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0.61 6.5折 ¥ 78 全新
仅1件
作者何秋生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40270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9610782
上书时间2024-12-15
序 品味幽兰的芬芳
朱大建
秋生兄又有散文新著出版,嘱我写序。不敢不从,那就写几句读后感。
秋生兄是军人,上过战场,经历过战争的硝烟,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看见战友从身边倒下停止呼吸,瞬息之间,一个活泼泼的年轻人,变为一座静悄悄的新坟茔。经历过拼杀的战士,更能理解生命的珍贵。这本书中,写得最好的篇章,是秋生兄写自己和战友们的军旅生活。我读完《我亲历的四次战役》《一封给玉秀嫂子的信》《亲历SARS阻击战》《送我当兵去参战的时候》《战地幽兰》《坚守与出击》《我的搭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七篇带有烽火硝烟的文章后,就进一步感受到,在秋生的笔下,有生死别离战火弥漫,有儿女情长恩爱缠绵,更多的是一腔热血,铮铮铁骨,家国情怀。字里行间,开怀时能撩动一江春水,悲伤处或泪穿五脏六腑。他尽管退役多年,但身上的阳刚之气,悲悯之心,仍然由他心底流出来的文字,传递给了读者。
记得三年前,我为秋生的散文集《雪夜篝火》写序时,他的文字就深深地打动了我。果然,《雪夜篝火》面世后广受好评,荣获“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年度作品奖”。听说,《雪夜篝火》一度在京东、当当和其他网站平台出现一册难求的现象。秋生的家乡,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新华书店,将《雪夜篝火》在书店大厅中央位置专门辟出专柜,成为家乡父老的热门书。
而秋生兄的《战地幽兰》新著,不少文稿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他以自身经历为切入口,书写根植于个体记忆之上的集体记忆。在秋生的笔下,个人的故事和时代的烙印及身边的人与物,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阅读《战地幽兰》中的一篇篇文章,所感受到的是一颗正直火热的心,读着读着,隐隐约约,会有一种幽幽兰香扑面而来的感觉,流畅的文字里,有着让人反复咀嚼的回味感,温暖,亲切,感人。诸如《筑梦桃花源》《挥挥手,作别昨天》《让我的血融入你的生命》《当女诗人撞进绿色方阵》《他从拾荒的路上走来》《“小桃源”里的“童伴妈妈”》等文章,其情生动,其意优美,作者书写出一个个丰满灵动的灵魂,一桩桩可歌可泣的事件……
本书的评论性散文《在“红房子”发呆》《想起“红雨”的年代》《人性这点事》《美发店里看定力》等,不畏强势,有理有据有情,勇于针砭时弊,对一切假恶丑与背离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敢于大胆抽出“匕首、投枪”,令人感佩。这就使人联想到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是在战壕内与敌对峙周旋,还是跃出战壕,冲锋着直扑敌人,都是一名英勇战士的作战方式……
读秋生兄的散文,还会萌生一种生命哲学的通透感。《战地幽兰》并不是向你叙述一个或几个故事,而是试图通过一个章节或一篇文章,向你传达一种人文哲理,抑或是让某种事物在你的心中幻化成一种情感和美好的景象。其笔下的美,也正在于此……
此时,我仿佛就在战地上,细细品味着这株幽兰发出的馥郁芬芳……
(作者系著名散文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散文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上海纪实》主编)
本书为作家何秋生近年所创作的纪实类散文结集,由朱大建老师作序,计三十余万字。全书分为“彩云追月”“曾经沧海”“回望长城”三辑,内容主要是作者对自然的礼赞,关于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赞美等方面的散文。作品在清新活泼、浪漫抒情中道出几分人生真谛,在针砭时弊的寥寥数语中,给人带来阅读的快感,是作者的又一部力作。
何秋生,江西婺源人,1960年9月出生。从军二十七载,后转业至上海市黄浦区机关工作。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长期活跃舞台与大型主题活动的编导。先后出版《兰花岛》《雪夜篝火》《战地幽兰》等散文集、报告文学作品集多部。先后获“上海作家年度作品奖”“建国40周年文学奖”“上海现实题材纪实文学奖”等五十余次。
第一辑 彩云追月
“小桃源”里的“童伴妈妈”|3
筑梦桃花源|17
当女诗人撞进绿色方阵|44
鸿儒踏雪情深无痕|56
南京路上四十年的长征|66
不当享乐公主|71
暖暖的相拥|78
春联一贴年味浓|81
感受新苗成长的快乐|88
石城茶叙|91
树人树文|94
他从海边来|99
新春探访莒莙山|104
一江两岸观三桥|107
