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96.82 6.1折 15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王福堂修订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ISBN9787800063107

出版时间1995-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58元

货号29314257

上书时间2024-12-04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  

本书是在已故袁家骅先生的倡议和指导下,继《汉语方音字汇》之后,由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于1957年至1963年编纂,1964年5月出版的。编纂本书的目的,是为汉语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提供材料,为汉语普通话词汇的规范化提供参考。出版后,我们发现本书材料中存在若干错漏,方言点和词目的选择也有改进的余地。1979年,文字改革出版社计划再版本书,我们就借这一机会对本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修订。

本书修订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记方言材料,核对词语,改错补漏;二、调整部分词目,删除个别口语中不常用的词语和方言间无法对应的词语,补充300多个常用词语;三、删去沈阳、昆明两个方言点,增加太原、武汉、双峰、建瓯四个方言点;四、修改部分方言的音系,各方言点的标音统一以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五、调整部分音标,使各方言标音的宽严趋于平衡;六、增加必要的注释。修订后的本书,所收方言点及方言声韵调的标音与《汉语方言字汇》(第二版)相同。

修订工作自1982年开始,由现代汉语教研室承担。具体工作由王福堂(原属语言学教研室)负责。刘勋宁和张卫东(已调深圳大学)分别参加了西安话和双峰话词语的核对工作。语言学教研室王洪君编制了普通话音序索引。汉语专业其他部分教师也帮助进行了核对工作。

本书的修订工作和《汉语方音字汇》的修订工作一样,还得到各地许多语言工作者的支持。正是他们的支持,才使修订工作得以在目前完成。他们之中,应约协助修订工作的有:钱曾怡(山东大学)、马天祥(西北大学)、温端政(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朱建颂(华中师范大学)、张清源(四川大学)、孟庆惠(安徽师范大学)、卞觉非(南京大学)、王世华(扬州师范学院)、谢自立(中国人民大学)、许宝华(复旦大学)、杨乾明(瓯海县审计局)、黄敬旺(民盟温州市委会)、崔振华(湖南师范大学)、伍云姬(同前)、向熹(四川大学)、陈昌仪(江西大学)、张维耿(中山大学)、饶秉才(暨南大学)、黄伯荣(兰州大学)、许绍早(吉林大学)、李如龙(福建师范大学)、詹伯慧(暨南大学)、梁玉璋(福建师范大学)、潘渭水(建瓯县志办公室)。另外,吴天惠(西北大学)、高文达(山东师范大学)、李平(西安市教育局)、田希诚(山西大学)、凌德祥(安徽教育学院)、张家茂(新苏师范学校)、郑张尚芳(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漆权(江西财经学院)、黄家教(中山大学)、欧阳觉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李熙泰(厦门大学)、李新魁(中山大学)、李永明(湘潭大学)、陈泽平(福建师范大学)等也给了我们有力的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衷心的谢意。

各方言点的主要发音人有:北京——冯世澄(男,63,年龄按1985年计,下同),济南——彭重光(女,43)、朱广祁(男,45),西安——杨绳信(男,54)、禇小曼(女,42)、刘忠岳(男,67)、高秀云(女,62),太原——翟宏德(男,64)、高俊卿(女,38),武汉——朱建颂(男,58),成都——徐永年(男,52),合肥——卫仲璠(男,78)、刘林基(男,51)、凌德祥(男,31),扬州——卞觉非(男,50)、王世华(男,49),苏州——谢自立(男,51)、张家茂(男,46)、潘家琇(女,58)、卢忆曼(女,54),温州——杨乾明(男,44)、黄敬旺(男,47),长沙——陈娭毑(女,70)、彭桂兰(女,44)、沈复初(男,76),双峰——凌超凡(男,68)、刘梅魁(男,63)、彭琨(男,64)、向熹(男,56),南昌——万学武(男,48)、胡彬陶(男,56)、陈冬有(男,37),梅县——张维耿(男,53),广州——周之英(女,55)、龙婉芸(女,61),阳江——黄伯荣(男,63)、林耀堂(男,44)、许绍早(男,56),厦门——许锡昌(男,48)、李熙泰(男,63),潮州——詹伯慧(男,54),福州——梁玉璋(女,55)、陈云英(女,69),建瓯——潘渭水(男,55)、江雅琴(女,68)。我们感谢他们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

在修订过程中,我们还参考了一部分已出版和未出版的方言著作,在此也向作者们致谢。

由于汉语方言的复杂性,我们所做的调查核对工作实际上具有抽样的性质,所记材料的代表性恐怕还是相对的。而且,修订者的能力有限,工作条件也受到限制。因此,本书虽经修订,疏漏不当之处仍属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1988年5月

本书重印时,在原合作者的帮助下,对材料作了若干补正。

编者

2003年9月



导语摘要

本书收入20个可以代表我国各大方言的汉语方言点的词汇材料。全书1230个词目,用国际音标注音,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排列,以表格形式加以对照,以反映汉语词汇的面貌。本书是语言研究人员、大专院校中文系师生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凡  

