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7.86 7.4折 78 全新

库存7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Eva Szigethy 等著,王建平 等译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98944

出版时间2014-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3581486

上书时间2024-12-16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放眼世界各国,儿童都是处于危险中的。全世界儿科精神病的患病率正在上升,这一现象也与环境压力的增大以及压力与人类基因和遗传变化的相互作用有关。幸运的是,临床科学的进步让我们对于环境与相关神经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干预科学的发展也保证了治疗中有更充足的医疗设备,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在这些循证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对儿童与青少年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而且这些疗效是跨疾病的,具有长达几十年的实证效度。在脑功能及潜在神经通路具有可塑性的童年期、青春期这样的关键发展期,认知行为疗法为改变神经通路的失调功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认知行为疗法会运用心理治疗技术矫正错误思维,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在移情性咨访关系中,效果尤其理想。尽管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各种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有越来越多的实证支持,临床工作者们仍对认知行为疗法有普遍的一个抱怨,那就是他们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这一已被实证检验有效的治疗方案时感到困难,因此他们无法让自己熟练掌握这些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在负责治疗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治疗师中,这种情况尤为常见。
  如何让临床实践者真正掌握这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本书的每一位参与者真正关心的。作为心理治疗研究者与美国匹兹堡儿童医院医学应对诊所的医学部主任,Eva Szigethy博士有机会在肠胃科诊室建立了一个行为健康诊所,以筛选那些抑郁并有行为困扰的儿科病人。这一背景令Szigethy和她的同事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改善抑郁、腹部疼痛以及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等问题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对医院也有财政上的积极影响——可以减少急诊室的使用率和住院率。另外一名主编,John Weisz博士,是一名心理治疗的研究者及大学教授,贝克法官儿童诊疗中心(Judge Baker Children’s Center)的院长兼首席执行官,也是美国专业心理学会认证的心理学家(ABPP)。不论是在临床心理学家于社区诊所进行的随机治疗效果试验中,还是在贝克法官儿童中心实施的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学校及诊所的促进干预项目中,John Weisz博士都看到了认知行为疗法的潜力。而Robert Findling是医学博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同时他也是一名儿科医生、儿童精神科医生、医学院教授以及治疗研究者,他曾在医学研究中心领导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科系。Robert Findling对于将循证治疗与日常临床看护相结合时会遇到的那些阻碍非常熟悉,同时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丰富的经验。
  本书对认知行为疗法的介绍有助于填补在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治疗中,临床科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鸿沟。我们致力于提供一本实用而又通俗易懂的认知行为疗法理论与应用指南,这一指南由世界各国的认知行为疗法专家执笔,介绍了多种有实证支持的能治疗各种心理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这些专家介绍了这一方法的核心原理、治疗程序、临床案例以及一些来自各种工作手册的资料。本书的另一特点是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如何治疗有慢性躯体症状的儿童的心理障碍。这些治疗方法也特别重视儿童的发展水平,执笔专家会提醒咨询师在使用技术时,要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和不同的父母参与水平进行必要的调整。在这些章节中,有关认知行为治疗模型在儿童一般性发展上以及文化、伦理方面的考虑,都会在几个导入性章节中加以介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促进药物治疗的效果,我们还会介绍一些计算该效果的方法。
  本书专为临床工作者而写,无论你是在儿科、精神科、心理学还是社会工作,或是在其他领域工作,我们都希望你会觉得本书通俗易懂。另外,由于在心理治疗能力的训练中,越来越强调有层次的、专业的训练,因此希望本书无论是对于实习生还是有经验的临床治疗师来说,都是实用易读的。我们希望这一资源可以将关于认知行为疗法的专业知识向全世界的临床治疗师传播,在庞大的并且越来越壮大的临床科学家和实践家的队伍的支持下,让有这些心理疾病的儿童与青少年从这一治疗方法中获益。
  我们在此要向为完成此书做出巨大贡献的同事们致以特别的感谢,谢谢你们在专业上以及此书的出版上对我们的帮助。特别是哈佛大学的David DeMaso博士和William Beardslee博士、杜克大学的John March博士、匹兹堡大学的David Kupfer博士、波士顿大学的David Barlow博士。我们也感谢各章节的作者,他们对本书的贡献多,也是他们精湛的写作使本书兼具学术上的严谨性以及教学上的艺术性。我们感谢美国西北大学的Mina 
  Dulcan为本书所作的深刻的序言,Mina Dulcan博士是美国的儿童精神科医生中的带头人以及这个领域中的模范。



导语摘要

《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万千心理)》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特有的心理问题而著的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其中汇集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慢性躯体疾病以及抑郁、双相障碍、焦虑障碍、进食障碍、排泄问题、破坏性行为障碍等问题,而特别开发的高效的治疗技术与策略;同时还强调了家长以及整个家庭如何积极地参与到儿童的治疗过程中。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临床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开展儿童认知行为治疗将遇到的问题和情境,并提供了丰富的可在临床中使用的练习、活动与评估工具。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Eva Szigethy 西盖蒂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及匹兹堡儿童医院精神病学、儿科和医学副教授。


