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解剖学 第9版978711726718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系统解剖学 第9版9787117267182

18.38 1.9折 99 八五品

库存3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文龙、刘学政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67182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9元

货号9787117267182

上书时间2024-05-23

书匠老刘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前言

 

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人才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资源;要培育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要把质量作为医学教育的生命线。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第9版服务于五年制及以“5 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并具有创新潜质的医师。充分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和“三特定”(特定对象、特定要求、特定限制)的基本原则,希望成为高水平医学人才成长土壤中的有效分子,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中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要求。

 

教材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载体。树立知识、能力、创新和素质为一体的教育理念,须在“三基”的基础上,构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以适应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本教材按照继承发展的编写原则,吸收前几版五年制《系统解剖学》及八年制等教材的编写经验和教学实践体会,把握与相关学科的有机联系和内容的协调。学生不仅要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三基”,还要了解发展趋势。适当介绍本学科前沿内容、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及热点,启迪创新思维;适当增加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新增内容简洁扼要、点到为止。本教材应用中国人体质调查数据和近年来中国人体解剖学的新知识、新理论、新发展和新概念,适当引入国外人体解剖学的新进展。增加“体腔”的概念,将原来的“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改为较为贴切的“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的相关递质”。调整了神经系统的编排,先介绍周围神经系统,再推出中枢神经系统,符合先易后难的教育原则,同时也适应学习中枢神经系统需要周围神经内容铺垫和基础的教学规律,符合认知规律。

 

《系统解剖学》自第1版出版至今已40年,一直沿用黑白线条图,本次编写的第9版将用彩色图全部替换原来的黑白线条图。彩色图可更好地展示人体结构,更适应以形态为特征的解剖学教学。本教材在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力求以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详略有方、重点突出地介绍人体的形态结构。各章后附有思考题,便于学生复习自测。解剖学术语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2014年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为标准;书末附有中、英文对照名词索引。附参考文献以便学生查阅,也是对相关作者的尊重。

 

大数据时代已使知识传播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本教材除了编写传统的纸质教材外,还增加了数字资源,形成“纸质教材 数字资源”的融合教材。数字资源包括与纸质教材配套的PPT、案例、微课、AR、动画、图片、自测试卷和英文名词读音等。通过PC端登入获取在线服务或手机扫描二维码查看对应资源的多终端应用,形成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融合教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还编写了配套教材《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第3版)和《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第3版)。《系统解剖学习题集》将解剖学理论和知识高度浓缩和凝练,习题密切联系临床,基础知识与临床相结合,也参考了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因此也可作为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参考书。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和内容后,可复习和自我检测,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提出解剖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和实验用品及教具准备,规范实验课标准,把解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与常用临床技术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教材编撰中,采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数字教材资源上的彩色图,个别新绘制和修改的插图由丁颖承担。李锋协助主编完成本教材统稿等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教材的编委来自全国22所高等医学院校中长期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24位教授,他们在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以认真负责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推敲编撰内容,仔细审修书稿,努力编写适合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特点的高质量教材,服务于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

 

本教材不仅是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5 3”医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学制医学生及教师的教学用书或临床医生的参考书,并可供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等专业和继续医学教育的师生参考和使用。希望本次编写的纸质教材 数字资源的融合教材和相关配套教材的出版,能成为解剖学科发展的助推器、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的知识平台。

 

由于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医学界同行、解剖学同仁及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不吝赐教,批评指正,以便本教材不断提高,日臻完善。在此致谢。

 

丁文龙 刘学政

 

2018年5月

 
【书摘与插画】

 
 
 
 

导语摘要
第九轮教材共有53种,均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套教材将于2018年6月出版发行,数字内容也将同步上线。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同志亲自为本套教材撰写序言,并对通过修订教材启发和指导高校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医教协同,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乃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全国广大院校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多提供宝贵意见,反馈使用信息,以逐步修改和完善教材内容,提高教材质量,为第十轮教材的修订工作建言献策。

商品简介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
  
丁文龙,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原副院长、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科技咨询与开发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解剖学会神经解剖学分委会副主任,中国解剖学会体质调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解剖学杂志》《解剖学报》《神经解剖学杂志》等副主编和编委。上海市解剖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刘学政,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首批特聘教授,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很好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辽宁省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锦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目录
绪论1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1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1
   三、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2
   四、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3
   五、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3
   六、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4
   七、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5
   八、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5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学8
 第一节 总论  8
   一、骨的分类  8
   二、骨的表面形态  9
   三、骨的构造  9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10
   五、骨的发生和发育  11
   六、骨的可塑性  12
 第二节 中轴骨  13
   一、躯干骨  13
   二、颅骨  17
 第三节 附肢骨  28
   一、上肢骨  28
   二、下肢骨  31

