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4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0.35
8.0折
¥
75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王宝山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754905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5元
货号29627379
上书时间2024-12-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本书保持了前三版的特色,系统性好、逻辑性强,反映植物生理学进展、注重与中学生物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植物生理学主要领域的新发现、新成就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关注我国科学家所做的重要贡献、学科前沿问题和国际热点,注重社会、生活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对部分章节进行了调整。《BR》全书除绪论外共分11章,包括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的矿质营养、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以及植物的逆境生理。第四版教材将原第12章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生理相关内容整合到相关章节中,对思考题、专业名词和参考文献进行了修改补充。《BR》
目录
目录
绪论/1
0.1 植物生理学的概念和内容/1
0.2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
0.2.1 植物生理学的产生/1
0.2.2 植物生理学的发展/2
0.3 植物生理学的学习方法/3
0.3.1 学习 植物生理学的基础/3
0.3.2 要贯彻三个观点/3
0.4 植物生理学的展望与任务/4
思考题/4
第1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5
1.1 水分与植物的生命活动/5
1.1.1 植物的含水量/5
1.1.2 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6
1.1.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61.2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7
1.2.1 水势的概念及水的迁移过程/7
1.2.2 植物细胞的水势组成/10
1.2.3 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11
1.2.4 水分的跨膜运输与水孔蛋白/12
1.2.5 细胞间水分的移动/14
1.3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5
1.3.1 土壤中的水分和土壤水势/15
1.3.2 植物根系吸水的部位/16
1.3.3 根系吸水的途径/16
1.3.4 根系吸水的动力/17
1.3.5 影响根系吸水的外部因素/18
1.4 植物体内水分向地上部的运输/19
1.4.1 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及速度/19
1.4.2 水分运输的动力/20
1.5 蒸腾作用/20
1.5.1 蒸腾作用的意义/20
1.5.2 蒸腾作用进行的部位与方式/21
1.5.3 气孔蒸腾/21
1.5.4 蒸腾作用的指标及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26
1.6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28
1.6.1 作物的需水规律/28
1.6.2 合理灌溉的指标/29
1.6.3 节水灌溉与节水农业/29
1.6.4 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30
思考题/30
第2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32
2.1 植物必需的矿质兀素/33
2.1.1 植物体内的元素/33
2.1.2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生理作用/34
2.2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8
2.2.1 被动吸收38
2.2.2 主动吸收/40
2.2.3 胞饮作用/42
2.3 植物对矿质的43
2.3.1 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43
2.3.2 环境因子对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46
2.3.3 植物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47
2.4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47
2.4.1 矿质元素在 植物体内的运输/48
2.4.2 矿质元素在 植物体内的分配/49
2.5 植物对无机养料的同化/49
2.5.1 植物对无机养料的同化49
2.5.2 硫酸盐的同化56
2.5.3 磷酸盐的同化56
2.6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和意义/56
2.6.1 作物的需肥规律/56
2.6.2 合理施肥的指标/57
2.6.3 合理施肥与现代农业/58题58
第3章 光合作用/59
3.1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59
3.2 叶绿体及光合作用色素/60
3.2.1 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成分/60
3.2.2 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及理化性质/61
3.2.3 叶绿素的形成及其条件/65
3.3 光合作用的机制/67
3.3.1 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67
3.3.2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69
3.3.3 碳素同化/77
3.3.4 光合作用的产物/86
3.4 光呼吸/87
3.4.1 光呼吸的现象与定义/87
3.4.2 光呼吸的生物化学过程/87
3.4.3 光呼吸的生理功能/89
3.4.4 C3植物、C4植物以及CAM植物的光合特点/89
3.5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91
3.5.1 光合作用的指标/91
3.5.2 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91
3.5.3 内部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95
3.6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95
3.6.1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96
3.6.2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97
3.7 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及调控/98
