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2.43 5.2折 ¥ 62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贝尔纳·斯蒂格勒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8916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2元
货号27932307
上书时间2024-12-13
《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作者在*卷中综合西蒙栋、吉尔和勒鲁瓦-古兰等学者的技术进化理论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生存现象学理论,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通过阐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兄弟的故事,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起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的新关系。
贝尔纳·斯蒂格勒(1952— ) 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学生和好友。曾任巴黎国际哲学院教导主任、宫片涅技术大学“技术认识、技术组织和技术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法国音像研究所副主任,曾指导过应用于文本、图像和声音的数字技术领域的多项研究。他的哲学著作《技术与时间》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博士论文,被认为是21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作者本人也因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哲学新星。
前 言
导 论
部分 人的发明
引 论
章 技术进化论
1. 一般历史与技术史
2. 技术体系
3. 技术体系及其与经济、社会体系的关系
4. 技术体系的极限
5. 发明过程中的理性和决定论
6. 发明和革新
7. 工业投资:技术体系、经济体系和国家机器的联合进化
8. 持续革新:技术和科学的新型关系
9. 技术的普遍性
10. 人与物质的耦合
11. 趋势和事件
12. 种族差异和技术分化
13. 作为根源的地理因素和作为“一体化进程”的种族特性
14. 技术动力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
15. 趋势的两个方面
16. 技术环境作为冲淡内在环境的因素
17. 进化的持续性
18. 工业技术的进化必然要求放弃技术理论中的人类学假设
19. 机械学:关于工业物体具体化过程的科学
20. 作为运行物质的工业物体的遗传学
21. 技术在工业社会变迁中的主导地位
22. 技术物体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23. 工业物体的突变、系谱和自然发展
24. 超前是组合环境产生的条件
第二章 技术学和人类学
1. 作为时间问题提出的技术问题的悖论
2. 技术(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3. 人成为宇宙秩序及其自我毁灭的力量
4. 技术的问题就是干预的问题:无度和尺度、天体秩序和灾乱
5. 技术学
6. 人类学
7. 从《美诺篇》到《斐德罗斯篇》直至卢梭:“形而上学”
8. 卢梭和人类学
9. 平等、力量和差异
10. 起源的不确实性、自然之声(“分辨”的含义)以及加勒比人的回忆
11. 思维先于创造
12. 脚和手
13. 一切上到手头
14. 集一切于自身
15. 第二起源
16. 偏离的内部:可能性
17. 差异就是理性,理性就是死亡,死亡就是死亡的超前
18.“跨越一个如此巨大的间隔”
19. 再论第二起源
第三章 谁?什么?人的发明
1. 人的相关差异(différance)
2. 一切从脚开始
3. 领先和落后
4. 骨骼、工具和大脑
5.“技术意识”与超前
6. 技术差异化的双重起源
7. 器具助产术
8. 三论第二起源
9. 近人类的语言
10. 裂变的记忆
11. 特有语言差异的无差异性
12. 已经在此、相关差异、后种系生成
13.“谁”和“什么”
第二部分 爱比米修斯的过失
引 论
章 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1. 遗忘者的遗忘
2. 死亡学:在手一无所有
3. 在自身之外
4. 出生和不确定性
5. 爱比米修斯:孤僻者
6.“无共同体者的共同体”
7. 肝脏
第二章 已经在此
1. 器具条件
2. 后理念:传统
3. 知识的同一性和上手的“什么”的分量
4. 持久地固定当即
5. 程序与不确实
6. 知识和退避
7. 时钟:无未来一代的实时
8. 固定和确定
9. 个体化
10. 存在的历史的延迟时间
11. 存在的代价
第三章 “什么”的解脱
1. 日常性的分析:作为从“什么”的解脱(篇)
1.1“谁”与“什么”的相关差异
1.2“谁”与“什么”在日常性中的混同以及作为期待的在世存在的烦忙
1.3 手作为“谁”对“什么”系统的(理解)把握
1.4 胡塞尔的回忆概念和作为指引的“什么”的系统
1.5 海德格尔的去远化的遗忘
1.6“谁”的程序的中性(neutralité)
1.7 作为“图像意识”的工具
1.8 特有语言自身之外的特有的(无)忧和死亡的文章
2. 过失性存在的结构:作为对“什么”的介入(第二篇)
2.1 缺陷性存在:作为可能中断一切程序的程序化
2.2 手的手段和“什么”的无限性
2.3 作为唤回的重复以及非我的发明
2.4 器具和科学之手
3. 历史性的历史构造问题以及历史性作为“什么”的新面目
(第二篇的后两章)
3.1 世界历史的“什么”的第二性
3.2 世界历史之物的平俗化:第三回忆的遗忘
3.3 附加物的精确性和收复
3.4 精确性和可能性
中法概念性词汇对照表
法中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今著名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重要论著。作者在*卷中综合西蒙栋、吉尔和勒鲁瓦-古兰等学者的技术进化理论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生存现象学理论,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通过阐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兄弟的故事,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起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的新关系。
