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见的森林(自然文库)
  • 看不见的森林(自然文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看不见的森林(自然文库)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27 6.8折 65 全新

库存12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David Haskell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4685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5元

货号29465782

上书时间2024-12-04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两名西藏喇嘛手握铜质漏斗,俯身朝向一张桌子。彩色的沙子从漏斗泻出,洒落在桌子上。每条细流都为逐渐扩大的坛城[1]增绘了一根线条。喇嘛们从环形模型的中心开始,先沿着粉笔标出的印记描绘出基础轮廓,而后依靠记忆,对成百上千处细节进行填充。

佛教的象征物——一朵莲花,位于正中心。外围是一座华丽的宫殿。宫殿的四扇门朝向绘着各种符号的彩色同心环打开,这代表着通向菩提之路。坛城要花费好多天才能完成。然后,人们将沙画扫除掉,混成一团的沙堆被倒进水中,顺水流走。因此,坛城具有多层意义:首先,创作过程中需要全神贯注,其次要留意一种混杂与融合的平衡关系,坛城的设计中还包含着象征意义,此外,坛城本身的无常也发人深省。然而,这些性质都不足以定义建构坛城的终极目的。坛城是对生命之路、宇宙以及佛教菩提的重构。人们从这幅小小的圆形沙画中,看到整个宇宙。

一群来自北美的大学生簇拥在近旁一根绳子后面,像苍鹭一样伸长了脖子,观看着坛城的诞生。他们显得异乎寻常的安静,大概是被画作吸引住了,抑或是沉醉于喇嘛们生活中的

Xii

异域性。这些学生参观沙画,是他们堂生态学实验课的开班仪式。接下来,课程将在附近的森林里展开。学生们往地上扔一个铁环,创建自己的坛城。整个午后,他们要研究那块圆形的土地,观察森林群落的运行。梵语mandala的一种译法就是“社群”或“群落”(community)。因此,喇嘛与学生从事的是同样的工作:凝视一座坛城,提升自己的心灵。这种相似性并不止于语言与象征意义上的重合,而是更有深远的内涵。我相信,森林里的生态学故事,在一片坛城大小的区域里便已显露无遗。事实上,步行十里格路程,进行数据采集,看似覆盖了整片大陆,实际却发现寥寥。相比之下,凝视一小片区域,或许能更鲜明、生动地揭示出森林的真谛。

从无限小的事物中寻找整个宇宙,是大多数文化中贯穿始终的一个悠远主题。尽管我们的隐喻是由西藏的坛城引入,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同样能找到类似语境。布莱克的诗歌“纯真预言”(Auguries of Innocence)更甚一步,将坛城缩小到一粒尘土,或是一朵花中:“一粒沙中见世界,一朵野花中见天国。”布莱克的诉求,是建立在西方的神秘主义传统之上。这种传统在基督徒的冥思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对于克洛斯的圣约翰,阿西尼的圣弗朗西斯,或是诺维奇的朱利安女士[2]而言,地牢,洞穴,抑或一颗微小的榛子,都可以用作透镜,从中窥见终极实在。

本书是一名生物学家面对西藏喇嘛、布莱克的诗歌以及朱利安女士的榛子提出的挑战而做出的回应。我们能否通过凝视叶子、岩石和水珠打开的一扇小窗口,窥见整个森林?在田纳西州山丘上一座由老龄林构成的坛城中,我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说,只是寻求答案的开头。这座林中的坛城,是一个直径一米多的圆。大小与喇嘛们绘制出来而后又抹去的坛城相当。我在森林里随意穿行,找到一块适合蹲坐的岩石,就算选定了坛城的地址。岩石前

xiii

面的区域,就是一座坛城,我此前从未见过的一个地方。它未来的景象,目前大体上还掩盖在冬天严酷的桎梏下。

坛城坐落在田纳西州东南部一片森林的陡坡之上。坡上一百米处,一座高耸的砂石悬崖标定出坎伯兰高原的西部边境。从悬崖往下,地面渐次低缓下去,平地与峭壁相交替,直坠入一千英尺深的谷底。这座坛城依偎在处平地上的岩石间。坡地的郁闭度极高,上面长满各种成熟的落叶树:橡树,枫树,椴树,山核桃树,美国鹅掌楸,还有十来种其他的树木。林地上崎岖难行,四处散落着从风蚀悬崖上滚落的乱石。很多地方全然见不到地面,只有皴裂的大石块,沉重的石块上覆盖着一层落叶。

这种陡峭险峻的地势保护了这片森林。在山脚下,峡谷里肥沃、平坦的土地相对而言没有那么多岩石,如今已经被开垦出来,变成了牧场和庄稼地。初的垦荒者是美洲土著,随后又有从旧大陆过来的殖民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些厂房经营者曾试图在山麓上建农场。然而,这项工作不仅艰苦异常,而且收益寥寥。私自酿造的烈酒,倒是给那些收入仅够糊口的农民带来了额外资金。这片山麓因此而得名,被称为“晃布谷”(Shakerag Hollow)。因为镇上的人总喜欢挥舞着碎布来召唤酿私酒的人,然后把碎布连同一些钱搁在那里。几个小时后,一罐烈酒便会取代钱的位置。如今,森林已经收复了被小块农田和酿酒作坊征用的土地,尽管旧址上赫然散落着乱石堆、旧管道、生锈的洗脸盆,还有零星几片水仙花丛。森林里其他地方的树木,多数被人砍去当木材和燃料。这种现象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尤其明显。只有稀稀拉拉几小块森林幸免于难,要么是因为林密难行,要么是因为侥幸,再要么是因为土地所有者的一念之差。坛城正坐落在这样一片幸存的区域内。十多英亩的老龄林,镶嵌在数千英亩的森林中。这片森林虽然一度被砍伐,但如今已足够成熟,足以维持田纳西

