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新书!议政的智慧-见履职余玮 , 吴志菲 著团结出版社普通图书/政治9787512607569书籍
  • 正版新书!议政的智慧-见履职余玮 , 吴志菲 著团结出版社普通图书/政治9787512607569书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新书!议政的智慧-见履职余玮 , 吴志菲 著团结出版社普通图书/政治9787512607569书籍

22.8 5.4折 42 全新

库存106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玮 , 吴志菲 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ISBN9787512607569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2元

货号22616099

上书时间2024-11-25

闻香识墨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勇闯人物访问“特区”的前行者 
  有一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我到北京会议中心5号楼看望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代表。宾馆大堂里有一内部书摊,我上前去问服务员,哪些书好看。服务员给我推荐的“本”书就是《中国高端访问》丛书,我一看作者名字,就忍不住笑了。“余玮、吴志菲”这两个名字再熟悉不过,前者是我们报刊社的首席记者,后者是他的夫人。
  《中国高端访问》丛书余玮给我送过,在书店、机场、书摊我也见过,但在全国人大代表驻地成为向客人推荐的书,还真出乎我的意料。此时我心情既高兴又充满感慨:高兴的是自己职工获得如此成就,其著作已经进入畅销书的行列;感慨的是后生者的无畏、勇敢和坚韧的探索精神。
  我与余玮同在中华儿女报刊社工作。办报刊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当今中国,采写事件容易,采写人物难。而在人物采写中,写死人容易,写活人难;写英雄人物容易,写平凡人物难;写草根百姓容易,写高端人物难媒体中。而在高端人物中,要采写高级领导就更是难上加难。偏偏《中华儿女》正是人物类的期刊。这本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刊物在24年前创刊之际,充满着活力与锋芒,将那时候的青年政治精英作为主要报道对象,为他们锐利的思想提供了发表的阵地,但很快就尝到了苦头。遭受挫折后的《中华儿女》由此走向了挖掘老一辈革命家轶闻的“红墙纪实”路子,果然一炮打响,走红市场。中国的人物类期刊,也正是从挖掘党史题材、历史人物、红色会议中迅速发展,形成集群的。在以人物题材为主的媒体,许多报刊同时将报道视角瞄准财富英雄、成功人士、业界精英、明星人物的等,人物期刊、人物版面、人物节目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形成媒体一个独特的新形态,广受读者观众的欢迎。进入21世纪,人物类的报道又伴随着互联网兴起,着眼于平民与草根,增强了人性与悲悯,更开拓了广阔的人物空间。人,没有任何时候能在中国媒体和出版物上当起如此鲜明的主角。
  就在媒体和出版物掘金人物市场的战鼓擂得山响,人物的细分已具体到某一群体(如农民工、打工妹)的时候,却依然有一块巨大的阵地令人瞻前顾后、裹足不前,那就是高端人物、特别是高端政要人物的市场。在人物采写的领域里,这里的确称得是“特区”。目前除了中央电视台利用其独特资源优势开辟有“高端访谈”节目外,还没有哪个媒体敢在这片阵地上举起自己的旗帜。即使央视这个节目,也主要做一些外国元首的当面访谈,很少有中央领导或政坛新秀做客期间。
  这个领域之所以成为“特区”,首先是由独特的国情所决定的。在长期“官本位”的基本国情中,高端人物大部分也是官场人物。在世界各国,政坛人物是理所当然的风云人物。从政,本来也是一个正常的职业。每个国家领导人,都能以上美国《时代》周刊每年评选的封面人物为荣,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也不例外。但在国内,从政者都强调一个“低调”。特别是年轻的领导人,更要处处内敛、稳重、少说。对官员,“盖棺定论”是亘古不变的传统。尽管媒体每年都要推出不少领导干部的典型报道,但不是已经去世,就是身患绝症,鲜有正当身强力壮、事业如日中天者被推选为时代人物的。个别敢说话,有个性的官员,很容易被视为“另类”,公众喝彩,官场大忌。
  其次是访问高端人物难。采访高端人物尤其是高级领导有多难,当记者的知其中心酸。领导能否接受采访,关得看媒体的牌子。不管记者有多少才华本事,得看你是什么规格的媒体,级别越高越容易答应,否则一律用新华社通稿;第二关是难从领导嘴里掏到东西。一般领导接受采访前得要采访提纲,然后让秘书班子写好,采访时以念稿为主,能与记者拉几句家常算是特殊待遇了。准备好的稿子肯定是重点介绍分管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基本是“履历+工作+政绩”的套路,既无个性,也无感情,更不会把个人的因素捎进去;第三关是难审核。记者写好的稿件,必须送本人起码是委托的秘书审核。记者写稿时有些带个性、感情的话,此时也会被删得一干二净。三是明规潜规难过。采写高端人物尤其是政坛人物,有着许多明文规定。如果要报道被采访者本人的事迹,规定就更为严格。所以,要取得采访领导人的一张“通行证”,首先就得“过五关斩六将”,否则即使你进得了门,别人也不敢接受你的采访。
  近年来,对一般领导的采写规定放开多了,但对高层人物的采写却越来越紧。2006年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规定,对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以及涉及老一辈领导人、现任领导人的报道、出版,明确了十分严格的送审制度,使历史题材和高端人物题材的采写面临更大的约束。除了明文规定外,一些官场潜规则经常也难以逾越。如只要涉及个人,书记没宣传,市长就不敢接受采访;正职没出面,副职就只能先避让……否则不是给被宣传者增光,而是增加压力与风险。正因为有那么多的难关,才会使媒体和书籍出版面对这样的“特区”望而却步。长期以来,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个人经历的报道和传记出版,几乎成了港澳台的专利。内地读者要了解领导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执政理念、喜怒哀乐,得通过各种渠道到港澳台去寻求读物,还得冒着被海关查缴的危险。在这种扭曲的市场格局中,《中华儿女》杂志也看到了其中蕴涵的机遇与商机,从2008年起明确举起主打“高端政要”的旗帜,并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但也更加充分体会到要闯进这个“特区”付出的艰辛和曲折。以致一段时间里还存在不同的意见,置疑这条路到底可否走得通,能坚持多久?