走过“八连”雕塑群|112
致敬银杏林|117
静观古丹青复活手术|120
在“书写”中感受宁静与快乐|124
为了这颗“中国心”|130
让我的血融入你的生命|145
战地幽兰|163
第二辑 回望长城
炮弹堆上的“群雕”|183
亲历SARS阻击战|187
残月梅芳|192
大尖山,多少无名丰碑|195
赤珠|198
送我当兵去参战的时候|203
死亡地带的诱惑|208
黄牌融进情和爱|212
奉献在红土地|215
灵魂树下|221
难述知音|224
绿色奏鸣曲|228
泥石流冲不垮的……|232
生命的意义|235
婆姨训“兵”|244
我的搭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246
护航,跨世纪远征|251
第三辑 曾经沧海
挥挥手,作别昨天|265
结缘“祝英台”|269
坚守与出击|273
君子有约|286
美发店里看定力|289
人性这点事|293
我亲历的四次战役|295
最忙碌的一个国庆|299
想起“红雨”的年代|302
樱花步道上的遐想|305
一封给玉秀嫂子的信|307
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日记|309
在“红房子”发呆|316
他从拾荒的路上走来|319
后记|328
本书为作家何秋生近年所创作的纪实类散文结集,由朱大建老师作序,计三十余万字。全书分为“彩云追月”“曾经沧海”“回望长城”三辑,内容主要是作者对自然的礼赞,关于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赞美等方面的散文。作品在清新活泼、浪漫抒情中道出几分人生真谛,在针砭时弊的寥寥数语中,给人带来阅读的快感,是作者的又一部力作。
何秋生,江西婺源人,1960年9月出生。从军二十七载,后转业至上海市黄浦区机关工作。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长期活跃舞台与大型主题活动的编导。先后出版《兰花岛》《雪夜篝火》《战地幽兰》等散文集、报告文学作品集多部。先后获“上海作家年度作品奖”“建国40周年文学奖”“上海现实题材纪实文学奖”等五十余次。
鸿儒踏雪情深无痕
—我所认识的书法大家丁申阳
2022年11月5日至15日,“艺为国器·和美与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艺术精品专区”在国家会展中心展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先生6件书法作品。
这也是象征中国文化符号的中国书法作品,首次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艺术展区亮相。而丁申阳的书法作品,恰恰是整个“艺为国器”艺术精品专区万余件展品中,最亮丽、最抢眼的艺术作品。
(一)
书法,特别是草书,尤其是大草,并不是人人能懂,更不是书者个个能书的。王羲之、张旭、怀素等有过“草王”“草圣”之说。在丁申阳先生这次展出的六件作品中,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四条屏,就如词中所述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般大气磅礴。还有他那副对子“一花一叶藏瑞气,一带一路传真情”,其文意与妙笔走势,都让人如入其境,引人走进万国风情之中。
丁申阳先生的草书创作以轻松多变的点与线分割着作品空间,形成字内与字外空间的巧妙组合,从而使其创作具有现代空间的构成意识。那种唯美的线条与空灵感,无不给人带来静美净化的无限遐思。我曾想,要是不把这么美的艺术带向世界,让天下喜爱艺术的人共享,绝对是一件憾事。
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是必须具备艺术天赋和真情投入这两样东西的。丁申阳先生的艺术感觉无疑是独特的。在真、草、隶、篆、行诸种书体中,他倾心大草,30余年执着不改,其艺术目标的坚定,艺术见识的独到,卓尔不群。品味丁申阳先生的草书, 首先需要感悟其境界气韵,更需要读进去慢慢体会其艺术语言的精妙。我们常讲“物以稀为贵”。草书的抽象性、符号性、时间性、抒情性最为典型,而艺术性最为突出。这也使其欣赏者和从事者,尤其能真正掌握者相对不多,其欣赏价值当然也就更大。
丁申阳先生的书法,尤其是草书艺术造诣,在当下中国书坛,毋庸置疑是站在前列的。专论此道我缺少资格,更担心挂一漏万,笑柄百出,所以无须赘言,今天只想讲讲我与先生交往中的一些闲闻逸事。
(二)
初识丁先生,我的第一直觉就是书法高古而为人低调。所谓“艺高人和”,或者说“水深则静”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多年来先生给我的印象首先就是“平和”。他喜欢静静地欣赏一个人,静静地观察一个人,然后微笑着淡淡地赞美一个人并与其交流切磋,即使是给对方点拨也是以讨论的口吻。
我是在兼做主持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黄浦区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后,开始有了与丁先生接触的更多机会。这得要从“丹青系列”大型书画艺术展活动说起。
