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王教科书(附光盘姜鹏品读资治通鉴)978751510457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帝王教科书(附光盘姜鹏品读资治通鉴)9787515104577

33.18 8.3折 39.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鹏

出版社西苑

ISBN9787515104577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9787515104577

上书时间2024-05-23

书匠老刘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姜鹏继《汉武帝的三张面孔》和《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之后再登《百家讲坛》《帝王教科书(附光盘姜鹏品读资治通鉴)》这是一部政治教科书,从应用史学角度,总结政治经验,提炼管理智慧,提升领导力!
与央视《百家讲坛》同步推出第一系列,比电视节目多4万字精彩内容,赠DVD!

作者简介
姜鹏(1978—),男,汉族,浙江宁海人,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百家讲坛》主讲人。
主要经历:2000年—2006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师从史学泰斗朱维铮教授;2006年7月,完成历史学博士研究生学业,同年11月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
研究领域:思想文化史、中国传统史学、《资治通鉴》研究。
2012年在《百家讲坛》主讲大型系列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通过《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三部史书对读的方法,解析历史人物,开《百家讲坛》之先河。被公认为《百家讲坛》新生代最具代表性的主讲人之一,也是《百家讲坛》目前为止最年轻的主讲人。

目录
序章  经典是怎样炼成的
  一、《资治通鉴》的精髓
  二、司马光的“史学童年”
  三、成熟而失败的政治家
  四、皇帝的特殊“关系户”
  五、一批优秀的助手
第一章  皇帝的教科书
  一、特殊的读者
  二、成功帝王的类型
  三、失败帝王的类型
  四、我们的视角
第二章  意蕴深远的开篇
  一、“无头”的开篇
  二、司法必先守法
  三、法的价值
第三章  用人的学问
  一、关于继承人的争论
  二、荀瑶的表现
  三、智赵斗法
  四、人才的“才”与“德”
第四章  魏文侯的领导素质
  一、礼贤下士
  二、诚信与担当
  三、听取不同声音
  四、各司其职
第五章  无用乃大用
  一、以人才为宝
  二、魏文侯选相
  三、翟璜的疑问
  四、“有”与“无”的辩证
第六章  商鞅的得与失
  一、人才与国运
  二、商鞅去魏
  三、诚信与立国
  四、法本与人本
第七章  “听”的政治
  一、“听”的层次
  二、孟尝君听谏
  三、赵王听谗
  四、齐威王明听
第八章  虚己任人的刘邦
  一、司马光“三大法宝”论
  二、任官:刘邦与陈平
  三、刘邦善用人的奥秘
第九章  信赏与必罚
  一、信赏:刘项差别
  二、刘邦本色
  三、信赏与“懂”赏
  四、必罚:刘邦诛丁公
第十章  自责与自悟
  一、项羽的用人术
  二、一个比较
  三、霸王的最后一战
  四、至死不悟
第十一章  继承人稳定法则
  一、赵武灵王的悲剧
  二、燕王哙的荒谬禅让
  三、刘邦立嗣风波
第十二章  克己守法的汉文帝
  一、不以私意扰法
  二、魏文帝的反例
  三、冯唐的唐突
第十三章  扰民与享乐主义
  一、君主的五种类型
  二、露台之金
  三、汉文帝的墓葬
  四、秦朝的反面经验
第十四章  用时间消化矛盾
  一、吴太子之死
  二、文、景的不同策略
  三、七国之乱的平定
  四、文、景比较
第十五章  名将们的生死恨
  一、“真将军”周亚夫
  二、周亚夫之死
  三、李绩与唐太宗父子
  四、“雄猜”失策
第十六章  黄河治理与民生问题
  一、汉武帝时代的黄河泛滥
  二、国计与民生
  三、司马光的批判
  四、历史判断的两难
第十七章  文武张弛之道
  一、汉武帝的成绩与不足
  二、汉武帝的反省与托孤
  三、霍光对汉武帝的纠正
  四、汉武帝的遗产
  五、历史环境与历史目的

