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8.63 2.4折 ¥ 36 全新
仅1件
作者[日] 辻信一 后浪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83078
出版时间2016-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23980600
上书时间2024-12-03
想要过得更轻松、活得更悠闲……你有没有这样的愿望?
我要告诉你的是,就在你“轻松”“悠闲”这样的减法思维的冲动中,蕴含着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的关键。不仅如此,其中一定也有让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满的线索。
深呼吸,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宽广的世界。战争、饥饿、歧视、环境破坏、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再加上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染危机,我们真是生活在一个可怕的时代。
这就是以“永无止境的经济增长”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的结局。当贪婪成为美德,我们生活的社会就变成了一个“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更多事情”的竞技场。
请再次深呼吸,仔细观察一下你的身边。你会发现周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充满了太多太多的事物。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过剩”。生产过剩、商品过剩、欲望过剩、竞争过剩、信息过剩。而造成这一切过剩的源头,就在于“要做的事
情过剩”。
这种过剩不仅将世界带入危机的深渊,还将我们每个人都逼上走投无路的窘境。
“要做的事”过多的状态被称为“忙”。“忙”从字形上看,就是“心的死亡”。你的心现状如何呢?
但是,我们无法责备忙碌的自己。因为当今社会的“常识”就是: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面对不景气的时代,如果你说“我想休息”“我想悠闲”“我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多陪陪家人”,回答你的永远是“现在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要做的事”和“必须要做的事”越来越多。而我们手上的“要做”列表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长。
我们似乎无法阻止社会要求“更快、更好”的趋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走向悲剧的结局。但请你不要失望,因为我们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取代走向悲剧结局的古老故事,开创一个充满希望的崭新故事。
在长田弘的诗歌《沉睡森林的故事》中,有一个“颠倒的国家”。
很久以前在某个地方
有一个颠倒的国家
晴朗的日子大雨倾盆
下雨的日子阳光万里
坚强的人很脆弱
脆弱的人很坚强
正确的是错误的
错误的是正确的
我们或许一直都住在这个“颠倒的国家”。然而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我们不如尝试一下“彻底颠倒”的大变换。就好像富裕就是贫穷、贫穷就是富裕一样,让我们将曾经的主流思想和所谓的“常识”都颠倒过来看一看。
我们可以用“不做”来代替“要做”,在心中创造一个“颠倒的国家”。“危机”的“机”同时也是“机会”的“机”。
正是 2011 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促使我们产生了这样的思维转换。
在这个过剩的时代,我们所能做的有价值的事,就是减法,也就是“不做”。或许从今往后,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对于社会来说,“减法”才是真正的“加法”。
首先,从今天开始,一项一项地减去到昨天为止一直在做的事。然后,在“要做”列表的旁边,放一个“不做”的列表。从今往后,你的人生一定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过剩”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每个人的记事本上面写满了“要做”的事项。殊不知,我们在记事本上面划掉一项完成的事的同时,也会添加更多“要做”的事。日复一日,“要做的事”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压得我们无法喘息。我们应该在“要做”的事的旁边,建立一个“不做”的列表。它正好与“要做”的事情相反,上面写满了不做的事情。比如,“不戴手表”,不必每天都匆匆忙忙,用心去感受时间的流逝;“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随身携带一双自己专属的筷子,为保护环境做一份小小的贡献,等等。由此来慢慢享受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
简目
前言
章从“要做”列表到“不做”列表
第二章给“不做”的事情列个表
第三章“不做”的减法思维
第四章面向未来的“不做”列表
第五章从“不做”中诞生的力量
结语
细目
前言
章从“要做”列表到“不做”列表
忙碌的日本人
“要做”的事无限增加
做一个不被列表牵着走的人
什么是“时间管理”
和时间重新做朋友
什么是想做的事,什么是必须做的事
遗愿清单
人生就是竞争?
竞争的本质是“快即胜”
从“不做”开始
职场精英的“不做”列表
“不做无用功”的无用功是什么
普通人的“不做”列表
道教的无为
“不做”和“在做”
专栏:“不做”的名言集一
第二章给“不做”的事情列个表
不说“”
不依赖手表
不浪费上厕所的时间
不用一次性用品
不赶车
不吝啬睡眠时间
不看电视
吃饭时不谈工作
不用自动贩卖机
今天不做明天的事
专栏:“不做”的名言集二
第三章“不做”的减法思维
减少东西,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空间
东西太多会让人感觉疲劳
整个地球都“要做”过剩
走出“过剩”世界的方法
不要固执于“不做”
摆脱加法模式
减法改善生活质量
制作 ZOONY 列表的方法
享受不便带来的快乐
专栏:“不做”的名言集三
第四章面向未来的“不做”列表
不催促自己和他人
不浪费上厕所的时间
不要把杂事扔进垃圾箱
不过分察言观色
不考试
不学任何新东西—亚历山大健身法的智慧
不勉强提高干劲
不要急于前行
“不努力”和“不放弃”
不能失去更多
不留遗产
专栏:“不做”的名言集四
第五章从“不做”中诞生的力量
认真暂停“要做”
时间的圣域在哪?