所谓“丹青系列”,是由我牵头组织实施开展的“丹青颂军魂”“丹青颂祖国”和“丹青颂党恩”黄浦区三个大型书画艺术展活动的主题。
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黄浦区是党的诞生地,《国歌》首唱地和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作为拥军优属基金会日常工作的执行人,则把“拥军优属、固我长城”八个字牢牢地刻在心里。在建军90周年纪念日之年的开年,我就将我策划的主题为“丹青颂军魂——黄浦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型书画艺术展”的方案及实施计划,向基金会的领导做了汇报并得到全会及区领导的一致同意。刚刚进入阳历新年,这份大型书画艺术展的策划方案就算为活动拉开了帷幕。
接着,就开始进入书画展品征集筹备工作。我考虑90周年最少要展出90幅著名书画艺术家的作品,一个小小的区级社会组织搞这么一个展事,我的内心确实存有“扯虎皮树大旗”的想法。于是,我向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周志高、丁申阳、张宏生、王国贤、晁玉奎、李静等十位主席、副主席和刘小晴、张森等书协老领导,以及上海和南京、杭州等周边的,包括吴国平、刘树人、陈琪等军旅书画名家分别发去邀请函,赶在新春哨笛吹响的时候,集中开展一次笔会。
非常幸运,我所邀请的这列位“大咖”,如数赴约。像吴国平这样重量级的军旅书法大家当天一早冒着严寒从南京赶过来,参加我邀请的笔会,这让我感动不已。在此之前,我小范围单独邀请了丁申阳先生。
那天,由长宁区书协朱涛主席和上海驰艺文化传媒公司老总程立群先生陪同丁申阳主席,早早地就来到基金会会议室。先生刚进会场尚未入座接茶,就半玩笑地问我:“说吧,什么任务请吩咐。”我和在场的基金会领导就觉得先生一句话一下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于是,我把纪念建军90周年书画艺术展的想法汇报给了丁先生:一是想请先生为这次活动题写“丹青颂军魂”的活动主题;二是想请先生再为本次展览献一幅“扛鼎之作”的墨宝;第三个要求更高,我心里没底,但还是大胆说了,就是想请“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作为本次活动的指导单位。
丁先生认认真真听完我的活动策划方案和所提要求,先是给我一通表扬,说我“思路很清晰,主题很大气,方案考虑得很完善”,然后开始一一答复。他说:“拥军优属,是好事,是大事,也算上我一个吧!”接着有求必应,满足了我提出的全部要求。不仅如此,在场的领导和观众,只要提出向他求字的要求,他都如数满足。先生连工作人员为他泡好的茶都来不及喝,整整一个上午,硬是手未停歇。
我还记得那天先生为展会书写的作品是一张六尺整宣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看先生现场泼墨那股气势恢宏的神情,走笔之势恰如飞流直下,酣畅淋漓,让大家一睹大师风采。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又早早地搞了个“庆祝国庆70周年书画艺术展活动”的策划方案。就在我和基金会领导一同约见丁申阳主席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打算时,竟想不到会是心有灵犀、一拍即合。我们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在南京路上设一个长台,组织在沪的军旅和地方的百名书法家,以新中国70年走过的辉煌历程为内容,书写一张百米恢宏长卷。丁主席及活动组委会一致认可我拟定的活动主题,就叫“丹青颂祖国”。我在策划书中提议,请丁先生站在百米长卷之首,第一个开笔,就书写“丹青颂祖国”5个大字。
这次活动,开了南京路上书写百米长卷的先河,活动十分成功,从央视到市、区及其他媒体共有46家争相报道。我在百米长卷创作现场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活动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首先应该感谢丁申阳主席和他团队的鼎力支持,感谢全区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黄浦必须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纪念活动。于是,新春佳节里,我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开始考虑建党100周年大型书画艺术展的策划。我同布展方上海驰艺文化传媒的经理程立群先生,又一次登门来到丁主席的工作室,将主题拟为“丹青颂党恩——黄浦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书画艺术展”的活动方案初稿,带到丁先生面前。
方案中,有3项内容实际上是涉及我们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一是请丁主席领衔并组织上海书协的其他副主席和当下知名书家创作提供参展作品;二是请丁主席书写活动主题;三是邀请上海书协作为活动指导单位。