第二章 关节学36
 第一节 总论  36
   一、直接连结  36
   二、间接连结  37
 第二节 中轴骨的连结  39
   一、躯干骨的连结  39
   二、颅骨的连结  44
 第三节 附肢骨的连结  45
   一、上肢骨的连结  45
   二、下肢骨的连结  49

第三章 肌学57
 第一节 总论  57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57
   二、肌的起止、配置和作用  58

   三、肌的功能检查  58
   四、肌的命名  58
   五、肌的辅助装置  58
   六、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七、肌的发生及异常  
 第二节 头肌  60
   一、面肌  60
   二、咀嚼肌  62
   三、头部筋膜  62
   四、浅表肌腱膜系统  63
 第三节 颈肌  63
   一、颈浅肌与颈外侧肌  63
   二、颈前肌  64
   三、颈深肌  65
   四、颈部筋膜  66
 第四节 躯干肌  66
   一、背肌  66
   二、胸肌  68
   三、膈肌  70
   四、腹肌  71
 第五节 上肢肌  74
   一、上肢带肌  74
   二、臂肌  75
   三、前臂肌  76
   四、手肌  79
   五、上肢的局部记载  81
 第六节 下肢肌  81
   一、髋肌  81
   二、大腿肌  84
   三、小腿肌  85
   四、足肌  87
   五、下肢的局部记载  89
 第七节 体表的肌性标志  89
   一、头颈部  89
   二、躯干部  90
   三、上肢  90
   四、下肢  90

内脏学

第四章 总论92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92
   二、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93

第五章 消化系统95
 第一节 口腔  96
   一、口唇  96
   二、颊  96
   三、腭  96
   四、牙  97
   五、舌  99
   六、唾液腺  101
 第二节 咽  102
   一、咽的位置和形态  102
   二、咽的分部  102
 第三节 食管  105
   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105
   二、食管的狭窄部  105
 第四节 胃  105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  106
   二、胃的位置  107
   三、胃壁的结构  107
 第五节 小肠  108
   一、十二指肠  108
   二、空肠与回肠  109
 第六节 大肠  110
   一、盲肠  111
   二、阑尾  111
   三、结肠  112
   四、直肠  112
   五、肛管  113
   六、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114
 第七节 肝  114
   一、肝的形态  114
   二、肝的位置和毗邻  116
   三、肝的分叶与分段  116
   四、肝外胆道系统  117
 第八节 胰  119
   一、胰的位置与毗邻  119
   二、胰的分部  119

第六章 呼吸系统121
 第一节 鼻  122
   一、外鼻  122
   二、鼻腔  122
   三、鼻旁窦  123
 第二节 喉  125
   一、喉软骨  125
   二、喉的连结  126
   三、喉肌  128
   四、喉腔  130
 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131
   一、气管  131
   二、支气管  132
 第四节 肺  132
   一、肺的形态  133
   二、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133
   三、支气管树  133
   四、支气管肺段  134
   五、支气管及肺段的血液供应  135
 第五节 胸膜  136
   一、壁胸膜  136
   二、脏胸膜  136
   三、胸膜腔  137
   四、胸膜隐窝  137
   五、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137
 第六节 纵隔  138
   一、上纵隔  140
   二、下纵隔  140

