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规范汉字是我国法定的国家通用文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志近年来也多次就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工作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指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是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党中央重要决定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提高公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规范和标准的颁布实施,规范汉字的社会应用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这种状况仍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尤其在与汉字应用紧密相关的领域,一部分从业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学生使用汉字不规范、不正确的现象依然随处可见。因此,通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着力提高有关行业从业人员和高等院校学生等人群使用规范汉字的水平,客观上有助于社会用字状况的改善,同时也有助于公民加强自身文化素养。
2006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了《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启动了针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等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工作。2007年至2015年共测试二十余万人次。报名参加测试的有公务员、新闻出版行业编辑记者、大专院校教师和学生以及中小学教师等。
2014年,根据国家语委要求,*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承担了修订《大纲》工作,于2015年完成修订稿并上报“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委会一致通过了“《大纲》修订稿”,并于2016年1月7日由*和国家语委联合发布。
“《大纲》(2016年修订)”的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国家语委指导下,国家语委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将在全国各地积极、稳步地推进这项工作,不断完善测试的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各地语言文字测试机构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作为衡量应试人汉字应用水平的一种标准化测评体系,它的目的是通过测试提高相关人群使用规范汉字的能力与水平。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多年来一直承担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测试与培训工作,在测试与培训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绩突出,效果显著。
这次由*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承担《大纲》修订工作和上海市承担测试培训工作的相关人员联合攻关,一道编写《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是强强联合的一次有益尝试,预期将会对各地开展相关培训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解规范汉字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基本知识,以使应试人充分了解如何准确掌握并使用汉字的规范字形、标准读音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及用法;以大量语料为基础,辨析常见的读音、字形和用法方面的错误。这些内容对测试的实施者和应试人,对关注测试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作用。
随着全国各地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与培训工作的逐步开展与稳步推进,随着命题、制卷、阅卷过程中科研工作的细化和深入,这本贴近规范汉字应用实践的手册,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规范汉字的相关知识以及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本质特点,从而使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汉字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类问题,更加关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不断提升应用规范汉字的水平。
本书编委会和编写人员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本书,更好地参与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规范汉字,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衷心希望,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与培训工作不仅对参与测试的应试人员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对语言教学、语言测试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人员,以及所有愿意提高自身汉字应用水平的人士都能有所助益。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融入了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的成果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与培训工作的实践经验,也参考借鉴了前人的有关成果。由于编写人员学识水平所限,书中一定存在不少错漏,恳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导语摘要
本书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官方指导用书,分为“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汉字字音辨析”“汉字字形辨析”“汉字字义和用法辨析”等五章,并附录有“汉子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等实用内容。
作者简介
本书由《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指导用书》编写组编写、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审定、国家语委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是上海教育市*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实施上海市社会各行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