3.7.1 光合产物运输的途径、方向、速度和形式/98
3.7.2 光合产物运输的机制/99
3.7.3 光合产物装载和卸载的机制/99
3.7.4 外界条件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102
3.7.5 光合产物的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102
3.7.6 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103
思考题/103
第4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105
4.1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指标/105
4.1.1 呼吸作用的概念/105
4.1.2 呼吸作用的指标/106
4.2 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样性和意义/106
4.2.1 呼吸途径的多样性/107
4.2.2 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的多样性/112
4.2.3 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115
4.2.4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116
4.3 呼吸作用的调节、控制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119
4.3.1 糖酵解的调控/119
4.3.2 TCA循环的调控/120
4.3.3 PPP的调控/120
4.3.4 能荷调节/120
4.3.5 pH的调节/120
4.3.6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121
4.4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21
4.4.1 内部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121
4.4.2 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122
4.5 呼吸作用和农业生产/123
4.5.1 呼吸作用与作物的栽培/123
4.5.2 呼吸作用和农产品的贮藏/123思考题/124
第5章 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125
5.1 信号的概念及类型/126
5.1.1 信号/126
5.1.2 信号的类型/126
5.2 信号的跨膜转换/127
5.2.1 受体/127
5.2.2 G蛋白与跨膜信号转导/129
5.2.3 受体激酶与跨膜信号转导/130
5.3 胞内信号和第二信使系统/132
5.3.1 环核苷酸信使系统/132
5.3.2 钙信使系统/132
5.3.3 磷脂酰肌醇信使系统/134
5.4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135
5.4.1 蛋白激酶/136
5.4.2 蛋白磷酸酶/137
思考题/137
第6章 植物生长物质/138
6.1 生长素类/139
6.1.1 生长素类的发现/139
6.1.2 生长素的种类及其化学结构/140
6.1.3 生长素的分布、存在形式和运输/141
6.1.4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143
6.1.5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45
6.1.6 生长素的作用机制/146
6.2 赤霉素类/149
6.2.1 赤霉素的发现和化学结构/149、
6.2.2 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150
6.2.3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150
6.2.4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152
6.2.5 赤霉素的作用机制/153
6.3 细胞分裂素类/154
6.3.1 细胞分裂素的发现/154
6.3.2 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及其化学结构/155
6.3.3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运输和代谢/156
6.3.4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158
6.3.5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制/159
6.4 乙烯/160
6.4.1 乙烯的发现与分布/160
6.4.2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161
6.4.3 乙烯的代谢与运输/163
6.4.4 乙烯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164
6.4.5 乙烯的作用机制/165
6.5 脱落酸/165
6.5.1 脱落酸的化学结构、分布与运输/166
6.5.2 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166
6.5.3 脱落酸的生理作用/168
6.5.4 脱落酸的作用机制/169
6.6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171
6.6.1 不同激素间的比值对生理效应的影响/171
6.6.2 不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生理效应的影响/171
6.6.3 不同激素间代谢的相互关系对生理效应的
影响/172
6.6.4 不同激素间的连锁性作用对生长发育的调控/172
6.7 其他天然的 植物生长物质/172
6.7.1 油菜素甾醇类/172
6.7.2 多胺类/175
6.7.3 茉莉酸类/177
6.7.4 水杨酸类/180
6.7.5 独角金内酯/182
6.7.6 其他内源生长物质/182
6.8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183
6.8.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应用/183
6.8.2 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的原理及技术/185
思考题/186
第7章 植物的光形态建成/188
7.1 光受体/188
7.1.1 光敏色素/188
7.1.2 蓝光受体/194
7.1.3 紫外光B受体/195
7.2 光形态建成/195
7.2.1 光与种子萌发/195
7.2.2 光与营养生长/196
7.2.3 光与花色素苷和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合成/197
7.2.4 光与叶绿体的向光性反应/197
7.2.5 光与细胞器的形成/197
7.2.6 光与气孔开启/197
7.2.7 光周期反应/197
思考题/198
第8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199
8.1 细胞的分裂、伸展和分化生理/199
8.1.1 细胞周期及调控/199
8.1.2 细胞伸展生理/201
8.1.3 细胞分化生理/202
8.2 植物组织培养/203
8.2.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类型/203
