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台湾著名美女作家张曼娟长期以来不断思索人生价值与感情问题,努力从古典诗词中发掘人生的启示,并结合古人的境遇,审视今人的生活态度。本书的二十四篇文章,即是作者或亲身或听闻的二十四种经历,包罗了人生进程的各种际遇与心境,作者将它们与古人的境遇相联系,用现今的观念来诠释古典诗词,让读者有一段探索古典文学领域的全新体验。
作者简介
张曼娟,东吴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具文学作家与大学教授身份。二十余年创作约四十种,出版发行扩及中国大陆、港澳、星马地区。近年投入“文普书”写作,致力推广少儿经典阅读,2005年成立“张曼娟小学堂”对语文教育推广颇有贡献。教学、创作之余,从事电视、广播等媒体工作。
出版了《缘起不灭》《海水正蓝》《爱情,诗流域》《人间好时节》《此物相思》等作品,每次作品一经推出,皆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反响与讨论。
目录
立春
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也。
不能预知的人生,是幸福的
雨水
时东风解冻,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
历经磨难,而能不改初衷
惊蛰
雷鸣动,惊蛰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
善待陌生人,便是善待自己
春分
日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
选择怎样的环境,便决定了怎样的心境
清明
时万物洁显而清明,时当气清景明。
不必与人争竞,自己才是对手
谷雨
言雨生百谷也,时必雨下降,百谷滋长之义。
不可轻视年轻人,他们主宰了明日世界
立夏
万物至皆已长大,故名立夏。
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轻易受人影响
小满
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
发现自己的独特,肯定存在的价值
芒种
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
由浪漫入平淡,是美好的承担
夏至
万物于此,皆假大而极至,时夏将至。
自食其力,是人类的尊严
小暑
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小暑。
看似寻常的人,也能有震动人心的力量
大暑
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
知足常乐,便是富豪
立秋
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禾,谷熟也。
人生需求愈少,负担愈轻
处暑
暑将退,戊而潜处。
庸俗,是沉沦的开始
白露
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专精,才能禁得起挑战
秋分
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
保持心灵的澄澈,便不会失去本性
寒露
斯时露寒而冷,且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自我实现固然可喜,能够成就他人更为可贵
霜降
气肃,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故名霜降也。
年岁与阅历,使我们的生命更精致
立冬
冬者终也,立冬之时万物终成,故名立冬。
若有才华,就不怕没有机会
小雪
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也。
停下奔忙脚步的那一刻,才是人生的开始
大雪
斯时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形于小雪,故名大雪。
孤独,一种永恒的存在
冬至
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短,夜长也。
交出软弱病苦的自己,才是大自在
小寒
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名小寒。
不能贯彻始终,便将前功尽弃
大寒
时大寒栗烈已极,故名大寒。
经历过痛苦的人,应该拥有幸福
内容摘要
“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台湾著名美女作家张曼娟长期以来不断思索人生价值与感情问题,努力从古典诗词中发掘人生的启示,并结合古人的境遇,审视今人的生活态度。本书的二十四篇文章,即是作者或亲身或听闻的二十四种经历,包罗了人生进程的各种际遇与心境,作者将它们与古人的境遇相联系,用现今的观念来诠释古典诗词,让读者有一段探索古典文学领域的全新体验。
主编推荐
张曼娟,东吴大学中国文学博士,具文学作家与大学教授身份。二十余年创作约四十种,出版发行扩及中国大陆、港澳、星马地区。近年投入“文普书”写作,致力推广少儿经典阅读,2005年成立“张曼娟小学堂”对语文教育推广颇有贡献。教学、创作之余,从事电视、广播等媒体工作。
出版了《缘起不灭》《海水正蓝》《爱情,诗流域》《人间好时节》《此物相思》等作品,每次作品一经推出,皆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反响与讨论。
精彩内容
立春
时春气始至,
四时之卒始,
故名立春也。
不能预知的人生,是幸福的
古来虽有死,
好在不先知。
与朋友约了在101吃午饭,还没到十二点,购物中心刚刚开门,有着一种方才苏醒的气味,逛街的人寥若晨星。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着许多工作上的事、生活上的遭遇、周遭的朋友碰到的那些荒谬或不可思议。
我们惊奇着、喜悦着,也不胜嘘唏。吃完饭,已经一点多了,大家各自散去,有的人要回公司上班,有的人要去开会,目标都很明确。
我们穿过中庭的咖啡广场,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哪里来的这么多人潮,把广场的每一张桌子都占满了。大家喝着咖啡,吃着蛋糕或是三明治,穿着都很合宜,举止也很优雅,谈话的表情也很专注。
晴朗的阳光从天窗投射进来,每个人都笼罩在明亮之中,仿佛也染上一层幸福的光晕。当我们越过这些人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忽然说:“他们都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怎样的吗?他们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吗?”
