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1.28 5.3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天纲,王启元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0957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9289496
上书时间2024-12-28
北外滩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征
李天纲
“北外滩”这个名词是新的,大概在2000年前后才出现,误差不会超过一两年。记得是南市区政府提出“南外滩”概念,意在招商引资,改造十六铺码头地段。相应地,虹口区也有了“北外滩”的说法,也是想延伸“外滩”概念,引人注目,突破市政建设的困局。稍后杨浦区也搭上来搞了一个“东外滩”方案,不过现在应该是被“杨浦滨江”的说法覆盖了。按我的理解,现在说的“北外滩”,大概是包括了大连路以西,吴淞路以东,杨树浦路、长阳路一带的沿江区域。这块区域,历史上属于虹口、提篮桥,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确实是上海开埠后现代市政早发育的老市区,次于南市、黄浦,但比静安寺、卢家湾等离岸(off shore )区域早很多。
2003 年,新黄浦集团为“外滩半岛”项目召开论证会,专家有杨嘉祐、罗小未、郑时龄等,我也被邀请参加了。当时确实是我先提出来,“外滩半岛”名称不好听,因为“半岛”一词没有来历,大家不知道新黄浦集团是想以此名称来吸引香港半岛酒店投资。我贸然说,现在大家南外滩、北外滩地抢“外滩”,不如把这块外滩起源的地方命名为“元外滩”,还说了一番外滩起源于此的理由。集团的一位副总说,那我们用“外滩源”好不好?大家都说好,于是就定了。提这段往事,一方面是想澄清一下“外滩源”得名传说中的不同说法,另一方面是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叫北外滩”。大家知道,“外滩”(Bund )是一块金字招牌,都想分享。不但上海人抢注“外滩”,广州也有把珠江沿岸老洋场称为“广州外滩”,宁波近年来则改造了相当于北外滩地段的“老外滩”。汉口江堤改造,开始用“外滩”,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说不要事事都跟上海,要有自信,才改作了“江滩”。“外滩”,在19 世纪是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的前沿地带,在21 世纪初则成为一个“再全球化”的符号,形如一条古老大陆的岸线,一字般地敞开胸怀,面向大江、大海、大洋,与世界其他文明相连接。
“北外滩”地区,历史上是上海美租界沿江地带的一部分。虹口地区自1848 年划给美国侨民居住,后来成为美租界,到1899 年合并到公共租界。美租界占据狭长的沿江岸线,面积广大,商业繁荣虽不及“外滩”英租界,但“北外滩”地区的港口、居住、产业、商业、娱乐业曾经远远地领先于“南外滩”的法租界,是上海早发达的区域。美租界有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生活路线,沿着吴淞路、乍浦路、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一路往北,发展商业,北苏州路、天潼路、武昌路、塘沽路、昆山路、海宁路、武进路都是它们的横马路,逐步向江湾镇方向逼近。另一条是生产路线,沿着滨江地带向东开拓。早期的码头、仓库、货栈、工厂等产业都在这里发展。这里的马路都和黄浦江平行,早期开发的有扬子江路、黄浦路、大名路(接东大名路)、长治路(接东长治路)、汉阳路(接东汉阳路)、余杭路(接东余杭路),后来往提篮桥、杨树浦方向延伸,杨树浦路、平凉路、长阳路依次就成为这一区域内的主要马路。虹口、提篮桥、杨树浦如毛细血管状分布的马路,
每条都有150 年以上的历史。千万不要小看“北外滩”这一块区域的文化价值,要知道虹口是与黄浦一起从江岸开始发展的,“以港兴市”,它的市面兴起比静安寺、卢家湾、愚园路、虹桥路地区都要早得多。我一直认为,讲近代上海文化,东区比西区更早,也更重要。西区的徐家汇1847 年就建设了,但它是教区型社区,是华界里的特例,风貌习俗和市区迥异,应单独处理。虹口则不同,这里自同治年间(1862—1874 )以后不断发生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堆积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别的不说,我们要讲中国近代史上的“杨树浦工业奇迹”“商务印书馆事业”“全面抗战”“大上海计划”“左联文艺”等事件,讲文惠廉、林乐知、李鸿章、宋氏家族、颜惠庆兄弟、胡适之、周树人等人物,都要从虹口、“北外滩”开始。现在还活着的电影、话剧,已经快要成为“非遗”的越剧、沪剧、锡剧、淮剧、滑稽戏,都诞生在这一块市民生活土壤。如果说“海派文化”是上海的市民文化,那么虹口(北外滩)地区才是真正的发源地。