贝尔纳·斯蒂格勒(1952— ) 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学生和好友。曾任巴黎国际哲学院教导主任、宫片涅技术大学“技术认识、技术组织和技术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法国音像研究所副主任,曾指导过应用于文本、图像和声音的数字技术领域的多项研究。他的哲学著作《技术与时间》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博士论文,被认为是21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作者本人也因此成为引人注目的哲学新星。
章
技术进化论
1. 一般历史与技术史
吉尔制定的技术体系的一般性概念,是建立在历史科学的规范之上的。这个概念并非指某个特定的技术体系,而是指不同技术体系的接替。一个体系的确立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技术的进化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而使以往的成果、由一系列的相互依赖关系决定的结构化趋势、各类互补的发明,以及技术和同时期特有的其他领域的关系都相对稳定化。
他提出的这种历史的方法并不仅仅涉及技术史,而且也适用于一般的历史:要确立“一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物质世界制约的历史学”,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来把握通常的物质世界的协调,要针对技术在整个“人类体系”协调的结构中的位置问题,展开和其他体系(经济、语言、社会、认识论、教育、政治、军事等)的专家的对话,并且要为技术的发展分期。
由此出发,吉尔研究的是从一个技术体系向另一个技术体系过渡的可能性。他试图从共时性原则出发,描述和解释历时性的断裂、转变和变革,即通常所说的技术特有的发展。他指出:“那些在科学发展中显得并不简单,但明晰、严谨的现象,在技术的发展中却远非如此。” 如何产生发明?同科学的发展相反,“如果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逻辑可寻,那么这个逻辑并不完全是独立的。技术发展首先需要一种协调,因为孤立的技术是不存在的,它需要其他辅助技术” 。对于某个特定的技术来说,它的发展逻辑首先是由它存在其中的技术体系决定的。
在一般性的历史中建立一门真正的技术史及其方法论的必要性,先由费福尔提出。他认为技术史是“诸般需要开创的学科之一,或差不多是如此”,这个观点尤其符合勒菲佛尔• 德• 诺埃特的理论,他认为,以鞍套马标志的技术革新曾经在奴隶制消亡的过程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同时提出了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和历史中的技术决定论等问题。
这些观点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协调一般性历史和技术史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困难的。
—首先存在着“技术”这个对象的内在的困难,即怎样避免局限于特殊、孤立的技术史之中:技术史涉及的是超越各种技术之上的一般性技术本身。诚然,历史上存在过的,只能是各类具体的技术,因为技术的本性就是专业化。 一般性技术不是一个事实,而是一个结果。但是各类具体的技术的历史又需要这个结果来形成一门技术史。
—另一个困难是:如何同一般性历史的其他领域恰当地衔接,这就使技术史内在的困难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经济、政治、人口等方面的事件,只有在一个历史事件的统一体中才能构成一般性历史。这就又一次表明,结果为它借以产生的过程提供了统一性。
技术体系的概念就是要解决以上两方面的困难。它是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反过来为一个更可靠的起点提供了可能性。
2. 技术体系
正如在语言学中一样,体系是树立对象的基点,它的一系列概念就是要从建立于现实基础上的一般性体系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整合现实。和语言学一样,体系是一个核心的范畴。
技术的整体和部分构成的结构是一个能产生反馈效应的静态组合:比如炼钢厂使用蒸汽机设备生产出优质钢材,而优质钢材又可被用来生产更先进的设备。这就是所谓的技术体系的概念:各种不同层次的组合结果产生静态和动态的相互依赖关系,这些关系又遵循一定的运行规律和变换程式。每一个层次都被一个更高的层次所包含,同时,每一个高层次也依赖它自身所包含的低层次。这就形成一个体系化的一个技术体系构成一个时间统一体。它意味着,技术进化围绕着一个由某种特定技术的具体化而产生的平衡点,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联合只有在实现了一个整体技术共同的层次之后才能产生并起作用,即使总会有个别次要的、独立的技术层次游离于总层次之外。” 围绕这个平衡点形成的是一种平均性的技术层次。
技术体系朝复杂化和各组合部分之间联合的方向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日趋复杂,确保技术体系运行的内在联系也就越来越多。”这种从属关系的世界化—即技术非地域化的普遍性—导致海德格尔所说的构架现象:一个全球性的工业技术,在有系统地全面开发各类资源的同时,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的相互依赖关系。
作为德里达的继承人,斯蒂格勒在技术命运的哲学分析领域开启了一个转折。
——戈里高利•沙东斯基
技术是造就变化的时代力量。在冷静观察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后,贝尔纳•斯蒂格勒发出了郑重的警告:“技术是人类的解药,也是人类的毒药。我们要对技术的高速发展心存警惕。我们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技术文化,去应对技术的时代。”
——《解放日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