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53 4.7折 ¥ 1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刘知侠著;刘真骅改编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79747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8元
货号23759509
上书时间2024-12-05
风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铁道游击队》影响至今。该小说曾改编成剧本,搬上电影电视荧屏,还被绘制成连环画;并入选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和书目。《铁道游击队》共发行了300余万册,并译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国文字在国内外发行。《铁道游击队》为什么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用原铁道游击队长枪三中队指导员张静波的话说,是因为“铁道游击队的壮丽史诗,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碑,是抗日军民万众一心用血肉之躯铸成的一座无形的丰碑”。以这些文艺作品为载体,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永远不老的传奇!本书精选韩和平、丁斌曾合作获奖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的50幅精美插图。
刘知侠(1918—1991),原名刘兆麟,出生于河南卫辉。刘知侠一生给后人留下了400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风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铁道游击队》影响至今。该小说曾改编成剧本,搬上电影电视荧屏,还被绘制成连环画;并入选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和书目。《铁道游击队》共发行了300余万册,并译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国文字在国内外发行。
刘真骅,刘知侠之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文艺协会主席,青岛市干部文艺团艺术总监。刘真骅长期协助刘知侠写作工作,并改编刘知侠创作的《铁道游击队》。
韩和平,1932出生于 吉林东宁。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曾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作品连环画《铁道游击队》(合作)、《红岩》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丁斌曾(1927—2001),出生于浙江绍兴。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中国连环画大系》美术编辑。作品《铁道游击队》(合作)获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
目 录
夜谈敌情 1
飞车搞机枪 17
血染洋行 31
票车上的战斗 44
敌伪顽夹击 60
反复辟斗争 76
巧打岗村 92
苗庄血战 109
湖上神兵 126
三路出击 151
掩护过路 169
抗日胜利 186
?铁道游击队?创作经过(节选)
— — —和英雄人物在一起 205
风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铁道游击队》影响至今。该小说曾改编成剧本,搬上电影电视荧屏,还被绘制成连环画;并入选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和书目。《铁道游击队》共发行了300余万册,并译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国文字在国内外发行。《铁道游击队》为什么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用原铁道游击队长枪三中队指导员张静波的话说,是因为“铁道游击队的壮丽史诗,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碑,是抗日军民万众一心用血肉之躯铸成的一座无形的丰碑”。以这些文艺作品为载体,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永远不老的传奇!本书精选韩和平、丁斌曾合作获奖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的50幅精美插图。