8.2.2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204
8.2.3 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204
8.2.4 组织培养的应用/206
8.3 种子的萌发/207
8.3.1 种子萌发的概念/207
8.3.2 种子的寿命和活力/208
8.3.3 萌发的209
8.3.4 种子萌发时的生理生化变化/210
8.3.5 种子预处理与种子萌发的调节/213
8.4 植物的生长/213
8.4.1 很好分生组织的结构及发育调控/213
8.4.2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214
8.4.3 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216
8.5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218
8.5.1 地下部与地上部的相关性/218
8.5.2 主茎与侧枝的相关性/219
8.5.3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221
8.5.4 植物的极性与再生/221
8.5.5 植物生长的相互竟争和相生相克/222
8.6 植物的运动/223
8.6.1 向性运动/223
8.6.2 感性运动/227
8.6.3 昼夜节律——生物钟/228
思考题/230
第9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231
9.1 幼年期与花熟状态/231
9.2 春化作用/232
9.2.1 春化作用的发现/232
9.2.2 春化作用的条件/233
9.2.3 春化作用的时期和部位/234
9.2.4 春化作用刺激的传导/234
9.2.5 春化作用的生理生化变化/234
9.2.6 春化作用的机制/236
9.3 光周期/236
9.3.1 光周期现象的发现/236
9.3.2 光周期的反应类型/237
9.3.3 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传导/239
9.3.4 光周期诱导/240
9.3.5 光对暗期的中断效应/240
9.3.6 光敏色素与开花诱导/241
9.4 成花诱导的信号转导途径/242
9.5 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43
9.5.1 春化处理/243
9.5.2 指导引种/244
9.5.3 控制花期/244
9.5.4 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244
9.6 花器官形成及性别分化生理/245
9.6.1 花器官形成的形态和生理变化/245
9.6.2 花器官发育的基因控制和ABCDE模型/246
9.6.3 影响花器官形成的外界条件/247
9.6.4 植物性别分化/248
9.7 授粉和受精生理/249
9.7.1 花粉的生理生化特点/249
9.7.2 柱头的生理特点/251
9.7.3 花粉和柱头的相互识别/251
9.7.4 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252
9.7.5 受精前后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253思考题/255
第10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25610.1 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生理/256
10.1.1 种子的发育过程/256
10.1.2 种子发育过程中主要有机物质的变化/257
10.1.3 种子成熟过程中的其他生理生化变化/258
10.1.4 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259
10.1.5 影响种子成熟和化学组成的外界因素/261
10.2 果实的发育和成熟生理/262
10.2.1 果实生长的特点/262
10.2.2 果实发育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263
10.2.3 果实成熟的分子调控机制/265
10.3 植物的休眠生理/266
10.3.1 种子的休眠原因/266
10.3.2 休眠的人工调节/268
10.4 植物的衰老生理/269
10.4.1 植物衰老的类型与生物学意义/269
10.4.2 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270
10.4.3 影响衰老的外界因素/272
10.4.4 植物衰老的机制/272
10.5 器官脱落生理/277
10.5.1 器官脱落的类型及生物学意义/277
10.5.2 器官脱落的机制/277
10.5.3 影响器官脱落的外界因素/280
10.5.4 器官脱落的人工调控/281
思考题/281
第11章 植物的逆境生理/282
11.1 植物逆境生理概述/282
11.1.1 逆境与 植物的抗性/282
11.1.2 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与代谢变化/283
11.1.3 植物对逆境的生理适应/284
11.2 植物对温度胁迫的应答与适应/290
11.2.1 冷害与 植物抗冷性/290
11.2.2 冻害与 植物抗冻性/292
11.2.3 热害与 植物抗热性/294
11.3 植物对的应与应$297
11.3.1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应答与适应/297
11.3.2 植物对涝害的应答与适应/299
11.4 植物对盐胁迫的应答与适应/301
11.4.1 盐害/301
11.4.2 植物对盐胁迫的信号转导与适应/301
11.4.3 植物的抗盐性/302
11.4.4 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304
11.5 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应答与适应/305
11.5.1 大气污染及其对植物的伤害及抗性/305
11.5.2 水体污染及其对植物的伤害及抗性/306
11.5.土壤污染/307
11.5.4 提高植物抗污染能力的措施/307
11.5.5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307
11.6 植物对生物胁迫的应答与适应/308
11.6.1 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应答与抗病性/309
11.6.2 植物对害虫的应答与抗虫性/311
思考题/312
参考文献/313
索引/318
内容摘要
本书保持了前三版的特色,系统性好、逻辑性强,反映植物生理学进展、注重与中学生物教材相关知识点的衔接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植物生理学主要领域的新发现、新成就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关注我国科学家所做的重要贡献、学科前沿问题和国际热点,注重社会、生活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对部分章节进行了调整。《BR》全书除绪论外共分11章,包括植物的水分代谢、植物的矿质营养、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细胞的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以及植物的逆境生理。第四版教材将原第12章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生理相关内容整合到相关章节中,对思考题、专业名词和参考文献进行了修改补充。《BR》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