  余玮、吴志菲这一对年青伉俪,以他们勇敢无畏而又富有创造性的精神,开通了一条向“特区”前行的道路,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而且为媒体和出版从业者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自《中国高端访问(之一)——影响中国决策的18人》出版以来,我们就抱着观望和等待的态度,看投下湖面的这块石头,会激起什么样的波浪。出人意料的是,引发的正面效应很快打消了人们的顾虑。各媒体转载连篇累牍,各方读者好评如潮,有关图书专家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部反映当今重量级的、有着很高美誉度的省部高官的全纪录。自此,两位作者与出版社紧密合作,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连续系列地推出,现在已经出版到第15部。他们将这部丛书的定位是“《中国高端访问》:600位社会名流解密”。余玮、吴志菲也被出版界给予“高层人物的解密者”、“智囊传记专业户”等一个个美称。《中国高端访问》已经高跃年度畅销书的排行榜,新的系列还在源源不断问世。读者在赞誉著述成功的同时,十分惊叹两位作者的才华和效率。因为两年内出版15本著作,对任何高产作家来讲,都是一个创记录的奇迹。于是,有人研究起这两位作者著书的“诀窍”,想找到他们成功的“秘笈”。作为余玮的直接领导,我清楚他们成功的“秘笈”所在,简言之就是坚韧毅力与把握能力。
  “高端访问”,偷不得懒的就是访问。访问首先得靠腿走出来,其二得靠嘴问出来,其三得靠手记下来。这两位作者分别供职的媒体虽说都是中央新闻单位,但并非强势媒体。要约这么多日理万机、德高望重的“高端”人物,让他们腾出大段时间接受访谈,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联系到一个人物,可能不知要反复做多少工作。何况余玮还有一个作为记者不利的弱点——湖北赤壁的口音非常重,许多话得重复多遍对方才明白。可他就是凭着自己的韧劲与毅力,贴近一个一个“大人物”,让他们愉快地接受自己的采访,并成为好朋友。正像他自己所说:“访问时我们尽可能以平等的心态走近他们,从来没有‘见官矮三分’的意识,也没有以‘无冕之王’自居。”看到书中作者与那么多“高端”人物合影的照片,连许多权威媒体的资深记者都惊叹:他们到底是怎么钻进去的?“600位社会名流解密”,解什么密?这是高端人物访问关键的问题。如果把人物从事的职业和工作正面介绍一番,不仅读者不爱看,被报道的人物也不一定领情。反之,太多地着眼于主人公遭受的坎坷经历,蒙受冤屈,衬托社会的阴暗面,以体现文章的“深刻”,肯定就容易惹麻烦。如今,高端人物特别是政坛人物之所以越来越受公众关注,是因为随着我们国家民主化推进的步伐在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已到了呼之欲出的时候,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从政者的执政理念、人生际遇、仕途甘苦、铁腕柔情、生活情趣等方面有了更多的关注。因此,《中国高端访问》的问世,应该首先得益于中国民主政治前进的大背景。余玮、吴志菲的成功并非什么异军突起,而是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前进的脉搏,在认识人物“解密”的时代关系和公众的需求上体现了自己把握能力。既然要把握时代进步的脉搏,当然就有个切合实际的“度”。在余玮、吴志菲访问的“高端”人物中,涉及数百位政界要人、中央智囊、两院院士、戎马将军、经济学家、理论大家、驻外大使、文化名流、企业领袖、奥运冠军等等,都极其注意把握人物成长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作用、人物的聪明才智与祖国人民的命运、人物的坎坷经历与历史的局限、人物的辉煌成就与国家的强盛等等方面的关系。这些“高端”人物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经受过什么样的风浪,都贯穿着这样的“红线”:具有爱国爱民的赤诚之心、满怀理想的成长历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谦虚谨慎的求知态度、卓尔不群的思想品格、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个性鲜明的人生情趣……总而言之,这些人物都比较“主旋律”,同时又是一曲曲积极向上、充满激情、内涵丰富、打动人心的旋律。所以它能雅俗共赏,不同凡响。
  著名新闻理论家梅尔文?门彻说过:“一个负责任的写作者应懂得把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思考,来发现其原因和结果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写作的人不仅要不断发展采访报道的技巧,还要扩展对人的理解,对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的理解。”读懂了余玮、吴志菲的《中国高端访问》,你就会突然发现,其实人物访问并无“特区”,而是我们能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时代,理解了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高端”人物。很高兴,注意到红色记者余玮、吴志菲伉俪又有新作《见证履职》丛书《参政的艺术》、《议政的智慧》姊妹篇出版。每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大会,是我国集中民智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走向的大会,是每年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备受国内外民众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记者是社会的瞭望者、时代的参与者、历史的见证者。作为上会资深记者,作者带着中国民众的热门话题,站在新闻现场采访了许多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就其人生经历、上会感受、如何履职、如何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等进行专访、对话,见证他们参政议政、履行职责的真实过程,反映民声,直击大会本质,还原代表、委员的履职人生。“两会”是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殿堂与平台,是汇民意、聚民智的大会,从这里可以听到许多声音,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方面的高层次的代表性人物。一个个重要国策出台的幕后,有一位位代表、委员不为人知的建言;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人代表、委员背后,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人生传奇。作家余玮、吴志菲以记者特有的身份见证、对话、纪录、还原……在此,我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及地方“两会”代表、委员和一切关心中国时政新闻与时政人物的读者特别推荐《见证履职》丛书《参政的艺术》、《议政的智慧》。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华儿女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
  李而亮
    



