纳粹大屠杀”事件时的震惊:毒气室、残暴的医生、年幼的孩子被做成肥皂和灯罩。如果我们把人性的善良视为上帝存在的证据,那么人性的残忍是否也能证明魔鬼的存在呢?

人性的善良和残忍,还常常以不那么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自己做过的坏事印象为深刻。过去曾作出的某些不当选择到现在还令我内心难安,犹如有虫蚁啮咬(如果你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那只能说你是一个比我高尚得多的人——或者比我卑劣得多)。我曾经犯下许多善意的错误,因为我当时深信自己作出的选择是正确的。然而,有些时候,虽然明知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却仍选择背道而驰。正如《星球大战》里的尤达大师所言:“黑暗的力量过于强大。”但尽管我还留着自己的两个肾脏,我也曾经确实为他人作出过牺牲,为我认为正确的事承担风险。所以综合来看,我是一个完全正常的人。

人类的道德问题总让我们深深着迷。我们喜欢的故事,讲述的往往是善与恶的斗争——不管是虚构的(比如小说、电视剧和电影),还是真实的(比如新闻报道和历史记录)。我们希望看到好人得好报,但我们希望看到的,还是坏人遭恶报。

我们对惩罚“坏人”的热爱,可能会让我们走向。几年前在英国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只猫走失了,几小时后,人们发现它被关在垃圾桶里。而这条街上有个监控摄像头,碰巧拍到了一切。猫的主人在检查录像带时发现,原来是有一名中年妇女把猫抓了起来,看四下无人,就打开垃圾桶把猫丢进去,然后关上盖子走开了,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猫的主人把这段录像传到了社交网站

我们很容易就能明白,为什么玛丽的行为会惹恼猫的主人(当然还有那只猫);但是我们似乎很难解释,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人在看了那段视频之后都会愤愤不平。他们想让她付出代价、“血债血偿”。有人甚至专门建了一个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类的道德本质?可能很多人都会认同柯林斯的观点,觉得这其实是一个神学问题;还有人相信,我们理解道德的方式,就是揣摩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在作品中对人性细致入微的刻画;还有人喜欢从哲学角度思考道德问题,他们不只关心人的思想和行为,还关注规范伦理学(

当然,也有人求助于科学。我们已经可以采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精神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语言、知觉和记忆,我们当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来探究道德的本质。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社会的道德推理(

我将会在本书中论及上述全部内容。但我本人是一名发展心理学家,我感兴趣的还是尚处于萌芽状态的道德,即婴儿和幼儿身上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我将会带你回顾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揭示的无数令人惊讶的事实,让我们对人类的道德生活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托马斯·杰斐逊在给朋友彼得·卡尔(

杰斐逊认为,我们天生就有道德感。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一些与他同时代的启蒙运动哲学家,比如亚当·斯密(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在阐释以进化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为佐证,发展心理学是如何支持杰斐逊和斯密的观念的:我们天生就拥有某些道德本能。我们的道德本能包括:

·道德感——我们有一定的区分善意和恶意行为的能力。

·共情和同情——我们会因周围人的痛苦而痛苦,进而希望自己能消除他人的痛苦。

·原始的公平意识——我们更喜欢平均分配资源。

·原始的公正意识——我们渴望看到善行得好报,恶行遭惩罚。

然而,我们先天的善良本性其实相当有限,有时甚至少到令人发指。托马斯·霍布斯(

我将会在本书倒数第二章向你证明,为何研究婴儿的道德本能可以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来审视成年人的道德心理;而成年人的道德心理将会告诉我们,本能偏好又如何把世界划分为家人、朋友和陌生人。我将在后一章里带你探索,我们如何才能打破自己先天的道德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同情心,特别是智慧,如何让自己拥有更深刻的道德洞察力,推动道德进步,远远超越婴儿的局限。

 

 

第 1 章  每个人的内心,都活着一个苛刻的道德家

——婴儿的道德生活

 