 


JohnR.Weisz


哲学博士,美国专业心理学委员会认证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系心理学教授,哈佛医学院心理学教授,贝克法官儿童诊疗中心院长兼首席执行官。


 


RobertL.Findling


医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教授,西储大学医学中心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科主任。


 


主译者简介: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精神医学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心理障碍的评估和诊断、心理咨询和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督导以及培训等;目前主要研究强迫症、延长哀伤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青少年常见情绪问题的发生机制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






目录

章 认知行为疗法:导言
 发展简史
 共同原则
 信念的作用
 强化原理的作用
 常见的误解
 新的进展与挑战
 总结

第二章 对儿童期发展性问题的考量
 在发展性观点下调整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性
 基于发展上的考量对认知行为疗法的调整
 临床工作者如何使基于发展水平调整后的
  认知行为疗法更为有效
 不同的发展领域
 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附录2-A 认知、社交和情绪方面发展性技能的评估工具
 附录2-B 根据认知、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制订

  治疗计划的实践性建议

第三章 多元文化下的儿童与青少年
 健康差异与循证治疗
 循证治疗的调整所引发的争议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多元文化背景儿童的利与弊
 对多元文化认知行为治疗的综合概述
 临床建议
 未来的方向

第四章 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药理学的结合
 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概述
 临床意义和应用
 总结
 附录4-A 对儿童和青少年焦虑、抑郁和注意缺陷多动
障碍的
  认知行为疗法及药物的联合治疗

第五章 抑郁和自杀行为
 抑郁的认知行为治疗
 自杀的认知行为治疗
 注意事项和总结

第六章 双相障碍
 实证支持
 双相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特点
 应用
 考虑文化因素
 治疗中的特殊挑战
 总结

第七章 儿童期焦虑障碍:“应对焦虑的猫”项目
 实证依据
 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治疗计划
 概述:“应对焦虑的猫”项目
 考虑文化因素
 治疗中的潜在阻碍
 总结

第八章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理论
 评估
 应用
 总结

第九章 强迫症
 实证支持
 理论模型
 应用
 考虑文化因素
 总结

第十章 慢性躯体疾病:以肠道炎为例
 将认知行为治疗法应用于一般的疾病治疗的实证证据
 初级和次级的控制强化训练理论
 PASCET-PI:以肠道炎为例
 附录10-A 技术和工具
 附录10-B 止痛训练:引导想象
 附录10-C 给家长的工作表

第十一章 肥胖和抑郁:关注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一种生理疾病
 与儿童肥胖相关的心理因素
 对儿童肥胖的行为治疗的实证研究
 治疗儿童肥胖的认知行为治疗核心技术
 健康身体,健康心灵:一本干预手册
 总结和注意事项
 附录11-A 健康身体,健康心灵:挑选患者工作表

第十二章 破坏性行为障碍
 实证研究
 概念化框架
 应用
 文化问题
 案例
 总结

第十三章 遗尿和大便失禁
 遗尿
 大便失禁
 总结

附录 各章自测题答案



内容摘要

《儿童与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万千心理)》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特有的心理问题而著的认知行为治疗手册,其中汇集了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慢性躯体疾病以及抑郁、双相障碍、焦虑障碍、进食障碍、排泄问题、破坏性行为障碍等问题,而特别开发的高效的治疗技术与策略;同时还强调了家长以及整个家庭如何积极地参与到儿童的治疗过程中。书中例举了大量的临床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开展儿童认知行为治疗将遇到的问题和情境,并提供了丰富的可在临床中使用的练习、活动与评估工具。



主编推荐
主编简介

 

Eva Szigethy 西盖蒂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及匹兹堡儿童医院精神病学、儿科和医学副教授。

 

JohnR.Weisz

哲学博士,美国专业心理学委员会认证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系心理学教授,哈佛医学院心理学教授,贝克法官儿童诊疗中心院长兼首席执行官。

 

RobertL.Findling

医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美国西储大学医学院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教授,西储大学医学中心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科主任。

 

主译者简介:

 

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精神医学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咨询与研究中心创始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心理障碍的评估和诊断、心理咨询和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督导以及培训等;目前主要研究强迫症、延长哀伤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青少年常见情绪问题的发生机制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





