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5.81 7.5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金一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0317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26515206
上书时间2024-12-16
序 言
《苦难辉煌》提笔于1994年。 1994年出生的孩子,今天已经是25岁青年。 《苦难辉煌》出版于2009年。 2009年出生的孩子,今天也已经是10岁少年。 10岁,五、六点钟的太阳。25岁,八、九点钟的太阳。都是梦幻一般的年龄。 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即《苦难辉煌》出版40年之时,1994年出生的孩子55岁,2009年出生的孩子40岁。这一段岁月,将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关键岁月。你们的角色、你们的担当,你们的使命,不言而喻。 今天的太阳们,当你们拔出塞进耳孔的耳机,推开须臾难离的屏幕,关掉无处不在的空调,你们为你们的角色、你们的担当、你们的使命做好准备了没有?你们还会不会有对不屈不挠、披荆斩棘的强烈审美冲动?还会不会有对打抱不平、挺身而出英雄主义情怀的神往?还会不会有对“堂堂七尺男儿,洒尽一腔热血,真乃人间快事”这种大丈夫气概的由衷敬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瘦小的男孩,想举起一块沉重的石头,竭尽全力也未成功。灰心丧气之刻,附近的父亲走了过来。 父亲轻轻询问:“你已经用尽所有力量了?” 男孩沮丧的回答:“是的爸爸,我已经尽力了。” “不,你还没有。”父亲说,“我一直在这里等着,你始终没有叫我帮你。” 故事到这里基本结束,后一句话是:“记住,寻求他人帮助也是一种力量。” 我们哪一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这种帮助,能使我们站上前人的肩膀。 《苦难辉煌》就是在探索前人的肩膀。 有人问:这本书后完成时,你为什么不写成稿于某某地呢? 我说:没法写,因为这本书后定稿于横跨太平洋过程当中。 那是2006年8月,我有幸参加中美首次联合海上军事演习,成为海军北海舰队113导弹驱逐舰和881综合补给舰编队的一员。在北京工作繁忙,难以抽出大块时间,横跨太平洋的34天成为《苦难辉煌》定稿的时间。那34天里,除了给舰队官兵授课、搜集中美联合军事演习资料之外,剩下时间我就在881舰的舱室里,完成《苦难辉煌》后定稿。军演任务顺利完成,由美国西海岸向加拿大航行的北美海域,我们遇上了881舰自1979年下水以来从未遇见过的特大风浪。在持续两天半的特大风浪中,军舰每一次与排山倒海般的巨浪迎头相撞,舰身都在剧烈颤抖,钢板和龙骨嘎吱作响;881舰首锚链舱钢化玻璃舷窗被打碎,涌进几十吨海水。舰首两侧信号灯被打得踪影全无。前机关炮的帆布炮衣被巨浪撕得粉碎,弹药箱钢板像纸板一样被打得弯卷过来。整整两天半,响彻耳边的是舰首与浪涌的沉重撞击声,舰体的震动和颤抖声,飞溅的浪花被大风加速后枪弹一样打到舷窗和舱壁上发出的爆裂声,以及室内各种东西的位移、磕碰声;无法就餐,无法睡眠,甚至很难站立。情况严重时我甚至想过:糟了,这本书看来白写了,有可能回不去了。还想:如果有直升机求援就好了,把笔记本电脑吊走就行,《苦难辉煌》全部书稿都在里面。其实当时那种严重的海况,直升机根本不可能前来救援。我海军编队能够冲出狂风巨浪,全靠我们优秀过硬的国产装备和113舰、881舰官兵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英勇顽强。 十几年过去,那场风浪在我心永远定格,成为《苦难辉煌》能够成书有意义的背景。 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狂风巨浪吗? 若再次遭遇,我们还能像当年海军编队那样劈波斩浪吗? 随着中国高速发展,2018年美方掀起贸易战,在全球范围围堵中国经济,封锁中国科技,压缩中国空间。美方政客、军人、学者纷纷登场,发出威胁,使用手段,妄图全面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一代,基本没有见过这种阵式,难免惊诧,难免无措。 风浪又起了,且风也高,浪也急。 我不由得想到老版《苦难辉煌》前言中引用法国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的那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只有明白了我们从哪里来,才会明白我们要向哪里去。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经历了五千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说出了全体中国人的心声。 现在《苦难辉煌》青少年版要出版了。 就当今生活条件看,青少年获得的物质营养大大超过我们。 愿你们同样能够样获得超过我们的精神营养。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站上前人的肩膀!