刘知侠(1918—1991),原名刘兆麟,出生于河南卫辉。刘知侠一生给后人留下了400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风靡了整整一代人的《铁道游击队》影响至今。该小说曾改编成剧本,搬上电影电视荧屏,还被绘制成连环画;并入选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和书目。《铁道游击队》共发行了300余万册,并译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国文字在国内外发行。
刘真骅,刘知侠之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文艺协会主席,青岛市干部文艺团艺术总监。刘真骅长期协助刘知侠写作工作,并改编刘知侠创作的《铁道游击队》。
韩和平,1932出生于 吉林东宁。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曾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作品连环画《铁道游击队》(合作)、《红岩》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丁斌曾(1927—2001),出生于浙江绍兴。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中国连环画大系》美术编辑。作品《铁道游击队》(合作)获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
飞车搞机枪
……
刘洪自小生长在矿坑和铁道边上,父亲是木匠,他四五岁时就死了父母,靠姐姐抚养。 姐夫是个老实的扳闸工人,经常带他到铁道边的闸屋子去值班。
时间长了,他不但能听出窗外跑的火车是货车还是客车,是载重车还是空皮车,而且从车轮的轧轧声响上,还能判断出火车飞跑的速度。
十来岁的时候,刘洪已经像个大孩子一样,提着饭盒,给值班的姐夫送饭了,有时他也会提着篮子跟一群穷孩子在铁道旁和矿坑周围,捡煤焦砟了。
有一次送完饭,他看到从站里开出一趟货车,走得很慢,他偷偷地抓住把手,跳到一节车的脚蹬上,让火车带了他半里路。 车一离站速度就加快了,他心慌想跳下来,可是当他一离脚蹬板,便像一个棉球似的被抛出去,顺着路基的斜坡滚了好远。 当他吃力地站起来,膀子在痛,手和头都被斜坡的石头擦伤了。 以后,他还是偷偷地扒车,慢慢摸着车的脾气了,他已练到能在半里路外上下车不翻筋斗了。
童年时代在铁路旁度过了,到十六岁那年,为了生活,刘洪提着矿石灯到矿坑里去做挖煤工人。 他和王强在一个井洞里干活,他们成了好朋友。 他性情直爽,个性倔强,好打抱不平,在矿井里常和领工把头打架,没干两年就被开除。 他已经十八九岁了,还能再靠姐姐养活吗? 没办法,饥饿时,便爬上火车扒下一麻袋煤,换烧饼吃,他就这样吃上两条线了。
现在,刘洪在小屋子里,来回走着,苦苦思索怎样搞到武器。 由于铁闷子车不好上,他忽然联想到这铁闷子是挂在客票车上的,他眼睛一亮,拍了一下大腿说:“先扒上客票车,再过渡到铁闷子!”这个问题解决了,他感到说不出的高兴。
他出门去找彭亮、林忠、鲁汉、小坡去了。
晚上,在枣庄站西半里路,扬旗(注:是车站外边的号志,上边装有红绿灯,如果扬旗不发绿灯,火车就不能进站)外边,刘洪在路基斜坡上的一丛黑黑的小树丛里蹲下,耳朵听到远处一阵汽笛响,车站上一片嘈杂声,机车上的探照灯射过来,灰黑的路基上像披上了一层茫茫的白霜。 他知道是客车进站了,再停五分钟,火车就开过来了。
他不自觉地摸摸怀里揣着的上了膛的手枪,由于紧张,心里一阵跳动。 平时他扒车都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跳上去的,那是搞粮食、煤炭,搞到搞不到跳下去就算了。 这一次扒车和过去完全不同,要搞敌人的武器。 他是以一种完成军事任务的严肃心情来看待这次扒车的。
他像小老虎一样蹲在树棵子里,好像在等待着一声令下,就冲出去和敌人搏斗。
“呜——”一声冗长的汽笛吼叫,车站上开动的机车咝咝喳喳地喘着气。 接着铁轨发出低低的轧轧的声响,那是远处的列车开动了。 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大了,地面也开始抖动。 火车带着一阵巨大的轰隆声风驰电掣般冲过来,机车喷出的一团白雾,罩住了小树丛,接着是震
