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2.81 7.1折 ¥ 32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海勒根那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82791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2元
货号29413499
上书时间2024-12-17
创作谈
巴桑,另一个自己
作者海勒根那
怎样使小说读起来不费劲,就像看电影一样,悬念迭起,引人入胜,这是个让码字的作家伤脑筋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像福克纳那样自说自话,不管你看不看得懂。可很多时候,我读小说就像听催眠曲,哪怕是鼎鼎有名的大师的作品,读不上三段就昏昏欲睡,尽管我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所以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就连写小说的读小说都会困觉,那让普通读者情何以堪?这样下去,我怕“读小说”这种本就不合时宜的消遣方式哪天真的因为越来越不好玩而被束之高阁。这般担心并非多余,所以我近两年的小说尽可能写得好读,起码故事开头做了这样的努力,预设一根线拽着读者读下去。《巴桑的大海》的开头就是这样——“我跑长途做运尸人那些年……”
这是小说为了吸引读者玩的花招。卡佛说,小说家好不要耍花招,但他同时也说“一个短篇里要有点危险感和紧张感,有助于避免沉闷”。对此我的理解是:危险感和紧张感不属于“花招”,这样我就安心了。巴桑的故事可以平铺直叙吗?或许可以,但故事跨越的时间有点长,一个人从小长大,从生到死,让大家从头看到尾,确实难为读者,确实乏味,虽然他的一生足够曲折离奇。
但写巴桑却是因为别的。有时候,一篇小说可能来源于一幅画面、一个场景、一段音乐、一句引人入胜的描写。即便鸿篇巨制的《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自称他的灵感也仅仅来自一个视觉形象——某个午后,一位老人带着一个小男孩去见识冰块,这是马尔克斯珍贵的童年记忆。在他小时候,吉卜赛人的马戏团把冰块当宝贝展览。有一天他对外祖父说他还没见过冰块,老人便带他去香蕉公司的营地,打开一箱冰冻鲷鱼让他把手按在上面,让他感受一块冰的温度,从而为马尔克斯的童年铭刻了深远的记忆。而余华创作《活着》时,据说是他听了一段美国民歌《老黑奴》……这里,我无意拿自己与大师相提并论,想说明的是写巴桑其实只源自我的一个心结,它与我的童年紧密相连,那就是失不复得的父爱母爱。几年前我为父母亲修缮墓地刻立墓碑,才确切地算出父亲和母亲其实是在我四岁和九岁时去世的,而我则是从九岁开始便流落于方圆百里的几个姐姐、哥哥和叔伯家,尝尽了人间的辛苦。我不知道“孤儿情结”在心理学中有没有相关论述,它对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哪些影响,总之它影响到了我,冥冥中呼之即来,却挥之不去。我为此写过小说《父亲鱼游而去》《母亲的青鸟》《我的叔叔以勒》等等。不过,在写巴桑之前的一段时间,我曾经一度以为自己遗忘了童年,因为很少在梦中与之相遇了,要知道我现在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小的儿子也比当年失去父亲时的我大上两岁。可就在我做梦都梦不到父亲的时候,父亲又向我发出呼唤,就像《河的第三条岸》里的父亲,在永不上岸的小船上,在故事的后,还要向主人公招手示意。
其实更多时候,作家们对自己的作品都缺乏归纳。当有一天评论家指出我多篇小说的共性时,我才有所察觉,他们说,我的小说里怎么那么多“出走”和“寻找”,我的困惑到底是什么。为此,我找来这些小说,找来《寻找巴根那》《骑手嘎达斯》《云青马》《温都根查干》等等,左瞧右看,发现评论家言之凿凿,但我却无从知晓自己内心的隐秘,是蒙古族人的基因作祟,还是童年四处沦落的结果?是的,蒙古族人自来没有固守的概念,他们生来便逐水草而居,有蓝天的地方就有信仰,有草原的地方就是故乡。记得几年前,我曾经犯过一个幼稚的错误,根据家族传说去寻找自己的祖籍——察哈尔正蓝旗伊和苏木,我从呼伦贝尔出发,跨越兴安岭、科尔沁,去往锡林郭勒,在浑善达克沙漠的边缘,我放大了卫星地图,试图找到祖先曾经的居留之地,事实上,如今的正蓝旗伊和苏木因撤乡并镇已不复存在,而整个锡林郭勒叫作伊和苏木的地方又不止一个。面对这种魔幻般的现实,我的寻找注定没有结果。后来当我读到一本介绍祖先各部源流的书,才感到了自己的愚拙:曾担负皇家卫队职责的察哈尔部,所踏过的足迹又何止内蒙高原,即便有故地也是短暂驻留,我们又该怎么定位哪里才是他们的故乡?换言之,草原如此辽阔,一条河和另一条河如此近似,一座山和另一座山这般相像,蒙古族人又该怎么区分哪个是家园哪个是异域?