从空间的世界到时间的世界—从“要做”到“存在”
“存在”社会与“要做”社会
当“要做”愈发疯狂之后
追求幸福就是幸福?
珍惜“眼前的东西”
“要做”社会舍弃的东西
只需要“存在”的世界
商业中“弱”的力量
描绘人生的抛物线
内在修养
“做”和“成为”
从“成长”到“培育”,从“治愈”到“自愈”
相信等待的力量
适宜“不做”的地方
后再一次回到“颠倒的国家”
结语
“过剩”是当今这个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每个人的记事本上面写满了“要做”的事项。殊不知,我们在记事本上面划掉一项完成的事的同时,也会添加更多“要做”的事。日复一日,“要做的事”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压得我们无法喘息。我们应该在“要做”的事的旁边,建立一个“不做”的列表。它正好与“要做”的事情相反,上面写满了不做的事情。比如,“不戴手表”,不必每天都匆匆忙忙,用心去感受时间的流逝;“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随身携带一双自己专属的筷子,为保护环境做一份小小的贡献,等等。由此来慢慢享受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
“要做”的事无限增加
“忙”就像是一种疾病,侵蚀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只有对其加深了解,才能够找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这就是本书的目的。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一个“要做”列表(To Do List)。
这也要做,那也要做……你的生活离不开“要做”列表。这份列表的内容不断增加,却很难减少。我们很少考虑去减少“要做”的事,甚至从没问过自己“如果没有事情做会怎样”。不,或许是因为“没有事情做”这种情况,只是想一想都觉得很可怕。所以我们才尽量不让自己去想吧。
很多人认为,“要做”列表应该有一定的长度才好。但“要做”列表是不是越长越好呢?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是“要做”列表太长导致的。“不做不行”的事情接连不断地出现,冗长的“要做”列表成为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沉重负担,或是像不断催促我们快步前行的长鞭。看样子,这份列表,太短不好,太长也不行。
如果我们不管这份列表又会怎样呢?列表会不断增加,后一发而不可收拾。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吧。
我们之所以要制作一个“要做”列表,就是出于对“要做”的事无限增加的恐惧。总是加班、带病上班、放弃年假……这些行为都是因为害怕收件箱里“要做”的工作越积越多,像电影结束后的演职员表一样没完没了。
所以,你被不断加长的列表所操控,每当完成一项“要做”的事,马上就会开始进行下一项。就好像不断地推动岩石的西西弗斯一样。
然而,当你完成了一项工作并在列表上划掉它的时候,将会感到无比喜悦。因这种喜悦而慢慢上瘾,无法停止“要做”的列表的人也有很多。
做一个不被列表牵着走的人
或许你会说,“要做”列表,有也不行,没有也不行。太长也不行,太短也不行。那究竟应该怎样才好呢?
答案很简单。只要彻底摆脱“要做”列表就好。本书就是一本帮助你摆脱“要做”列表而自我训练的指导书。
但是,很多人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我要告诉你的是,可以。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请思考一下。“要做”列表从出现到流行,终变成离开它就无法生存的必需品,只是近的事情。而在此之前,大概只有妈妈们出门买菜时才会列个表吧。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笔记本,到现在发展成用智能手机做记录,上面写满了计划的内容,对时间进行“整理”和“管理”,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存在的情景。
我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直在国外生活。当我回到日本的时候令我感到惊讶的,就是广泛存在于年轻人之间的“空白综合征”。所谓“空白综合征”,就是如果一个人的笔记本日程表中出现空白,也就是没有任何安排的时间段,那么这个人就会感到坐立不安。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空白的地方填满。
大概年轻人在笔记本的“空白”也就是“没有任何安排的时间段”里,感觉“自己不受欢迎”“自己没有存在感”。反过来说,这些年轻人认为计划表代表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存在价值。
几年前,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女学生,她从短期大学(大专)毕业后参加工作,很快就因为职场忙碌的氛围而感到窒息,所以她从三年级开始插班到我所在的大学。她在课堂报告中这样写道:
以前,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空白综合征”患者。如果不把时间表填满,心里就会不舒服。一天三个计划是基本的。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完成工作,我考虑的都是怎么才能做得更快,怎么才能做得更多。电脑、手机、iPod等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包围了我的生活,我只做那些能够立刻做完的事情,而其他的事情则都被看做是麻烦而一拖再拖,终从时间表上删除。我已经完全忘记花时间去慢慢地做一件事是什么感觉,也很久都没有和别人共同享受一段悠闲的时光。因为这些事都太麻烦了。现在我完全无法静下心来仔细地去做一件事,经常因为花费的时间太长而感到焦躁不安。