因为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课的关系,我常常带大家看上海的教堂。和一般旅游一样,“下车看庙”,宗教场所总是能记录当地历史、富艺术感染力的地方。2018 年12 月,给一群书友策划了一个上海东区教堂建筑艺术之旅,从四川路北的鸿德堂开始,走过昆山路的景灵堂、外滩源的新天安堂、江西路的圣三一堂,四川南路的圣若瑟堂。这条线路非常不错,其中的鸿德堂、景灵堂位于北外滩地区。鸿德堂的建筑风格是中华庙宇风格,背后有商务印书馆的辉煌历史;景灵堂原名“景林堂”,是纪念著名教士,也是清朝“洋务运动”推手林乐知(Young J. Allen,1836—1907 )的场合。教堂周围建筑原属“中西书院”,是上海和中国早的新式教育机构之一,后来并给了东吴大学,开办法学院,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更有意思的是,林乐知是宋氏三兄弟、三姐妹父亲宋耀如的长上,当初看不大上这位只懂英语、不会说国语的华籍牧师。宋耀如不得已下海做生意,多年后遂有了孙宋结合、蒋宋联姻的故事;逸闻被记在《金陵春梦》这样的小说里,但这些邻里事件就活生生地发生在景林堂,居民耳熟能详。
往东去到“北外滩”的沿江地带,我建议依次看看俄罗斯领事馆(1916 年,黄浦路20 号),仿文艺复兴式建筑,是俄罗斯在海外豪华的使领馆建筑,不亚于圣彼得堡的宫殿。对面的今上海证券博物馆大楼,曾为浦江饭店、上海证券交易所,原址是1846 年开业的礼查饭店(Richard’s Hotel,1860 年改名Astor House)。这幢仿文艺复兴式建筑落成于1910 年,其罗马剧院式大厅可以容纳500 人的盛宴和舞会,是远东精美的宾馆。美国总统格兰特、哲学家罗素、科学家爱因斯坦、影星卓别林住过的房间,现在还都挂有标牌。黄浦路不长,是上海早的领馆区,俄罗斯之外,日本领事馆(106 号,今黄浦饭店)、美国领事馆(60 号,今毁,原址建为海鸥饭店)、德国领事馆(80 号,今毁,原址建为海鸥饭店),以及奥匈帝国、丹麦、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挪威等共10 座重要国家的领事馆,这一区域高端客源是礼查饭店的支撑。
再往东去,因为拆去的建筑太多,文脉中断,已经不能成片地加以叙述了。不过,还有几幢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很有意义,值得参观。位于东长治路505 号的原雷士德工学院(1927 年),共有主体大楼等四个建筑群,占地1 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900 平方米,1934 年落成。雷士德(Henry Lester,1840—1926 )是英格兰人,是位列沙逊、哈同、嘉道理之后的大房地产商人,还是著名建筑和规划师,工部局、公董局董事。他没有子女,死后安葬在上海的英国人公墓(英国坟山,今静安公园)。他所有的财产都立为“雷士德基金会”,生前、身后建造了无数慈善项目,等于是为上海市民义务劳动了一辈子。位于“北外滩”的雷士德工学院,加上北京西路上的雷士德医学院,是英、美学术背景,办学实力一举超过德国背景的同济医工学院。1937 年日军侵占提篮桥地区后,被用作宪兵司令部,雷士德工学院遭到破坏,这所臻于一流水平的大学便一蹶不振,就此消失。1945 年,吴淞商船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在雷士德工学院大楼复校;1953 年,上海海员医院搬入。因为大楼一直在使用,维护状况算不错,现在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下来了。我认为,上海人都应该记得这段光荣而委屈的历史,将这幢大楼作为铭记“北外滩”100 年历史的博物馆,是非常合适的。
2010 年4 月15 日去提篮桥下海庙评审《下海庙志》,看到东余杭路三层楼的街面房子还在,那是父亲从小生活的街区,看样子也是肯定要拆除的。我出生在虹口,父母结婚前分别住在提篮桥和海宁路;长大则是在吴淞镇,那时候属于杨浦区。父亲工作单位在平凉路上的纺织科学研究院,亲戚、朋友都在虹口,小时候在周末、节假日就经常回到“北外滩”地区,对这里还比较熟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杨浦滨江”的保护性开发,杨树浦路外侧的老工业园区保留下来不少,发电厂、自来水厂、煤气厂,都是19 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式样的红砖建筑,当年的“杨树浦工业奇迹”一目了然,也很耐看。
“爱上北外滩•关于虹口的记忆”系列丛书由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任主编,由《虹口港》《乍浦路》《虹口源》三本图书组成。虹口港本为吴淞江下游(旧江)一处泄洪孔道,明代开濬黄浦江后,晚近的虹口港便为沟通吴淞江与黄浦江的支流。民国以后吴淞江下游主航道自太阳庙至沈家湾段淤积严重终被填为马路,虹口港只能与其沈家湾下游主干的沙泾港(亦名俞泾浦)沟通,沙泾西尚有一故吴淞江支流芦泾浦,二泾与虹口港交汇于沈家湾、今嘉兴路桥附近,组成了今天虹口区境内的地面水系,整个水系在地图上大致呈Y状。另虹口港中虹桥下历史上有一条东向的小河“新记浜”,此数河沿岸分布了众多重要的虹口文化地标,本书将一并讨论,谨以“虹口港”统摄全书。篇目内容沿河道自北向南排列。