这么说,该是游牧人的“出走”和“寻找”以某种遗传的形式流淌于我的血液里了,在我学会写作后不自觉地显现出来。虽然我的“出走”和“寻找”其意义已不同于祖先,包括这次启程的巴桑。
其实在巴桑走向大海之前,我并不知道他要去向哪里,总之我要让他代替我再次远行。那些天我无意中听到了一首草东的摇滚歌曲,其中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的一句:……他明白他明白我给不起,转身向大海走去……这无端的歌词反复萦绕在我脑海里,仿佛在暗示着巴桑——这个在内陆草原长大的孤独少年,因了对父亲的渴慕,因了对远方的想往,终走向了大海。为了让故事有更大的落差,我假设了这个少年没有双腿……这个情节并非我无中生有,凭空捏造,那是另一个牧人的故事,他年逾五十,就居住在哈拉哈河边,因捡拾诺门罕战役留下的一枚炮弹而失去了下肢,现实中,他的一个伙伴也躯体全无……战争留下的“遗产”从来都没有消失,给人类留下的隐痛也无处不在。当巴桑的形象在小说里渐渐清晰时,他也有了生命和人格的温度,他向往父亲般的伟岸和大海的宽广,但他更同情弱者,悲悯生灵,并且可以为之付出一切。
巴桑后身葬大海,这是我为他预先设计的归宿。只有这样,巴桑的一生看上去才显得适宜,才显得壮观而美丽。
这是一个博大、悲悯、庄重的草原故事:巴桑以残缺之躯,一次又一次地挣脱惨淡命运的牢笼,唱出冲破桎梏、顽强生长的长歌。巴桑向往父亲的伟岸和大海的宽广,将自己的生命锻造的无比坚韧,他同情弱者,悲悯生灵,他给残缺以完整,给失去以复得,给屈辱以尊严,给辽阔世界的万物以更多的温暖和善意。海勒根那以跌宕起伏又从容严整的精妙结构、出人意料又得其圜中的叙事方式、丰沛深沉的情感与极富诗意的细节,宣扬只有爱,会成为灯火、力量和永恒的归途。
海勒根那,内蒙古“中生代”代表作家。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到哪儿去,黑马》《父亲鱼游而去》《骑马周游世界》等,诗集《一只羊》。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青年文学》《天涯》《作品》《草原》等文学期刊,有小说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选载。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届、第十二届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第三届内蒙古敖德斯尔文学奖等奖项。现居呼伦贝尔。
这是一个博大、悲悯、庄重的草原故事:巴桑以残缺之躯,一次又一次地挣脱惨淡命运的牢笼,唱出冲破桎梏、顽强生长的长歌。巴桑向往父亲的伟岸和大海的宽广,将自己的生命锻造的无比坚韧,他同情弱者,悲悯生灵,他给残缺以完整,给失去以复得,给屈辱以尊严,给辽阔世界的万物以更多的温暖和善意。海勒根那以跌宕起伏又从容严整的精妙结构、出人意料又得其圜中的叙事方式、丰沛深沉的情感与极富诗意的细节,宣扬只有爱,会成为灯火、力量和永恒的归途。
海勒根那,内蒙古“中生代”代表作家。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到哪儿去,黑马》《父亲鱼游而去》《骑马周游世界》等,诗集《一只羊》。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青年文学》《天涯》《作品》《草原》等文学期刊,有小说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选载。曾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届、第十二届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第三届内蒙古敖德斯尔文学奖等奖项。现居呼伦贝尔。
一