一、方言点

本书收入20个汉语方言点的词语材料。方言点的排列顺序如下:

官话:北京、济南、西安、太原、武汉、成都、合肥、扬州。

吴语:苏州、温州。

湘语:长沙、双峰。

赣语:南昌。

客家话:梅县。

粤语:广州、阳江。

闽语:厦门、潮州、福州、建瓯。

二、词目

本书收入词目(包括词和词组)1,230个。

词目按词类的前后顺序排列。词类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包括助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每类词语再按词义分组排列。词组就其语法功能归入相当的词类。例如“下雨”条归入动词类。有的词目连同搭配的词语列出,只是为了反映词语的使用条件,因此不按词组的语法功能归类。例如名量词都记作“数量名”结构的词组(如“一棵树”),不归入名词类。

词目中的异读词根据文字改革委员会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所编《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文字改革出版社,1985年)审定的读音标写。轻声与否两可的音节不标作轻声。

三、收词原则

本书以表格形式收录方言词语,容量有限。为了尽可能地反映汉语方言词汇的面貌,所收只限于方言中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语常用的基本词语(包括与普通话不同的词语和相同的词语)。不收只见于书面的词语和解放后大量出现但并未方言口语化的新词术语。也不收儿童语和行业语。本书主要收实词,也收少量虚词。主要收单词,也收少量词组。选择词目时还考虑到某些词语的配对(如“大”和“小”、“粗”和“细”)和成组(如“冷”“热”“烫”“温”“凉”“暖和”“凉快”)。此外,本书词目按意义分组排列也从另一角度影响到收词。比如动词和形容词的收录基本上以人的社会生活为出发点,因此除“肥”一条用于与“胖”比较外,没有收入只适用于动物的词语。

四、词语对应

本书所收词目一般都有明确的词义。有的词目本身是多义词,本书以注释及用例来限定它的意义和用法。

词目与所辖各方言点的词语在词义上相对应。这通常表现为二者词义范围的重合。但某些对应情况要复杂些。,词目与方言词语的词义范围一部分重合,即词目与方言词语各有几个义项,二者只在某义项上相对应。如“细”条厦门“幼”,实际上厦门话“幼”另有年纪小、柔嫩等义项,普通话“细”也另有仔细、细微等义项。第二,词目与方言词语在词义对应上为包含关系,亦即二者为上下位关系:或是方言词语的词义范围大于词目,如“扫帚”条和“笤帚”条广州均为“扫帚”;或是词目的词义范围大于方言词语,如“栗子”条,长沙只有表示不同品种的“板栗”与“毛栗子”二词,没有总称。在后一种情况下,方言词语为多个下位词,本书记录时尽量不使遗漏,以求词义对应的范围相当。

词目与方言词语的词义对应存在不少困难。这是由于:,同义词和多义词现象造成方言词语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即使词义对应比较单纯的词语,组词的功能或习惯也常有不同。这在本书这种表格式的词汇集里是很难安排篇幅来说明的。第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些事物的区别不甚严格,因而在词语的使用上不甚区别。如“黄花鱼”条,温州“卷**儿”指小黄鱼,潮州“金龙鱼”指大黄鱼,二者实际上不同,而对应上不加分别。第三,同类器物在各地形质不同,因而造成对应的参差。如“水舀子”条北京“水瓢”(对半剖开的葫芦)、建瓯“水管”(按节锯开的竹管),功能相同而形质有异。第四,个别方言中不存在某事物,或不存在相应的某词语,因而造成对应的空缺。如“黄花鱼”条,双峰阙如。

词目与方言词语间,除词义的对应外,个别还牵涉到语法单位的分割问题,有时不得不作变通处理。比如,本书所收词目中的实词都是可以自由运用的,而“早饭”“午饭”“晚饭”等条客、粤、闽诸方言的“早”“昼”“晚”(“夜”)却不能自由运用。但考虑到它们可以在不止一个词语中出现(如“早”可用于“食早”“做早”),仍然收入。再如,本书词目和所辖方言点的词语都是词类相同,或语法功能相当的。但“遗失”“死”“生病”等条所收如北京“丢了”“掉了”“老了”“病了”,其中对应词应为“丢”“掉”“老”“病”,只是由于它们难以单说,才一并收入了助词“了”。

五、书写形式

所收词语一般用通用的汉字书写。不明本字的,用方言中习用的同音字代替,同音字右上角加星号(*)表示。没有习用同音字的,用方框(囗)表示。有的词语当地以方言字或训读字书写,本书尽量采用。词语如果本字可考,在注释中说明。如“斧头”条阳江“保*头”注明“保*”为“斧”的白读音。

六、标音

用国际音标标写词语的声母韵母,用五度制声调符号标写调值。声调符号写在音节的后面。受排版条件的限制,本书表格中将入声中短促的升调、降调、曲折调标作长调。如“石头”条太原“石头”,“石”的调值不按54,而按54标写。

