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西变迁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西变迁志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9.4 6.5折 76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9113769

出版时间2022-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6元

货号29484239

上书时间2024-12-17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纪录小康工程”地方丛书之一。全书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立足八桂大地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告别贫困走向全面小康、从相对封闭的边陲地区到面向东盟开放前沿的变迁历程,从《广西日报》近年来刊发的各类综述性报道、通讯中精选有时代性、典型性的事件,分为“生产篇”“开放篇”“生活篇”“生态篇”“脱贫篇”等部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图文并茂地展现广西的沧桑巨变,多角度、多层次叙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广西人民生活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让独具特色的广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扑面而来。



作者简介

本书由广西日报社组织编写。《广西日报》是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广西日报社近年来编写的代表性著作有《影像中国70年·广西卷》 《“美丽南方”的广西表达》《西部记者看广西》等。



目录

  • 目录


一、生产篇:百业兴盛 


(一)产业经济壮大育强


(二)农林水高质量发展


(三)新业态拉动双引擎


二、开放篇:向海图强 


(一)开放合作走深走实


(二)大道通衢货畅其流


(三)“两湾”联动向海而兴


三、生活篇:丰衣足食 


(一)一个不少上好学


(二)健康广西人长寿


(三)干事创业有保障


(四)八桂共圆安居梦


(五)路网末梢变枢纽


四、生态篇:宜居乐养 .


(一)人与自然的生态故事


(二)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三)效益显现的绿色发展


五、脱贫篇:全面小康 


(一)殷殷嘱托暖八桂


(二)精准扶贫奔小康


(三)尽锐出战摘穷帽


(四)产业致富激活力


(五)接续奋斗创辉煌


六、团结篇:共同家园 


(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三)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四)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后 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纪录小康工程”地方丛书之一。全书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立足八桂大地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告别贫困走向全面小康、从相对封闭的边陲地区到面向东盟开放前沿的变迁历程,从《广西日报》近年来刊发的各类综述性报道、通讯中精选有时代性、典型性的事件,分为“生产篇”“开放篇”“生活篇”“生态篇”“脱贫篇”等部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图文并茂地展现广西的沧桑巨变,多角度、多层次叙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广西人民生活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让独具特色的广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扑面而来。



主编推荐

本书由广西日报社组织编写。《广西日报》是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广西日报社近年来编写的代表性著作有《影像中国70年·广西卷》 《“美丽南方”的广西表达》《西部记者看广西》等。



精彩内容

百岁老人和白鹭的美丽约定

2019年6月2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评选的“百名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中,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104岁护鹭老人黄枢余赫然在列。

说起老人与白鹭的情缘,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1982年春节过后的一天,黄枢余做完农活回家经过一片竹林时,发现了几只受伤的小白鹭,它们发出一声声呻吟,似乎在向他呼救。黄枢余心疼不已,弯下腰把这几只小白鹭抱回家,找来鱼虾喂养它们,给它们涂药治伤。在黄家老少的悉心呵护下,小白鹭养好了伤并健康长大,与黄家人和睦快乐相处。

就在黄枢余救养小白鹭后不久,一群白鹭飞降到黄家房屋后山那片林子,并筑巢安居下来。白鹭群从天而降,让黄枢余惊喜不已。他从小就喜欢白鹭,在他看来,白鹭是一种吉祥鸟,能带来吉祥和安宁。

从那时起,黄枢余一家人对白鹭百般呵护。每次打鱼回来,黄枢余都会挑些小鱼撒在树下,然后轻声呼唤:“阿白,阿白,鱼啊鱼啊……”起初,白鹭小心翼翼,不敢下地吃鱼,总要反复试探。后来它们相信了黄枢余,胆子慢慢大起来。每当黄枢余挑着鱼篓回家时,山上大大小小的白鹭便会欢呼雀跃,有的甚至降落在老人的肩上高声鸣叫。

“白鹭是通人性的,你爱它们,它们也爱你;你要是伤害它们,它们会‘记仇’,以后就不来了。它们很认生,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和我们混熟后,经常下来和鸡鸭抢食,有的小尾巴似的跟着我,不给食物,赶都赶不走。”黄枢余说。

每年3月白鹭来之前,黄枢余早早就带着家人上山清理杂物,处理干枝,尽量为“阿白”们营造舒适的环境,让它们在此安营扎寨、生儿育女。出于对这里环境的信任,到黄家“度假”的白鹭越来越多,多的一年有近万只。

一次,黄枢余的儿子带朋友到家里来玩。那人拿了几颗鹭鸟蛋清蒸做菜。黄枢余回来后脸色大变,喊道:“你们以后不许再动一个鹭鸟蛋,谁动,我就跟谁拼命!”那人当即羞愧难当地离开了黄枢余家。