耳的机器摩擦声。 从车底卷出的疾风,吹得树丛在旋转,像要被拔起来似的。
刘洪挺挺地像铁人一样蹲在那里,眼睛直盯着驰过的车皮,一节、两节、三节……当后边只有三四节车的时候,他拨开树丛,蹿上路基,迎着疾风,靠近铁轨下边的石子。 只剩两节车了,他闪过第二节客车的,眼盯着过来的尾部的上车把子。 当这弓形黄铜把子刚要到他身边,他抢上一步,一把抓住,紧跟着几步,身子像一只瓶子样挂上去。 当飞动的车身和疾风迫使他的身子向后飘起的时候,他急迈右腿,往前一踏,右脚落在脚踏板上,身子才算恢复了平衡。
刘洪蹲在脚蹬上,从怀里掏出手枪,朝客车尾部走廊上望去,看看是否有乘客和押车的鬼子。 什么都没有,也许是深夜风凉,车门都紧紧关着,车窗都放下布帘。 微黄的灯光, 照着*后一节铁闷子车的平平的铁板。 铁闷子车的车门不像客车开在两头,而是开在车身中部两侧。
刘洪把枪重新塞进怀里,迈上去,一手握住客车尾部走廊的铁栏杆,一只脚踏着客车的车角,用另一只脚踏住铁闷子车的车角;左脚踏在车角一寸多宽的横棱上,用左手扒住铁闷子车身的三棱角。 当那边站踏实之后,他迅速地把右手和右脚贴过去,像要抱住这宽大冰冷的铁车似的。 他右手紧紧地抓住平伸出去的一个铁板衔接处上下立着的角棱,就这样,他四肢像个“大”字形紧紧地贴在车身上,他感到车身的颤抖。
由于脚下的横棱只有寸把宽,说踏上倒不如说脚尖踮在上边,顶多使他滑不下去,可是要支持他全身的重量却不可能了。 所以他把全部力气都使在两只手上,全身的重量集中到十个手指头上。 手指所用的力气,要是抓在土墙上,足可穿上十个窟窿。 但是,这是铁板,坚硬的铁板顶住他的指头,他的指甲像被顶进肉里去,疼得他心跳,但是他不能松手。 疾风像铁扫帚一样扫着他,只要一松手,风会立刻把他卷进车底,轧成肉泥——甩到车外也会摔成肉饼。
他拼命扒着,头上的汗在哗哗地流。 他咬紧了牙根坚持着。 他看到在右手再伸一臂远的地方,有个拉车门的把手。 他拼全力再把身子向右手那边靠拢,猛力把左手移过来,也抓住右手抓住的同一角棱。 本来是“大”字身形,现在变成“ 1” 字了,像挺立着勒一匹劣马的口缰。 这时,他腾出右手,向右边伸去,猛力一跃,抓住了把手,全身霎时感到一阵轻松,十指上聚集的血,又流到全身,他全身的重量,已从十指移到一个紧握把手的拳头和臂膀上了。
他迅速地摸到关车门的铁鼻,用右手从腰里掏出老虎钳,钳住缠在上边的粗铁丝。 由于手指头还没缓过劲来,**下没钳断,他急了,拼尽全力一钳,铁丝咔嚓断了。 打开铁鼻,他双手抓紧车门的把手,用右脚蹬住车门帮,往后一拉,车门裂开两尺宽的黑缝,他一下钻了进去,只听扑通一声,他跌在车门内,原来王强有意放在门口的机枪,把刘洪绊倒了。
刘洪顺手一摸是机枪,抓起来就从车门掷出去,又摸到一个稻草捆,也丢了出去。 当他抱起第二捆,突然听到车头上汽笛的呜呜声,他知道快到王沟车站了,急忙掷下第二捆,再掷第三捆。 车的速度已明显放慢,他脚又绊着一个子弹箱,一脚踢下去。 他知道车快到站了,就携住王强告诉他的后边车门的那挺机枪,一手抓住车门,一个旋风似的跳下去。 由于天黑,又夹着一挺机关枪,脚落在路基斜坡上,竟使他翻了个筋斗。
他一眼瞥见有个黑影扑过来,急忙掏出枪,原来是彭亮。 刘洪抓起一捆枪说:“ 走,往三孔桥去!” 彭亮抢过他手里的机枪背上,往回走了三四十步,又捡起两捆步枪。
他们往回走出半里路,小坡从一个洼地里冲出来,兴奋地说:“洪哥,三捆步枪,两箱子弹。”老洪喝道:“小声点!”三人扛了枪和子弹,走到三孔桥边,轻轻拍了两下掌,林忠、鲁汉也扛着三捆步枪、一捆机枪和几箱子弹等疾步跑来。
突然,铁路上响起了轻微的“哐哐”声,只见一道白光沿路扫射着,一辆鬼子的铁道摩托小电车,飞一样过来了,上边有五个鬼子、两挺机枪、一个探照灯,在夜间铁道旁,只要照到人影就开枪打。 鲁汉来了劲头,扳开一箱子弹,掏出一包递给刘洪。 刘洪压上梭子。 他多么想搂扳机呀! 但是不能开枪,打一下倒痛快,可是惊动大队鬼子,枪支不但保不住,那样还会前功尽弃。
他们把枪埋在地瓜地里。 刘洪叮嘱完小坡,明天背个粪箕,在地边放个暗哨,看看动静,他就直奔小屯,去找老周了。
第二天,约定天黑以后把武器取回来,山里会派人来接。
当张连长接到一排排崭新的、发青蓝色亮光的武器时,郑重地对刘洪和王强说:
“上级表扬了你们搞武器的勇敢行为。 根据现在的情况,上级认为组织起来已有条件,要注意发展基本队员,逐渐扩大,马上着手职业掩护,作为分散、集中的立脚点……”
当天夜里,他们立即研究开个炭厂,新发展的队员就当伙计。 本钱呢? 多组织几个人搞车,狠狠地搞它一下,让王强继续留在车站上待一段时间,多注意来往的货车,遇到机会大搞一下,炭厂就有本钱了。
王强说:“行! 就这样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