这位一岁大的婴儿决定自己出手,伸张正义。他刚看了一场玩偶戏,戏中共有三个角色。中间那个拿起一只球,传给右边的小伙伴,右边那个接过球后又把它传了回去。然后中间那个又把球传给左边的小伙伴,但是左边那个接过球后就带着球跑了。这出戏落幕之后,“好人”和“坏人”都被带下戏台,放在这位一岁的小男孩面前。它们面前各有一件完全相同的奖品,小男孩可以选择一个拿走。这个小男孩的选择同研究人员的预期完全一样,也和实验中绝大多数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幼儿完全一样——他拿走了“坏人”面前的奖品。但他觉得还不够“解气”,只见他向“坏人”探过身去,给它头上来了重重一击。

我将在本书中列举许多类似的实验,证明人类天生就拥有某些道德特质,还有一些道德特质是后天习得的。我们都拥有道德感,让我们可以评判他人,指导我们对他人予以同情或谴责。我们生来就懂得以良善之心待人,至少部分时候如此。但我们也拥有某些丑恶的本能,它们可能会愈演愈烈,甚至变为残忍和邪恶。

天生的道德

婴儿拥有道德?我知道,部分读者可能觉得难以置信。但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这里所说的“婴儿”,指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婴儿,或者用莎士比亚的话说,是那些“在保姆怀中又哭又吐”的小家伙。但是“婴儿”这个词的定义范围还是太广。我在本书中一般不讨论年龄在三个月以下的婴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关的实验数据——以我们目前掌握的实验方法,很难搞清楚他们在想些什么。对于在没有充足实验数据支持的情况下讨论他们的道德生活,我持谨慎态度。就算人类生来就拥有某些道德特质,它们或许也和其他许多生理特征一样,并非打一开始就显现出来——想想雀斑、智齿和腋毛吧。大脑和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成长发育都需要时间。所以,我并不打算强辩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就拥有道德。我真正想阐述明白的是,人类的某些道德原则并不是后天习得的。它们并非来自于母亲膝头的教诲,或者学校和教堂的指导——它们其实是生物进化的产物。

那么“道德”究竟是什么?每位道德哲学家都对“道德”有不同的定义,还有很多“非哲学家”(



媒体评论
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来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超越与升华,是一个另辟蹊径、引人入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够抓住人性的本质。
——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婴儿拥有丰富的认知和道德生活,这是21世纪心理学领域有趣的发现之一。但对婴儿认知与道德的研究如何揭示人类的本性?保罗·布卢姆用他标志性的写作风格——清晰、深刻、敏锐和优雅,通过本书为我们作出了解答。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著有《心智探奇》(How the Mind Works)

保罗·布卢姆向我们展现出,一位一流科学家如何把矛盾的发现、广泛的研究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融合在一起,为人类的本质勾勒出了一幅细致入微、令人惊奇的肖像,描绘了它的美好、恐怖和奇妙。
——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
著有《正义之心》(The Righteous Mind)

我们之所以被保罗·布卢姆吸引而来,是因为他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一向出类拔萃;我们之所以手不释卷,是因为他书写心理学研究的方式充满智慧而又让人轻松惬意。
——吉姆·霍尔特(Jim Holt),美国著名哲学家
著有《世界为何存在》(Why Does the World Exist?)

《善恶之源》是一本极为重要的著作。现今人们往往认为道德虚妄不实,我们的进化本能只有自私自利;我们还常被人告知,人类社会建造在非理性的冲动之上,理性思考和选择都无足轻重。但保罗·布卢姆作为一位首屈一指的实验心理学家和出色的哲学读者,以极有说服力的方式抨击了上述两大谬误。
——玛萨·诺斯鲍姆(Martha Nussbaum),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律与哲学教授
著有《政治情感》(Political Emotions)

本书条理清晰而又充满意趣……如果你想比现在更加了解自己,更加了解你的孩子,还有住在隔壁的那位心理变态者,那么就请阅读此书。
——萨姆·哈里斯(Sam Harris),认知神经科学家
著有《自由意志》(Free Will)
 
《善恶之源》是对人类是非感的一次极为有趣的、原创性的探索。布卢姆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和婴儿玩游戏的方式来窥探道德的奥妙。在这本俏皮而优雅的著作中,他写下了婴儿的反应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益。读完这本书后,你就再也不会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婴儿了。
——卡尔·齐默(Carl Zimmer),美国著名科普作家
著有《错综的河岸》(The Tangled Bank)

这本书的角度新奇而深刻,讨论了我们从婴儿时期开始的道德发展,以有力的证据证明了基因与环境如何发生微妙的交流互动,造就了如今的我们…&hel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