丁先生一边给我们泡茶,一边细细听我汇报。其间,不仅一一满足我提出的要求,还十分仔细地帮助我完善活动方案。
于是“丹青颂党恩——黄浦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书画艺术展”在上海驰艺文化传媒公司的支持下,空前成功。111幅书画作品,代表着中国共产党蒸蒸日上蓬蓬勃勃永远年轻,作品都是出自当今书画名流之手。
开幕式上,上将来了,市领导来了,区委书记杲云当天活动很多,决定第一场出席我们的开幕式!整个展厅,嘉宾与观众济济一堂,观展人数空前。我作为主办方的活动执行人和现场总指挥,在给嘉宾导览作品时,丁先生看我对展出的一百多幅不同风格的书画作品和作者,如数家珍般地讲解,不断向我点头示意,夸我“组织得好,讲解得也很好……”
开幕式之后,上海书协的其他几位副主席和军队的著名书者纷纷给我来电或发微信,说“一个区级社会组织的书画展,其规模、参展作品和开幕式,办成了国家级水平,确实难能可贵……”
听到这些赞誉,我一方面感激领导给我这个退休干部天大的舞台和信任,另一方面更是涌出对丁先生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
我知道,或许是我俩有缘,先生就这样一直默默地为我助力。每次大小活动,只要有我的作品参加展出,丁先生到场总要驻足在我的作品前仔细观看分析,甚至双手联动比画起来,还会当场对我给予一些指点。同时会主动提议,“来,秋生,就在你作品前合个影吧!”行内人都清楚,这是丁先生对此作品和作者最好的认可与褒奖。
我却将此作为一根无形的鞭子,在时刻抽打鞭策我。那天,一群书友应邀到丁先生的工作室喝茶。正逢先生刚出了一部大开本的草书画册,见者有份,便根据各自名号“某某先生雅正”“某某女士惠存”,签好名,赠送在场的客人每人一册。轮到我时,先生特意转过身向我点了一下头,“秋生”“秋生”,嘴里一边念着我的名字,一边十分用心地写上:“秋生道友正!”我用会意的目光投向丁先生,内心却涌出几分汗颜与愧意。“先生”“女士”与“道友”这三个不同称谓,明白人一看即明。我当然明白先生对我的垂爱。
这时,我想起一件挺尴尬的事。有一年,市书协某届新人书法作品展终审时,承蒙书协领导抬爱,请我担任本次评审活动的“监审”。而担任本届书展评委的都是上海市书协现任的主席、副主席。我有自知之明,心想权当挂挂名而已,于是一开始没太在意。不过,出于学习的心理,我早早地来到现场,对所有作品尤其对入围作品,我还是认认真真看了一遍,且心里大抵有些数。
就在评审结束后,工作人员拿来一张表让我在“监审”一栏签字时,我随口说了一句:“哦,还要我签字的,那稍等一会儿。”我有些不恭地将列位评委晾在那里,自己独自跑进摆放作品的大厅,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作品。这一看看得我好难受,也好为难。因为入围和获奖的作品中有四幅,分别为两幅草书、一幅楷书和一幅篆刻被我看出了问题。
怎么办?我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既不道破问题,以免在场的评委老师难堪;也不需我担“监审失职”的责任。于是我走出作品大厅,步子有些沉重,然后对着评委们强作平静地说了一句:“各位老师,我有点事先回了,监审的字我就不签了。”
说完,我径直朝门外走去,准备开车打道回府。我自以为这样处理是最好的办法。没想到在座的主席、副主席等评委比我还认真,硬是追到门外把我拽了回来,非要问明缘由。这种情况下,我走到丁先生,也就是本次评委会主任跟前,说:“请丁老师借一步说话。”
我把丁先生请进摆放作品的大厅,向他分别指出四幅准备公布获奖的作品中所存在的不同瑕疵,尤其是那幅李白《将进酒》草书,先不说草法上有多处牵强,更重要的是丢了好多字,甚至大段地丢句。如果这样的“获奖作品”向全社会公布出去,我想对我们书协势必造成不良的影响。
丁先生对我指出的这些问题,仔细听,认真看,并频频点头示意认同。接着他把外面的评委都叫了进来,一一指出那几幅作品的问题,当场要求纠正并更换作品。
站在一旁的我十分忐忑,担心丁先生和其他各位老师对我开始心存芥蒂。没想到,丁先生还有其他几位副主席却走到我面前,握着我的手说:“秋生,谢谢你帮了我们的忙!要不是你这么心细,真会出纰漏了!”看到丁先生和各位老师如此宽容大度,我那颗忐忑的心慢慢放下了。拿过表格在“监审”一栏签下我名字的同时,暗暗自责“自己君子之风不足,岂能丈量鸿儒大量……”
(四)
那次评审活动之后,我更敬重丁先生了……这就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
我的散文集《雪夜篝火》的封面设计,美编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竟然将丁先生为我题写的“雪夜篝火”四个字书名,排了个满屏。
我们知道,丁先生的草书取法怀素、张旭、孙过庭等人的明快,尤其是黄庭坚草书的形式趣味,形式是简约而丰富的,具有一种画意之美。而在封面设计上采用这种“取法”其:用意是什么呢?责任编辑鲍广丽老师坦率地对我说:“美编也就是想借用丁先生的这种书法的‘画意之美’呀”……
说到这四个字的“画意之美”,一次我们小聚时,鲍老师悄悄问我:“你请丁主席题的这个书名有没有出润笔费?”
这句话一出我立马脸红了,因为我就没给过先生一分钱。我对她说,就在《雪夜篝火》排版定稿并把打印校印稿寄我的当夜,我发了一个微信给先生,说准备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