第七章 泌尿系统142
 第一节 肾  142
   一、肾的形态  142
   二、肾的位置与毗邻  143
   三、肾的被膜  145
   四、肾的结构  146
   五、肾段血管与肾段  146
   六、肾的畸形与异常  146
   七、肾移植的解剖学基础  
 第二节 输尿管  147
   一、输尿管腹部  148
   二、输尿管盆部  148
   三、输尿管壁内部  149
 第三节 膀胱  149
   一、膀胱的形态  149
   二、膀胱的内面结构  149
   三、膀胱的位置与毗邻  150
 第四节 尿道  150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152
 第一节 男性内生殖器  153
   一、睾丸  153
   二、附睾  153
   三、输精管和射精管  153
   四、精囊  155
   五、前列腺  155
   六、尿道球腺  156
   七、精液  156
 第二节 男性外生殖器  156
   一、阴茎  156
   二、阴囊  157
 第三节 男性尿道  158
   一、前列腺部  158
   二、膜部  158
   三、海绵体部  158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160
 第一节 女性内生殖器  160
   一、卵巢  160
   二、输卵管  161
   三、子宫  162
   四、阴道  164
   五、前庭大腺  164
 第二节 女性外生殖器  164
   一、阴阜  164
   二、大阴唇  165
   三、小阴唇  165
   四、阴道前庭  165
   五、阴蒂  165
   六、前庭球  165
   【附】乳房  165
   【附】会阴  166
   一、会阴的肌  167
   二、会阴的筋膜  169

第十章 腹膜172
   一、概述  172
   二、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  173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173
   四、腹膜腔的分区与间隙  177

脉管系统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180
 第一节 总论  180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80
   二、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180
   三、血管的变异和异常  182
 第二节 心  182
   一、心的位置、外形和毗邻  182
   二、心腔  184
   三、心的构造  188
   四、心传导系  192
   五、心的血管  194
   六、心的神经  198
   七、心包  198
   八、心的体表投影  198
 第三节 动脉  199
   一、肺循环的动脉  200
   二、体循环的动脉  200
   【附】全身动脉  214
 第四节 静脉  217
   一、肺循环的静脉  218
   二、体循环的静脉  218
   【附】全身静脉  226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228
 第一节 总论  228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29
   二、淋巴回流的因素  230
   三、淋巴侧支循环  231
 第二节 淋巴导管  231
   一、胸导管  231
   二、右淋巴导管  232
 第三节 淋巴结的位置和淋巴引流范围  232
   一、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232
   二、上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234
   三、胸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35
   四、下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237
   五、盆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37
   六、腹部淋巴管和淋巴结  238
 第四节 部分器官的淋巴引流  239
   一、肺的淋巴引流  239
   二、食管的淋巴引流  240
   三、胃的淋巴引流  240
   四、肝的淋巴引流  240
   五、直肠的淋巴引流  240
   六、子宫的淋巴引流  240
   七、乳房的淋巴引流  240
 第五节 胸腺  240
 第六节 脾  241

感觉器

第十三章 概述244

第十四章 视器246
 第一节 眼球  246
   一、眼球壁  246
   二、眼球的内容物  249
 第二节 眼副器  250
   一、眼睑  250
   二、结膜  251
   三、泪器  252
   四、眼球外肌  252
   五、眶脂体与眶筋膜  254
 第三节 眼的血管和神经  255
   一、眼的动脉  255
   二、眼的静脉  255
   三、眼的神经  256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257
 第一节 外耳  258
   一、耳郭  258
   二、外耳道  258
   三、鼓膜  258
 第二节 中耳  258
   一、鼓室  258
   二、咽鼓管  261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261
 第三节 内耳  261
   一、骨迷路  262
   二、膜迷路  263
   三、内耳道  265
   四、内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265
   【附】其他感受器  266

神经系统

第十六章 总论268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268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268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74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274
   五、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  274

第十七章 周围神经系统276
 第一节 脊神经  277
   一、概述  277
   二、颈丛  279
   三、臂丛  281
   四、胸神经前支  286
   五、腰丛  287
   六、骶丛  289
   七、皮神经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特点  291
 第二节 脑神经  293
   一、嗅神经  296
   二、视神经  296
   三、动眼神经  296
   四、滑车神经  297
   五、三叉神经  298
   六、展神经  300
   七、面神经  301
   八、前庭蜗神经  302
   九、舌咽神经  303
   十、迷走神经  304
   十一、副神经  307
   十二、舌下神经  308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308
   一、内脏运动神经  308
   二、内脏感觉神经  316
   三、牵涉性痛  317
   四、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  319

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325
 第一节 脊髓  325
   一、位置和形态  325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326
   三、脊髓的功能和脊髓反射  332
 第二节 脑  334
   一、脑干  334
   二、小脑  356
   三、间脑  363
   四、端脑  368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381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381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381
   二、痛温觉、粗略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383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384
   四、听觉传导通路  386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387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388
 第二节 运动传导通路  388
   一、锥体系  388
   二、锥体外系  391
 第三节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的相关递质  392
   一、胆碱能通路  39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