精彩内容
  第五章
  抑郁和自杀行为
  FadiT.Maalouf医学博士
  DavidA.Brent医学博士
  抑郁的认知行为治疗
  实证证据
  儿童和青少年中的抑郁障碍是比较常见的,会反复发作并带来损害。抑郁在儿童中的患病率为1%~2%,在青少年中为3%~8%(Lewinsohnetal.,1998)。这是儿童群体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因素(Brent,1987;Bridgeetal.,2006),并可伴有在学校和工作中显著的功能损伤、频繁的法律介入,以及物质滥用和自杀风险的增加(Birmaheretal.,1996;KandelandDavies,1986)。
  儿童和青少年抑郁急性干预的临床准则建议使用抗抑郁药物、心理治疗,或者两者都用,而其中被研究得透彻的心理治疗方法就是认知行为治疗(Birmaheretal.,2007)。相比于其他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有着为坚实的实证基础来支持它对儿童抑郁的疗效。临床试验和元分析已经显示,单独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抑郁的治疗是有效的(Birmaheretal.,2000;Brentetal.,1998;Harringtonetal.,1998;Weiszetal.,2006,2009;Woodetal.,1996)。然而,在青少年抑郁治疗研究项目(TreatmentforAdolescentswithDepressionStudy,TADS)中,单独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对于急性治疗的疗效并没有高于安慰剂,同时也低于单一的药物治疗(Marchetal.,2004)。认知行为治疗为何没有更有效,原因还未可知。心理治疗的内容非常密集,因此可能是由于治疗提供了太多的技能,但强度还不够。然而,在18周的治疗过后,单独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赶上了”联合治疗和单一药物治疗的疗效(Kennardetal.,2009b)。青少年抑郁的药物及心理治疗试验(AdolescentDepressionAntidepressantsandPsychotherapyTrial,ADAPT)将单一药物治疗的疗效与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药物治疗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者没有差异(Goodyeretal.,2007)。尽管这些发现看起来可能与青少年抑郁治疗研究项目(TADS)的结果不一致,但事实上在后者中,单一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在急性期反应率上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对于那些较为严重的抑郁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事实上,这些结果是与青少年抑郁的药物及心理治疗试验结果相一致的,因为在后者的样本中,其研究对象的抑郁更为严重,研究对象也更年轻,并且简单的社会心理干预对其无效——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削弱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Curryetal.,2006;Renaudetal.,1998)。
  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抑郁的青少年随机安排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和常规护理,结果发现,认知行为治疗相比常规护理具有许多优势。认知行为治疗能够让家长也参与进来,缩短症状缓解所需的时间,并需要更少的额外药物治疗。然而在这一研究中,认知行为治疗和常规护理在治疗结束时的缓解率是相似的,均为75%(Weiszetal.,2009)。另一项研究将认知行为治疗和常规护理(包括在初级护理中提供的抗抑郁药物)的联合治疗与单一的常规护理进行比较(Clarkeetal.,2005),结果发现,患者对于联合治疗并没有显著的偏好,这也导致在常规护理中没有太多门诊病人,抗抑郁治疗的依从率也比较低。
  在对SSRI有耐药性的抑郁症青少年的治疗项目(TreatmentofSSRI-ResistantDepressioninAdolescents,TORDIA)中,334名对SSRI抗抑郁剂试验没有反应的抑郁青少年被随机分配到联合和不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药物替换治疗中。结果发现,相比于仅接受药物替换治疗的青少年,那些同时接受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的青少年的反应率更高(Brentetal.,2008)。有趣的是,认知行为治疗对于存在共病的抑郁青少年的疗效似乎特别好,尤其是伴有焦虑的抑郁青少年(Brentetal.,1998)。在该研究中,面对共病情况更多的抑郁青少年,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的联合治疗相比于单一药物治疗的疗效更强大(Asarnowetal.,2009)。
  研究已经发现,认知歪曲水平越高的青少年,对认知行为治疗做出反应的可能性越低(Brentetal.,1998;Ginsburgetal.,2009)。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不和谐也会削弱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Birmaheretal.,2000;Feenyetal.,2009)。认知行为治疗对于社会经济背景更优越的青少年疗效更好(Asarnowetal.,2009;Curryetal.,2006)。同时,对于那些有被虐待史的患者和那些父母当前正抑郁的患者来说,认知行为治疗相比于其他治疗的疗效更差一些(Asarnowetal.,2009;Barbeetal.,2004;Brentetal.,1998;Lewisetal.,2010)。总的来说,认知行为治疗对于那些有共病、有自杀意念和无助感的患者来说,是一种疗效稳固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那些有受虐史或者父母当前正抑郁的患者来说,效果会稍差一些。
  对于那些由于有亚临床抑郁症状、有抑郁的既往史或父母有抑郁史而处于高风险下的青少年来说,认知行为治疗对于预防抑郁症的起病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Clarkeetal.,2001;Garberetal.,2009)。然而,如果在当前,患者的父母出现了抑郁,那么对于这类患者来说,认知行为治疗的预防效果并不比常规护理更有效(Garberetal.,2009)。
  认知行为治疗模型
  根据认知的素质―应激模型(Beck,1967),抑郁是认知易感性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认知易感性被称为图式,患者自幼便形成,并由其生活经验塑造而成。抑郁的图式是一些认知结构,这些认知结构基于有关自我和环境(包括他人)的消极内部表征。当那些易感的个体经历生活压力时,由于这些图式的影响,他们会进行消极的思考。他们自动的消极思维导致了抑郁的感受,并随之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例如,社会退缩)。现已证明,和抑郁的成人一样,抑郁的儿童和青少年对于负性事件有着同样的认知歪曲和偏见。抑郁的青少年对于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着消极的看法,并且选择性地注意环境中的负性刺激(MaaloufandMunnell,200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