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本书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讲述了南北朝的历史兴衰。《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当代白话,是为《蔡东藩中华史》。此书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作者简介
蔡东藩
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秀才。辛亥革命后,应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1916年至1926年,蔡东藩写成《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其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当代白话,是为《蔡东藩中华史》。历史演义之外,蔡东藩还著有《留青别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
目录
001 /龙护神畏的奇人
005 /刘裕的发家史
009 /南燕败亡
014 /计平谯纵
018 /后秦的消亡
023 /刘宋初建
028 /北魏崛起
033 /迎立新主
038 /檀道济平逆
042 /赫连氏族灭国亡
047 /刘湛冤杀檀道济
051 /魏主灭凉
056 /范晔伏法
060 /宋魏交战
065 /张畅智答李孝伯
069 /弑主
073 /刘骏枭恶锄奸
079 /乱伦引发的乱事
084 /头颅山
089 /昏淫的刘子业
094 /湘东王刘彧即位
098 /四州沦陷
103 /幼主即位
108 /萧道成计除暴君
114 /沈攸之栎林自缢
萧氏建国/ 120
王僧虔辞封/ 124
萧嶷病逝/ 128
北魏迁都/ 133
萧鸾废帝/ 138
残戮诸王/ 142
拓跋宏南征/ 146
自相残杀的萧氏/ 152
魏主退兵/ 156
萧宝卷大杀权臣/ 160
潘贵妃专宠后宫/ 165
萧衍起兵/ 169
萧宝卷之死/ 173
齐亡梁兴/ 177
北魏入侵/ 181
萧梁的反攻/ 185
贤王冤死/ 190
胡太后临朝听政/ 195
清河王遇害/ 200
魏主探母/ 204
滴血认亲/ 209
萧宝夤称尊/ 214
尔朱荣立新帝/ 218
天子除奸臣/ 224
征讨尔朱氏/ 230
235 /“高王来了”
239 /梁太子病殁
244 /东魏和西魏
249 /两魏交战
254 /受宠的柔然国
258 /皇帝出家
264 /侯景叛乱
268 /欺负皇帝的高澄
273 /聪明的跛子
278 /建康被围
283 /外贼内祸并起
287 /北齐代东魏
291 /齐初的兴盛
296 /萧梁暂定
299 /突厥崛起
304 /陈霸先得权
309 /梁军大捷
314 /南北易主
317 /鱼吃人
321 /动荡的北齐
326 /一母生四帝
329 /两国争亲家
334 /北周背信兴师
337 /淫后杀贤王
342 /小人的花招给北齐一个教训/ 346
边打仗边梳妆/ 349
北齐灭亡/ 353
虎父犬子/ 356
一帝五后/ 361
杨坚建隋/ 365
亡国的蓬岛仙女/ 369
一女事三夫/ 373
梁陈并亡/ 378
南北统一/ 382
现世的阎罗王/ 386
独孤皇后专宠/ 391
废黜杨勇/ 395
杀父烝母/ 400
大兴土木/ 404
小郎君和老不死/ 408
北巡西征/ 413
上天示警/ 417
征战高丽/ 422
内乱渐起/ 427
燕门关之围/ 431
后的南巡/ 435
巨鼠的名字叫阿/ 439
李渊兴兵/ 444
南北朝收场/ 448
内容摘要
本书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讲述了南北朝的历史兴衰。《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当代白话,是为《蔡东藩中华史》。此书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约600万字。该书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在体裁上突出“义以载事,即以道情”的特点,并且自写正文,自写批注,自写评述。
主编推荐
蔡东藩
名郕,字椿寿,号东藩,清山阴县临浦(今属浙江萧山)人。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秀才。辛亥革命后,应邀到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任编辑,修撰《高等小学论说文范》《中等新论说文范》《清史概论》等书。1916年至1926年,蔡东藩写成《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时间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其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当代白话,是为《蔡东藩中华史》。历史演义之外,蔡东藩还著有《留青别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录》《楹联大全》及诗集《风月吟稿》《写忧草》等。