导语摘要

  人民大会堂,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殿堂。红色作家余玮、吴志菲携手跑“两会”,直击大会现场,聚焦与会抢眼要人,见证代表委员履职的细节,揭示一个个重要国策出台的幕后,代表委员的人生传奇、上会心得、履职故事在这里全景再现。
  《见证履职》姊妹著是代表委员给力的中国民意读本、高层政要新闻记者的时政红宝书、中国民众民情民意破译的参考书。
  *爱女李小琳的家事、心事与国事、为医疗改革开“药方”的内情、首倡“国民素质国策”的背后、主倡“低碳生活”的传奇、政协委员的人生拐点与心灵史……所有这些在全国政协委员卷《议政的智慧》一书中“读”领风骚。



作者简介


  余玮,非虚构作家、红色文史学者、资深媒体人,在新闻出版界有“高端人物的解密者”与“为红色中华立传”之誉。湖北赤壁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有《红歌纪事》《红墙见证》《世纪小平》《敦厚朱德》《魅力陈云》《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邓小平的后二十年》《从下塘街到中南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新闻老照片的背后》等,并有作品列入中学《语文》课本,著述共计1800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出席过2007年中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吴志菲,红色励志作家,在新闻出版界有“智囊传记专业户”之誉。湖南耒阳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著有《触摸红墙》《中南海大讲堂》《中国经济前沿报告》《中国高端访问》《百岁名流》《第三只眼看人居》《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我们跨过鸭绿江》《芳菲年华:李菲传奇》等,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读者》《家庭》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800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


