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94.7 5.1折 ¥ 580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丁山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44307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80元
货号25307893
上书时间2024-11-28
我的父亲丁山先生去世已经六十五年了,《丁山日记》能顺利出版,作爲子女,我们非常高兴,在此感谢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父亲出生于贫苦家庭,三岁丧父,在旧社会能成长爲著名学者,二十六岁即被广州中山大学聘爲教授,实属不易。我们从日记中可看到他的勤奋好学以及刻苦鉆研的精神。
一九五二年一月十八日父亲病逝了,还不满五十一岁,当时我十六岁,小的弟弟不满五岁。后来山东大学安排了我母亲的工作,纔解决了全家的基本生活。父亲去世后土葬在青岛展山第三公墓,大约在一九七五年友人告知第三公墓要开发,我们姐弟五人商量,派丁仑去青岛取回父亲的骨灰。后和母亲陶梦云合葬于苏州凤凰公墓七子山墓区。
有人说父亲脾气坏,其实他性情耿直,是个心直口快、心地善良的人。他和郭沫若是老朋友,抗日战争时期在四川时郭沫若来过我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曾写信批评郭沫若热心政治疏于业务,是不务正业。对郭沫若这样的名人也敢直言,足可见其性情耿直的一面。在青岛时,父亲和冯沅君先生(冯友兰先生的妹妹)关系较好,称她“冯大姐”,并在其母冯太夫人去世后爲她写了一篇墓志铭。父亲对其老母亲也时时挂念,在日记中多次提到思念之心,临终时仍不放心,并让我母亲以后多去看她。
父亲花费半世精力研究金文,写成著作《金文集成》,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退稿时,父亲的手稿遗失了,至今下落不明,万分可惜。从此日记中仍能看出父亲对金文研究的原始记载,并有他独到见解。
父亲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父亲的学生唐德刚和朱玉湘回忆说,先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学生研究问题要“读书知之”,而不是“翻书知之”。父亲在多年教学中不断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编写成讲义,讲授给学生,如已经出版的《商周史料考证》,深受学生欢迎。一九四一年五月父亲准备离开西北大学,当时行李已运到车站,然史学系的同学纷纷来挽留,故而未成行。同时,他也是个好父亲,曾耐心教我们姐弟写大楷,从执笔到字的骨架都加以指点,弟弟出生在四川桓侯祠(张飞庙),取名丁桓,希望他在桓侯庇护下茁壮成长,后改爲丁洹。
父亲很爱读书,涉猎很广,如福尔摩斯侦探、印度哲学宗教史、化石人类学等等。他还爱好摄影,曾买过一台德国相机,现在我们仍保留着他拍摄的风景照,不过也衹是父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拍摄的照片,后来的就更少了。抗日战争以后,生活艰辛,父亲四处奔波,又加上子女较多,负担沉重,就无力顾及了。
父亲年轻时身体瘦弱,又得过肺结核,时常生病,总是以为躺躺就挺过去了。后来他由于受到不公正待遇,长期心情郁闷,一九五二年肺病复发去世,当时还不满五十一周岁。
丁敬
二〇一七年十月十日
补记
提起父亲的日记还有一段心痛的事。一九五二年一月的一天,重病的父亲躺在床上,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要处理一些身后事,他让母亲把取暖用的火盆端到床边,然后趁着母亲不注意把其中一本日记丢进了火盆,母亲看到后,连忙用手把日记从火盆中抢了出来,所以现存的日记中有一本封面被烧坏了一部分。当时我七岁,站在那目睹了这一切,虽然已过去了六十多年,然而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丁洹
二〇一七年十月十日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丁山先生(1901—1952)的日记,收录其从1936—1951年间辗转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地教学及日常起居日记。该日记从未发表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后附其与郭沫若、刘敦愿等人的重要往来书信及回忆文章。
丁山,1901年出生于安徽和县,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24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历任厦门大学助教、中山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专任研究员、中央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教授。有《吴雷考》《新殷本纪》《商周史料考证》《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等专著。
一九三六年
元月 7
二月 17
三月 27
四月 34
五月 40
六月 46
七月 52
八月 56
九月 62
十月 64
十一月 72
十二月 80
一九三七年
一月 87
一九三八年
元月 92
二月 98
三月 103
四月 108
五月 111
六月 117
七月 122
八月 128
九月 133
十月 138
十一月 148
十二月 153
一九三九年
正月 163
二月 173
三月 180
四月 186
五月 191
六月 199
七月 204
八月 210
九月 215
十月 221
十一月 228
十二月 233
一九四〇年
正月 243
二月 250
三月 256
四月 261
五月 266
六月 270
七月 275
八月 283
九月 290
十月 296
十一月 341
十二月 345
一九四一年
一月 351
二月 357
三月 362
四月 366
五月 370
六月 375
七月 381
八月 385
九月 389
十月 394
十一月 400
十二月 406
一九四二年
正月 413
二月 419
三月 424
四月 429
五月 433
六月 439
七月 444
八月 446
九月 450
十月 451
十一月 453
十二月 455
一九四三年
元月 460
二月 465
三月 470
四月 473
五月 476
六月 479
七月 483
八月 487
九月 491
十月 494
十一月 498
十二月 501
一九四四年
一月 502
六月 510
一九四五年
七月 513
十月 517
十一月 521
一九四六年
元月 526
二月 532
三月 535
四月 540
六月 546
一九四七年
元月 585
二月 599
三月 609
四月 613
五月 619
十月 621
十一月 625
一九四八年
六月 633
七月 635
八月 637
一九四九年
二月 639
一九五〇年
一月 641
四月 645
八月 647
十二月 649
一九五一年
一月 651
三月 653
附录
来往信函 677
回忆文章 721
后记 725
补记727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丁山先生(1901—1952)的日记,收录其从1936—1951年间辗转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地教学及日常起居日记。该日记从未发表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后附其与郭沫若、刘敦愿等人的重要往来书信及回忆文章。
丁山,1901年出生于安徽和县,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1924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历任厦门大学助教、中山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专任研究员、中央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教授。有《吴雷考》《新殷本纪》《商周史料考证》《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等专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