国防大学 金一南 2018年12月11日 |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胜利的必然性。本书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通过万里长征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无情的叛变形成的地狱之火,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人以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胜利的必然性。本书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通过万里长征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无情的叛变形成的地狱之火,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人以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2006年获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07年当选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2010年当选“中华文化人物”。《苦难辉煌》荣获新闻出版领域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组部和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阅读。
目 录 章 地火 节 孙中山的困惑 / 003 第二节 钢铁斯大林 / 013 第三节 谁人看中 / 015 第二章 岩浆 节 领袖·思想·意志 / 027 第二节 谁人发现蒋介石 / 030 第三节 笔杆子,枪杆子 / 037 第三章 “围剿” 节 李立三惊醒了蒋介石 / 045 第二节 战场与战将 / 056 第三节 外国的月亮圆(一) / 086 第四节 碉堡──典型的中国特色 / 093 第四章 陷落 节 外国的月亮圆(二) / 098 第二节 彭德怀·蔡廷锴·宋美龄 / 117 第三节 突围──是苦难也是辉煌 / 128 第四节 嬗变(一) / 139 第五章 突破 节 国民党不缺智商 / 144 第二节 “朱毛确在军中” / 152 第三节 狭路相逢 / 155 第六章 湘江,湘江 节 “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还更甚” / 172 第二节 就蒙一个蒋介石 / 177 第三节 枪林弹雨中的一军团 / 183 第四节 蒋介石仰天长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 191 第五节 军人与政治 / 196 第七章 烈火真金 节 嬗变(二) / 201 第二节 残兵·火种 / 205 第三节 风火来去一陈毅 / 214 第四节 万劫也复 / 221 第八章 瞩目大西南 节 量变,质变 / 224 第二节 中国出了 / 231 第三节 薛岳苦了王家烈 / 235 第四节 刘文彩,刘文辉,刘湘 / 243 第九章 苦难辉煌 节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 250 第二节 火中凤凰 / 258 第三节 鲁班场,周浑元 / 267 第四节 赤水不是逍遥津 / 277 第五节 入滇,危局中的大智大勇 / 284 第十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 节 滔滔金沙江,军神刘伯承 / 293 第二节 会理裂痕:无法回避 / 298 第三节 永恒的青铜像 / 309 第十一章 阴间多云 节 暗流 / 319 第二节 开裂的坚冰 / 333 第十二章 福兮祸所伏 节 “张国焘是个实力派” / 340 第二节 的三个九月九 / 353 第三节 山丹丹花开 / 365 第十三章 历史与个人 节 踌躇分水岭 / 378 第二节 一句顶一万句 / 389 第三节 个人决心中的历史,历史决心中的个人 / 406 第十四章 狂飙歌 / 427 参考书目 / 455 |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胜利的必然性。本书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通过万里长征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无情的叛变形成的地狱之火,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人以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2006年获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07年当选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2010年当选“中华文化人物”。《苦难辉煌》荣获新闻出版领域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组部和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阅读。
章 地火 历史不论多么精彩纷呈、多么惊心动魄,当活动于其中的那些鲜活的生命逐渐消失之后,也就逐渐变成了书架上一排又一排积满灰尘的故纸。 静悄悄的图书馆内,靠角落那个书架上,有本如秋叶般枯黄脆裂的书,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重庆初版。翻到第195页,见一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的日记:
……凌晨五时半,床上运动毕,正在披衣,忽闻行辕大门前有枪声,立命侍卫往视,未归报,而第二枪发;再遣第二人往探,此后枪声连续不止……
颇像一部拙劣惊险小说的开头。可以想见,当年写到这里,作者握笔的手定在不住颤抖。 接着往下写:
……出登后山,经飞虹桥至东侧后门,门扃,仓促不得钥,乃越墙而出。此墙离地仅丈许,不难跨越;但墙外下临深沟,昏暗中不觉失足,着地后疼痛不能行。约三分钟后,勉强起行,不数十步,至一小庙,有卫兵守住,扶掖以登。此山东隅并无山径,而西行恐遇叛兵,故仍向东行进,山巅陡绝,攀援摸索而上……
竟然连“离地丈许”的高墙也认为“不难跨越”,上墙之后未及细看又飞身纵下而跌入深沟,出逃之狼狈仓皇与求生之急切鲁莽,浑然一体。 难以想象,这个越墙攀山身手不凡之人已年逾五十。 他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所记之事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史称“西安事变”。
事变第二天上午,中共中央在保安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大多数人的意见是审蒋、除蒋。当天中午,、周恩来致张学良电,14日红军将领致张学良、杨虎城电,15日红军将领致国民党、国民政府电,都是这个态度。 事变第三天,苏联《真理报》发表社论:“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他们认为张学良是日本特务,事变乃日本阴谋所主使。 日本政府则认为莫斯科同张学良达成了“攻防同盟”,张学良是苏俄工具。苏俄才是事变真正的后台。东京《每日新闻》发表社论:“中国中央政府如在抗日容共的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南京方面,何应钦调兵遣将要动武,宋美龄穿针引线欲求和,戴季陶摔椅拍桌、大哭大叫,连平日颇为持重的居正也用变调的嗓音呼喊:“到了今日还不讨伐张、杨,难道我们都是饭桶吗?!” 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人们能够轻松觉出每日每时不息不止的量变,却不易觉出行将到来或已经来到的质变。 1936年12月12日,当中国政治包含的量变已经足够时,所有各方便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猝不及防地推到了前台。 历史来到十字路口。 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苏联和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都在既谨慎又顽强,既坚定又游移地探索自己真正的位置,表白着自己的立场,又修改着自己的立场。表白的同时又在修改,修改的同时又在表白。 在华清池跌伤了腰腿的蒋委员长,更是一瘸一拐来到十字路口。 委员长方寸大乱。他连衣帽都未穿戴整齐,沉重的历史帷幕便落下了。只容他将终生为心痛的一句话,留在那页干枯得几乎要碎裂的纸张上:
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中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两星期(至多一月内)可竟全功者,竟坐此变几全隳于一旦。
和共产党苦斗八年,后就差了两个星期。八年共2920天。两个星期为14天。八年与两个星期之比,为1000∶4.7。所谓差之毫厘,便失之了千里。 他把这句话一直默念到1975年4月5日清明节。 该日深夜11时50分,他在台北市郊草山脚下的士林官邸内病逝。 共产党人终剿不灭,是其终生不解之谜。 节 孙中山的困惑 18岁时,知道了孙中山。 1936年,长征到达陕北的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1911年他考入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看到同盟会党人于右任主编的《民立报》,上面刊载着广州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从此,知道了孙中山和同盟会的纲领。 这是有生以来看到的份报纸。“我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墙上。这是我次发表政见。” 份报纸导致的次政见是什么呢? 风吹日蚀,湘乡驻省中学校园墙上,一个来自韶山的18岁青年写的那篇东西,早已无踪无影。幸亏还有个冒险闯进陕北的斯诺,通过他,能够把那篇政见的内容留下来:“我在文章里鼓吹必须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担任新政府的总统,由康有为任国务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 康、梁是早年心中的偶像。梁启超写的很多东西他一直要读到能够背诵。在梁启超的一篇文章上,青年有这样一段批语:“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 当年崇拜康、梁,赞成君主立宪。 但一个孙中山横空出世,便夺去了他心中的把交椅,他的“篇政见”就抛弃了君主立宪而改为共和。他提出来的不再是君主,而是总统、总理和外交部长。
孙中山知道吗? 他年长27岁。1925年3月他在北京病逝时,正在湖南家乡搞社会调查、办农民协会。后来震惊中外的湖南农民运动,当时还只是运行的地火。 但 相关推荐— 没有更多了 —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