但是,这些“空白综合征”患者或许在商业的世界里看来是很常见的。因为在商业的世界中,问题不在于“没有空闲时间”,而在于“有空闲时间”。不过,实际的情况却刚好相反,商业的世界才对“有空闲时间”充满了不安,现在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恐惧。
什么是“时间管理”
在商业人士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和“空白综合征”很相似的疾病,那就是“不知应该做什么综合征”(这个名字是我自己取的)。那些将时间表塞得很满的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因为“这究竟是不是我应该做的”这个问题而烦恼。因为在他们内心之中,总是存在着一种不安,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或许不是真正应该做的。
在商业人士之间,存在着一种以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为目标的“时间管理”思考方法。“时间管理”这个词出自英语“TimeManagement”,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流行时所普及的概念。如今这个词在日本也开始流行起来,毫无疑问是受美国的影响。
如果你问一个在美国取得MBA学位的人,所谓时间管理术是什么意思,他的回答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将一天分成多个时间段,然后对每个时间段进行检查。比如说,将12小时以6分钟为单位进行区分,然后将“能够解释说明的部分”涂上颜色,将“不能解释说明的部分”留下空白。
那么,什么是“不能解释说明的部分”呢?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没有进行管理的时间”。可能是“没有充分利用的时间”,或者是“白白浪费掉的时间”。这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被认为是“空闲的时间”。与大学生以1小时为单位制作时间表相比,商业人士以6分钟为单位管理时间,可以更加彻底地消灭空白时间。
和时间重新做朋友
现在让我们稍事休息。你明明有更有效地利用时间的方法,还是会翻开这本看起来毫无用处的书。我想,或许你也意识到了,在你我生活的这个社会之中,正在发生着非常奇妙的变化。我们日本人,为什么会对“空闲的时间”感到如此不安、恐惧甚至仇视呢?
我在大学里给一年级的学生推荐了一本叫做《破天而降的文明人》(原名《巴巴拉吉》)的书。这本书讲的是,距今一百多年前,居住在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名叫椎阿比的酋长,前往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欧洲访问,然后在返回岛上之后,将自己在欧洲的所见、所闻、所感讲给自己岛上的伙伴。书中的“巴巴拉吉”在当地的语言中指的是白人、欧洲人、文明人的意思。巴巴拉吉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法,在椎阿比看来令人十分震惊的东西有很多。其中让他惊讶的就是巴巴拉吉对待“时间”的态度。
椎阿比说,巴巴拉吉总是哀叹时间不够,向上天祷告“请再多给我一点时间!”在椎阿比看来,欧洲几乎不存在有闲暇的人。每个人都“如同被扔出去的石子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前行”。巴巴拉吉将时间非常细致地分为“时”“分”“秒”。而且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去哪里都会随身带着一个细致划分时间的机械。
椎阿比还这样说道:巴巴拉吉们总是拼命地追赶时间,甚至连“晒太阳的时间都不放过”。但是在他所居住的岛屿上,没有人对时间感到不满,也不会追逐时间,更不会虐待时间。
这是既没有飞机,也没有汽车,更没有电脑的时代的故事。如果椎阿比来到现代日本的话,肯定会感到更加的惊讶。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想到,现代社会很多人感到生活艰难,社会问题堆积如山,环境问题以及世界各地的纷争,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不是都源自时间问题呢?或许你会觉得时间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们作为普通人很难理解。但实际上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这本书就是引导你思考时间问题的入门书。也可以说是为忙碌到没有自由时间的人所准备的时间论。如果说看完这本书之后你能够得到什么,我想或许就是你能够“和时间重新做朋友”吧。
什么是想做的事,什么是必须做的事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关键的“要做”列表中的内容。我认为,在“要做(to do)”之中,肯定包括“想做(want to do)的事”和“必须做(have to do)的事”。当然,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或许初你是很不情愿地“必须做”,但在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你逐渐习惯了,并且产生某种快感,于是这件事就变成了“想做”。反之,有时候你“想做”的事情,成为一种义务后使你一下子失去了曾经的热情,结果就变成了“必须做”的事情。不过,在一般的“要做”列表中,“必须做”的数量要远远大于“想做”。
另外,在“必须做”的事情之中,还有“理所应当去做,但仔细想一想不做也可以&r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