精彩内容
宋主刘裕开国定规,追尊父亲刘翘为孝穆皇帝,母亲赵氏为孝穆皇后,奉继母萧氏为皇太后,追封弟弟刘道怜为长沙王,亡弟刘道规为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刘裕将刘道怜的二子刘义庆过继给刘道规。同时,追册亡妃臧氏为皇后,谥号敬;立长子刘义符为皇太子,封二子刘义真为陵王,三子刘义隆为宜都王,四子刘义康为彭城王;加封尚书仆射徐羡之为镇军将军,右卫将军谢晦为中领军,领军将军檀道济为护军将军。那些迎奉新主的晋氏旧吏基本上都得到封赏,只有始兴、庐陵、始安、长沙、康乐五公被贬黜为县侯,令他们仍供奉晋朝旧臣王导、谢安、温峤、陶侃、谢玄的宗祀。晋临川王司马宝也被降为西丰县侯。刘裕还晋封雍州刺史赵伦之为安北将军,徐州刺史刘怀慎为平北将军,征西大将军杨盛为车骑大将军,西凉公李歆为征西大将军,西秦主乞伏炽磐为安西大将军,高句丽王高琏为征东大将军,晋升百济王扶余映为镇东大将军。抚慰新旧官吏以后,刘裕又减免租税,放宽刑罚,安抚百姓。宋朝初定。
西凉公李歆,相传是汉朝将军李广的后裔。父亲叫李暠,曾在北凉担任敦煌太守。后来,李暠自称西凉公,与北凉脱离,攻取沙州、秦州、凉州等地,在酒泉建立都城。李歆嗣位后,曾派使者到江东向晋廷朝贡。当时,晋朝还没有灭亡,封他为酒泉公。刘裕受禅后,加封李歆为大将军。再后来,李歆被北凉主沮渠蒙逊击毙,李歆的弟弟敦煌太守李恂也以身殉国。李恂的儿子李重耳逃往江左,因路途遥远,便投入北魏,传到第五世,有子孙叫李渊,就是后来的唐高祖。
宋主刘裕听说西凉被灭,却无暇讨伐北凉,想到自己已经老迈,而儿子们还小,便决定暂时停止远征,先巩固国内。那时,晋朝虽已灭亡,但仍留有一个零陵王。刘裕左思右想,决定再下辣手,斩草除根,于是令琅玡郎中令张伟带着毒酒去毒死零陵王。张伟叹息道:“毒死君主以求自保,只能遗臭万年,不如由我来喝下这杯酒!”随即一口喝干毒酒,倒地而亡。宋主得知后,叹息一番,过了几个月,又派人去送毒酒。零陵王看到毒酒,摇头说:“佛家说,人如果自杀,就不能转世为人了。”士兵见他不肯喝,索性用被子将他捂死,然后回去报告。宋王得到消息,很是欣慰,却装出一副哀悼的模样,率百官在朝堂哀思。并派太尉持节护丧,一切丧葬仪式全部依照晋朝礼制,并赐谥号恭。
除掉晋恭帝,刘裕觉得没有后患了,于是重用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人,一心想要好好治理国家。无奈岁月不饶人,刘裕的精力逐渐衰退,饭量也逐渐减少,疾病却越来越多了。永初三年春季,刘裕卧床不起。长沙王刘道怜、司空录尚书事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檀道济入宫探望,见他经常呓语,便请他前往神祇祈祷。刘裕不允,只是令侍中谢方明去太庙祷告,又令医官入宫诊治,静心调养。没过多久,病情逐渐好转。身体一痊癒,刘裕便令檀道济镇守广陵,督管淮南各军。
太子刘义符向来喜欢和下人嬉戏亲昵,刘裕得病后,他更是如此。谢晦颇为忧虑,刘裕病稍好些,他便对刘裕说:“陛下年事已高,应为万世江山着想,好不容易取得的社稷,应该交给稳妥的人。”宋主一听,慢慢说道:“庐陵王义真怎么样?”谢晦回答:“待臣先去看看庐陵王。”庐陵王刘义真喜好修饰,这次当然是盛装出来与谢晦交谈。聊了好一会儿,谢晦回来对宋主说:“庐陵王才华有余,但德量不足,臣觉得他没有人君的气度。”宋主于是令刘义真镇守历阳,督管雍、豫等州军事,兼任南豫州刺史。
不久,宋主刘裕再次病倒,病势比上次更严重。有时蒙眬睡着,竟看见无数冤魂前来索命,甚至晋安帝、晋恭帝二人也时常前来。刘裕常常被噩梦惊醒,吓得汗流浃背,暗想,连鬼魂都经常在我面前出现,看来这次是在劫难逃了。于是,他将太子刘义符召到面前,说:“檀道济虽有武略,却没有远大的志向;徐羡之、傅亮追随朕已久,他们二人应该没有异图;谢晦屡次随我征战,颇懂得应变,将来他们中间如果有人叛变,这人一定是谢晦。你嗣位后,立即把他调到会稽、江州等郡,这样才能免除忧患。”随后,刘裕又亲自写下遗诏,说幼主嗣位,朝事全部委托宰相处理,皇后不得监朝。弥留之际,刘裕又召来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让他们尽心辅佐嗣君,说完就去世了。刘裕在位只有两年多,享年六十七岁。永春三年七月,刘裕安葬在蒋山初宁陵,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太子刘义符即位后,尊皇太后萧氏为太皇太后,生母张夫人为皇太后,册立皇妃司马氏即晋恭帝的女儿海盐公主为皇后。任命尚书仆射傅亮为中书监、尚书令,令他与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同心辅政。不久,长沙王刘道怜病逝,新帝刘义符追封他为太傅。太皇太后萧氏已经八十多岁,因儿子去世,过于伤心,没过多久,也与世长辞,新帝追赐谥号孝懿。宋廷接连遇到大丧,忙碌不已。新帝刘义符才十七岁,童心未泯,只知道嬉戏玩耍,一切居丧礼仪,全由辅佐他的大臣操办。特进致仕范泰上奏规劝,刘义符丝毫听不进去。连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的劝导,他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内臣正惶急国君不堪辅佐,不料北方强寇又乘隙而来。河南各州郡遍遭兵革,累得宋廷调兵遣将,又惹起一场战事。这就是宋、魏交兵的开始。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