词语如果存在语流音变,按口语实际标写变化后的读音。原声母韵母(或原音节)加圆括弧附在该音节后。变调调值写在本调调值的后面。例如,“小鸡”条福州“鸡囝”。轻声音节以黑点表示,不标本调。例如“母牛”条济南“氏牛”。个别词语中不明本字的音节,本调无法标出,只标变调。例如“胳肢窝”条苏州“夹**囗”中的“囗”。有的方言词语中变调与儿化同时发生,单字音的本调就写在儿化音节的声调的前面。例如“旁边”条西安“偏岸儿”。

有的方言词语在口语中同时存在几种读音,本书将基本读音写在前面,变音写在后面。例如“不是”条温州“否是”第二读音是异读;“和”(连词)条厦门“共”第二读音是快读;“不要”(助动词)条成都“不要”,第二读音是合音,等等。不属于基本读音与变音关系的不同读音,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写在前面。例如“麻雀”条苏州“麻雀”。

七、方言同义词语

方言中有时几个词语跟一个词目相对应,从而组成方言同义词语。方言同义词语如果使用频率不同,将常用的一个排列在前面。为了节省篇幅,词素一部分相同的几个方言痛一次予采用合写的方式,其中不相同的部分加方角括弧表示。例如“外孙”条阳江“外甥﹝孙﹞”,实际上是“外甥”和“外甥孙”两词的合写。词语如果合写会引起词音词性等方面的混乱,就仍然分写。例如“翅膀”条厦门“翼”和“翼股”中“翼”变调与否情况不同,“声音”条广州“声音”和“声”读音有文白之异,“拍照”条温州“照相”(词组)和“拍照相”中“照相”的词性不同,等等,都不合写。

八、注释

词目的注释和用例用小字写在右下角,其中注释加括弧。方言词语的注释列在表格栏下,简单说明某些词语读音、书写形式、用法和语源方面的情况。取自《广韵》《集韵》的音切和释义不注出处。《集韵》的反切在反切上字左上角加星号“*”表示。重纽字第二类在反切上字左上角加黑点“·”表示。注文例句中以浪号“~”代表所注词语。

九、方言语音特点

为使读者能简单了解所收方言点的音系,下附20个方言的声韵调表和附注(见6—46页)。韵母表没有收入只用于拟声词和语气词的韵母。附注说明声韵调的实际音值、配合特点、语流音变条例以及方音内部分歧简况等。

十、索引

本书后附普通话音序索引,以便查检。词目按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以音节为单位)排列。



作者简介

王福堂,1934年生,浙江绍兴人。青少年时期在杭州、上海、绍兴等地生活和学习。1956年北大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语言学论丛》编委。


 



目录

目  


前言………………………………………………………………………………………………1-2


凡例……………………………………………………………………………………………3-46


分类词目………………………………………………………………………………………47-58


正文……………………………………………………………………………………………1-615


普通话音序索引……………………………………………………………………………617-628


 



内容摘要

本书收入20个可以代表我国各大方言的汉语方言点的词汇材料。全书1230个词目,用国际音标注音,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排列,以表格形式加以对照,以反映汉语词汇的面貌。本书是语言研究人员、大专院校中文系师生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凡  


一、方言点


本书收入20个汉语方言点的词语材料。方言点的排列顺序如下:


官话:北京、济南、西安、太原、武汉、成都、合肥、扬州。


吴语:苏州、温州。


湘语:长沙、双峰。


赣语:南昌。


客家话:梅县。


粤语:广州、阳江。


闽语:厦门、潮州、福州、建瓯。


二、词目


本书收入词目(包括词和词组)1,230个。


词目按词类的前后顺序排列。词类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包括助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连词。每类词语再按词义分组排列。词组就其语法功能归入相当的词类。例如“下雨”条归入动词类。有的词目连同搭配的词语列出,只是为了反映词语的使用条件,因此不按词组的语法功能归类。例如名量词都记作“数量名”结构的词组(如“一棵树”),不归入名词类。


词目中的异读词根据文字改革委员会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所编《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文字改革出版社,1985年)审定的读音标写。轻声与否两可的音节不标作轻声。


三、收词原则


本书以表格形式收录方言词语,容量有限。为了尽可能地反映汉语方言词汇的面貌,所收只限于方言中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语常用的基本词语(包括与普通话不同的词语和相同的词语)。不收只见于书面的词语和解放后大量出现但并未方言口语化的新词术语。也不收儿童语和行业语。本书主要收实词,也收少量虚词。主要收单词,也收少量词组。选择词目时还考虑到某些词语的配对(如“大”和“小”、“粗”和“细”)和成组(如“冷”“热”“烫”“温”“凉”“暖和”“凉快”)。此外,本书词目按意义分组排列也从另一角度影响到收词。比如动词和形容词的收录基本上以人的社会生活为出发点,因此除“肥”一条用于与“胖”比较外,没有收入只适用于动物的词语。


  • 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