我有点被震动了。他们应该是不会知道的,就像我们也是不知道的。这个中午,只是个寻常的中午,微微窒闷的低气压,连到底会不会下雨,都没有人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永远比知道的多得多。
在“9?21”大地震来临之前,这岛屿上的人们可能因为太炎热的暑气,难以入眠而抱怨;当“9?11”的飞机撞上双子星的时候,建筑物中的秘书小姐可能正为买错了咖啡而懊恼呢;当南亚大海啸席卷而至,远从欧洲来的一对恋人正在沙滩上亲吻。谁会知道呢?谁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事?
没有什么比生与死更重大的事了吧,然而,在那个时刻来临之前,我们竟是如此蒙昧无知。不管是多么有权势的人,多么有智慧的人,多么富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在咖啡广场中,那个看起来生活乏味的孤寂怨妇,可能是下个礼拜的大乐透得主;那个拉松了领带的上班族,结婚七年都没孩子,可能两个小时之后,老婆就会打电话告诉他,他将要做爸爸了,谁能预知呢?
就是因为此时此刻,没有人能预知,所有的命运安排,那些忧疑或狂喜,那些获得与失去,于是,此时此刻,我们才能好好地坐在这里,安静平和地,吃一顿午餐,或是喝一杯咖啡。
清代诗人袁枚是个非常懂得享受生命的才子,他在七十岁高龄还亲手种下一棵小树苗,兴味盎然地等待着小树长成大树。这样的举动当然引来旁人的讪笑,但他却有自己的乐观态度,“古来虽有死,好在不先知。”
人的生命都有终结的时候,那些劫难或不幸始终等待着,潜伏着,好在我们都不具有预知的能力。因此,我们才可以安心地吃饭、睡觉、恋爱、工作,日复一日地微笑着或感伤着,迎向每一个黎明。
不仅是不能预知死亡,我们甚至不能预知即将发生的那些幸运或不幸的事。有些人因此而焦虑,到处求神问卜,算姓名笔划,算生辰八字、紫微斗数、星座血型,每到一年的开始,便会有人到处算流年,想知道这一年会发生什么事。
而我总是意态阑珊的,如果确实有好事,算不算都会发生,不预知才能有惊喜;如果是不幸的事,挂在心上终日惴惴不安,怀忧丧志,又有什么好处呢?我发现,不能预知,正是上天赐予我们的防护网。
在我开完一个会议之后,坐进车子里,倾盆大雨哗啦啦落下来。过街的人有的撑起伞,有的没有伞可撑。是的,就是这个不可预知的人生,让我感到幸福。
∣诗人好望角∣
栽树自嘲
清?袁枚
七十犹栽树,旁人莫笑痴。
古来虽有死,好在不先知。
已经到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龄,对于未来似乎应该不再计划,不再期待了。然而,不顾别人的议论与嘲笑,还是欣欣然地种下一棵树,并等待着它的成长。从古到今所有人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幸运的是,我们并无法预知死亡的到来,所以,活着的时候才能怡然自得。
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1716~1797),才华出众,少年时便考上秀才,在科举道途中还算顺遂,担任过县令。他率真幽默,不喜束缚,曾作过一副对联,就像是他的自画像:“不做公卿,非无福命皆缘懒;难成仙佛,吾爱文章又恋花。”
充满自信,而又坚持自我的袁枚,在三十三岁便辞官返家,卜居南京小仓山,修筑了美轮美奂的随园,在其中饮酒交友作诗,度过了五十多年的享乐生活。他年老时收了几个年轻的女学生,很受卫道人士抨击,却全然不以为意,反觉得是人生的一桩盛事。
他也是个酷爱美食的人,曾著有《随园食谱》,收罗了十四到十八世纪三百二十六种菜肴饭点,很少有文学大家费心于食谱的撰写和保存,由此也可见出,袁枚确实热爱生活中一切的雅俗之事。
袁枚爱书,却曾有过“散书”的举动,正好展现了他特殊的价值观。他小时候因为家贫无力购书,只好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抄下来,中年之后,他的生活优裕,便能搜购许多喜爱的书籍,并建起一座“所好轩”藏书楼,享受坐拥书城的乐趣。
藏书人爱书如命,是不可能轻易割爱的,袁枚却在中年以后将一些珍贵的善本书捐献朝廷,并将大部分的藏书致赠亲朋好友。他的想法是,与其去世之后子孙不知珍惜,糟蹋了这些典籍,还不如在他可以做主的时候,为这些心爱的书找到好主人。
七十之后种树,与七十之前散书,其实是一体两面的事,积极乐观面对生活,而又能洒脱不拘滞,便是袁枚为我们带来的人生启示。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