内容摘要
 《帝王教科书(附光盘姜鹏品读资治通鉴)》这是一本历史通俗读物,为《百家讲坛》栏目结集作品

梁启超在其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里称《资治通鉴》是一部“皇帝教科书”。作者(姜鹏)从应用历史学角度讲述了《资治通鉴》作为一部全面总结了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历史典籍,虽然它全面总结了宋代之前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规律和经验,是中国自宋代以后帝王们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法则、提高治理国家能力的首选教科书,但它的影响力在今天不仅超出了史学研究范畴,还为当下的管理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精彩内容
 一、特殊的读者中国传统史学的发达,堪称世界之最。流传到今天的史学典籍中,影响最大的两种是《史记》和《资治通鉴》。一般学者都会赞同这个观点。但我个人认为,《资治通鉴》的影响力要比《史记》更大。为什么?因为《史记》的影响力,主要还是局限在史学领域内;而《资治通鉴》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史学领域。
何以见得?著名学者梁启超在畅谈中国古代历史研究时,曾讲过这么一番话:写作一部书,首先必须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是,这部书是写给谁看的。根据这一点再去思考,该如何选择题材,如何针对这些读者设计编写。这是著作成功的前提。梁启超所举的成功典范就是《资治通鉴》,而《资治通鉴》预设的读者群非常特殊。梁启超说:“例如《资治通鉴》,其著书本意,专以供帝王之读。故凡帝王应有之史的智识无不备,非彼所需,则从摈阙。此诚绝好之‘皇帝教科书’。而亦士大夫之怀才竭忠以事其上者,所宜必读也。”(《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的这段评论非常到位。《资治通鉴》由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也是大学者司马光“领衔”主编。司马光在编写之前,就已经预设这部书是写给皇帝看的。所以它的选材,必然是围绕着一个皇帝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国家大政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展开的。
《资治通鉴》如何谈皇帝的基本素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三国时代的刘备是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资治通鉴》在介绍刘备时,说这个人“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资治通鉴》卷六十)。胸有大志,但平时话不多,喜怒也不会表现在脸色上,说明城府很深。这句话说明刘备具备一名创业型政治领袖的基本素质,首先有远大志向,其次是性格稳重、深沉。《资治通鉴》这样介绍刘备的依据,来自于记载三国历史最权威的著作《三国志》。但我们仔细对比《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会发现这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我们把《三国志》里介绍刘各个性的话读全,它是这么说的:“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三国志》卷三十二)这里的先主指的就是刘备。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资治通鉴》对刘备的介绍,是取了《三国志》的后半句,“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并且加上了“有大志”这一点;《三国志》介绍刘备性格中的另外一面,“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句话,被《资治通鉴》删除了。
司马光为什么这么处理?历史上的成功人物,性格各异,既有常人所不及的优点,同时也都有些瑕疵或缺点。
刘备因为有超常的个人能力,即便爱好声色犬马,不喜欢读书,最
后也能取得很可观的成绩。但司马光编《资治通鉴》不是单纯地复述历史,而是要把历史作为兴衰成败的借鉴,供后来的皇帝参考。有很多年轻皇帝,继承了祖辈的事业,却不知创业艰难。斗鸡遛狗,奢华艳丽,不用教,天生就会。缺乏的正是胸怀大志、沉稳处事这些对于皇帝来说更为重要的素质。所以司马光认为,刘备这个人物,、值得突出的是“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这一点,而不是喜爱声色犬马。
这正体现了《资治通鉴》最重要的预设读者群是以后的皇帝们,它编写、处理历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皇帝们应该从历史中学到什么。
关于刘备的介绍只是很小的一个侧例,《资治通鉴》中有更多更为重要、更为深入的政治参考意见。因为有帮助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这样一个特殊目的,所以《资治通鉴》的取材也是非常讲究的,并不是所有历史主题都会出现在这部书里。用司马光自己的话来说,是“专取关国家兴衰、
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进资治通鉴表》)。司马光只选择那些关乎国家兴衰成败、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重大历史事件予以记录。其中有值得后世借鉴的善政,也有可以起到警示作用的恶政。《资治通鉴》这一书名,是由司马光编书时的皇帝宋神宗起的。为什么叫《资治通鉴》?宋神宗说,要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借鉴以往的历史经验,以帮助当前人寻找治理国家的方法。《资治通鉴》的目的要落在这里。
从这个目的出发,《资治通鉴》在总结中国传统
政治智慧方面,可以说是所有历史典籍中最全面也是最成功的,所以能成为后世帝王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法则、提高治理能力的首选教科书。这也是它的影响力远远超出史学领域的原
因,它在政治领域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力。P17-1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