 



目录

序 勇闯人物访问“特区”的前行者?李而亮

马万祺  见证澳门风云的诗家

 在澳门生活了60多年的澳门历史见证人和参与者

 广州沦陷后避居香港,后移居澳门

 对叶帅和邓小平先生很崇敬

 爱写诗词的他拥有美满幸福的大家庭

陈竺  直面医改困局的院士部长

 受命危难之间直面医改困局

 著名血液学专家的起点是赤脚医生

 科技伉俪在海外并肩作战的岁月

 海归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花结果

 挑战从学者到部长的无缝链接

 邰丽华  借助手语议国是

 行走在舞台与政坛之间的艺术家

 近乎完美的二人世界

 用“心”演绎“千手观音”的脸

 另一种语言和一个久违的梦

 用感恩的心传递无声的另一种美丽

 镜头外快乐而率真的“邻家女孩”

邓敏   剧坛“铁姑娘”的真情世界

 舍弃学音乐、汉剧,千里求师改学京剧

 通过舞台还原“真正的东方公主”

 在“世界人控雷达站”上感动得观众直掉泪

 舞台就是一亩三分地

 育儿经历让一位爱心妈妈更懂民生的疾苦

樊锦诗  “嫁”给敦煌的守护者

 与“墙壁上的博物馆”的一见钟情与长期磨合

 夫唱妇不相随的两人自天各一方到“嫁”给洞窟

 “年迈”的石窟如何延年益寿令“敦煌女儿”牵肠挂肚

 “十大女杰”的薪火相传与满足

舒乙  众人称甲的“爱国者‘捣蛋’”

 奔波在胡同与四合院里的“政协委员”

 不看他人脸色就是给自己“面子”

 几个眼和几个后一眼回首早年难忘的辗转岁月

 不“认”父亲的孝子半路出家研究“先生”的“空白”之谜

 解密扑朔迷离的中国诺贝尔文学奖

 完成一代宗师的“人生后一件大事”

 与一个好嗓子结缘的“滴溜溜转”的小男孩“大器晚成”

陈建功   “委员作家”的人生拐点与发“家”史

 细述中国文学新时期的发展与繁荣的轨迹

 文学大发展大繁荣是“陈建功们”的一个梦

 母亲“怂恿”出的《日出》和《欢歌》

 从几个人生拐点看一个作家的心灵史

 让丰厚的文化资源走向普通民众

 跟进时代的紧迫与超然物外的洒脱

杨伟光   “传媒大鳄”见证新闻大战

 从中央电台“下放”到中央电视台的心路历程

 “小弟弟”与“老大哥”进行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

 首闯禁区的电视转播让海内外反响强烈

 走钢丝的舞者擅长“度”的艺术

 中国强势媒体的奠基人原本寒门骄子

 难舍的广电情怀与高声疾呼的“精品论”

徐锡安  不辱使命

 让网络世界阳光普照、绿意盎然

 大学、大师与大社会的教诲或历练

 换位子跟着换脑子

 关注“无冕之王”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周海婴  生活在鲁迅的影子之外

 一代文豪十分珍爱“上天赐予的礼物”

 被贴上“鲁迅之子”标签的率性之人

 老“火腿”不老的真情故事

 永远的镜匣人生

梁从诫  “低碳生活”理念的主倡者

 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绿色组织”

  “人间四月天”里真正的生活原型

 为文物与环境的保护鼓与呼

 “不受欢迎”的“低碳生活”主倡者

 永远的“中国公民环保启蒙的先驱”

 解思忠  首倡“国民素质国策”的红墙智囊

 首次提出将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基本国策

 一次会议促使他开始思考国民素质问题

 “不正业”而收获叫响社会的“国民素质三部曲”