我跑长途做运尸人那些年,大抵都是从城里的医院往乡下运送死去的病人,却从没想过会遇到一个溺水者。那是初冬季节,租车的是一位来自草地的中学教师——呼德尔,三十多岁,死者是他的同乡,叫巴桑,据说是在远洋捕鱼船上做船员,因台风遇险而死,他要拉死者回来,到故乡安葬。草地的牧人去大海里捕鱼,我还次听说。我开口要了个价钱,对方也没有还口,一单生意就算成交了。我们从巴镇出发,行程有一千五六百公里,到达渤海湾的一个码头。渔船公司委托船长接待我们。船长五十开外,是个山东大汉,满脸歉意,安排我们住宿,并请我俩在一家高档餐厅用餐,席间一再说:巴桑是个好人,他很能干,是我见过的好的船员。又拿出一张汇款单据给呼德尔看,说:按出海人的规矩,每个船员都会留下遗嘱,遵照巴桑先生的遗愿,我们已经把他的抚恤金和保险金汇给了海参崴的杉蔻女士,至于他的所有安葬费都由我公司负责。谈到这些,我自觉地回避,到室外去吸烟。那天夜里,呼德尔和船长聊到很晚,直到餐厅打烊。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殡仪馆的停尸间里见到死者,他身边摆满鲜花,身上覆盖着白色蒙布(上边银光闪闪,似乎沾有零星的鱼鳞)。几个殡仪人员把死者抬起,放进我面包车的冷冻箱里,令人诧异的是,这具尸体好像没有下肢。此时呼德尔已与船长握手道别,大个子船长一直目送我们离开,直到望不见为止。
说实话,那趟差我接单时就有点打怵。按我们那儿的民间说法,溺水而死的人阴魂不散,又湿又重,一般跑长途的司机不会拉运这样的尸体,它随时能压垮你的车子,或者拖拽你的车轮。瞧,麻烦事说来就来了,先是天公不作美,昨晚,辽东半岛突降十年一遇的大雪,高速封路。奔丧不能停留,我干脆走乡村公路,那会儿还没时兴导航,只能边问路边行车。厚厚的积雪被车辆蹚得泥泞不堪,车轮不时打滑,我把紧方向盘,这种路况只能以四十迈的速度行驶,又不宜播放音乐,无聊透顶,能消磨时光的,就是和同行人闲聊。呼德尔看起来情绪不佳,他坐在副驾驶的位置,遥望窗外的远方,似乎还沉浸在失去亲友的哀恸之中,我和他搭了好几次话,他才肯开口说话。
你和这位朋友感情很深?我问。
呼德尔点点头,说:是的,他从小和我一起长大,是我要好的朋友。
他怎么去的远海捕鱼?
说来话长,呼德尔凝神片刻,说:不记得是哪个萨满讲过,有时需要山上的云雾散去,才能看清山顶。巴桑也如此,他是个有很多故事的人……
我望了望讲述者,摆出一副愿意倾听的样子。
呼德尔就打开了话匣子:这样,我还是从他小时候说起吧。师傅,你听说过“阴兵过境”吗?
什么是“阴兵过境”?
那是民间的一种说法。离我们牧村几十里的山谷里,有一个很神奇的洞,经常能听见千军万马厮杀的声音,牧村的老人都说那是十三翼之战时,成吉思汗兵败躲避到这个山洞留下来的。
你亲耳听到过?
是的,亲耳听到过,我的伙伴就是巴桑,是我俩一起听到的……那会儿我和巴桑也就十来岁,一次小学组织夏令营,去的就是那个山谷。孩子王布仁的主意,趁老师不备,要偷偷带我们探秘那个赫赫有名的山洞。巴桑从小没有双腿,经过一段怪石嶙峋的石塘林时,他落到了后面。到了山洞,没有一个孩子敢进去。布仁提出来,谁敢进山洞,他愿意赏赐那个人一瓶汽水。那时来看诱惑足够巨大,但仍无人响应。等巴桑凭借两只胳膊走到我们面前时,布仁有了坏主意,他先让大家闭嘴,然后对巴桑说:刚刚我们都进了山洞,现在就差你了!巴桑满脸尘土,把目光落在我的脸上,我瞅瞅布仁,并不敢揭穿。布仁催促他:还不赶快爬进去!几个小伙伴也起哄:爬进去!爬进去!巴桑两只手拄着鹅卵石,支撑着他黑瘦的身体,一耸一耸地向山洞里行去,直到隐没不见……
叙事如海上航行般跌宕起伏,亦神肖于自己笔下掌控命运的主人公,海勒根那在《巴桑的大海》中以大海为隐喻,通过塑造只有上半身的硬汉形象巴桑,沉着书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生命史诗。如所有史诗,它古老、辽阔和浩瀚,内蕴无限壮伟与巨大悲悯,以激荡震撼之力,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生命力量、主体意志和爱。
——青年评论家崔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