xiv

州高山森林中典型的丰富生态与生物多样性。

老龄林是凌乱混杂的。在距离坛城不到一箭之地的范围内,我看到五、六棵横躺的大树。这些树木分别处于分解过程的不同阶段。腐烂的树干是成千上万种动物、真菌和微生物的食粮。倒下的树木使森林冠层中出现空隙,由此形成老龄林的第二性征:树龄交错,幼树群挨着枝干粗粝的老树群生长。一株基部粗一米的光叶山核桃(pignut hickory),长在坛城西边,紧挨着一簇从一棵大山核桃树倒下后留下的空隙中冒出的枫树幼苗。我所坐的这块岩石,被一棵中等树龄的糖枫挡在后面。这棵糖枫的树干和我的腰一般粗。这片森林里各种年龄的树木都有,标志着整个植物群落的历史延续性。

我就坐在坛城旁边一块平坦的砂岩上。在坛城上,我的规则非常简单:频繁到访,观察一年中的变化;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惊扰;不杀生,不随意移动生物,也不在坛城上挖土或是在上面鬼鬼祟祟地爬行。间或的思想触动足矣。我并未制定访问安排,不过我每周都会来观察好几次。本书讲述的坛城上发生的事件,全都是如实记录。

[1] Mandala,梵文音译为“曼荼罗”。藏语称作“吉廓”。——本书中脚注无特殊说明,均为译者注。

[2] 这名女士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诺维奇一个教堂中度过。她的《神圣之爱的启示》,是世界上已知的部由女性撰写的英语书籍。



导语摘要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小的微生物和*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作者简介

戴维•哈斯凯尔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涉及生物进化和动物保护,尤其是对栖息于森林里的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的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文章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哈斯凯尔因其创造性地将科学探索、冥想练习和社区行动结合起来而获得了全国关注。2009年,卡耐基基金会、凯斯基金会将他命名为田纳西年度教授,该奖项只授予获得国家荣誉或对大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教授。“牛津美国”将他列入2011年美国南部创意的老师。他现在是南方大学的生物教授,生物学系主任,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



目录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小的微生物和*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主编推荐

戴维•哈斯凯尔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涉及生物进化和动物保护,尤其是对栖息于森林里的鸟类和无脊椎动物的保护。除了发表许多科研文章外,他还发表了数篇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和诗歌。哈斯凯尔因其创造性地将科学探索、冥想练习和社区行动结合起来而获得了全国关注。2009年,卡耐基基金会、凯斯基金会将他命名为田纳西年度教授,该奖项只授予获得国家荣誉或对大学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教授。“牛津美国”将他列入2011年美国南部创意的老师。他现在是南方大学的生物教授,生物学系主任,美国南部大学联盟环保研究员。



精彩内容
对大自然及生物界奥秘的一种卓绝阐释

 

    多年来,西藏喇嘛用一种小型沙画,也就是所谓的“坛城”,来作为对整个宇宙的视觉呈现。就像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所设想的那样,从一粒沙中有可能见到整个世界。在这种思想指引下,生物学家戴维·哈斯凯尔将田纳西州老龄林里一米见方的区域作为他的坛城。一年中,他每周到访此地,生动地揭示出我们从未见过的森林世界,以及林中居民的生活。

    《看不见的森林》每一个短小的篇章,都始于一则观察记录:匆匆爬过落叶堆的一只蝾螈;夏季日出时分晨鸟急切的报晓;春生短命植物绽放出朵花,还有蜜蜂们在花丛中搜寻花粉时精妙的舞蹈。由此,哈斯凯尔编织出一张引人注目的生物学与生态学之网。他所阐释的是这样一门科学:它将微小的微生物与庞大的哺乳动物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循环往复,长达成千上万年,甚而是数百万年之久的生态系统。对森林的每一次拜访,都揭示出一段微型的自然史。哈斯凯尔匠心独运,一点点地套出以森林为家的各种动植物之间无比微妙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万物秩序井然。在四季更替间,哈斯凯尔巧妙地阐释了一系列广泛的现象,例如寒冬山雀的战栗,春季树木输导系统奇迹般的苏醒,以及夏日萤火虫美丽耀眼的灯笼。

    《看不见的森林》观察细致入微,书写优美。这部著作是从各方面展示自然界之深邃的一次盛大旅程,是从一米见方的土地上观看生命之复杂的一大尝试。哈斯凯尔凭借科学家的知识,以及绘画高手的敏锐洞察力,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对于人类自身同生命界宏观与微观事物的关系,这幅画卷将带来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媒体评论

哈斯凯尔带领读者进入一种介于科学与诗歌之间的新的自然文学流派。在这种风格下,不可见之物显露原形,微小事物变成宏大的事物,生命的复杂与美得到了更清晰的展现。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 Wilson),哈佛大学名誉教授

 

戴维·哈斯凯尔在坎伯兰高原上一米见方的小天地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在此过程中,他如同以往任何作家一样,清晰地看到了整个富有生机的地球。文中的每个章节,都会教给你新的东西!

——比尔·麦吉本(Bill McKibben),著有《即将到来的地球末日》

 

在这些篇章中,戴维·哈斯凯尔以利奥波德、约翰·缪尔和梭罗的笔法,刻画出演化过程中的美与复杂。对那些希望多到野外去找灵感的人来说,这本书是非常理想的随身读物。哈斯凯尔非常了解森林以及林中的生灵。他渊博的知识给野外探险者提供了*指南。散文的写作风格,与自然研究中所觅得的诗意宁静相得益彰。这部著作堪称一部真正的博物学家宣言。

——格雷格·格拉芬(Greg Graffin),著有《无政府状态的演变:无神世界中的信仰、科学和坏宗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