“爱上北外滩•关于虹口的记忆”系列丛书由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任主编,由《虹口港》《乍浦路》《虹口源》三本图书组成。虹口港本为吴淞江下游(旧江)一处泄洪孔道,明代开濬黄浦江后,晚近的虹口港便为沟通吴淞江与黄浦江的支流。民国以后吴淞江下游主航道自太阳庙至沈家湾段淤积严重终被填为马路,虹口港只能与其沈家湾下游主干的沙泾港(亦名俞泾浦)沟通,沙泾西尚有一故吴淞江支流芦泾浦,二泾与虹口港交汇于沈家湾、今嘉兴路桥附近,组成了今天虹口区境内的地面水系,整个水系在地图上大致呈Y状。另虹口港中虹桥下历史上有一条东向的小河“新记浜”,此数河沿岸分布了众多重要的虹口文化地标,本书将一并讨论,谨以“虹口港”统摄全书。篇目内容沿河道自北向南排列。
李天纲,1957年生于上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系主任,利徐学社主任,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朱维铮教授,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基督教史,获博士学位。著有专著:《跨文化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增订徐光启年谱》、《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文化上海》、《人文上海》、《大清帝国城市印象》等。
王启元,浙江鄞县人,寄籍虹口,复旦大学古籍所博士、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虹口区档案馆副馆长(挂职)。主要研究领域:明清文学史、宗教史、上海地方史等。曾出版《保釐云间:上海历史上的神祇、信仰与空间》(合著)一书。
序北外滩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征
李天纲1
“因水而兴”:近代上海虹口地区城市化
张晓虹罗婧1
从沪渎到虹口港:虹口境内历史时期主要水道的变迁
傅林祥23
虹口港水系上的桥与景
金一超36
陈望道•虹口•大江书铺
刘晓旭48
“天通庵”是个什么地方
王启元55
顿宫宽与福民医院
陈祖恩70
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百年
陆明80
档案里的大历史与普通人:一位白衣天使的成长
王启元86
虹镇老街
陆其国99
精武风云已成烟?
王启元108
广肇公学与粤东中学
陈祖恩122
Hongkew river
工部局宰牲场
陈祖恩133
近代上海的鲁班庙
陈云霞138
弄堂深处是吾家
吴福辉153
春阳里旧档解读
王芳164
上海电气公司经营始末
杨琰171
揭秘宋氏老宅百年风云
黄亚平184
朱家木桥“宋家圈”:追寻北外滩的人文线索
王启元203
虹口越剧团史话
黎犁216
澄衷蒙学堂:远逝的辉煌
胡志金224
1954 年虹口五金技工支援156 工程
陈熙251
“爱上北外滩•关于虹口的记忆”系列丛书由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任主编,由《虹口港》《乍浦路》《虹口源》三本图书组成。虹口港本为吴淞江下游(旧江)一处泄洪孔道,明代开濬黄浦江后,晚近的虹口港便为沟通吴淞江与黄浦江的支流。民国以后吴淞江下游主航道自太阳庙至沈家湾段淤积严重终被填为马路,虹口港只能与其沈家湾下游主干的沙泾港(亦名俞泾浦)沟通,沙泾西尚有一故吴淞江支流芦泾浦,二泾与虹口港交汇于沈家湾、今嘉兴路桥附近,组成了今天虹口区境内的地面水系,整个水系在地图上大致呈Y状。另虹口港中虹桥下历史上有一条东向的小河“新记浜”,此数河沿岸分布了众多重要的虹口文化地标,本书将一并讨论,谨以“虹口港”统摄全书。篇目内容沿河道自北向南排列。
李天纲,1957年生于上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系主任,利徐学社主任,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师从朱维铮教授,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基督教史,获博士学位。著有专著:《跨文化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增订徐光启年谱》、《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文化上海》、《人文上海》、《大清帝国城市印象》等。
王启元,浙江鄞县人,寄籍虹口,复旦大学古籍所博士、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虹口区档案馆副馆长(挂职)。主要研究领域:明清文学史、宗教史、上海地方史等。曾出版《保釐云间:上海历史上的神祇、信仰与空间》(合著)一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