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八四 : 企业家归来
  • 一九八四 : 企业家归来
  • 一九八四 : 企业家归来
  • 一九八四 : 企业家归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九八四 : 企业家归来

4.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海、金凌云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6-21

凯利D淘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海、金凌云 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6087926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337页
  • 丛书 亚布力企业思想家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1984年被中国媒体称为“企业家元年”。这一年,柳传志在在中关村的一间传达室里创办公司,张瑞敏改造青岛日用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东方魔水”健力宝,王石在深圳成立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后来均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的领军人物,而1984年,正是这一切的起点。本书试图在逻辑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在中国是如何孕育和成长的?2.既然市场是企业家出现的必要条件,而产权又是企业家成长的关键,那么产权与“企业家才能”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们携手回到当下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企业和企业家的价值观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实践企业公民?

【作者简介】

  陈海,1974年生,贵州人。现任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特约研究员,博鳌观察执行总经理,偏好商业写作。曾任职《中国新闻周刊》副主编、《南方人物周刊》主笔、《南方周末》记者,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系)特聘讲师。从事媒体工作期间,长期致力于时政新闻及调查类报道的探索与实践,著有《九二派》。


  金凌云,1974年生,江西人。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现为职业作家。先后就职于《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京华时报》等媒体,曾任《京华周刊》杂志社副总编辑。著有小说《包在纸里的火》。

【目录】

序言 我的人生是饱满的 王 石

序起 1984年的制度基因

奥威尔的《1984》描绘了集权主义的恐怖,而真实中国的1984,却呈现了商业力量的初兴,一切看上去生机勃勃。

第一章 边缘的力量

他们不仅把私营经济带回了中国,也培育了市场,还将竞争引入中国经济,更为日后的市场转型铺平了道路。正是在这个艰难的转型历程中,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悄然孕育,终于破茧而出。

中国式“阿甘”

“从田野走向世界”——听来诗意,甘苦自知。当鲁冠球在小铁匠铺里抡起大锤挥汗如雨时,大概不曾想过有一天他会坐在办公室里转动地球仪,运筹帷幄。

“温州模式”:蚂蚁雄兵

三十万供销员四面出击,曾经让各地国营企业头疼不已。这样一支庞大的“蝗虫部队”,也成为了那个年代里一道特殊的风景。

希望是个好东西

命运有时就像令人纠结的选择题,正是在填写这一道道选择题的过程中,“希望”之门轰然大开。

第二章 企业家回来

市场经济的主角——企业家们,是“双轨制”在保持经济系统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得以成长,并成为过去、也是未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灰色地带与体制资源

与大部分投机商人一样,他们也曾经试图通过倒卖稀缺物资来获取原始积累。

为什么要去香港

因为有了“香港故事”,联想的历史才开始变得有声有色。

穿起珍珠的那根线

他相信未来中国的计算机市场一定是个人电脑的天下,“公司早晚会走上这条路”——企业家独到的判断力慢慢彰显。

不做改革的牺牲品

柳传志是一位超级现实主义者,不会让公司在洁身自好中凄然死去,也不愿让公司在险恶的环境里走向绝路。

一场寻找路标的行动

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的零部件,德国人手里做出来的都是合格品,为什么到了我们手里就弄成这个样子?

“请给我们松绑”与企业家回来

企业家和企业家才能的重要性是伴随着改革中企业行为短期化的出现,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城市边缘的野蛮生长

王石慢慢发现,他在深圳找回了自己,企业家特有的冒险性格被激发出来。

从“什么赚钱做什么”到彻底专业化

王石第一次试图塑造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努力并没有成功,遍及全国与他一样的创业者还是挣脱不了“野蛮生长”的魔咒。

超过25%的利润不做

有一点毋庸置疑,中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万科是领跑者,其经验给后来者诸多教益。

“造就真正的企业家”

市场经济的主角——企业家们,亦是“价格双轨制”在保持经济系统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得以成长。

第三章 产权与控制权(上):转制

企业家不是培养的,而是由市场竞争出来的。造就企业家一是要放活市场,二是要解决产权问题,如果前者是产生企业家的基本路径,后者则是企业家产生的关键。

从“放权让利”到触及产权

这种环境鼓励了敢于冒险和有创业精神的国营企业员工,让他们在市场化开启之际有成长为企业家的可能,并在市场中大展身手。

海尔改制:一场失败的博弈

“企业发展太快,大了不敢分了”,杨绵绵的“心迹”一定程度也印证了张瑞敏彼时的感受。

从四通到联想:艰难的长跑

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却也有最便宜的企业家。

第四章 产权与控制权(下):摘帽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空前好转,私营企业主又忙不迭地要摘掉红顶子。但他们突然发现,紧箍咒一经戴上却很难取下。

职业经理人是我的理想

名利之间只能选一项,或默不作声地赚钱,或两袖清风实现一番事业,王石作社会价值取向之选择。

摘下“红帽子”

民营化就是要调整企业所有权结构,让真正有能力、有资产的经营者成为企业所有者。

艰难的产权战争

紧箍咒一经戴上却很难取下。在后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们绞尽脑汁地思考着把企业从“红帽子”里请出来的办法。

第五章 远去的黄金时代

身为变革中国的“探路者”,他们超于时代,却又困于时代,成功和失败,或许都是他们的宿命。无论如何,成王败寇的逻辑,对于这些付出过巨大代价的创业者来说,并不公平。

“改革典型”浮与沉

就在这“一念之间”,马胜利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实际行动倒逼了承包制在国营企业里的全面推行——1986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推行企业经营承包制度。

“功成身退”愤与悲

在失意者当中,潘宁或许真能算得上是“光荣退休”,毕竟他还能一走了之。李经纬却是欲罢不能,因为他还有一笔“后账”未清。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当人们再三问及二次创业的动机时,褚时健的回答是:“有个事情做,人就有希望,人得在希望里头活。”

第六章 价值观

他们依靠强大的个人魅力与勇气,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带领企业走向市场化的过程,就是整个中国经济向市场化过渡的一个个缩影。

争议“原罪”

对于清算“第一桶金”的说法,说得不好,这是在否定改革的巨大成绩。我们还要反躬自问的是,就像孩子一样,我们给予民营企业早期的奶水够不够?

政商关系

在中国企业的成长路径中,企业与政治的关系之复杂早已经超出想象。“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建立透明的政商关系,终归只是个愿望。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它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赢得市场,不具有创新市场的能力就会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气质:共性与个性

这一代企业家有着特殊的个人经历——他们走过极权和开放初期的不同社会年代,摆脱传统思想与体制束缚的压力不小。

尾章 企业公民

告别野蛮生长,中国企业家开始将社会基本价值观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公共政策相整合,甚至躬身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