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6.58 5.2折 ¥ 32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吴丹 编著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14832587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28554011
上书时间2024-12-17
吴丹编*的《艺术大师(美绘版)》收录了戏剧演员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常香玉,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艺术教育家李叔同,电影剧作家夏衍,演员赵丹,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共14位*名演员、画家、音乐家的传记故事。
梅兰芳
“朽木”成材/创新求变,自成一派/名扬海外的梅博士/不为侵
略者演戏
程砚秋
不怕吃苦的小菊侬/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时刻保持自省的心态/
《锁麟囊》是打不倒的经典
马连良
聪慧伶俐的小童伶/二次投师学艺/洒鞋与薄底儿鞋/与山西梆
子互相学习
常香玉
苦出来的豫剧大师/“活菩萨”/捐了一架飞机/戏比天大
齐白石
穷孩子学画/小木匠的志向/抠门儿不抠门儿/耄耋之年迎解放
徐悲鸿
闯荡上海滩/求学巴黎/元帅与马/三顾齐宅
张大千
爱画的少年/绝不给日本人做事/到敦煌莫高窟取“经”
李叔同
青年才子/太认真了/师与生/长亭外,古道边
冼星海
从小爱上了音乐/赴法勤工俭学/为民族音乐献身/为抗战而歌/
《黄河大合唱》的诞生
聂耳
成长在歌舞之乡/歌剧社的拼命三郎/“四只耳朵”/为劳动人民写
歌/后一首歌
曹禺
爱看戏的书呆子/《雷雨》的诞生/写在抗战中的《蜕变》/珍藏的一
封信
夏衍
小名是“和尚”/左翼电影的开拓者/《包身工》的故事/为什么不
写写江姐
赵丹
在父亲的影戏院里/戏剧来源于生活/虎口余生/未实现的愿望
侯宝林
皇城根儿底下挨饿/与相声结缘/说相声得先读书/使人笑,就是
我的工作
吴丹编*的《艺术大师(美绘版)》收录了戏剧演员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常香玉,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艺术教育家李叔同,电影剧作家夏衍,演员赵丹,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共14位*名演员、画家、音乐家的传记故事。
创新求变,自成一派 京剧里有一出戏叫《汾河湾》,演的是唐朝大将薛仁贵衣锦还乡后和结发妻子柳迎春见面的故事。戏里有薛仁贵的大段唱词,而柳迎春则木偶一样坐着,一言不发。梅兰芳在演这场戏的时候,当然是演柳迎春,他按照前辈们教的演法,分毫不差地演了下来,自己觉得很成功。
可是过了些日子,他收到一封信,写信人说柳迎春这个角色演得不好:薛仁贵演得声情并茂,喝彩声连连,可柳迎春就那么木呆呆坐着,一点不出彩。写信人表示,这戏得改一改,得根据剧情给柳迎春加上表情、身段。
梅兰芳看了信,认为信里说得非常对。下一次演《汾河湾》的时候,梅兰芳就按照写信人指点的办法来演,这一改动果然引来了潮水般的叫好声。
这个给梅兰芳指出了一条新路的写信人叫齐如山。齐如山不仅对京剧有研究,还研究过昆弋、高腔、梆子等地方剧种,对西方传来的话剧也很精通。梅兰芳结识了齐先生以后,把他视为良师益友,请他指点自己,对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进行革新,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
1913年,梅兰芳去上海演出,很受欢迎。在上海,他的收获是认识了一个人——话剧艺术家欧阳予倩。欧阳予倩曾经在日本留学,接触了西式话剧,回国后,他和朋友在上海办起了一个春柳剧场,推广西式话剧。他不仅热爱话剧,也喜欢传统戏剧。这次和梅兰芳结识,两个人相见恨晚,一起讨论起传统戏曲的改良问题,互相启发,都有很大的收获。
不久后,欧阳予倩开始涉足京剧,不但改编传统剧目,还自己创作了十几出新戏,《桃花扇》《孔雀东南飞》等剧目都很有影响力。而梅兰芳,也向话剧学习,排演不少穿时装的新戏,如《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
时装戏《一缕麻》,演的是一个“指腹为婚”的悲剧故事: 林知府的女儿曾被指腹为婚,许配给了钱道台的儿子,可钱道台的儿子是个傻子。到了成婚的年纪,林小姐禁不住父亲的哀求,心不甘情不愿地嫁给了钱道台的傻儿子。婚后,新娘得了严重的传染病,家里人都不敢接近她,只有傻丈夫照顾她。过些日子,她的病好了,醒来后发现自己头上有一缕麻绳——原来傻丈夫被传染上,病死了。新娘悲痛之下,也自尽身亡。
这出戏很有时代感,感动了许多人。有位观众看了戏以后,认识到“指腹为婚”的不人道,回家后就把自己女儿的“娃娃亲”取消了,一场“一缕麻”式的悲剧得以避免。后来,这位父亲还当面向梅兰芳致谢。
经过这件事,梅兰芳排演时装新戏的劲头更足了,《孽海波澜》《邓霞姑》《童女斩蛇》等戏很快诞生了。这种时装新戏给京剧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是有重要意义的。
名扬海外的梅博士 后人在提到梅兰芳的时候,往往称他“梅博士” 。梅兰芳这个博士头衔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1930 年他率团赴美国演出说起。
赴美之前,梅兰芳曾经去文化背景与中国近似的日本演出,取得了成功,让京剧艺术走出了国门。但是在文化背景大相径庭的欧美,京剧还能不能受到欢迎呢?这是一个很大的悬念。梅兰芳的老朋友齐如山对出访欧美十分热心。他找到燕京大学的校长、美国人司徒雷登,请他帮忙联络美国文化界人士,又找到曾留学美国、兼通京剧和话剧的张彭春教授,请他做总导演、总顾问,前后准备了好几年。为了这次出国演出,梅兰芳花尽了自己的积蓄,还欠了许多债。
1929年年末,就在梅兰芳一行出发前夕,传来了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消息。这下可把梅兰芳和齐如山难坏了: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还有人看戏吗?已经花了那么多钱筹备,不会血本无归吧? 梅兰芳很快做出了决定:按原计划出发,哪怕是破产,也要赴美演出。
1930年年初一行人登上开往美国的“加拿大皇后 ”号轮船,远航美国。
2月16日,梅兰芳在纽约百老汇剧场登台亮相。
剧场内外、台上台下,到处是浓重的中国味儿:剧场门前挂上了宫灯。剧场服务员上了中式服装,剧场改造成了京剧戏台,戏台边的柱子上还挂上了用汉字写成的对联。演出的剧目是精心挑选的,特别注重动作和表情,让不懂中文的人也能看得懂。
结果,演出大获成功,在纽约演完后,又到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夏威夷等地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欢迎,需要加演很多场次才能满足热情的观众。美国文化界人士对京剧和梅兰芳大加赞扬,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特地举行仪式,授予梅兰芳文学博士学位。从此以后,大家也就尊称他“梅博士”了。P4-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