目录
前言
章 汉字的基本知识
一、汉字源流及形音义三要素概说
二、字形知识
三、字音知识
四、字义知识
五、字量知识
第二章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
一、测试性质和目的
二、测试对象和用途
三、测试范围和内容
四、测试要点和题型
五、测试等级和判定标准
第三章 汉字字音辨析
一、汉字误读情况分析
二、容易读错的汉字例辨
三、练习题
第四章 汉字字形辨析
一、汉字误写情况分析
二、容易写错的汉字例辨
三、容易混淆的汉字部件辨析
四、练习题
第五章 汉字字义和用法辨析
汉字误用情况分析
容易用错的字例辨
容易混淆的词语例辨
练习题
附录一 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
附录二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字表
附录四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模拟试卷
附录五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模拟试卷及练习题答案
内容摘要
本书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官方指导用书,分为“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汉字字音辨析”“汉字字形辨析”“汉字字义和用法辨析”等五章,并附录有“汉子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等实用内容。
主编推荐
本书由《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指导用书》编写组编写、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审定、国家语委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是上海教育市*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实施上海市社会各行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
精彩内容
第五章 汉字字义和用法辨析
一、汉字误用情况分析
和读白字、写错字相比,在汉字的学习和使用中,更常见的错误是别字。什么叫别字呢?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比如,“洁白无瑕”如果写成“洁白无暇”,这个“暇”字便是别字;“报仇雪恨”如果写成“报仇血恨”,这个“血”字也是别字。错字是无中生有,别字则是张冠李戴。从广义上来说,别字当然也是错字。
有一个成语叫“鲁鱼亥豕”,便和别字有关。在汉字的篆体字形中,鲁字和鱼字,亥字和豕字,看上去十分相似。在书籍的传抄刻印过程中,误鲁为鱼,误亥为豕,是经常发生的事。这成了古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隐恨。他们在写文章时,经常提到“鲁鱼亥豕”这一教训,以提醒自己重视书籍的文字质量。
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比古人优越,但是“鲁鱼亥豕”的现象,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绝迹。漫步在大街小巷,很可能和别字不期而遇。在电信大楼的大厅里,“直拨电话”成了“直拔电话”;在长途汽车站,“候车室”成了“侯车室”;在百货大楼的地下层,“停车场”成了“仃车场”;在香气诱人的水果摊前,“哈密瓜”成了“哈蜜瓜”;甚至在商店的店招上也能找到别字,如某快餐店便把“炭烤牛排”误为“碳烤牛排”。
不仅商业别字触目可见,甚至在各类媒体上,别字也显得十分活跃。《咬文嚼字》杂志社每年都要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在次公布的十大差错中,电视荧屏的别字是“像”字,被抽查的电视台,每一家都有差错。“好像、相像”本该用有单立人的“像”字,荧屏上却往往误成了“象”。有些差错甚至让人哭笑不得。在一场综艺晚会上,演员唱的是《北京颂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是“你迈开巨人的步伐”,电视荧屏上出现的却是“你迈开举人的步伐”。新时代的“巨人”,成了封建社会的“举人”,观众瞠目结舌。报纸一向以严谨著称,有时也会闹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差错,如把“雷锋小组”误为“雷锋小姐”,“麻省理工学院”误为“麻雀理工学院”。
别字有偶见别字和常见别字之分。偶见别字可能是一时疏忽,一般不会反复出现;常见别字说明使用者对那个字还没有真正掌握:今天会错,明天仍会错;这里会错,那里也会错。对偶见别字,主要是端正用字态度问题;对常见别字,则需要从提高辨析能力着眼,有的放矢地掌握这些字的读音、形体和意义,从而在运用时真正做到正确无误。
根据对常见别字的考察,别字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音扰别字
有相当一批别字,是因为受到读音的干扰造成的。“神舟”六号升空时,媒体上有很多报道,标题上大都有“神舟”两个大字,但很多社会名流在题词时,把“神舟”写成了“神州”。从电视到报纸,从边城到首都,“神州”六号频频亮相,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流行文字差错。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讹误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神舟”和“神州”同音,“神州”又是中国的别称,和每一个中国人有着割不断的情感联系,所以,下意识里会把“神舟”误为“神州”。又如一家报纸报道三国戏,其中有一出是《空城计》。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传统剧目,这家报纸却把它错为《空城记》。这显然也和“计、记”同音有关。
有时,读音并不完全相同,至多只是比较接近,但如果用字者不是全神贯注,仍会受到读音的影响,出现意想不到的别字。比如“名落孙山”,“孙山”本是一个人名,有人对此没有深究,在读音的影响下,写成“名落深山”。其实“孙”音sūn ,“深”音shēn ,差别是很大的。“棕绷”是一种用棕绳穿成的床屉子,上海报刊经常误为“棕棚”。“绷”字读音为bēnɡ,“棚”字读音为pénɡ,两字声母完全不同,怎么会读错的呢?看来这很可能是受到了上海方言读音的误导。某电视台播出晚会节目,演员朗诵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浪淘尽”在荧屏上居然成了“狼逃尽”,别字让我们大出洋相。
这类别字还有一种成因,和用字者的误读有关。两个也许是并不相干的字,因为误读而混为一谈。比如戏曲中常常用到“衮衮诸公”,“衮”读音为ɡǔn,“衮衮”是众多的意思,有人把“衮”读成了“āi”,结果“衮衮诸公”成了“哀哀诸公”。在一出古装戏中,演员这样念,字幕也这样打,一点也没有发觉有什么异样。典型的当数“戛然而止”。戛,读音为jiá,突然的意思,“戛然而止”便是突然停止。有人读“戛”为ɡá,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把“戛”写成了象声字“嘎”,“戛然而止”也就一次次地成了“嘎然而止”。这也许可以说是笔随口误吧。
媒体评论
这次由*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承担《大纲》修订工作和上海市承担测试培训工作的相关人员联合攻关,一道编写《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是强强联合的一次有益尝试,预期将会对各地开展相关培训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语委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 张世平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