黄枢余对白鹭的关爱,和对伤害白鹭的行为展现出来的“爆脾气”,深深影响着家人。

“白鹭多那几年,我们家房前屋后的竹枝被鹭窝压弯了腰,屋顶院坝鹭粪成堆,尽管每天冲洗,仍难掩刺鼻的腥臭味。渐渐地,我们也习惯了,因为‘阿白’就像我们家的孩子,它们都是我们大家庭的成员。”黄枢余的三儿子黄积林说。他们一家四代都把保护“阿白”当成一种责任、一份事业。

黄枢余老了,走路不太灵便了,他给家人立下规矩:三个儿子,每家一年,轮流照顾“阿白”。各家都是儿子主外,每天去海边撒网抓鱼;儿媳主内,把鱼切细喂“阿白”。而每年白鹭到来的季节,每日轮流巡山便成了这些晚辈必须做的工作。

黄枢余的孙媳妇小苏是个80后,白鹭是她和黄枢余大孙子的“媒人”。2011年,小苏来看白鹭,认识了黄枢余的大孙子,她感觉黄家人那么善待白鹭,小伙子一定也善良可靠,就下决心嫁过来,并主动担起保护白鹭的责任。现在,儿子一天天长大,小苏从小教育他要与白鹭为伴,要将爱鸟护鹭的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

尽管遭受一些偷鹭(鹭蛋)者的非议和报复,但黄枢余一家人从未因此断绝与白鹭的情缘。他们祖辈生活的这片家园,发展成了远近知名的“红沙渔鹭园”。当地政府部门在红沙村渔鹭园建立了“红领巾护鹭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基地”等宣传及活动阵地。黄枢余向少先队员授“红领巾护鹭队队旗”。在渔鹭园里,孩子们深深地爱上了白鹭,还从黄枢余那里学到了爱鹭护鹭知识。村民们发现受伤的小白鹭,也会送到黄家来救护。这些改变,让黄枢余很欣慰,他觉得保护白鹭后继有人了。

黄家屋后那座不知名的小山,也被人冠名“白鹭山”。

“去时不过九月九,来时不过三月三”,这是每年白鹭迁徙的规律。白鹭飞来,在沿海滩涂边、树林竹林中成群结队觅食、筑窝。人走近时,鸟儿们气定神闲,没有受惊或振翅逃飞。有白鹭栖息的地方,也成了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黄枢余守护白鹭,成就了一座山,也美好了一座城。国际著名鸟类专家将防城港市定义为“世界上白鹭离人近的地方”。2012年,防城港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个“中国白鹭之乡”称号。

 

15年不离不弃,守护白头叶猴的家园

“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蒙育宁很喜欢这句歌词,因为这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

作为广西岜盆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蒙育宁为看护世界上仅有的绝壁精灵——白头叶猴,坚守在深山老林15年。

广西岜盆自然保护区是白头叶猴后的栖息地。白头叶猴是广西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旗舰物种,目前仅分布在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龙州县和宁明县境内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每天清晨,蒙育宁带上装备和护林员们一起进山,披星戴月,累了就在树荫下休息,渴了就捧一口山泉喝。他走遍白头叶猴生活的山岭,熟悉山中的一草一木,也熟悉了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

2017年,组织考虑到蒙育宁已经从事户外工作十多年,想把他调回扶缓县林业局机关工作,但他婉拒了。让蒙育宁铁了心留下来的,是一只叫“茗茗”的小白头叶猴。

2015年,渠茗村一个农民捡到一只受伤的金黄色白头叶猴幼崽。接到报告后,蒙育宁立即驱车赶往事发地察看。他的车未停稳,一只老雄猴就冲着他跑过来,急躁地来回走动。

蒙育宁耐心观察后断定,老雄猴希望有人救小猴。打电话请示后,蒙育宁决定把这只刚出生的小猴带回家喂养。见小猴被蒙育宁抱走,老雄猴这才放心地离开。

“因为是渠茗村群众发现的,带回家后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茗茗’。没几天时间,它就开始黏人,一家人都很喜欢它。”蒙育宁说。为了让“茗茗”得到更好的照料,他把“茗茗”送到南宁动物园养护。不幸的是,15天后噩耗传来,“茗茗”夭折了。此后,他把微信头像换成了“茗茗”的照片。

蒙育宁说,从失去“茗茗”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下来,守护白头叶猴和它们的家园。

岜盆自然保护区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由2004年的42群319只上升到2019年的87群678只,是白头叶猴繁衍集中的区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