 用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提升国民素质

孙晓华  为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号脉

 成功切换不同的人生角色

 探寻民企危机管理的良方

 为“金融海啸”闯关掬尽心智

李小琳  爱女的家事与心事

 一盏煤油灯与一辈子的梦想

 直面“煤电顶牛”的现实

 以“静水深流”构建和谐企业

 红色家庭背景的熏陶

 “女强人”对“美力”的诠释

伍淑清   “合资001”女主人的两重世界

  中国“001”号合资企业的诞生与年轻港商结缘

 在中国与香港及世界之间用心架起彩虹之路

 在西部大开发中甘当“红娘”

 工作与生活的两重世界

夏家骏  “布衣常委”是顶沉重的桂冠

 我没有特权,只有胆量

 湘西孤儿:周总理亲自过问办理我的进京户口

 长了两个胆的人:“成克杰案”是我开的头一炮

 苦行僧:享受部级待遇的他为省手机费发短信摁肿了大拇指

 大杂家:走遍全国习字著书是他所期待的退休生活

李春岩  德业相济的“神经内科NO.1”

 破译“格林—巴利”之谜的“神经内科NO.1”

 “双高”院长与所挚爱的“责任田”

 院士委员为医疗体制问题开“药方”

顾心怿  我为祖国找石油

 次真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

 迫于生活压力差点辍学

 发誓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

 “胜利”昂首阔步迈向大海

 不通“世故”难尽孝心的本色院士

 情系“民生”直面“能源危机”

跋  春天的约会



内容摘要


  人民大会堂,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殿堂。红色作家余玮、吴志菲携手跑“两会”,直击大会现场,聚焦与会抢眼要人,见证代表委员履职的细节,揭示一个个重要国策出台的幕后,代表委员的人生传奇、上会心得、履职故事在这里全景再现。

  《见证履职》姊妹著是代表委员给力的中国民意读本、高层政要新闻记者的时政红宝书、中国民众民情民意破译的参考书。

  *爱女李小琳的家事、心事与国事、为医疗改革开“药方”的内情、首倡“国民素质国策”的背后、主倡“低碳生活”的传奇、政协委员的人生拐点与心灵史……所有这些在全国政协委员卷《议政的智慧》一书中“读”领风骚。



主编推荐

  余玮,非虚构作家、红色文史学者、资深媒体人,在新闻出版界有“高端人物的解密者”与“为红色中华立传”之誉。湖北赤壁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有《红歌纪事》《红墙见证》《世纪小平》《敦厚朱德》《魅力陈云》《出入中南海的高层智囊》《邓小平的后二十年》《从下塘街到中南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新闻老照片的背后》等,并有作品列入中学《语文》课本,著述共计1800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出席过2007年中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吴志菲,红色励志作家,在新闻出版界有“智囊传记专业户”之誉。湖南耒阳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著有《触摸红墙》《中南海大讲堂》《中国经济前沿报告》《中国高端访问》《百岁名流》《第三只眼看人居》《红舞台下的凡人邓小平》《我们跨过鸭绿江》《芳菲年华:李菲传奇》等,在《人民日报》《新华文摘》《读者》《家庭》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800多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

 



精彩内容

  陈竺 直面医改困局的院士部长
  当过两年赤脚医生,今天开始直面13亿人口的卫生健康大问题。没有念过大学的他,曾多次获过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及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骑士荣誉勋章”。
  从一名自学成才的赤脚医生,到血液病治疗研究领域响当当的专家,再到中科院当年年轻的院士,2007年6月29日,拥有传奇经历的陈竺在他不凡的人生履历中又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个无党派人士当选为国家卫生部部长。
  
  受命危难之间直面医改困局
  2007年6月29日下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的任免案。任命陈竺为卫生部部长,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首位出任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的无党派人士。
  7月3日晚,与中国科学院的旧部下话别时谈及医改,陈竺坦言:“这关系到13亿中国人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确实压力很大,自己会慎重,慎重,再慎重。”
  7月4日下午,北京国谊宾馆,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成立大会召开,陈竺首次以卫生部长的身份在公众场合亮相。他身着白短袖衬衣、蓝西裤,干净利落。主持人介绍新任卫生部部长到会时,陈竺马上起身鞠躬,谦恭而礼貌。在致辞中,他说,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城市卫生改革的突破口,作为加强公共卫生事业,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性工作。
  就在媒体聚焦陈竺的非党员身份和科学家从政问题时,更多的生物医学工作者更是为陈竺捏了把汗。如何重整现实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